胥姓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百家姓中 胥 姓來歷?

一、 姓氏來源 :

胥姓 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97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萬分之1.4

1、由上古國名而來

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四川鹽亭、射洪縣館《胥氏宗譜》光緒六年庚辰編制,共五卷。序言“……《路史-伏羲》雲:“母華胥孕帝,華胥之渚”。華胥國,即今陝西藍田縣。胥之得姓始此。“華胥氏”——五帝之前是確有一個“華胥氏”的。她是燧人氏的女兒,伏羲氏的母親,神農氏的祖母。華胥氏有一次去到一個叫做“雷澤”的地方遊玩,發現一隻巨大的腳印,那是雷神的腳印,那時的雷神是人頭龍身,半人半獸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發現響雷。華胥氏很好奇的踩了那個腳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顫,回到家後就懷了孕,不久生下了伏羲。其國一切順應自然地生活著,人人長壽,生活美滿。他們不愁吃穿,遠離著災害,這個國家絕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半神人 。據說“其民鼓腹而遊,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惡”,黃帝夢“華胥”羨而仿其治。 另源自“赫胥氏”,據說“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胥姓由“華胥氏”、“赫胥氏”演化而得。(《路史》 宋代羅泌著)

贊助廣告

2006年3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在華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舉行了首屆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龍騰神州,鳳舞華夏.尋根華胥,振興中華".在大典上舉行了奏祭樂,獻酒,揭碑及宣讀祭文等儀式. 今後的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都將舉行這樣的大典.據專家學者考證,華胥氏為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一位傑出的首領.<春秋世譜>上有"華胥生男為伏羲,生女為女媧"的記載.

2、由封地而來

按湖南嶽陽市檔案局藏--《胥氏族譜》為聚居於湘陰(含今汨羅)、岳陽、臨湘、平江、澧縣及湖北省石首、監利、蒲圻等縣(市)胥氏的聯譜。1924年修,60卷,聯譜……卷內序言記載,胥氏為姬姓,周宣王支子(嫡妻第二子以及妾子皆為“支子”),封華胥國,周幽王時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三十六世祖避黃巾亂遷豫章,六十八世祖於宋代遷湘。

贊助廣告

譜中》--皇清嘉慶十年記載……“晉昭侯”,賜邑“曲沃”給叔父“成師”號曰“曲沃桓叔”;桓叔第七子“及 (有單人旁)公” ,列為公族,食採於蒲地為諸侯,其孫“懿公”為蒲吏,乃以職為氏(吏者,胥也),稱胥懿.……自懿至臣(胥臣),止三世,城濮建功,而胥氏遂顯於晉矣……臣生甲、甲人物表以孝友、賢能、行誼、文學、耆壽五類,按朝代、地域介紹了自周至清末661位人物的生平簡略;烈女表以壽母、賢母、節母分類,亦介紹了337人;選舉表分制科、進士、舉人、貢生介紹了38人;明、清兩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紹了42人。人物傳記中有自周以來各朝187人、烈女45人的傳記,並有胥鹿阝泉(臨湘人,光緒時封中議大夫)的詩集、胥特夫(岳陽人,光緒時舉孝廉方正)的雜文集。族務志類有祠祭志、族居志、墳墓誌,記載了各地祠堂、各處墳山的圖說及族居地點、人口、遷徙情況。宗規類有28條,其中家訓分為孝友、刑于(講夫妻之道)、擬續(講教子之方)、睦族、勤業、勵學、安貧、保富、正俗等篇章;內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綱兄妻、繼嗣等規定和務正業、息口角、族務管理、祠堂管理等。

3、以職為氏

由胥臣始 (按譜載應---由胥懿始)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臣,他的後代以此為姓,世代相傳姓胥。按江西九江《胥氏五修譜序生克、克生童、童生何、何因父難而徙於齊,何之孫澤,為穆陵牧,齊侯賴之。澤子四:啟、畢、度、思、具仕齊,民戴之。由是,祖孫父子聚琅琊,胥氏之郡實名於此”。四川鹽亭胥壩祠堂的石......餘下全文>>

胥姓的介紹

胥姓,中華傳統漢族姓氏之一,是晉國六卿之一。 胥讀音為“xū”,與虛同音。胥姓來源有三種說法,分別是學者說、典籍說、家譜說。學者說主張胥姓是上古氏族華胥氏、赫胥氏後代,典籍說主張胥氏祖先為晉國大夫胥臣,而家譜則顯示胥姓來源於姬姓。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吳興。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5位。在2013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1。 21世紀胥氏主要分佈在四川、山西、安徽等地。胥姓人口較少,約2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0.1%。

“胥”字作為姓氏怎麼念

● 胥

1. 古代的小官:~吏。鈔~。

2. 全,都:萬事~備。民~然矣。

3. 蟹醬:蟹~。

【4. 姓。】

www.z礌ic.net/zd/zi/ZdicE8Zdic83ZdicA5.htm

胥姓的姓氏名望

胥姓屬於漢族傳統較少見的姓氏。有關胥氏名望的典籍記錄主要集中在春秋時期以後,胥氏古代名人主要集中領域是政界。而近現代胥姓名人的職業則集中在醫藥界、軍政界、藝術界。胥氏古代名望代表人物為:晉國大夫胥臣,晉國將領胥甲,北宋駢文家胥偃,金國重臣胥持國,明朝大臣胥文相等。近現代名望代表人物為:中國共產黨烈士胥克尋、胥光義父子、中國解放軍海軍中將胥治中、著名骨科專家胥少汀、著名醫藥學家胥佩菱、著名紅學家胥惠民、著名山水畫家胥力浦、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胥午梅等。 胥克尋(1892~1934),四川巴中江口區人(今四川平昌)。無產階級革命烈士。 胥克尋幼年入私塾,後因家貧輟學,以務農兼販貨為生。1930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3月23日,胥克尋掩護紅軍主力撤退後,在紅錄臺田家嘴遭國民黨伏兵包圍,因腿部中彈受傷被俘。胥克尋在受盡折磨後壯烈犧牲,終年四十二歲。 胥光義(1916~),別名許鑫,胥克尋之子;四川巴中江口區人(今四川平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胥治中(1917~1994),湖北石首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將。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國家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94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七十七歲。 胥少汀(1921~),山東恩縣人(今山東平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少將。著名骨科專家。 胥佩菱(1927~),女;四川成都人。著名醫藥學家、抗癌藥研製專家。 胥彬(1928~),江蘇人。著名現代藥理學家。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胥崢,上海人。教育家、環境學家。 胥惠民(1940~),陝西藍田胥家村人。古典文學專家。 胥惠民是新疆師範大學教授 ,中國水滸學會理事兼學術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湖北省社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胥廷周(1941~),雲南麻粟坡人。著名醫學家。重慶市電信局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全國郵電醫學會理事,中華臨床醫學會中山臨床醫學研究會會員。 胥力浦(1951~),江蘇南京人。著名現代美術家。 現為中國中央書畫藝術研究院,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江蘇省灌南文聯專職副主席,美協主席。曾榮獲“中國百傑畫家”、“德藝雙馨藝術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胥洪模:醫學家,前列腺醫科專家。 胥肖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青島基地政治部主任。 胥昌忠: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少將,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武警部隊政治部副主任。 胥巨集達:《空中英語》雜誌社社長。 胥午梅(1962年6月6日~):安徽省合肥人。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專業。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主持人。

胥姓在歷史上有沒有大人物?

胥姓起源

學者說。胥姓:學者認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華胥氏”-----伏羲:九河神女華胥氏有一次去到一個叫做“雷澤”的地方遊玩,發現一隻巨大的腳印,那是雷神的腳印,那時的雷神是人頭龍身,半人半獸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發現響雷。華胥氏很好奇的踩了那個腳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顫,回到家後就懷了身孕,不久生下了伏羲。其國一切順利自然的生活著,人人長壽,生活美滿。他們不愁吃穿,遠離著災害,這個國家絕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半神人據說“其民鼓腹而遊,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惡”,黃帝夢“華胥”羨而仿其治

另“赫胥氏”據說“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

典籍說。按《通志—氏族略》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胥臣(胥臣源出何姓何處沒說),他的後代以父字為姓,世代相傳姓胥。一般以為胥姓為晉大夫胥臣之後,《左傳》載:東周(前770--256)春秋時晉國(今山西)晉文公(重耳)流亡時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隨之,有殊功,後以使命過冀,見冀缺鋤草農具,其妻贈送之,相待如賓,乃舉於文公。晉國楚國城濮之戰,始祖蒙馬虎皮潰楚軍。官拜“司空”,采邑(封地)為“臼”又稱季臼,後代有的用“邑”為氏稱“臼”或“季臼”。其子胥甲,孫胥克,曾孫胥童,玄孫胥午皆為“卿、大夫”。胥臣死後,周傾王4年,秦晉兩國交戰,胥臣之子胥甲與趙穿,洩了軍情,主帥趙盾削甲的官爵,逐到衛國,起用甲子----胥克。晉厲公時,克之子胥童為卿,他與權臣欒書、中行偃積怨很深。後來欒書、中行偃受寵於厲公,胥童遂被殺害,後人中為避仇殺,一支以祖父名字為改"胥"為"童",稱童姓(《通志—氏族略》)。山西、陝西一帶本是我們的根。……南北朝,宋、明之際,族人向今甘肅、山東、河北、江西、江蘇、湖南、安徽、河南、東北、四川、等地拓展。《百家姓》把胥姓的“郡望”定在“琅琊郡”:春秋(公元前770-256年)指“齊”今山東膠南市琅琊。南北朝(420—479年)中原居民南遷,白下(今南京北,幕府山西南)為“客籍”也叫琅琊郡。《百家姓》編於宋朝,說明——當時胥姓成為望族是在琅琊郡,(可能是山東或南京)。

家譜說。胥氏為姬姓周宣王支子,封華胥國,周幽王時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胥硯波提供)。

胥姓的人口分佈

胥氏族人春秋時代主要分佈在山西地區,活躍在琅琊郡附近。南北朝、宋之際,胥氏族人向東南方向遷徙,開始往全國各地分散,但始終分佈在山西附近地區,但有向沿海地區擴充套件分佈的趨勢。明朝中葉以後,西北之甘肅、寧夏均有胥姓入籍,並有沿海之胥姓渡海赴臺。明末張獻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銳減,此後不久的湖廣填四川,有兩湖之胥姓被迫入遷於今四川、重慶之地。明清時代,逐漸有北方之胥姓遷入內蒙地區以及東北三省。21世紀胥氏人口不眾,但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但主要還是分佈在四川、山東、安徽等地。注: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胥,許二姓在古代是一個姓嗎?

不是。

胥姓,中華傳統漢族姓氏之一,是晉國六卿之一。 胥讀音為“xū”,與虛同音。胥姓來源有三種說法,分別是學者說、典籍說、家譜說。學者說主張胥姓是上古氏族華胥氏、赫胥氏後代,典籍說主張胥氏祖先為晉國大夫胥臣,而家譜則顯示胥姓來源於姬姓。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吳興。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5位。在2013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 21世紀胥氏主要分佈在四川、山西、安徽等地。胥姓人口較少,約2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0.1%。

許姓,中華姓氏,屬顓頊帝姬姓子孫衍生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約八百九十八萬四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56%左右,以江蘇、山東、雲南、廣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這七個省的許氏約佔中國漢族許氏人口的55%。2014年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許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

許姓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以後許姓大舉南遷繁衍於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臺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臺灣遷徙,進而移居海外。遷至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胥”是一個姓嗎?有姓“胥”的人嗎?

胥字釋義:古代的小官;全,都; 蟹醬。胥姓來源有三種:由上古國名而來;由封地而來;以職為氏。所以不能說天下姓胥是一家。但胥姓歷代人材輩出。 胥姓 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97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萬分之1.4 1、由上古國名而來 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四川鹽亭、射洪縣館《胥氏宗譜》光緒六年庚辰編制,共五卷。序言“……《路史-伏羲》雲:“母華胥孕帝,華胥之渚”。華胥國,即今陝西藍田縣。胥之得姓始此。“華胥氏”——五帝之前是確有一個“華胥氏”的。她是燧人氏的女兒,伏羲氏的母親,神農氏的祖母。華胥氏有一次去到一個叫做“雷澤”的地方遊玩,發現一隻巨大的腳印,那是雷神的腳印,那時的雷神是人頭龍身,半人半獸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發現響雷。華胥氏很好奇的踩了那個腳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顫,回到家後就懷了孕,不久生下了伏羲。其國一切順應自然地生活著,人人長壽,生活美滿。他們不愁吃穿,遠離著災害,這個國家絕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半神人 。據說“其民鼓腹而遊,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惡”,黃帝夢“華胥”羨而仿其治。 另源自“赫胥氏”,據說“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胥姓由“華胥氏”、“赫胥氏”演化而得。(《路史》 宋代羅泌著) 2006年3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在華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舉行了首屆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龍騰神州,鳳舞華夏.尋根華胥,振興中華”.在大典上舉行了奏祭樂,獻酒,揭碑及宣讀祭文等儀式. 今後的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都將舉行這樣的大典.據專家學者考證,華胥氏為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一位傑出的首領.<春秋世譜>上有"華胥生男為伏羲,生女為女媧"的記載. 2、由封地而來 按湖南嶽陽市檔案局藏--《胥氏族譜》為聚居於湘陰(含今汨羅)、岳陽、臨湘、平江、澧縣及湖北省石首、監利、蒲圻等縣(市)胥氏的聯譜。1924年修,60卷,聯譜……卷內序言記載,胥氏為姬姓,周宣王支子(嫡妻第二子以及妾子皆為“支子”),封華胥國,周幽王時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三十六世祖避黃巾亂遷豫章,六十八世祖於宋代遷湘。 譜中》--皇清嘉慶十年記載……“晉昭侯”,賜邑“曲沃”給叔父“成師”號曰“曲沃桓叔”;桓叔第七子“及 (有單人旁)公” ,列為公族,食採於蒲地為諸侯,其孫“懿公”為蒲吏,乃以職為氏(吏者,胥也),稱胥懿.……自懿至臣(胥臣),止三世,城濮建功,而胥氏遂顯於晉矣……臣生甲、甲人物表以孝友、賢能、行誼、文學、耆壽五類,按朝代、地域介紹了自周至清末661位人物的生平簡略;烈女表以壽母、賢母、節母分類,亦介紹了337人;選舉表分制科、進士、舉人、貢生介紹了38人;明、清兩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紹了42人。人物傳記中有自周以來各朝187人、烈女45人的傳記,並有胥鹿阝泉(臨湘人,光緒時封中議大夫)的詩集、胥特夫(岳陽人,光緒時舉孝廉方正)的雜文集。族務志類有祠祭志、族居志、墳墓誌,記載了各地祠堂、各處墳山的圖說及族居地點、人口、遷徙情況。宗規類有28條,其中家訓分為孝友、刑于(講夫妻之道)、擬續(講教子之方)、睦族、勤業、勵學、安貧、保富、正俗等篇章;內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綱兄妻、繼嗣等規定和務正業、息口角、族務管理、祠堂管理等。 3、以職為氏 由胥臣始 (按譜載應---由胥懿始)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臣,他的後代以此為姓,世代相傳姓胥。按江西九江《胥氏五修譜序生克、克生童、童生何、何因父難而徙於齊,何之孫澤,為穆陵牧,齊侯賴之。澤子四:啟、畢、度、思、具仕齊......餘下全文>>

胥這個姓是怎麼來的?

一、 姓氏來源 :

胥姓 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97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萬分之1.4

1、由上古國名而來

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四川鹽亭、射洪縣館《胥氏宗譜》光緒六年庚辰編制,共五卷。序言“……《路史-伏羲》雲:“母華胥孕帝,華胥之渚”。華胥國,即今陝西藍田縣。胥之得姓始此。“華胥氏”——五帝之前是確有一個“華胥氏”的。她是燧人氏的女兒,伏羲氏的母親,神農氏的祖母。華胥氏有一次去到一個叫做“雷澤”的地方遊玩,發現一隻巨大的腳印,那是雷神的腳印,那時的雷神是人頭龍身,半人半獸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發現響雷。華胥氏很好奇的踩了那個腳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顫,回到家後就懷了孕,不久生下了伏羲。其國一切順應自然地生活著,人人長壽,生活美滿。他們不愁吃穿,遠離著災害,這個國家絕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半神人 。據說“其民鼓腹而遊,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惡”,黃帝夢“華胥”羨而仿其治。 另源自“赫胥氏”,據說“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胥姓由“華胥氏”、“赫胥氏”演化而得。(《路史》 宋代羅泌著)

2006年3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在華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舉行了首屆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龍騰神州,鳳舞華夏.尋根華胥,振興中華".在大典上舉行了奏祭樂,獻酒,揭碑及宣讀祭文等儀式. 今後的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都將舉行這樣的大典.據專家學者考證,華胥氏為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一位傑出的首領.<春秋世譜>上有"華胥生男為伏羲,生女為女媧"的記載.

2、由封地而來

按湖南嶽陽市檔案局藏--《胥氏族譜》為聚居於湘陰(含今汨羅)、岳陽、臨湘、平江、澧縣及湖北省石首、監利、蒲圻等縣(市)胥氏的聯譜。1924年修,60卷,聯譜……卷內序言記載,胥氏為姬姓,周宣王支子(嫡妻第二子以及妾子皆為“支子”),封華胥國,周幽王時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三十六世祖避黃巾亂遷豫章,六十八世祖於宋代遷湘。

譜中》--皇清嘉慶十年記載……“晉昭侯”,賜邑“曲沃”給叔父“成師”號曰“曲沃桓叔”;桓叔第七子“及 (有單人旁)公” ,列為公族,食採於蒲地為諸侯,其孫“懿公”為蒲吏,乃以職為氏(吏者,胥也),稱胥懿.……自懿至臣(胥臣),止三世,城濮建功,而胥氏遂顯於晉矣……臣生甲、甲人物表以孝友、賢能、行誼、文學、耆壽五類,按朝代、地域介紹了自周至清末661位人物的生平簡略;烈女表以壽母、賢母、節母分類,亦介紹了337人;選舉表分制科、進士、舉人、貢生介紹了38人;明、清兩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紹了42人。人物傳記中有自周以來各朝187人、烈女45人的傳記,並有胥鹿阝泉(臨湘人,光緒時封中議大夫)的詩集、胥特夫(岳陽人,光緒時舉孝廉方正)的雜文集。族務志類有祠祭志、族居志、墳墓誌,記載了各地祠堂、各處墳山的圖說及族居地點、人口、遷徙情況。宗規類有28條,其中家訓分為孝友、刑于(講夫妻之道)、擬續(講教子之方)、睦族、勤業、勵學、安貧、保富、正俗等篇章;內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綱兄妻、繼嗣等規定和務正業、息口角、族務管理、祠堂管理等。

3、以職為氏

由胥臣始 (按譜載應---由胥懿始)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臣,他的後代以此為姓,世代相傳姓胥。按江西九江《胥氏五修譜序生克、克生童、童生何、何因父難而徙於齊,何之孫澤,為穆陵牧,齊侯賴之。澤子四:啟、畢、度、思、具仕齊,民戴之。由是,祖孫父子聚琅琊,胥氏之郡實名於此”。四川鹽亭胥壩祠堂的石碑記載:胥鎮江周敬王(前5......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胥姓的由來?
官姓的由來?
譚姓的由來?
謝姓的由來?
聞姓的由來?
毛姓的由來?
百家姓張姓的由來?
肖姓的由來?
蔡姓的由來?
郎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