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民俗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雲南獨特的民俗文化 10分

雲南十八怪

雲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風俗習慣,產生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奇異現象,隨著遠來的遊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暫的足跡並離開之後,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也逐漸流傳開來,並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傳下“雲南十八怪”、“雲南二十八怪”、“雲南八十一怪”等說法。

【雲南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篾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贊助廣告

【雲南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火筒能當水菸袋:當地人抽菸所用的菸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像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贊助廣告

【雲南第六怪】揹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成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豔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昆蟲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姑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互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火車沒有汽車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品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幹,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閒,大多都呆在家裡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堆賣:舊時滇省民風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杆。

【雲南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晒: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豔陽天,一面雨傾盆。

【雲南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餘下全文>>

雲南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景觀:從’99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地的省城昆明,到“風花雪月”的大理名勝;從高原水城麗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雙版納;從“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千姿百態的元謀土林,到世所罕見的“三江”並流,江狹水凶的虎跳峽、、、這些迥然相異的山川景色,如一個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塊博大而充滿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麗、富饒的雲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一塊寶地,它土地遼闊、山川壯麗、資源豐富,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早在170萬年前,元謀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是中國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雲南有10個國家級風景區,4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海拔6740米終年積雪的高山東省,至今無人能夠攀登頂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險峻深邃的峽谷,喀斯特岩溶地貌開成的石林以及九鄉溶洞等奇觀。

繞三靈

又叫“繞三林”,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白族群眾文體娛樂與郊遊活動的民族盛會,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圍白族群眾穿紅戴綠聚紅成隊,前來參加活動,或掛一綵綢,葫蘆,手執蚊帚、拿著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後邊跟隨一男女,唱著調子,打霸王鞭,彈著三絃琴和月琴,載歌載舞,由蒼山東麓至慶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繞三靈”。三靈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稱踏歌,以巍山、南澗、漾濞等縣流行較廣。大體可分為模擬動物體態的動物舞。以及抒發情感的情趣舞兩類,大凡婚喪嫁娶,民族節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腳下,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邊跳邊唱,可隨意編詞,也加固定唱詞。有領有和,瀟灑自如,激烈時,熱情奔放,情緒激昂。打歌調以葫蘆笙,竹笛吹奏的曲調為兩個聲部,與人唱的打歌調結合,形成三個聲部的打歌音樂、音樂效果非常強烈,這種特殊的和聲,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見的。

同時,“三日街”、“火把節”、“蝴蝶會”、“花朝節”、“石寶山歌會”、“潑水節”、“賽花船”、“要海會”、“漁潭會”、“菊花會”、“本主節”等也都是雲南著名的民風民俗。

白族風俗

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多著白色對襟上衣,外穿鑲花邊黑領褂,下穿白色或藍色肥寬褲子,頭纏白色包頭,肩挎繡花挎包。白族婦女穿白襯衣,著豔紅、藍或淺藍色領褂,下穿灰藍、綠色布料加繡花加繡花邊褲角的褲子,腳穿繡花鞋,腰繫加繡有花、鳥等圖案的繡花短圍裙。

白族婚禮熱鬧而且繁瑣,一般要三天。結婚這天稱“正喜日”,頭一天叫“踩棚”,後一天叫“散客”。其中頭兩天較有特色,“踏棚”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戲”。

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建築獨具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為封閉式建築,正房對面的院落圍牆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勻稱,外觀十分優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還非常注重裝飾,使照壁顯的更加高雅秀麗。

摩梭風情

摩梭古稱“摩沙”,是寧蒗境內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屬於我國古代遊牧民族“犛牛羌”。特殊的社會地理環境,使永寧摩梭人一直保留著獨特而神奇的風俗禮儀。瀘沽湖畔摩梭人傳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態,成為東方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祕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觀,形成一個撲朔迷離的幽遠的夢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長到13歲,便要舉行成年禮。

摩梭人至令還保留著人類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態。流行於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兩種,即阿夏異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靈,相信天地萬物、日月水火、風雨雷電,引經據典由神靈主宰,所以長期以來逐漸形成了形式各異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過年分為大年和......餘下全文>>

雲南名族風情文化有哪些?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分佈的資料,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各民族分佈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其中雲南的世居民族有15個: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全省總人口約4192萬人(1999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在2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萬;人口最少的是獨龍族,僅5500人。

雲南少數民族文化

根據語言發展的歷史和語言之間語言要素(即語音、詞彙、語法)的異同,可以把語言劃分為語族、語支等各種類別。若把歷史同出一個“基礎語”(即母語)的許多語言歸為一大類,則稱為“語系”;同一語系的語言,根據語言之間的異同,又分為若干“語族”;語族之下分為“語支”;同語支的語言關係最密切,保留的共同點也最多。語支之下又包括若干語言。

按照語言的分類法,雲南境內的25個少數民族語言可劃分為2個語系、4個語族、11個語支。現將這些民族語言系屬分類及其有關歷史文化介紹如下。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積累、傳承的。 雲南民族文化的特徵包括:文化多樣性、封閉性、鄉土性、邊緣性、相容性以及親和性等等。

1、雲南飲食文化

雲南民族飲食文化具體表現可歸為器、形、藝、俗。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3餐飲器具,二是民族器具;形主要指餐飲菜餚形狀與用料;藝及民族烹調技術,包括烤、焐、舂、鹽煽、醃薰等;俗指的是飲食具有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雙重含義。

2、雲南的建築文化

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和樣。雲南民族建築具有多樣性、豐富性、原生性及景觀獨特性等文化特徵,反映了各民族人民與自然的和諧,反映了各民族歷史上不同的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還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型別、文化差異、審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兼收並融

雲南民族建築是各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象徵,是一份厚重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3、雲南的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在長期的建設、運輸和管理等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廣大交通員工所普遍認同並自覺遵守的,具有現代意識和行業特色的使命、願景、精神和價值觀,以及各部門、各單位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展現各自外在形象所遵循的價值理念。

4、雲南的節慶文化

雲民族節目也豐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 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 較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 僳僳僳族的刀杆節等。

5、南少數民族藝術文化

在雲南豐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歷史積澱形成了每一個民族自己獨特的藝術。雲南省有25個少數民族,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近20年來,隨著人們對雲南少數民族藝術的關注,掀起了一股追尋民族文化的熱潮,雲南25個少數民族形態多樣、絢麗多姿的藝術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關注和探究。

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絢麗多姿,博大精深;想要有更多的瞭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餘下全文>>

雲南風俗文化

雲南,以其美麗、豐饒、神奇而著稱於世,一向被外界稱為“祕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雲南簡稱“滇”,戰國時期,這裡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意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古語云“一日長一丈,雲南在天上”,她確實離天很近。300萬年前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地處海洋深處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縱橫、川流回旋的奇異高原。

“嶺巒湧作千傾海,峰簇栽成萬仞蔥”。從海拔僅76米的鎮南河口溯向高達6,740米的德欽梅里雪山卡格博峰,雲貴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節律抬升著,恰是一座綠蔥蔥的九百里天梯。聞名於世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幾乎並排地經這裡流向遠方,險峰峽谷縱橫交錯,江河溪流源遠流長,湖泊溫泉星羅棋佈,造就了這塊神奇美麗的樂土。

從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地的省城昆明,到“風花雪月”的大理名勝;從高原水城麗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雙版納;從“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千姿百態的元謀土林,到世所罕見的“三江”並流,江狹水凶的虎跳峽……這些迥然相異的山川景色,如一個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塊博大而充滿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麗、神奇、豐饒的雲南險峰峽谷縱橫交錯,江河溪流源遠流長,湖泊溫泉星羅棋佈,綿亙的群山巍峨的雄峰,激流奔騰的大江水,蜒蜒潺潺的小溪,廣袤無際的森林植被,鮮豔奪目的奇花異草,自在歡快的珍禽異獸,無不顯示出這方高原紅土地上的獨特魅力和勃勃生機。

景點眾多的昆明風光,“風花雪月”的大理名勝,堪稱“古建築博物館”的建水古城,天下聞名的石林奇觀,千姿百態的元謀土林,鬼斧神工的溶岩洞景,世所罕見的“三江並流”,江狹水洶的虎跳峽,騰衝熱海的“大滾鍋”孔雀曼舞的西雙版納,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高原水城麗江,萬里長江第一灣石鼓這些迥然相異的山川景色如一個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深深感受到這是一塊博大而充滿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當您踏上雲南高原大地,肥美的沃土,各種資源寶藏就會展現在您的眼前: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和立體氣候,形成各種植物、花卉的大量分佈,使雲南享有“植物王國”、“天然花園”、“香料之鄉”、“藥物寶庫”等美譽。茂密的植物資源,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條件,形成雲南野生動物堪稱全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此外,還有無數的地下寶藏,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

生態旅遊是遊覽欣賞、探索和認識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是人與自然的情感交流。通過審美娛樂的活動,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在旅遊地獲得基本的地理、自然、文化、社會、經濟、民族、動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識,滿足各種遊客的需要。由於雲南生態旅遊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自然旅遊景觀、人文旅遊景觀),且有生物多樣性特徵,因此,雲南無疑是您生態旅遊的最佳選擇。

雲南,古人用“彩雲南現”來遙指這片神祕的雲嶺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這塊紅土高原上,生息繁衍著26個自強不息的民族,由於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呈現出不同的社會文化形態。

雲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是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每一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戀、喪葬、生育、節典、禮儀、語言、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莫不結撰為個性鮮明的文化鏈;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潑水節、刀杆節、插花節、火把節、木鼓節、三月街……神話、史詩、歌舞、繪畫、戲曲、古樂……莫不獨具特色,深邃而幽遠。

雲南瑰麗獨特的風景名勝和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無不具......餘下全文>>

雲南的民族風俗

中國的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古老民族,由於其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所以風土人情多姿多彩,豐富異常。

中國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幷蓄,形成了齊魯、中原、燕趙、關中、巴蜀、荊楚、吳越、嶺南、滇黔、閩臺、鬆遼、徽贛等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反映了漢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1]

雲南民族風俗文化

少數民族節日之最:

影響面最大的節日——傣族潑水節

最大的物資交流盛會——大理三月街民族節

最驚險的少數民族節日——傈僳族刀杆節(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數民族舞會——景頗族的木腦縱歌

最有名的鬥牛節——苗族鬥牛會

最有名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

最有民族特色的禮節——基諾族的成人禮

少數民族婚戀習俗之最 :

最奇特的戀愛場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書----鮮花

最古老的情書----來蘇

最委婉的說親方式----討谷種

最優雅的戀愛方式----以琵琶、口弦傳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習俗之----摩梭人的阿注

最奇特的婚俗----搶親

最儉樸的婚禮----勞動

最獨特的離婚儀式----設宴請客

少數民族奇風異俗之最 :

最奇特的書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講禮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歡拔眉毛的民族----瑤族

最喜歡戴耳環的民族----基諾族

最有情趣的習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魚工具----景頗族長刀

最高強的狩獵方式----空手捕獵

最善於養鷹捕獵的民族----納西族

雲南有哪些風俗

雲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雲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

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水菸袋:當地人抽菸所用的菸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雲南第六怪:

揹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豔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

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幹,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閒,大多都呆在家裡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著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杆。

雲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晒: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豔陽天,一面雨傾蓬。

雲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餘下全文>>

雲南各省市有哪些民俗文化活動

民族節日名稱 主要活動內容 時間(農曆)

彝族(楚雄州等地)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大理州等地)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西雙版納州、德巨集州等地)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紅河州等地)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 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文山州等地)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怒江州等地)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常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麗江市等地)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祜族(普洱市、臨滄市等地)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普洱市、臨滄市等地)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普洱市等地)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怒江州等地)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德巨集州等地)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族(怒江州等地)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德巨集州等地)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麗江市、怒江州等地)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迪慶州等地)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曆六月 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餘下全文>>

昆明傳統文化習俗

昆明最傳統的美食就是豆麵湯圓,小鍋米線,豆花米線,而且酸漿米線就只有昆明才有,別的地方吃不到。俗就是三月三要爬西山。文化就是雲南十紶怪,還有傳統的昆明話。著名的旅遊景點就是大觀樓,翠湖,講武堂,雲南大學,還有旁邊的逼死坡,圓通山,眠山,狀元樓,還有盤龍江。

有關於雲南的傳統文化你知道多少? 10分

盲目自大自尊,是驕傲無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棄,是消極悲觀的人生。瞭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困難,喜歡自己比喜歡別人更不容易。擁有健康的恰當的自尊心理,面對挫折會表現得格外堅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時時客觀冷靜地評價自己,每每樂觀中肯地讚賞自己。

相關問題答案
雲南的民俗文化?
雲南的民族文化?
維吾爾族的民俗文化?
回族的民俗文化?
中國節日民俗文化?
赫哲族的風俗文化?
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
維吾爾族民俗文化?
朝鮮族民俗文化?
土族的風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