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姓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廣西壯族韋氏起源

壯 族

壯族(原作僮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已有人口1550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33%,是我國唯一的1000萬人口以上的少數民族。

在壯語裡,將姓稱作“欄”,即房屋的意思。表明壯族“姓”的本義是指生活在同一間大房屋裡同一血緣人群的共同稱號。

壯族早期的先民沒有姓氏,是古代“百越”的一個分支。秦末自立為“南越武王”的趙陀,雖然已有趙姓,但他是由河北真定遷入壯區的中原人士。另據多種姓氏辭典對“韋姓”的解釋,有一支韋姓出自韓姓,是漢代功臣韓信被殺後,蕭何暗中將其子孫送往南粵(今廣西、廣東一帶),韓信子孫為避禍,以韓字半邊“韋”字為姓。這是秦漢時期中原人士遷居壯區的又一例證,說明壯族與漢族交往由來已久。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壯族姓氏是《新唐書》中的“列傳·南蠻”:“西原蠻(即壯族古代稱謂),居廣容之南,邕桂廣西。有寧氏者,相承為豪。又有黃氏,居黃橙洞……天寶初,黃氏疆(強),與韋氏、周氏、儂氏相脣齒,為寇害,據十餘州。”可見當時已有了黃氏、寧氏、韋氏、周氏、儂氏等大姓。習慣上把這些大姓聚族而居的區域,以“洞”命名,分別稱作“黃洞”、“儂洞”、“吳洞”等等。反映了這些姓氏與氏族部落組織的密切關係。

贊助廣告

關於壯族姓氏的來源,有以下幾種:

①集會賜姓

據壯族民間傳說,其先民原來沒有姓氏,各部落首領在一個叫江巖的地方集會,商定姓氏。因主持人勢力強大,被推為首領,以“黃”(皇帝)為姓。其餘養黃牛的,就以“莫”(黃牛)為姓;會獵鳥的以“陸”(鳥)為姓。大家都因有了姓而高興。但當時為大家殺牛做飯之人,卻因未得姓而發怒,以刀拍擊砧板憤憤不平。主持人見狀,靈機一動,就以“岑”(砧板)給他為姓。

②以居地為姓

壯族部分姓氏與居住的地理環境有密切關係。如:農姓,漢語是指農耕種植,而壯語卻是森林或樹木濃密的意思,即指住在森林裡的人;甘姓,漢語是甜的意思,壯語卻是巖洞的意思;譚姓,漢語中是談的意思,壯語卻是指水塘,意指住在水邊的人們。

贊助廣告

③以職業技藝為姓

前述“莫”。漢語中是“無”、“不”的語思,而壯語中卻指黃牛,意為養牛人。藍姓,漢語中指顏色,壯語中卻指用竹或藤編織的籃子,可知其祖先擅長於籃筐編織。巫姓,可能是與為人驅邪祈禱的巫術有關。

④以原始的圖騰崇拜為姓

壯族先民與其它民族一樣,也曾經歷過原始的氏族社會,故而部分姓氏由原始的圖騰崇拜發展而來。如龍姓,即源於對古代蛟龍(鱷魚)的崇拜;麻姓,在壯語中是狗的意思,源於對狗圖騰的敬仰。狗在古代壯族中有很崇高的地位,可能與西南各族傳說中的神犬盤瓠有關。此外如陸姓,壯語中為鳥,與鳥的崇拜相關。

⑤受外族特別是吳越和漢族影響

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戰國之際,壯族統屬於“百越”,秦漢時期,就有漢族移民遷居壯族地區。如前述南越王趙佗,即因戰亂入居壯族地區,必然會對壯族姓氏文化產生一定影響。現今壯族中的部分漢姓,即是漢族文化影響的結果。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從表面上看,有些壯族姓氏與漢姓相同,但從讀音和詞義上考察,卻有很大差別。如前述“莫姓”(黃牛)、“陸姓”(鳥)、“麻姓”(狗)、“黃姓”(皇帝)等,即是成例。

當今壯族,以黃、韋、儂、莫、岑為大姓,多為歷代部落首領土官世家。由於受漢文化的影響,免遭世人對“蠻夷”的歧視,在其所修族譜、家譜或其它傳記中,多攀附內地遷來的漢族或功臣名將為自己的祖先。將祖籍說成是來自中原內地。如泗城岑氏,稱其先祖岑仲淑是浙江餘杭人,宋時隨狄青平定儂智高,以功封鎮其地。再如南丹州莫氏土官,在唐開寶七年(974年......餘下全文>>

韋姓的起源

源流一源於姬姓大彭氏,出自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子陸終的兒子籛鏗(彭祖)之後。《竹書紀年》:“伯靡(彭祖曾孫)殺寒浞。少康自綸歸於夏邑(乙巳年)”少康復國,封伯靡(彭祖曾孫)之子元哲於豨韋(今河南省滑縣)立國,因善於養豬,並用豬皮製作大鼓,被稱為豕韋國。《國語·鄭語》記載“大彭、豕韋為商所滅矣”。《竹書紀年》:“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五十年,徵豕韋,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敗大彭氏滅其國,武丁五十年滅豕韋氏,子孫四散逃難;其後,豕韋國子孫以國名為氏,稱韋氏。漢丞相韋賢詩曰:“肅肅我祖,國自豕韋,黼衣朱紱,四牡龍旂。”《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只載這支說明韋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為其後。韋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為得姓始祖源流二出自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據明末小說《樵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韓信一族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裡(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主要在廣西,還有唐代碑文。源流三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據史籍《漢書·西域傳》記載,漢朝時期,西域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中有韋氏部落,但不屬於匈奴民族的別支,而是出自古代韋國滅亡後融入西羌民族的韋氏族人,亦有從杜陵沿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地區的漢化韋氏人。源流四出自賜姓而來。《新唐書﹒桓彥範傳》:“加賞彥範特進一職,封扶陽郡王,賜姓韋”。《朝野僉載·卷三》:隋開皇中,京兆韋袞有奴曰桃符,每征討將行,有膽力。袞至左衛中郎,以桃符久從驅使,乃放從良。桃符家有黃牸,宰而獻之,因問袞乞姓。袞曰:“止從我姓為韋氏。”符叩頭曰:“不敢與郎君同姓。”袞曰:“汝但從之,此有深意。”源流五源於蒙古族,出自清朝時期察哈爾蒙古章佳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為察哈爾蒙古的主體部落成員,以地為氏。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後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東省費縣。源流六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市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明、清時期,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縣等地區,在仫佬族、苗族、瑤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韋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韋氏,世代相傳至今。始祖 :元哲為彭祖玄孫(彭祖生潈,潈生壽,壽生靡,靡生元哲),彭祖為顓頊五世孫,顓頊為黃帝孫(第3代,孫),故屬黃帝后裔。韋氏先祖伯壽、伯靡均有史載,將韋氏可考歷史推至4000年前,比較古老的姓氏,形成於夏朝少康時代,發源於今河南省滑縣,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援力量之一。在商朝時發展為東方大國,上古五霸之一,被商武丁滅國,子孫以國為姓。子孫北上經華北進入東北、蒙古高原,稱豕韋、失韋、室韋,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進入荊楚、雲貴川、嶺南地區。分佈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佈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莊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餘下全文>>

中國韋姓的來源

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韓姓。相傳貳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2 出自彭姓。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涿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3 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二、 遷徙分佈

韋姓的發源地雖在河南境內,但自稱韋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蘇境內。其早期的遷播情況大致如下:韋伯遐24世孫孟為漢初太傅,辭位後移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為漢相,後遷杜陵。這就是說,早在漢代,韋氏就已經分佈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韋氏南遷。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唐朝時韋姓在陝西省境內得到了大舉繁衍,以至盛唐時期的韋氏大多在陝西省。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韋氏移居到今江蘇、四川、安徽登地,多為京兆郡望的分支。韋氏的大舉南遷卻是在晚唐以後。唐代以後,韋氏才遍及大江南北。總之,歷史上的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

韋姓氏的來源

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出自彭姓。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涿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韋姓的起源

“韋”姓屬地是京兆郡,就是現在陝西省長安以東的地區。夏朝皇帝少康將大彭氏的支孫封於豕韋(今天的江蘇省銅山附近),豕韋國又名韋國,在夏朝末年被商湯所滅,其後代子孫遂以韋為姓氏。另據史書記載,韋氏來源還有兩支:一是韓信之子曾逃到廣東避難,去“韓”字的右半邊為姓,即韋氏;另一支為少數民族疏勒國姓氏改變而來。

韋姓人雖不多,但是歷史上名人卻不少。韋孟,歷史上有名的學者,精於魯詩,備受時人稱頌;韋應物,唐代著名詩人,其詩善寫田園風物。韋皋,是唐朝戰功彪炳的一員猛將,曾大敗吐蕃48萬大軍,被封為南康郡王。

韋姓氏的由來

姓氏起源

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出自彭姓。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涿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家乘譜牒

江蘇:江都韋氏族譜八卷、丹徒京口韋氏族譜四卷、丹徒韋氏族譜六卷、宜興韋氏宗譜十二卷

浙江:東陽東春韋氏家乘三十二卷、松陽韋氏宗譜卷、太湖縣韋氏宗譜三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

湖南:姜華韋氏宗譜三卷

廣東:韋氏族譜一卷、韋氏族譜二房卷、中山香山翠微韋氏宗譜十二卷、中山香山翠微韋氏族宗譜十三卷

廣西:寧明思陵土州韋氏家譜、容縣水源裡覃韋氏族譜二卷、容縣自良韋氏族譜不分卷、延陵韋氏家乘十八卷

聚集地(遷徙分佈)

韋姓的發源地雖在河南境內,但自稱韋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蘇境內。其早期的遷播情況大致如下:韋伯遐24世孫孟為漢初太傅,辭位後移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為漢相,後遷杜陵。這就是說,早在漢代,韋氏就已經分佈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韋氏南遷。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唐朝時韋姓在陝西省境內得到了大舉繁衍,以至盛唐時期的韋氏大多在陝西省。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韋氏移居到今江蘇、四川、安徽登地,多為京兆郡望的分支。韋氏的大舉南遷卻是在晚唐以後。唐代以後,韋氏才遍及大江南北。總之,歷史上的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

堂號

扶陽堂:西漢的韋賢是鄒魯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陽侯,是為此號。

京 兆: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故韋姓有以“京兆”為其堂號郡望。

歷史名人

韋昌輝:壯族,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之一。被洪秀全封為北王,1851年金田起義時任後又護軍師,領右軍主將,十二月被封為北王,六千歲。因對楊秀清素懷不滿,1856年督師江西時,得洪秀全密詔,帶3000人迴天京,利用洪、楊矛盾殘殺楊的部隊及家屬,引起公憤,被洪秀全處決。

韋孟:彭城人,第一個出現於史籍上的有影響的人物。西漢詩人,他精通魯詩,其子孫傳至韋賢,5世都是鄒魯的大儒。當時有韋學之說。今存有《在魯詩》。

韋以德:清廣西桂平人,韋昌輝之侄。參加太平軍,後封國宗,提督軍務。1854年參加太平軍克武昌,即奉命和石鳳魁、黃再興駐守。旋返天京。武昌陷後奉命西援田家鎮,1854年戰死於半壁山。

韋雲清:清末廣西南寧人,壯族。光緒三十一年入清軍當兵。第二年參加同盟會。曾參加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進攻兩廣都督時被俘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韋紹光:廣州北郊三元里人,鴉片戰爭時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英雄。1841年五月二十八日,盤踞四方炮臺的英國軍隊流竄到三元里一帶,韋紹光組織群眾奮起反擊,被推舉為首領。後又聯絡一百零三鄉人民,誘敵至牛攔岡,伏兵四起,大敗英軍,殺敵200餘人。

韋應物:京兆長安人,詩人,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有《韋蘇州集》。...餘下全文>>

請問廣西東蘭韋氏(壯族)的宗祠出自何處?姓氏由來?何處遷至........ 壯族又怎麼來由?望前輩指點!

在廣西相傳著:韋氏屬韓信後代。文字記載是有,但不全,版本也多,大同小異。(歡迎感興趣的、有識之士前來考究。)

今年又逢清明節,(4月11日)我們再相約來到都街山頂做韋天貢太公太奶清明,巧遇從環江川山來的一位八旬老翁,(他們說幾乎每年都看到此翁。)

老人的一席話讓我想到很多很多……

摘:

宗源史詩二首 韋天貢

《一》

楚漢爭雄論戰場,碧波瀲灩柳風揚。

信翁率部徵齊地,鐵馬金戈陷城陽。

不是信公龍虎鬥,何來呂后馬頭娘?

奸人毒害千家苦,後世同思漢齊王。

《二》

鼻祖英豪建漢邦,名登青史世流芳。

鍾靈毓秀丹心上,顯貴成章正氣揚。

相傳蘭桂思德遠,永葆榮華禮儀昌。

宗源魯地兗州府,遺脈賢孫鎮南疆。

請參考

hongdou.gxnews.com.cn/...1.html

www.rxzx.net/show.asp?id=41

請問怎麼能找到牛津,朗文以及韋氏英語字典的英文介紹,包括其起源,編輯,特點等。還有這三本書的不同? 15分

美國出版的冠有韋氏字樣的一批英語詞典的統稱。主要指梅里厄姆英語詞典系列。其中最有名的是《韋氏國際英語詞典》,它經歷了一個不斷修訂的過程。1828年美國詞典編纂家N·韋伯斯特自行出版《美國英語詞典》二冊,該書成為繼英國約翰遜《英語詞典》之後的經典辭書。韋氏死後,開印刷所的兄弟二人G·梅里厄姆和C·梅里厄姆買了韋家的版權,以梅里厄姆·韋伯斯特公司的名義出版梅里厄姆韋氏詞典。1847年修訂第一版印出,合訂成一巨冊,並配上插圖。1890年改書名為《韋氏國際英語詞典》(意即通用於英語國家)。1909年又改稱《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並於1934年出了第二版。1961年出版《韋氏新國際英語大詞典》(第三版)。

《韋氏新國際英語大詞典》(第三版)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碩果。它的篇幅極大,收詞45萬條,是最大型的單卷本英語詞典。該書抱著對語言作客觀的記錄和描寫的宗旨,有聞必錄,收羅了大量的俗語(包括許多不雅的字眼)。在一段時間裡這種編輯方針受到人們尖銳的批評;一二十年後爭論才平息下來。

梅里厄姆韋氏詞典已形成一個系列,除了上述鉅著,還有《韋氏大學詞典》、《韋氏同義詞詞典》、《韋氏中學詞典》(不止一種),以及一些專門詞典。其中《韋氏大學詞典》是一本質量教高的權威中型詞典,常為一般美國家庭購置。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11th)《梅里厄姆·韋伯斯特大學辭典》簡稱《韋氏大學詞典》

觀點之一:主要問題在於迴圈解釋和用大詞釋小詞,俺覺得M-W.C.D 是給考GRE的人準備的;M-W.C.D 這個問題是很致命的,從詞典編撰之初就強調--不能大詞解釋小詞;M-W.C.D 另一大缺點就是例句太少。

觀點之二:M-W.C.D 釋義是從 Marriam-Webster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3rd] 精選而來,生詞解釋生詞的問題帶來的好處也很大的--加強了解釋的精確性, 有時回頭去查幾個釋義中的生詞也是值得的--這些生詞常讓你感到確應知道,若TOEFL詞彙較熟,用M-W.C.D 可能是不錯選擇。

GRE分數很高的人,在實際使用英語交流時大都會有問題。他們可以從《梅里厄姆-韋伯斯特大學辭典》認識很多詞,在閱讀中一看就明白,可對用法卻不甚了了,這樣寫作能力、口語表達就會成問題。

我們學英語並不是為了應試,在詞典中查一個詞,除非是動植物名稱等沒什麼好說的名詞,一般最好應該知道其用法是怎樣的,和哪些詞最經常搭配;中國人學外語單詞,尤如拼圖。你不但要知道每一個部分是怎樣的,還要知道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是如何搭配的,這樣才能把圖拼對。

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還是應該多看學習詞典。學習者詞典是寫給學英語的外國人看的,也就是我們看的,其良苦用心我們不好辜負;最為常見的學習詞典為以下兩種。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4th)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7th)

OALD7----釋義用詞3000(例句用詞 > 4500 ),使用起點--約為大學生;

LDOCE4---釋義用詞2000(例句用詞 > 3500 ),使用起點--約為高中生。

其實,詞典編到這份上誰(指大公司的產品)也不會比誰好多,誰也不會比誰差多少;各具特色是肯定的,不過個人以為LDOCE詞典比OALD水準更高一點,畢竟它只用兩千個詞就把大千世界解釋的如此清楚明白!

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韋姓起源?
馬姓起源?
張姓起源?
任姓起源和歷史?
竇姓起源?
程姓起源?
冀姓起源?
秦姓起源?
臧姓起源?
榮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