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水發展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南宋四大書院

包括: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 湖南衡陽石鼓書院 (抗日戰爭中為日軍所毀,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接替其四大書院頭銜) 河南商丘應天書院

湖南衡陽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北石鼓山下。石鼓山峻峭聳拔,風景宜人,唐代元和年間,李寬在此築廬讀書。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李士真重建書院。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仁宗賜名石鼓書院,韓愈、周敦頤、朱熹、張栻、范成大、辛棄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講學授徒,或賦詩作記,或題壁刻碑,或尋幽攬勝,蔚為壯觀。石鼓書院修建于衡陽北石鼓山上,山並不高,但地勢險要,為湘水、蒸水交會口,遙對耒河口。明清時書院不斷擴大,原有的樓、閣、亭、祠等建築物,都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焚燬。今故址內還有明、清碑刻多處。解放後對書院進行了修復,培植了樹木花圃,建以亭榭,現已成為重要的遊覽勝地。

贊助廣告

1944年6月,石鼓書院毀於日軍炮火。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陶鑄來衡陽視察時,要求恢復衡陽的石鼓書院。當時的市委市政府限於歷史條件,只是在廢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園,無法恢復當時的建築和陳列。1998年,國家郵政部發行“古代書院”即宋代四大書院郵票時,事先曾來石鼓書院實地考察,終因只見山石、不見書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代之。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位於江西省廬山五老峰南麓後屏山下(星子縣白鹿鎮境內),西有左翼山,南有卓爾山,三山環臺,一水(貫道溪)中流,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 全院山地面積為3000畝,建築面積為3800平方米。山環水合,幽靜清邃 ,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初為唐代貞元元年(785年)洛陽人李渤與其兄隱居讀書之處。李渤養一白鹿,出入跟隨,人稱之白鹿先生。後李渤為江州刺史,於隱居舊址建臺,引流植花,號為白鹿洞,其實並沒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懷抱,貌如洞狀而已,白鹿洞四山環合,俯視似洞,因此而名。 唐末兵亂,高雅之士來此讀書。南唐開元年間、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講學,稱為“廬山園學”。宋初擴建書院,與睢陽、石鼓、嶽麓並稱四大書院。南宋時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軍,到白鹿洞書院察看遺址,請孝宗批准,籌款建屋,徵集圖書,聘請名師、廣集生徒,親任洞主,親自講學,並制定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等五條教規,即有名的《白鹿洞書院揭示》。《〈白鹿洞書院教條》不但體現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至此,白鹿洞書院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譽為“海內書院第一”,“一時文風士習之盛濟濟焉,彬彬焉”它與嶽麓書院一樣,成為宋代傳習理學的重要基地。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被毀於戰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維修為正統元年(1436),以後還有成化、弘治、嘉靖、萬曆年間的維修。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辦學不斷。19世紀末,我國政治、經濟發生急劇的變化,出現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光緒24年(1898年)清帝下令變法,改書院為學堂。白鹿洞書院於光緒二十九年停辦,洞田歸南康府(今星子)中學堂管理。宣統二年(1910),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學堂。自宋至清的700年間,白鹿洞書院一直是我國宋、明理學的中心學府,陸象山、王陽明等都曾在此講學,書院殿閣巍峨,亭榭錯落,師生雲集,儼如學城。 國民黨時期,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管白鹿洞書院,但未實現。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採取......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龍泉特產有哪些? 10分

二)龍泉特產

龍泉寶劍

2006年5月20日,龍泉寶劍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龍泉有寶劍企業100餘家,從業人員近萬人,有國家級大師及高、中級職稱鑄劍師30多人,寶劍產業已成為龍泉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龍泉市生產的龍泉寶劍,相傳創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曆史。民間廣泛流傳著歐冶子鑄劍的故事。龍淵也是龍泉劍最初的名字。據傳有一次歐冶子汲水淬劍,忽然出現了“五色龍紋”,七星斗像,人們就將鑄劍的地方稱為“龍淵”,把劍稱為“七星龍淵劍”。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

傳統寶劍特色

龍泉寶劍,在長期的發展中,經過歷代鑄匠的鑽研,精益求精,在產品的質量上形成了四大特色: 第一,是堅韌鋒利;"削銅如泥"。1978年,在我國工藝美術界兩次全國性集會上,龍泉寶劍的製作藝人曾當眾表演。他用一把龍泉寶劍,不費力地將疊在一起的六個銅板劈成兩片,而劍刃不卷。 第二,剛柔相濟。古代的龍泉寶劍用生鐵鑄造,現在則用中碳鋼鑄造,加之淬火工藝恰到好處,使中炭鋼具備了彈簧鋼的特性。如將一把薄型寶劍捲成一個圓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帶。解開後,寶劍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龍泉境內有一種名叫"亮石"的磨石。在這種石頭上磨製出來的寶劍,寒光閃閃。龍泉寶劍全靠手工磨光,從粗磨、細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數日甚至數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紋飾巧致。劍身上刻有七星標誌和飛龍圖案。在劍身上刻花,也是龍泉劍的一項絕技。劍工們一不用彩筆,二不照圖樣,只用一把鋼鑿在寬不盈寸的劍身上刻鑿,刻好後澆上銅水,經剷平加磨,飛龍圖案,生動自然,永不消失。 龍泉寶劍在古代大都無鞘。現在,用當地特產的花梨木製作劍鞘及劍柄。這種花梨木,質地堅韌,紋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飾以銀、銅,更使龍泉寶劍錦上添花。

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於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選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6年5月20日,龍泉青瓷燒製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在龍泉已經有130多家青瓷企業,從業人員5000多人,龍泉當地有130多家青瓷企業,從業人員5000多人,湧現出了徐朝興、毛正聰、夏侯文、張紹斌4位國家級青瓷大師(3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位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10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28位高階工藝美術師。 龍泉青瓷始於晉代,北宋時初具規模,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制瓷規模空前絕後,技藝登峰造極,弟窯中的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龍泉因此成為全國著名的瓷業中心,至清代逐漸衰落。建國後,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恢復生產,龍泉青瓷重振雄風,再度輝煌,終於在當代迎來了一個續南宋的又一新高峰!

龍泉青瓷產品有兩種: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著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釉、淡蘭、灰黃等不同釉色。“哥窯”青瓷以瑰麗、古僕的紋片為裝飾手段,如冰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魚子紋、膳血紋、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層飽滿、瑩潔,素有“紫口鐵足”之稱,與釉面紋片相映,更顯古僕、典雅,湛稱瓷中珍品。現代的龍泉青瓷忠實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未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風水發展史?
中國風水創始人?
中國風水寶地?
中國風水祖師?
中國風水最好的地方?
中國風水大地?
中國風水學教程?
中國風水師排名?
中國風水地圖?
中國風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