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潘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歷史上姓潘的有多少名人

潘雨塵mc水公主,潘汝汮1518算命中國排行最前,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中國soho董事長潘石屹名字直十億,潘泰名,潘粵名,總之潘石屹家鄉潘集寨名人多,有潘詩麟,潘遠麟,潘永麟,潘仲麟,潘矩麟等太多,最有意思的一家是潘長江老婆姓楊,潘楊,潘仁美與楊家江,潘陽嫁的是武石磊,潘金海與武值。潘瀟瀟模特潘春輝模特等

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潘姓歷史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2、潘岳(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陸”,並有成語“潘江陸海”可證。其《閒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黃門集》。亦稱為潘河陽、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應用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這位潘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岳。

贊助廣告

3、潘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4、潘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旋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後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真宗鹹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贊助廣告

5、潘騫: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國英。其從兄征伐, 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宋鹹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

6、潘大臨: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遊,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8、潘翼: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遊,每嘆不能竟其學。

9、潘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裡甲法。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真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11、潘檉章(1626-1663):明清之際學者,字聖木,號力田,吳江(今江蘇)人。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學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13、潘奕雋:清初書畫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叢三鬆堂集》,遍誦藝林。

14、潘恭壽:清初畫家,其族第多人都是當時知名畫家。

15、潘韜 清代將領,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臺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

16、潘仕成 清廣東番禺人,字德畲。好藏書。道光間輯刊《海山仙館叢書》,首開於古籍之外,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鴉片戰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家仿造西洋戰船,向清廷報告,未被採納。

17、潘齡皋 清末進士。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季孫:中華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季孫公,周畢公高之四子也,畢公高歷相文武成康封於畢,世子襲爵,季孫公食採潘地,從而得姓,是為潘氏始祖。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璋:字文珪,東郡發乾(今山東冠縣東)人。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

潘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正夫:唐代駙馬,尚懿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官至少傅,封和國公,歷事四朝。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仝:字會道,漢族,祖籍河南滎陽。宋朝廣州觀察推官(三品)升祕書閣學士(一品)。

潘任:字肩巨集,漢族,潘仝之孫。宋景炎元年從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受封扶駕征討大將軍;宋祥興元年趙昺帝晉升其為兵部尚書。宋亡後絕食而終,明太祖朱元璋頒諡“忠節”。

潘良貴:(1094—1150)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宋代官吏、學者。

潘宗亮:宋代官吏,仕至太常卿,進士。遷居杭州(今屬浙江)。

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

潘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璋:字慄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

潘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有詩集《涉江集》。

潘振承:福建龍海市白礁村人,廣州十三行首商,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

潘作梅:字肖野,號戒平。清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貢。官海寧學正。冷官二十年,不慕榮利。博學多藝,精書法。畫山水得倪雲林逸緻。

潘澤:字惠昔,清代山東省東昌府冠縣(今山東冠縣)人,其祖先自山西洪洞遷來至此。

潘清:雍正四年間與翁巖、錢堅創立清幫,史稱青幫,為青幫三祖之一。

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狀元。(1769-1854)清朝大臣。

潘祖蔭:字伯寅。江蘇吳縣人。年十七應順天鄉試挑取謄錄。

潘宗耀:字繩武,號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歷丹徒、江浦知縣,士民愛戴。有《五梅一研齋詩鈔》。

從古至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潘安 潘長江 潘陽 潘霜霜 潘瑋柏 潘曉婷 潘辰

潘氏名人在我國曆史上,潘姓名人輩出。

見於史籍,最早的潘姓人物是春秋時楚國太師潘崇,其世代為當朝有勢力的家族。

西晉時有文學家潘岳,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以其文字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他長於詩賦,文詞華靡,為當時形式主義詩風的代表人物,與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

宋代有大將潘美,為趙匡胤手下重要軍事將領,屢立戰功,累官至忠武軍節度使,封代國公。

明代有著名水利家潘季馴,他自嘉靖末到萬曆間,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他治黃方法是:築堤防溢,建壩減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舊道,反對改流,講究修防,借黃(黃河)通運(運河)。他著書多部,甚有影響。

清朝有學者潘來,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現代人潘天壽,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平生積極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工作,為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為培養美術人才等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筆墨有金石味,樸厚勁挺,氣勢雄闊,融詩、書、畫、印於一體,形成自己的特色。

www.dzhzp.com.cn/...qYbper

潘佺

〔清〕清初人。工細花鳥,得宋人法。《歷代畫史匯傳補編》

潘大臨

〔約公元一O九O年前後在世〕黃岡(書錄解題作齊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哲宗元佑中前後在世。善詩文,又工書。為人風度恬適,殊有塵外之韻,曾同黃庭堅、蘇軾、張耒諸人遊。家貧甚。謝逸當以書問;有無新作?他答書道:“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氣所蔽殺。昨日清臥,聞覺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其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興,止此一句奉寄。”大臨自雲詩法老杜,其寶不甚相似,僅得句法於蘇軾耳。著有柯山集二卷,《文獻通考》傳於世。

--------------------------------------------------------------------------------

潘大同

〔清〕(一八二二至一八六二)字吉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楷長子。廩膳生。善畫蘆雁,學邊壽民。卒年四十一。《藝林悼友錄》

--------------------------------------------------------------------------------

潘大琨

〔清〕字梧莊,江蘇宜興人。官縣丞。吳岫弟子。工寫生。《清朝書畫家年錄》

--------------------------------------------------------------------------------

潘德輿

〔清〕(公元一七八五年至一八三九年)字彥輔,一字四農,江蘇山陽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五十年,卒於宣宗道光十九年,年五十五歲。性至孝,博學工文詞。阮元為漕運總督,招之,力辭不往。繼遊京師,與郭儀霄、張際亮、張履、湯鵬等友善,互相研討。道光八年(公元一八二八年)舉人。十五年,任安徽知縣。末幾,卒。德輿文入幽出顯,沈痛吐露,詩復精深奧博,耐人尋味。所著有《養一齋詩文集》二十六卷,《剳記》......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潘的有名人士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璋:幹(今山東省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關公父子敗走麥城後,被潘璋所擒。(與下明代潘璋有別)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稱,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詞華靡,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潘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護,被砍四刀。一人曰:“殺孝子不祥。”於是父子俱得免。後官遂昌長。南朝宋元嘉間改其里名曰純孝,免其家三世稅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

潘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璋:字慄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曾往荊湖管理竹木證賦,政不苛而課入甚豐。提督學政,力崇正學,造就甚眾。著意培養之合州士人鄒知。後以剛直敢言馳名於世督修宋濂墓,並撰寫墓誌銘。卒於官,蜀士聞之,相率哭於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字時乂。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大理寺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成績顯著。著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有詩集《涉江集》。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

潘作梅:字肖野,號戒平。清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貢。官海寧學正。冷官二十年,不慕榮利。博學多藝,精書法。畫山水得倪雲林逸緻。

潘祖蔭:字伯寅。江蘇吳縣人。年十七應順天鄉試挑取謄錄。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賜壽恩賞舉人。咸豐進士,光緒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禮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補禮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調戶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轉戶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銜,調刑部尚書。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詩無專集,《晚晴簃詩匯》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錄存二十餘首。輯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繩武,號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歷丹徒、江浦知縣,士民愛戴。有《五梅一研齋詩鈔》。

潘子忠:廣西岑溪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參加廣西百色起義,擔任中國紅......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潘的有哪些大人物??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

潘璋:(今山東省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

潘安:真名潘岳,西晉著名文學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

從古至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潘姓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2、潘 嶽(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陸”,並有成語“潘江陸海”可證。其《閒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黃門集》。亦稱為潘河陽、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應用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這位潘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旋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後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真宗鹹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5、潘騫: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國英。其從兄征伐, 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宋鹹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

6、潘大臨 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遊,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8、潘 翼 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遊,每嘆不能竟其學。

9、潘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裡甲法。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真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11、潘檉章(1626-1663):明清之際學者,字聖木,號力田,吳江(今江蘇)人。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學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13、潘奕雋:清初書畫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叢三鬆堂集》,遍誦藝林。

14、潘恭壽:清初畫家,其族第多人都是當時知名畫家。

15、潘 韜 清代將領,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臺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

16、潘仕成 清廣東番禺人,字德畲。好藏書。道光間輯刊《海山仙館叢書》,首開於古籍之外,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鴉片戰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家仿造西洋戰船,向清廷報告,未被採納。

17、潘齡皋 清末進士。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 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江蘇省寶山羅店鎮人。主要從事社會學、優生學、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1913—1922年在北京清華留學預備班學習。1922—1926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生物學、遺傳學,獲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吳淞政治大學教務長、光華大學......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潘美(925-————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大名東北)人,北宋初名將。父親潘瞞。在常山(今正定縣)當過軍校。

初事周世宗柴榮,補供奉官,高平之戰後,遷西上標門副使。潘美與趙匡胤素厚,後擁立趙匡胤稱帝建立宋朝,是宋朝的開國功勳,是個徹底的忠臣,常年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當時他已經位高權重,而小說楊家將中說潘美搶楊業功勞則無中生有,而在戰爭年代打敗仗也是不能避免的。開寶三年(970),潘美為賀州道兵馬行營都部署,率十州兵攻南漢。九月,圍賀州(今廣西賀縣東南),聞南漢援軍將至,佯退二十里,以奇兵於南鄉(今賀縣南信都)設伏,大敗南漢援軍萬餘,遂克賀州。繼而轉兵攻韶州(今廣東韶關),以強弓勁弩破南漢軍象陣,擊敗其主力十餘萬,克韶州。四年二月,率軍與南漢軍六萬對峙於廣州城北馬逕,遣軍夜焚其營,乘火急攻,俘斬萬計,繼趨廣州滅南漢。授山南東道節度使。七年,任升州西南面行營都監,與行營馬步軍戰桌都部署曹彬率軍由江陵順江而下攻南唐。八年正月,宋軍進抵秦淮河,舟楫未備,率部涉水搶渡,會大軍擊江寧(今南京)城下的十餘萬南唐水陸軍,殺獲甚眾,後與諸軍加緊攻城,十一月破城,滅南唐,以功擢宣徽北院使。

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隨宋太宗伐北漢。北漢主降,他又隨宋太宗北伐遼朝,兵敗而回。潘美南征北戰,在北宋統一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平興國四年八月,潘美任河東三交口都部署,駐守西北邊防,以御遼朝。以雁門之捷封代國公。雍熙三年(986),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朔(今山西朔州)等州行營都部署,楊業副之,率西路軍出雁門,連克寰(今山西朔州東)、朔及雲、應等州。七月,契丹軍主力反擊,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受詔撤軍,撤軍途中有新詔要求其掩護雲、應、朔等州之民內徙。在撤軍過程中,監軍王侁等不納楊業建策,並強令其出戰,置之必敗之地,在不知楊業勝敗的情況下王侁怕楊業已勝而選擇帶兵爭功,潘美阻止的不夠堅決,後聽說楊業失敗又違約不予接應,致使楊業全軍覆沒,被俘身亡。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

次年,又復舊官。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 ,數月後死,死後諡武惠。

參考資料:《細說宋朝》

姓 潘 的明星.名人有誰

潘美辰 潘瑋儀 潘瑋柏 .潘珏璋 .潘秀瓊 .潘協慶 .潘曉峰 .潘陽 .丁雪萍 .潘儀君 .潘雲峰 .潘裕文

.潘盈 .潘越 .潘越雲 .潘安邦.潘長江 .潘辰 .潘迪華 .潘東文 .潘恩蓓 .潘菲 .潘虹樾 .潘輝

.潘嘉麗 .潘軍 .潘勁東 潘粵明 潘迎紫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姓潘的名人?
古代姓潘的名人的故事?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杜的名人?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陳的名人?
古代姓華的名人?
古代姓霍的名人?
古代姓傅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