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報應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佛教的因果報應故事是真的嗎?

佛教的因果報應之說,現在都是些迷信了;因果報應一般是用在人際間還是比較確切的:如你傷害了某人,某人定懷恨在心,而伺機報復的;但是用在動物身上就不太合適了:如肉食動物吃了食草動物,它會有什麼報應呢,

佛教說因果報應都是誰給報應的?

阿彌陀佛!師兄,因果報應是一種規律,並非誰安排的。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在安排,那麼這種力量可以權且叫做業力,是它推動著我們各自走在自己的因果因緣路上。

人死了色身就是燒成一堆灰。地、水、火、風四大分散,各歸各界。但是人的靈性之體並不會因為燒成灰的身體就消失了。一切生命的開始,無一不是先有妄識,妄識入胎,進而生出眼耳鼻舌身意六入之根。此世因緣結束之時,陰陽分離,陽性身體分散歸於地水火風界。而人的靈性之體,則會循下一因緣而進入下一個果報載體身,進入下一輪的生滅。

贊助廣告

六道輪迴主要是指的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處人、天人,人臨終之時,會根據此人的業力習氣,也當下顯現的因緣,而進入下一世的輪迴,不一定還為人,也不一定就為鬼,看各人是何業力牽引。這個舉個例子,如果說世界上有磁鐵、磁木、磁金、磁銀等等,我們每個人的心臨終之時顯現鐵性,比如怨恨,就會感招到磁鐵那裡,比如地獄;如果臨終之時顯現的是木性,比如慳貪,就會感招到磁木那裡,比如餓鬼道;如果臨終顯現的是磁金,比如清淨無慾心,就會感招到磁金那裡,比如天人……如果臨終時不但顯現清淨心,而且兼有淨心淨願,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就可能感招到佛國淨土。比如極樂世界,比世琉璃世界等等。

贊助廣告

臨終之時越是貪嗔痴熾盛,越是恐懼不安,越是容易感招到下三塗。如果感應到過世的親人來歡迎,多半也是下三塗。這個根據每個人顯現的業力,正常情況下,最多經過四十九天,就會進入下一世的輪迴。

真正的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知道,為什麼有的人天生樂觀?而有的人打小就憂鬱,天天哭鬧!有的人生出來就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智慧,有的人則愚痴至極。有的人此生富足,有的人貧窮不堪。有的人美麗健康,而有的人醜陋多病……等等。這些不同,無一不是因為不同的前因。看看我們現在每一個人,我們每天所做的不盡相同。所以結出的果自然有所不同。這種因果規律當中,存在著共業,也存在著別業。有的人因緣不同,此生為人,但卻殘留著過去生的一切妄識和記憶。並且時常得到驗證。

人的靈性之體,其實如果真正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發現,我們的夢是怎麼回事了!是我們的身體在休眠狀態下,靈體之體觸動八識田中的種因成熟,而自然流露出來的。科學家無法真正揭開夢的祕密,原因就在於,他們否認有陰性的東西存在。這個所謂的陰性之體,我們叫它靈魂也好,叫它腦電波也好,或者它叫別的什麼也好,無非是個名稱而已。但這種現象是不可否認的!名相雖不同,本質無二徑。這個就好象,我們人當下管這個能盛水喝的東西叫杯子,它只是一個名相而已。如果我們生下來,就告訴我們這個叫做板凳,那麼人就會執著這個杯子的形狀就是板凳!

有沒有因果報應的真例項子?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經 :

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遇到一件事情,這是他的女婿朱鏡宙先生告訴我的。

有一天晚上,有幾個小鬼抬了轎子來接章太炎先生,他說:「到哪裡去?」 他們說:「東嶽大帝請你去當判官。」 他一想:「當判官,不就要死了嗎?」 他們說:「不會,早晨我們會再送你回來。」這樣他就去了,因為不去也不行。 東嶽大帝的判官,地位很高,如同現在的祕書長一樣,所以,他很忙碌,日夜都不能休息,白天要辦人間的事情,晚上要到鬼道去上班。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地獄裡的炮烙,抱銅柱就是炮烙,將銅柱燒得通紅,人抱上去,這個太殘酷了,他建議能否把這個刑罰廢除。東嶽大帝聽了笑笑,他說你先去參觀一下,閻王就派了兩個小鬼帶他去,到了炮烙的刑場,但他看不見,於是就覺悟了,原來這是自己業力變現的,章太炎先生沒有這個業力,所以到刑場看不到,於是就不再提了。 「抱銅柱」是邪淫的果報,所以,地獄是否真有?不能說真有,也不能說沒有。為什麼?業力變現的,就像人作夢一樣。你說夢有沒有?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因此,地獄種種刑罰,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明白此理之後,惡的習氣不能不改;要是不改,將來就變這個境界,真是自作自受,這不是閻羅王給你受的。人間的牢獄、種種體罰是人造的,地獄裡的不是人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 由此可知,天上的福報,如經上講的欲界天忉利天、兜率天、化樂天的福報,是不是上帝建好了,讓我們去享受的?不是,這是善業所感的善果,也不是人為的。由此可知,善惡的力量不可思議,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這三個力量一樣大。因此,佛陀對我們的恩德無他,就是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覺悟明白的人就要知道自求多福!(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問:“佛菩薩還受不受因果報應?”

答:這個問題,過去百丈大師遇到老狐狸曾經問過,問的話就是“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跟你這話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過去生中是講經說法的法師,有人問他這句話,他答錯了,他說:“不落因果。”結果墮到畜生道,去作狐狸,做了五百年,五百年他練成一個人形,遇到百丈大師,問他怎麼能脫離畜生道,向百丈法師請教。百丈法師說:“明天我上堂說法,你把從前那個人問你的問題,你重複的來問我。”到第二天,這個老人大家都認識,他是個狐狸精,這個老人出來向法師行個禮,然後恭恭敬敬向他請法,提出這個問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法師答覆他,“不昧因果”,改一個字,他明白了,第二天他就死了,脫離狐狸身。到第二天百丈大師帶著一些人到後山,把狐狸找到了,已經死了,把他埋葬,告訴大家這個狐狸就是昨天來問我話的老人。所以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的野狐身,這個故事就是從這兒來的。

“不昧因果”是什麼?對於因果報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說“不落因果”,就是沒有果報,這就錯了,這個字答錯了,是“不昧因果”;就是諸佛菩薩到世間來受不受果報?受果報,雖受果他清楚、他明瞭。這個果報是什麼原因,是哪一世、哪一生、哪一劫造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受果報,也不起心、也不動念,這是大修行人。不像我們,我們受苦報不甘心、不情願,怨天尤人,罪上加罪。他們受果報無所謂,知道前因後果,這是跟凡夫不相同的地方。(淨空法師《佛學問答》)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是的,成佛以後也要受報,這從世間的聖人和偉人來看,也都有許多的不如意事可知。比如耶穌被他的門徒出賣,最後釘死於十字架;孔子絕糧於陳、蔡;文天祥受誅;美國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中山先......餘下全文>>

關於佛教的因果報應問題

因果報應遵循哪些定律?

佛典中所說的因果報應,遵循的是因果律,大略包含5個定律:

一、善惡業因必生同類果報

亦即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可能雜亂,也不可能有因無果或有果無因。

不管人們是否相信,因果報應的鐵律都是宇宙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規律。眾生所造的業必定遵循這不變法則,同類因必生同類果報,善業必生善報,惡業必生惡報,善惡雜造業(黑白業)必生善惡夾雜果報,有漏業必生有漏果報,無漏業必生無漏果報……無有錯謬,絲毫不爽。

善惡因果,主要依眾生的相互關係而建立。對他人於自己之損益恩怨施以報償,是一種本性。這種本性相似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物理定律。“業”有不可思議的巨大力量,稱為“業力”,為佛經所說世間四種不可思議力(佛力、神通力、龍力、業力)之一。四種不思議中,神通力、龍力都沒有業力大,佛家說:“神通敵不過業力”。在業力面前,多大的神通也會失效。《南傳彌蘭陀王問經》載:彌蘭陀王問神通與業力之不可思議孰為大,龍軍羅漢答道:“於此不可思議中,業之成熟力非常猛烈及更強大。”就是佛力,尚不能隨意卒消定業。只要身在眾生生死界,造了善惡業,便無法擺脫所造業力的束縛,無處逃避善惡業果報的追逐。

有一個故事:有四個仙人,各各神通自在,以天眼看見將受惡報而死,力圖以乃盡其所能,上天入地,赴雪山,入海底,結果仍無法擺脫如影隨形般的業報(見《增一阿含經》卷二三等)。善惡業必生同類果報,還意味著:一個人若既行善又作惡,則其善惡各自生果報,不可能互相抵消,不可能用行善的方法消滅惡業之惡報,而惡業再大,也不能消滅起所作善業的善報。《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下佛言:

“夫人修福,不與罪合,不共和故,要須方便,令得滅罪。”

謂善惡各有其果報,不相混合,若要消滅惡業罪報,必須用能消滅惡報的方法(修學智慧等)。

二、自作自受,不由於他

眾生既然以自我為中心而造業,有一個造業的“俗我”,其所造業的果報,按因果決定不雜亂等緣起義,只能由造業主體的相續變化來承受果報。而眾生現在所承受的業報,必定是自己前生宿世的業力所感。就象飲食睡眠,不能由別人替代,就是至親如父母子女,也不能互相承受業報,只能是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人。《泥犁經》載佛言:“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

《無量壽經》佛告誡世人:“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三、業因多類,果報五種

眾生所造能生必然果報的業,從作為生果之因的角度,佛典作了二因、三因、六因、十因等多種分類。

二因:貪淫等多作則淫慾愈益增長,如渴飲鹹水,愈飲愈渴,這樣的業因叫做“習因”或“同類因”。善惡業因能生後世的果報,這樣的業因叫做“報因”或“異熟因”(異時異地而成熟)。

三因:生因(異熟因)、習因、依因(識等之所依)。

六因:見《俱舍論》。能助成或不障礙果報出生的業因叫做“能作因”;互相依存而生果的業因叫做“俱有因”;能出生同類果報的業因叫做“同類因”;同時相應而生的業因叫做“相應因”;無明、身見、邪見、見取見、疑等能遍生一切煩惱惑業的業因叫做“遍行因”;有漏善惡無記業能生來世成熟於五道中的果報,這叫做“異熟因”。

十因:見《瑜伽師地論》卷五。隨說因、觀待因、牽引因、生起因、攝受因、引發因、定異因、同事因、相違因、不相違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引發、相違、不相違三因。引發因,謂三界有漏的善業不但能引發自界的有漏和無漏善業,還能引發其餘二界的有漏無漏善果,如多行好事容易坐禪入定,這當屬間接引發;所......餘下全文>>

為什麼看到那些佛教故事因果報應就想哭

我覺得不僅僅是慈悲,而且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慚愧。

因為大家都知道佛教是解脫法,我們還在輪迴中掙扎,就是自己從來沒有真的放下過。

在輪迴中,我們造過種種惡,受過種種苦,我們迷失了自性,忘記了自己的真實面目。

往昔我們多生多世,修行佛法,奈何善根不成熟,自己不能發起大精進勇猛心,不能捨下貪嗔痴,所以今生我們了知佛法的存在,有機緣聽經聞法,就應該真正放下自己的貪嗔痴,一心念佛,不走彎路,直通極樂。這樣才能了脫生死,真正自在。

關於佛教的因果報應

佛陀前世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成佛。

成佛是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

是無漏的。

善事只會有善報,不會把你的惡報抵消。

只有功德可以抵消業障。

唸經就是功德。

功德要看發心的。

你可以參考盧臺長的網易部落格,看善事和功德的區別。

因果報應的古今寓意故事(導人向善)

重慶市,某處,有一賢孝之家,婆母及兒媳孫子共有四人,家庭和睦,兒媳賢孝。婆母高齡已87歲,身體逐趨衰弱,行動遲緩,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媳婦關照,如夏天沐浴與之抹洗;冬季嚴寒備其暖器;每餐食物炊之和軟,均親手奉給;如在病中醫藥調理不失母意,儘量做到老人心中愉快不生憂鬱。由於身體衰退已極,經常糞便不能自控,均由媳婦換洗,不計骯髒氣臭,事奉母親從來未有怨言。更可嘉者,婆母突然右臂跌傷,即護送醫院治療,出院回家後,仍然護理,做到無微不至。老母在床上,由於晝寢時間較多,到晚卻精神興奮,難於入睡,其媳感到母親寂寞,長夜難度,她就移被與母同床陪睡,以便敘言,歡暢婆母心情,令其胸中愉快。由於睡臥時間長,有時不免胸中煩悶,兒媳就在床上將老人抱著,將老人背部貼在自己胸中讓老人觀賞電視,並與解說故事情節,令其寬暢心懷等。真是家庭出孝子,後裔必昌盛。其孫子自幼性格馴良,天賦聰俊,讀書成才,由小學直上,步步前進,達到研究生以至進入國家重要單位工作,全家幸福。可見孝友家庭,福報顯然。 顧態是一位天性很孝順的人。他的父親娶妾,生了兩個兒子,十分鐘愛,顧先生以教書為職業,每年所得薪金,全數奉獻給父親。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為張氏家塾的老師,到任的那日, 張氏知道顧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給他,並且對 他說;“今天我付給你的銀子,你的父親不知道,這裡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這銀子買田,到了秋收以後,可以獲得幾石的租米,這樣才是增加收入的好辦法,何必把薪金都給父親呢!”顧態回答說:“父親是我家庭中的家長,我的薪金收入,應該都給父親分配應用,才能盡到做兒子的責任。我怎可為了幾石租米而改變孝心,怎敢把錢私用而欺騙我的父親呢?”他收受了張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誠心恭敬的全數奉獻給父親。由於顧先生孝順的榜樣,故他的兒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際明的兒子,少年時就考中了進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德育古鑑》)【湘清按】佛教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上說:“慈父之恩,高如山王。”儒家的孝經上說:“孝莫大於嚴父。”像本篇故事中 的顧態先生,誠心尊敬其父,可說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貴的兒子,真是善有善報。 楊蒲是安徽省太和縣人。他聽說四川省高僧無際大師的道行很高,辭別雙親,到四川省訪師求道。剛到四川省境內,遇見一位年逾古稀、面貌慈善的老和尚,老和尚問他說:“你從哪裡來?到四川做什麼?”他答道:“我從安徽省來,想到四川參訪高僧無際大師,修學佛學的大道。”老和尚說:“你要見無際大師,那還不如見佛。”楊蒲問:“我更想見佛,但不知佛在哪裡,請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嗎?”老和尚說:“行,那你現在趕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著大被子,腳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楊蒲聽了老和尚的話,深信不疑,租船回鄉,在路上跋涉了一個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蒼茫的黃昏,他敲著家中的大門,呼喚媽媽開門,他媽媽聽到寶貝兒子回來了,歡喜得從床上跳起來,來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忙亂中倒拖了鞋子,匆匆忙忙的出來開門,迎接愛兒。楊蒲看到披衾倒屨的媽媽,這才頓然覺悟老和尚說的父母才是活佛。從此以後,竭力孝順雙親,在物質方面,儘量使父母滿足;在精神方面,儘量引導使父母吃齋唸佛,調養心性。後來楊蒲享八十歲的高壽,臨終時候,誦讀《金剛經》的四句偈語,安詳而逝。佛教的《大集經》上說:“世若無佛,則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即是待佛也。”古德說:“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梅檀雕刻,即今現在雙親,乃是釋迦彌勒,若能成敬待他,何用另求功德。”佛在《四十二章經》中又說:“敬天地鬼神求福,不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得福,最......餘下全文>>

雷居士講因果報應的故事

凡夫可不能亂講因果啊

因果報應是佛教最大的謊言嗎?

因果規律是自然生命現象,在很多人,都有切身的體會,生活實踐的結果。

佛教有因果報應之說,墮胎的果報又有哪些?

墮胎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佛告訴我們,兒女跟父母是很深的緣分,如果沒有緣不會到你家來。緣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是報恩來的,你把他殺了,不但恩沒有了,還結了怨仇。下一次再遇到時,他就來報仇。如果是報怨來的,你把他殺了,怨上加怨,愈結愈深,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墮胎之人非但死後要受地獄之煎熬,生前亦須受重病及短壽之報

墮胎對於心理的後果為:罪咎感、自殺的衝動、哀悼、遺憾、懊悔、失去自信心、降低自尊、懷有敵意、憤怒、絕望、無助、憎恨與墮胎有關的人、結束與伴侶的關係、失去性慾、不能原諒自己、常常做可怕的噩夢。……

相關問題答案
佛教因果報應故事?
現代因果報應故事?
學算命有什麼因果報應?
信佛改變命運的故事?
佛教故事大全?
風水報應真實故事?
一個關於佛說愛情故事?
佛經小故事?
佛經故事大全?
學佛改變命運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