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歷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歷史—姓王的由來?

舜的後裔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陳完,後來陳國為楚所滅,陳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為姓。王和其他四十幾個姓一樣,都成了陳姓分支,寫孫子兵法的孫子也是陳完的後代,不信可以到網上和史書上查.

歷史上姓王的名人

歷史名人

王子喬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捲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稱為王喬、王子晉。

贊助廣告

王翦

戰國時秦的名將,頻陽(今陝西富平縣東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趙、燕、薊諸地,後為李信所讒,謝病歸裡,後信戰敗,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荊。

王昭君(王嬙)

漢秭歸人。元帝時選入掖庭,呼韓邪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帝以嬙賜之,號寧胡閼氏。晉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矗。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羲之(321~379)

贊助廣告

字逸少,東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著有周官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等。

王陽明(1472~1528)

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弘治進士。正德時巡撫南贛,定宸濠之亂。嘉靖時封新建伯,總督兩廣,破斷藤峽賊,卒諡文成。其學以知行合一為主,發揮致良知之教,反對朱熹格物窮理之說,講心學淵源於宋之陸九淵,世稱姚江學派。嘗築室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中國歷史姓王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王倪:伏羲和黃帝曾與王倪論道.王倪是齧缺的老師,王倪論道. 道及天邊,智達宇際。

王子成父:齊國大夫,累遷大司馬,為齊恆公手下一員大將。因敗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為琅琊王氏開祖。

王子喬:被奉為“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又名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師曠見太子晉後,對其稱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聞名於世。

王鬥:齊人,稷下先生,約活動於齊宣王時期。齊宣王以為賢,於是舉薦賢士五人做官,齊國大治。

王綰:戰國末年,秦國的丞相。

王齕:號信樑,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戰國著名軍事家,秦大將軍,始皇師之,因功著晉封武成侯,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賁:王翦之子,秦代名將,與其父同為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王昭君:(公元前~世紀中葉),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漢初大臣。沛縣(今江蘇沛縣西)人,以功封安國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著名哲學家。

王符:(約公元85~162年),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 鎮原縣)人,東漢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有謀略,是蜀漢後期名將。

王肅:(公元195~256年),字子雍,東海郡郯人。三國魏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農湖縣人,西晉著名軍事家,曾指揮伐吳的戰爭,大勝。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東鄒城人。晉朝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徵,祖籍琅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翁。

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諡號:“文獻”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將。祖籍琅邪臨沂人。東晉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屈指可數的音樂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大書法家。與其子王獻之在書法上,稱:“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臨沂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詩人,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著作《伯遠貼》。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簡穆,祖籍琅琊臨沂,南北朝時期人,仕宋、齊兩朝,書法家,官至尚書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諡“文中子”。

......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王的名人?

【王姓歷史名人】王詡:戰國蘇秦、張儀的老師,人稱“鬼谷先生”。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曾隱居雲蒙山水簾洞箸《鬼谷子》書三卷, 流傳於世。王翦:秦代名將,佐秦始皇掃平六國。頻陽(今陝西省富平)人,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蘇、荊諸地,立下赫赫戰功。王充:會稽上虞(今浙江省)人。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是一位無神論者。著有《論衡》。王勃: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著名文學家,為“初唐四傑”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騰王閣序》露絕世才華,惜英年早逝。王維:太原祁(山西省祁縣)人,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美譽,有《輞川集》問世。王冕:字元章(1310-1359),諸暨(今浙江省紹興)人,元代詩人、畫家。元末文壇有影響的詩人,又是畫壇上以畫墨梅開創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他的詩常流露出對元朝統治的憤懣情緒,而他的墨梅也借物抒懷,自認喜寫“野梅”,不作“官梅”,以蔑視當時那些“峨冠腐儒”。晚年他避居會稽九里山,自築“梅花屋”,種粟養魚,以清貧生活了其餘生。王暈:字石谷,號耕煙山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江蘇省常熟人,著名畫家,王鑑弟子。與工時敏、王鑑、王原祁合稱 “四王”,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初六家”。在清初畫壇上居主流地 位。所作以仿古為多,功力深厚, 熔鑄南北畫派於一爐。弟子很多, 稱“虞山派”,以楊晉較著名,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山水畫。 傳世作品有《仿曹雲西山水圖》、 《平林散牧、桃花源圖》、《重江疊 嶂圖》、《元人高韻圖》和《康熙南 巡圖》等。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為人正直賢貞,因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入宮數年不見帝,竟寧元年請嫁出塞,與匈奴和親。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山東省琅琊臨沂人,獨創圓轉流利的書法風格,人稱其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在中國書法史被後人奉為“書聖”,與王獻之並稱為“二王”。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東晉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人。他是王羲之第七子,做過州主簿、祕書郎、長史,累遷建武將軍、吳興太守,徵拜中書令,故人稱“大令”。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稱。現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殘卷等。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劇作家,作有雜劇十四種,除《西廂記》外,現存《麗春堂》、《破窯記》二種,另有《販茶船》、《芙蓉亭》各一折曲文。其最傑出的作品《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王世貞: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明中葉後七子之一,著述頗豐,其中作品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著有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讀書後》等。王夫之:字而農(1619-1692),號姜齋,世稱船山先生,湖南省衡陽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明崇禎十五年中鄉舉。清軍下湖南,與管嗣裘等於衡山起兵抗擊,事敗逃亡肇慶,任南明桂王政權行人司行人。因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又赴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落,式耜死,乃隱遁山林。從此,勤奮著述凡四十年。對天文、曆法、數學、輿地諸學均有研究,尤精經史、文學。其主要貢獻是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主要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黃書》、《讀通鑑論》等。鄧顯鶴等集刊為《船山遺書》。王國維:字靜安,晚號......餘下全文>>

姓王的歷史簡介

歷史來源:王源出有許多,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遂為氏。

姓氏起源

王姓,是中國大姓,源出有五: 太子晉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屬於以王族身份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今山東省),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後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周靈王太子晉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晉又稱王子晉、王子僑、王喬,是東周靈王的太子,本為姬姓。《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則曰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恭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晉生於洛陽,在周靈王初年被立為太子,當時流經洛陽的谷、洛二水經常氾濫,靈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陳不可,主張因勢利導以治水,不被靈王採納,後終因忤逆之罪被奪去太子名位,廢為庶人。後代被世人稱為王家,便以王為氏。太子晉去世後,楚國詩人屈原在《遠遊》中有云“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唐代李白也曾寫過“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的詩句。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間王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畢公姬高之後。姬高始封於畢,其裔孫畢萬入晉為官,封為魏成侯,戰國時與趙、韓三家分晉,立魏國。後魏王假在位時,魏國被秦所滅,子孫分散,因號為王家,以王為氏。

例如信陵君魏無忌,先是避難於泰山,至西漢時期入朝,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蘭陵君, 王姓的起源和遷徙(錢文忠 百家講壇)其後裔子孫認為自己源於王族顯貴之家,便易姓為王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成湯王子比干後裔,屬於以王族身份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比干之後,即汲郡王。《通志·氏族略》說:“王氏……出於汲郡者則曰王子比干之後,此子姓之王也。”王子比干是商朝國王文丁之子,亦是商朝末帝紂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生活在國運每況愈下的商朝末年,加之紂王昏庸無道,他不滿於時局,多次犯顏直諫, 王最終不被紂王所容,被剖心而死。他為了國家,殺身以成仁,被後世譽為忠於祖國的楷模,並與同時的微子、箕子一起合稱為“商末三仁”。王子比干被殺後,就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附近,亦即今衛輝市城北15裡比干廟村旁。他的子孫在他罹難後,世代居住在今衛輝淇縣一帶,為他守陵;同時,為了紀念他,改以“王”字為姓。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為他們居住的衛輝一帶原由汲郡管轄,因此又被稱為汲郡王氏。

源流三

源於姚姓,出自古帝王虞舜姚姓之後齊王田和後裔,屬於以王侯身份為氏。舜生於姚地,即以姚為姓,其後子孫即以父姓和地姓的姚為氏,稱為姚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出於媯陳一支的為北海王、陳留王,乃舜裔齊田之後。《通志·氏族略》說,王姓“出於北海、陳留者,則曰舜之後也。其先,齊諸田為秦所滅,齊人號為王家,此媯姓之王也”。《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 因而史稱媯、陳、田、姚、胡為"媯汭五姓"。 "媯汭",古水名,又作"溈汭",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汭而得媯姓。舜帝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即以媯為姓。這支王姓的最早的來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經過多次的改姓......餘下全文>>

歷史上最早姓王的人是誰呀

姓氏來源

1、出自姬姓。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被廢為庶民,遷居到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帶)、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為“王家”,延用成姓。還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後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後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還有周平王太孫赤出奔晉國,其子孫為紀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戰國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後人,為紀念被秦滅後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別改姓王。

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出古君王后裔,世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後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叔父,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5、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後業魏亡於秦,其王族避難於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於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後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7、出自少數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8、出於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後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後,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9、由複姓簡化而來。這種情況的王姓較多,據統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樂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為逃避因奪位引起的迫害、追殺,逃往中原。因身為王爺,為顯示身份改姓王。

姓氏來源詳考——王姓來源主要有五種: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構成王氏主體的三支姬姓族派: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也都被稱為王家。

姬姓在先秦時期是著姓、大姓,武王滅商後,延續三個半世紀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記載的后稷。傳說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很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後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裡,但她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人,又沒扔成。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時候,又飛來一隻大鳥,它臥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姓王的皇帝

王姓是當今中國的五大姓氏之一。從史傳上可知,中華王姓是“王者之後”,即帝王的後代。據史載 ,東周時期,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而被貶為庶人,不久鬱鬱而終。其子宗敬見王政失墜,便毅然引 退,帶領家人遷至太原定居,當時太原人稱其一家為“王家”。久之,宗敬一家便以“王”為氏了。進入 秦漢以後,太子晉的後裔在姓、氏合一的文化背景下,由“王氏”轉化為“王姓”。這就是王姓的主要來 源。 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週考王的後裔,在改朝換代時或出逃流亡,或奪爵失國,為了讓後世子孫 牢記他們高貴的出身,於是也以王為姓。此外,帝王賜姓,冒姓改姓,以及少數民族在漢化過程中改王姓 ,也是王姓由來的途徑。 一、王姓風流滿史書 自宗敬在太原郡開姓立宗以來,王姓進行了六次大的播遷,其總的特點是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其中 意義最為深遠的是第一次大播遷,這次播遷使王姓從此出現分支。 據史料記載,秦二世胡亥即位時,任王賁之子王離為大將軍,前往攻趙,楚將項羽出兵救趙,雙方在 鉅鹿展開大戰,王離兵敗自殺,其子王元率家人遷往山東琅琊,世人稱其為“王氏琅琊”。這就是王姓歷 史上的第一次大播遷。而當時王離的次子王微,則仍留在太原晉陽。從此,太子晉開族的太原王姓,在中 華大地上分衍出“太原王”與“琅琊王”兩大系統。這兩大王姓又都可謂代代有俊傑、世世出英雄,不僅 多大將,多領袖,多宰相,更有數不清的風流名士。秦有大將王翦、王賁、王離;西漢有塞外和親的美女 王嬙;東漢有民間傳說以美人計密結呂布、謀誅董卓的王允。晉朝時,王氏盛名更是達到巔峰,有名臣王 衍、王玄、王坦之,名滿天下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父子,以及王導、王敦等名流。當時王姓與謝氏一起被譽 為“王謝風流滿晉書”。南北朝時出現畫家王微、文學家王僧達;隋有名將王世充;唐有六歲能文的王勃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北宋有名臣王安石;南宋有抗金將領王 彥、王忠植;金有全真教的創立者王重陽;元有以《西廂記》名垂青史的王實甫;明清有大思想家王夫之 ;近現代有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王維舟、王稼祥等。今天,王姓已成為中國第二大姓,王姓人 遍佈海內外,可以說,凡海水之所至,無不有華夏王姓立足於其間。 二、自古王姓多將領 研究王姓,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將領都姓王。在這些王姓將領中, 第一個彪炳史冊的就是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王翦,他與其子王賁、其孫王離,祖孫三代仕秦昭襄王、秦 始皇、秦二世,歷三朝大將軍。門第顯赫的王姓大將還有西漢大將軍王鳳,他以外戚專權,其侄王莽甚至 奪走了劉氏江山。此外,西晉的撫軍、安東和徵東大將軍也均為王姓,分別為王、王渾和王彌;東晉鎮東 大將軍王敦更是司馬睿的開國功臣,與其兄王導外掌兵權、內執朝政,權傾天下,當時民間流傳的童謠“ 王與馬,共天下”即道出了王敦兄弟的權勢之盛。隋大將王世充以鎮壓起義軍而備受皇帝重視,而當他羽 翼豐滿後又扯起了起義大旗,廢帝自立,建鄭國;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王姓大將還有唐左金吾大將軍王 式。北宋出了個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自請解職的王守琦;南宋則有兩位著名的抗金將領王彥和王忠 植,還有武功大夫王堅。此外,王姓將領當中還有一位蒙古人,就是元末的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他 是察罕帖木兒的義子,曾立下赫赫戰功,總領天下兵馬,後來成為明政權的心腹大患。清末王姓將領有王 孝祺和王德榜,他們共同對抗太平軍,又一起協同馮子材大敗法軍。 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中也湧現了不少著名的王姓大將,比如被授予將軍銜的王樹聲、王諍、 王新亭、王建安;畢業於黃埔軍校......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姓王的當皇帝?

五代的 閩 909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909年—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6年

太宗 惠帝 王延鈞 926年—935年 龍啟 933年—935年永和 935年

康宗 王繼鵬 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景宗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無 天德帝(殷王) 王延政

王莽是一個,還有很多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王建 907年—918年

後主 王衍 918年—925年

歷史姓王的名人有哪些壞人

明朝宦官王振,自閹進宮,英宗為太子時,侍於東宮。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將樊忠錘殺。

秦檜的媳婦王氏,力主殺岳飛:縛虎容易縱虎難,東窗之計勝連環。

王洪文,四人幫之一。

王莽在篡位前算是賢良,篡位後政治混亂,害國害民。

相關問題答案
關於姓王的歷史?
姓王的歷史?
關於姓王的歷史人物?
姓王的歷史名人故事?
姓王的歷史人物?
姓王的歷史名人?
姓王的歷史人?
姓王的歷史來源?
王姓氏的歷史由來?
姓鳳的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