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姓現代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歷史上姓竇的名人?

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

名禹鈞,號燕山。後周漁陽人。在五代後晉時,明瞞暗騙,勢壓貧賤,不講天理良心,30無子。傳說一夜其父送夢,對燕山說:“你心德不端,惡名張注天曹,日後無子,兼且無壽。速要改惡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燕山醒來將父夢中的話牢記在心,從前之惡,不再敢為,而且廣行方便,家中又設立義館,請明師教訓,幫助家貧子弟讀書。他創辦過40多所義學,官作諫議大夫,由他推薦提拔成名的青年不計其數。一夜又夢見父親說:“你今陰功浩大善名張注天曹,後有5子,齊登科甲,壽添89歲”。此後修身積德,更加殷勤。後來,果然連生儀、嚴、侃、偶、傅五子,由於他教子有方,5子勤奮學習,先後登科。

贊助廣告

很多,自看詞條。

竇姓的歷史名人

2008-11-11 22:35竇 嬰:西漢大臣。字王孫(公元前?-公元前131),觀津(今河北省衡水東)人。竇太后侄。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認為大將軍,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術,反對道表法裡的黃老學說,為竇太后貶斥。後因罪被殺。

竇 融:字周公(公元前16年-公元62年),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世代仕官河西。新莽時封建武男,後因參加鎮壓綠林、赤眉農民軍,拜渡水將軍。新朝滅亡,降更始政權,求任張掖屬國都尉。更始覆滅,被張掖、武威、酒泉、金城、敦煌五郡長吏推為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據境自保。他先奉隗囂正朔,後見光武帝號令嚴明,有意投靠。時光武帝聞河西殷富,士卒精壯,也遣使與他聯絡。建武五年(29年),融接受東漢政權涼州牧的官職。八年,光武帝徵隗囂,融率部來會合,擊破隗囂後,封安豐侯。隴蜀平定,融奉召入京,歷任冀州牧、大司空、代行衛尉事兼領將作大匠。竇氏貴寵,一門先後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計。融子放縱,多行不法。永平二年(59年)從兄子竇林因罪處死,明帝令融就第養病。歲餘,融上衛尉印綬。五年卒,年七十八歲。

贊助廣告

竇 威:字文蔚,漢代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太穆皇后從父兄也。初為漢高祖丞相府司錄參軍,博物多識,朝章國典,皆其所定。終內史令。集十卷,今存詩一首。

竇 憲:字伯度。東漢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是竇融之曾孫,領兵出塞3000餘里,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拜大將軍,總攬大權。和帝既長,憤其驕縱,與中常侍鄭眾等合謀,迫令自殺。

竇 武:字遊平(?-168),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桓帝延熹八年(165年)以長女被選入宮,拜侍中;女於同年冬被立為皇后,遂遷越騎校尉,次年改官城門校尉。時正第一次黨錮之禍,上書為黨人求情。桓帝死,無子,與其女竇太后迎立靈帝,任大將軍輔政,封聞喜侯。他引用陳蕃、李膺、杜密等黨人參政,合謀殺中常侍曹節、王甫等。事洩,反為曹節等所殺。

竇 鞏:字友封(772或773-831或832),唐扶風平陵人。竇庠弟。憲宗元和二年進士。袁滋闢為從事及掌書記。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觀察浙東,奏為副使後兼御史中丞。平居與人言不出口,時號“囁嚅翁”。工五言詩。與兄竇常、竇牟、竇群、竇庠合有《竇氏聯珠集》。

竇 蘋:字之野,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北宋仁宗時代。《酒譜》雜取有關酒的故事、掌故、傳聞計十四題,包括酒的起源、酒的名稱、酒的歷史、名人酒事、酒的功用、性味、飲器、傳說、飲酒的禮儀,關於酒的詩文等,內容豐實,多采“舊聞”,且分類排比,一目瞭然,可以說是對北宋以前中國酒文化的彙集,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此書成書於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後收入於陶宗儀《說郛》中。其“酒之文十三”,本收《酒德頌》、《醉鄉記》、《清河先生傳》三篇前人關於酒的文章。

竇 默:字子聲(1196-1280),初名傑,又字漢卿,元代廣平府肥鄉縣興教鄉人(現邯鄲市肥鄉縣)。竇默是我國元代傑出的政治家、理學家、教育家和醫學家。竇默自幼熟讀詩書,廣結朋友,和許衡、姚樞等當時的理學家共同探討程朱理學,“凡經傳、子史、禮樂、名物、星曆、兵刑、食貨、水利之類,無所不講”,無所不學。廣泛涉獵,無止的追求,使他的儒學知識更為豐富和系統化,特別是朱熹思想的滲透,形成自己一套觀點,為他日後出仕元廷,輔佐世祖,成就帝業,奠定了基礎。

竇太后:中華帝國黃老學派的最後一個代表人物,名漪(公元前205-公元前135),河北清河郡觀津人,在呂后時被選入宮。呂后......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竇姓現代名人?
路姓現代名人?
官姓現代名人?
顏姓現代名人?
莊姓現代名人?
魯姓現代名人?
伍姓現代名人?
婁姓現代名人?
淩姓現代名人?
姓管的現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