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7日

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麼這麼叫呢?我國曆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新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贊助廣告

公曆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曆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贊助廣告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舊俗中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之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陰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餘下全文>>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全

1、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2、元旦,陽曆1月1日

3、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4、清明節,4月5日(或6日)

5、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6、七夕情人節,農曆七月初七

7、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8、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9、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10、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時候

除夕時間:農曆一年最後一天,即十二月三十,當年十二月是各大傳統節日標誌

小月則在廿九,逢大月則在三十。

春節時間: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

元宵節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端午節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中秋節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時間:農曆九月初九

小年時間:臘月二十三

中國的八大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5、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訂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過年,很簡單啊,百年,紅包,放炮仗,年夜飯,等待穿新衣。陰曆元月初一。

2:元宵,吃湯圓,燈謎。賞燈。陰曆元月十五。

3:清明,上墳,燒紙,擺死人祭。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農曆三月初八.

4:端午,這個麼,紀念屈原咯。龍舟比賽,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於門口,這個就是起源於浙江了,呵呵,我們老家的節日。

5:七夕,這個我知道的比較多,嘿嘿,乞巧節,中國的情人節,活動很多,牛郎織女的節日,當然離不開喜鵲了。喜鵲架起的橋給牛郎織女以及兒子和女兒見面。

6:鬼節,陰曆七月十五。人們做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超渡孤魂。嘿嘿,有點陰森森的感覺`.來自查了下.古謂七月“孟秋”,《禮記•月令》提到:“是月也,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7:中秋節,月餅必不可少`.月亮.賞月,此為嫦娥和后羿的故事啦.當然離不開月兔和月桂,吳剛也是- -||..中秋人們最期盼回家親人團聚.甚至比過年還期望..陰曆八月十五.

8:重陽:陰曆九月初九.九九重陽.這個我知道的也還可以.- -.九在古代為陽,八卦中的極陽.兩個九,重陽.- -|.道教說法是次日天地間陽氣最重.一般都登高.王維《九月九日登高憶山東兄弟》我也知道.#99

9:臘八節.紀念灶神.主要是吃臘八粥.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嘎嘎!

10:上巳節,也叫女兒節,俗稱三月三,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古時以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因而稱之為“上巳節”。

在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城鄉人民還登惠山、鴻山、斗山、西高山踏青。不太熟,但是聽我奶奶說過.`

11: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不是很熟#99.《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是古代為勞作而誕生的節日.

12:冬至:農曆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冬至大如年,膠東有吃餃子的習俗,並且有“冬至的餃子夏至的面,誰不吃誰是王八蛋”的說法,呵呵.

13:小年夜:浙江附近是除夕夜前一晚,- -||.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這一天放鞭炮祭灶,送灶王爺上天。

14忘記說了,過年那兩天有2個節日,一個除夕.一個大年(大年初一)- -||.算一個吧?.習俗差不多說了.`

15:打春:這個就是立春,我國曆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新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知道的差不多就這點了,陰曆的- -.很難想,想了半小時了.- -.

具體中國傳統節日介紹,樓主可以參考我給出的連結,在網站的右下角可以點選進去看到節日的詳細解釋,希望LZ滿意!

參考資料:www.365jieri.cn/...餘下全文>>

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春節;一年之始,永珍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裡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麵湯裡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麵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誌。活動有撒灰引龍、薰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 。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 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遊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

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稱“晒蟲節”,有“六月六,晒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晒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晒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物件。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曆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準備工作的開始。

中國有哪些四大傳統節日?

1、春節:於陰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經過除夕、春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其主要節日活動有:操辦年貨、伏、做新衣、撣塵、祭灶、祭祖、吃團圓飯、守歲、貼春聯、掛年畫等;節日期間人們還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餃子、吃元宵、舞獅、扭秧歌、玩花燈等;

2、清明節:於陰曆三月間,即陽曆四月五日前後;主要節日活動有:主要有掃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風箏、盪鞦韆等;

3、端午節:於陰曆五月初五;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掛鐘馗像、掛香袋、飲雄黃酒、插菖蒲、採藥等活動;

4、中秋節:於陰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及舞龍燈等活動;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曆(又稱夏曆、陰曆)來算: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晒伏節“六月六,晒紅綠。”埂“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財神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穀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範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都在哪天?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春節(農曆新年);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傳 統節日有,春節,元宵 ,中秋,端午,七巧,臘八節 食寒節 等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全?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日期?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來歷?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由來?
中國的陽曆節日大全?
中國的農曆節日大全?
中國傳統節日大全表?
農曆中國傳統節日大全?
中國陽曆傳統節日大全?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