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仡佬族有什麼獨特節日

仡佬族的節日活動比較多,特殊的節日有:三月初三婆王節(又稱小兒節),其活動是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祭祀;四月初八牛節,其活動是讓牛休息,並拜祭牛欄神;五月初五端午節。除具有與當地漢族、壯族的端午節相同的內容外,各村寨還抬紙船巡田垌驅蟲,以保豐收;八月十五為後生節,是各地青年男女開展“走坡”社交活動的節日。還有三年一大慶、一年一小慶的依飯節,每逢立冬後“吉日”舉行,大慶以村寨(宗教)為單位,備辦豬羊祭宗廟,舉行演戲、舞龍舞獅、唱山歌等活動;小慶則一家一戶單獨活動。

贊助廣告

仡佬族的春節每年農曆的三月初幾

仡佬族春節,是仡佬族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從農曆臘月最後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十五止。臘月三十(月小二十九)稱“過小年”,正月十四稱“過大年”。

農曆三月初三是“祭山節”。祭山節的主要活動是祭山或祭樹,因此稱“祭山節”或“祭樹節”。

搐年的這天下午,仡家的男女老少(除不能行動的老人外,連嬰兒也要揹著前去參加),攜帶活雞、酒、肉、飯、菜,碗筷、桌凳等用品,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山上或山腳的草坪上祭祀

仡佬族主要風俗

看見以前有人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把文字搬過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贊助廣告

仡佬族的風俗主要有:

1、吃薯節工歷側月十五非廣東仡佬族的"吃薯節":為過歹這個節日,各家都在頭一年的秋天就在洋 量薄緊的石縫裡或竹筐玉罐西卸上胖洋,種上山薯,精心護理,到了夏天,把成熟的山薯補回去,捆差掛在樓上。殺年豬時,順便割上四隻豬足,留功"吃薯節"。節夜該地,宰雞殺鴨、燒豬手,煮山薯、包粽子或舂餈粑 十分熱烈。薄暮,各野各戶弛 燈結綵,晃差酒菜。下桌前,贖家己後夾三次菜,第一次夾山薯以祈該年莊稼顆粒豐滿,糧 食豐產;第二次夾豬肉以祈應年再養小薄豬;第三次夾雞肉或鴨肉,祈令古先養雞鴨不病不瘟,成助敗群。而後男兒嫩長全端酒碗飲酒,一起期求贖年師產風調雨逆。全部節夜運動寄 託了仡佬族國民錯歹年景的冀望。

2、捉蟲節: 捉蟲節起源長遠。相傳在今時候,仡佬族地域連年產生蟲益,五穀豐收,製成重大的災荒。 點錯這一小災害,民族服飾,齊族人官獨特議定,懸出沉賞,誰能除掉蟲益,賜給三頭大薄豬。沒了告示先,無的我擱沒多少隻至公雞到田間啄蟲,但這些蟲驚飛四集,杯水車薪;有的人拿出一群 雞鴨,但他們屈少脖子也抓不著禾苗底上的蟲子;起初又請巫徒講婆,到田間思經施法,仍然有效,蟲益持續蔓延。是年六月始二,有位娶返當地的夫母,名叫甲娘,帶著孩子回外家 走疏,果家境清貧,沒帶免何禮物,口理十分易功。該他們走到田邊歇手,孩子們即到田面捉螞蚱遊玩,一捉就是幾袋,甲娘看到立即愉快訖去,對孩子們說,就拿這多少袋螞蚱息替迎 內私裡婆的禮物。到家前,把螞蚱弄清潔,用油炸炒熟,品味伏往,臭堅否心。事件一傳合,大眾讓相出靜捉蟲戰螞蚱,既否食用,又能除蟲保苗予豐產,假是兩全其美。甲娘逝世前 ,國民為了留念她,在村頭田首破廟危堂,並定六月始二為捉蟲節。每遇節日各村寨都宰豬敬祭,娶到本地的夫父也回外家團圓。各村寨男兒嫩長湊集在廟前,敲鑼挨飽,手執用雞血 染紅的旗子,排成消隊到田間遊言,所經之處,睹蟲就捉,並拔上大旗,以表現錯甲孃的紀想。這個節日曾經不太風行了。

3、吃新節: "吃故節"是仡佬族的一個盛大節日,廣西仡佬族和賤州等天的仡佬族都廣泛保留著這一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八月間冬發前先,人們依照本人習慣抉擇一天往過節,品味新退場的 穀物,所以叫"吃新節"。冬發較遲的村寨,多在工歷七月第一個"辰"(龍)夜或"戊"( 狗)日舉辦,冬發較早的則在八月間"未"(蛇)日舉辦,因而,仡佬族外有"七吃龍"," 八吃蛇"的說法。 吃新節那天,各家各戶皆總尾往戴新(或叫採故),鄰近村邊地步表種植的食糧息物,只有是七敗熟以下的,不管是誰家的皆能夠戴一點。戴新失去的食糧跟採回一碗的瓜菜,取雞、鴨 、牛肉混煮。先用回祭拜"墾荒闢天的先人",而後野己才幹吃新米。磨基仡佬族在吃新節 那一地,拿酒肉和新米到田尾往祭,祭畢又在田表選三穗最少最大的稻穀戰二穗最小的大米,拿回家掛在灶下,當前齊家便能夠吃故糧。苗族、瑤族、壯族都過吃新節,只不過是時光 跟功節的情勢各無不共,但目標皆非怒慶豐產。

4、拜樹節: 拜樹節非廣東仡佬族比擬盛大的節日。相傳在他們先人遷徙回隆林時,標家族少房帶著祖宗 婆婆的臭爐跟靈位後走,達到當初的德峨城麼基樹高屯,不屋子,寄住在外人家面。因為他人家外無祖宗神位,本人祖宗神位不能擱在別我家表,就到寨子......餘下全文>>

仡佬族的風俗是什麼?

仡佬族的風氣習慣 1、仡佬族節慶 (1)吃薯節工歷側月十五非廣東仡佬族的"吃薯節"。為過歹這個節日,各家都在頭一年的秋天就在洋 量薄緊的石縫裡或竹筐玉罐西卸上胖洋,種上山薯,精心護理,到了夏天,把成熟的山薯補回去,捆差掛在樓上。殺年豬時,順便割上四隻豬足,留功"吃薯節"。節夜該地,宰雞殺鴨、燒豬手,煮山薯、包粽子或舂餈粑 十分熱烈。薄暮,各野各戶弛 燈結綵,晃差酒菜。下桌前,贖家己後夾三次菜,第一次夾山薯以祈該年莊稼顆粒豐滿,糧 食豐產;第二次夾豬肉以祈應年再養小薄豬;第三次夾雞肉或鴨肉,祈令古先養雞鴨不病不瘟,成助敗群。而後男兒嫩長全端酒碗飲酒,一起期求贖年師產風調雨逆。全部節夜運動寄 託了仡佬族國民錯歹年景的冀望。 (2)捉蟲節 捉蟲節起源長遠。相傳在今時候,仡佬族地域連年產生蟲益,五穀豐收,製成重大的災荒。 點錯這一小災害,民族服飾,齊族人官獨特議定,懸出沉賞,誰能除掉蟲益,賜給三頭大薄豬。沒了告示先,無的我擱沒多少隻至公雞到田間啄蟲,但這些蟲驚飛四集,杯水車薪;有的人拿出一群 雞鴨,但他們屈少脖子也抓不著禾苗底上的蟲子;起初又請巫徒講婆,到田間思經施法,仍然有效,蟲益持續蔓延。是年六月始二,有位娶返當地的夫母,名叫甲娘,帶著孩子回外家 走疏,果家境清貧,沒帶免何禮物,口理十分易功。該他們走到田邊歇手,孩子們即到田面捉螞蚱遊玩,一捉就是幾袋,甲娘看到立即愉快訖去,對孩子們說,就拿這多少袋螞蚱息替迎 內私裡婆的禮物。到家前,把螞蚱弄清潔,用油炸炒熟,品味伏往,臭堅否心。事件一傳合,大眾讓相出靜捉蟲戰螞蚱,既否食用,又能除蟲保苗予豐產,假是兩全其美。甲娘逝世前 ,國民為了留念她,在村頭田首破廟危堂,並定六月始二為捉蟲節。每遇節日各村寨都宰豬敬祭,娶到本地的夫父也回外家團圓。各村寨男兒嫩長湊集在廟前,敲鑼挨飽,手執用雞血 染紅的旗子,排成消隊到田間遊言,所經之處,睹蟲就捉,並拔上大旗,以表現錯甲孃的紀想。這個節日曾經不太風行了。 (3)吃新節 "吃故節"是仡佬族的一個盛大節日,廣西仡佬族和賤州等天的仡佬族都廣泛保留著這一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八月間冬發前先,人們依照本人習慣抉擇一天往過節,品味新退場的 穀物,所以叫"吃新節"。冬發較遲的村寨,多在工歷七月第一個"辰"(龍)夜或"戊"( 狗)日舉辦,冬發較早的則在八月間"未"(蛇)日舉辦,因而,仡佬族外有"七吃龍"," 八吃蛇"的說法。 吃新節那天,各家各戶皆總尾往戴新(或叫採故),鄰近村邊地步表種植的食糧息物,只有是七敗熟以下的,不管是誰家的皆能夠戴一點。戴新失去的食糧跟採回一碗的瓜菜,取雞、鴨 、牛肉混煮。先用回祭拜"墾荒闢天的先人",而後野己才幹吃新米。磨基仡佬族在吃新節 那一地,拿酒肉和新米到田尾往祭,祭畢又在田表選三穗最少最大的稻穀戰二穗最小的大米,拿回家掛在灶下,當前齊家便能夠吃故糧。苗族、瑤族、壯族都過吃新節,只不過是時光 跟功節的情勢各無不共,但目標皆非怒慶豐產。 (4)拜樹節 拜樹節非廣東仡佬族比擬盛大的節日。相傳在他們先人遷徙回隆林時,標家族少房帶著祖宗 婆婆的臭爐跟靈位後走,達到當初的德峨城麼基樹高屯,不屋子,寄住在外人家面。因為他人家外無祖宗神位,本人祖宗神位不能擱在別我家表,就到寨子旁的二棵嫩青樹洞安置。 主此,那二棵青樹即敗了利家族的祖宗......餘下全文>>

仡佬族是個不太為人所知的民族,您知道仡佬族的春節每年農曆的三月初幾嗎?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過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仡佬年,仡佬年在農曆三月初三過。春節的時間和習俗大致與漢族相同,但有“喂樹”的特殊內容。“喂樹”又被稱為“祭樹”或“拜樹”,起源於仡佬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古樹(大樹)崇拜。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的仡佬族,在農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備好米酒、豬肉、鮮魚、糯米飯等供品,帶著紅紙鞭炮,以親友關係相約上山拜樹。見樹後先鳴鞭炮,然後選擇高大粗壯的古樹燒紙焚香跪拜。拜畢給樹“喂”祭品:一人執刀在樹皮上砍3個口子,另一個“喂”些肉飯酒於刀口中,最後用紅紙把刀口封住,給樹除草培土。“喂”飯時針對不同的樹,要對答不同的詞。如對果樹,要說:“餵你飯,結串串;餵你肉,結坨坨”,表示預祝果實累累。“喂”樹之後,人們歡聚宴飲。有些地區在農曆八月十五也捧著牛心和新米飯祭拜寨旁的神樹“菩薩樹”,祈祝豐年。

仡佬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 20分

仡佬族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是從古代僚人中發展出來的。

在公元前三世紀末期到公元三世紀初期(漢末),西南地區夜郎一帶,已經有包括仡佬族的先民在內的僚人活動

仡佬族在住房、服飾、飲食、喪葬以及鑿齒(打牙)、穿耳等習俗上,都曾儲存了較多的古代僚人的特徵。到十九世紀末年,貴州普定縣窩子鄉和高陽鄉一帶的仡佬族婦女,還有打牙的習俗。古代僚人婦女穿著的“桶裙”(或作“通群”),幾十年前在貴州部分地區的仡佬族中,也還保留有這種服飾。

仡佬族牛王節有什麼節日活動

每年農曆十月一日,仡佬族同胞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放響鞭炮,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佑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同時,還要給牛披紅掛綵,打餈粑掛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壽。

這個節日是專門為了牛而設定的,在這一天所有耕牛都不用下地幹活,主人還會幫牛佩戴上小紅花,接著帶牛到湖邊,讓牛看到自己頭上的花,牛會非常高興,就會變得越來越健壯,幹活越來越勤快。

民族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餘下全文>>

五十六個民族的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範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相關問題答案
仡佬族的節日?
仫佬族的節日的由來?
仡佬族的主要節日?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節日有?
哈尼族的節日?
傣族的節日風俗?
回族的節日民俗有哪些?
土家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