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姓趙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你確定你要嗎?我說北宋的.滿意的話,20分就歸我了: 趙匡胤 趙炅 趙恆 趙禎 趙曙 趙頊 趙恭 趙佶 趙桓三國: 趙雲南宋 趙構 趙敦 趙擴 趙昀 還有(趙qi 趙xian 趙shi 趙bing )電腦上沒有這些字.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吧.

趙氏現代名人有誰 ?

趙元任:天津人,當代語言學家,通曉中、英、德、法等多種語言,諸多領域,頗有建樹,在學術界享有盛譽,著述頗豐,有《中國語入門》、《現代吳語的研究》、《語言問題》、《趙元任歌曲選》等。

趙爾陸(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縣人。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

贊助廣告

名人專祠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趙鎔(1899-1992)字伯陶,雲南省賓川縣綵鳳村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會計學會顧問,中國老年曆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3 歲。

趙啟民(1910-1997)陝西省藍田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7年2月7日因病逝世,終年87歲。

贊助廣告

趙傑(1913- )又名趙東斌,河南省商城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趙俊(1915-1994)原名趙詩元,安徽省六安市人。1955年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畢業,任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94年11月因病逝世,終年79歲。

趙九章:著名物理學家

趙忠堯: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

趙世炎: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

趙君陶:(1903.1.17-1985.12.14),系原國務院總理李鵬母親。原名趙世萱,女,重慶人。1919年隨全家遷到北京,在五哥趙世炎(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的引導下,追隨時代前進的潮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柔 石: 原名趙平復[3] ,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併與魯迅先生同辦“朝花社”。

趙紫陽:前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趙承嘏:化學家

趙士壽:藥學家

趙麗巨集:當代作家

趙尚志: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抗日烈士

聞 捷:原名趙文節,詩人

趙超構:新聞名家

趙克石:南京軍區司令員

趙樸初:詩人、書法大師、佛學家、社會活動家

趙紫宸:基督教神學家、學者

趙家驤:國民黨將領

趙蘿蕤:翻譯家、比較文學家

趙洪娉:前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夫人

趙美心: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女性美籍華人聯邦議員

趙海珠:法國巴黎銀行零售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前香港無線新聞主播兼記者

趙鈞陶:愛立信公司中國區總裁。

趙紀彬:哲學家

趙敏光:著名物理學家

趙偉:龍形山水畫創始人,龍形山水畫派創始人,著名畫家、發明家。

趙雅芝:香港藝人,前香港小姐

趙少康:臺灣新黨創始人

趙忠祥: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北 島:原名趙振開,詩人

趙景深:戲曲理論家

趙 丹:藝術家

金 山:著名演員,原名趙默

趙寶剛:著名導演

趙蕊蕊:女子排球運動員

趙志華:黃埔軍?校10期畢業,曾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與蔣緯國同時進修

趙樹海:臺灣名演員、電視節......餘下全文>>

趙氏家譜的名人

趙衰(?-前622),春秋時晉國卿。即趙成子,字子餘,亦稱成季、孟子餘。隨從公子重耳(即晉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即位,多得從者之力,他和狐偃尤稱首功。任原大夫,亦稱原季。後任新上軍之將和中軍之佐,敗秦師於彭衙。曾推薦先軫、欒枝等人,幫助文公建立霸業。趙盾,春秋時晉國執政。即趙宣子。趙衰之子。前622年,代其父為晉國執政。襄公死,他開始擬立襄公弟雍,後太子母繆嬴不讓,復立太子,即靈公。執政期間,數與秦戰。前607年,其弟趙穿以兵殺靈公,太史董狐直書:“趙盾弒其君”。同年,使其弟趙穿迎立襄公弟黑臀為君。即晉成公。趙武(?-前541),春秋時晉國大夫、將領。即趙文子,亦稱趙孟,趙朔子。晉景公討滅趙氏,他隨母莊姬(晉成公女)畜養於公宮。後被繼立為趙氏後嗣,歷任新軍、上軍之將,後執晉國政。晉平公十二年(前546)與楚屈建(即子木)主持弭兵之會。趙鞅(?-前477),春秋末年晉國正卿。即趙簡子,又稱趙孟。景叔之子。任晉卿,長期執掌國政。其時六卿強大,公室益卑,前514年誅滅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族為大夫。其後六卿內部互相兼併,以兵擊敗範氏、中行氏。前494年圍範氏、中行氏於朝歌,次年,在鐵地誓師,擊敗護送糧餉給範氏、中行氏的鄭兵,範氏、中行氏遂奔齊。趙氏封地進一步擴大,為此後趙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趙雍(?-前295),戰國時趙國君主。即趙武靈王。肅侯子。前325年即位,以為應“隨時製法,因事制禮”。親自提倡“胡服騎射”(《史記·趙世家),移風易俗,改革軍制,國力漸強。先後滅中山,破林胡,敗樓煩,拓地至燕、代。並先後助立燕公子職為王(燕昭王)、秦公子稷為王(秦昭王)。後讓位給少子何,自號“主父”,引起內亂,被困沙丘(河北平鄉)宮,餓死。趙括(?-前260),戰國時趙將。別名馬服子,馬服君趙奢之子。空談其父所傳兵法,實際不會指揮作戰。把國王賞賜金帛,買進上好宅田。趙孝成王六年(前260),趙中秦反間計,用他代廉頗為將,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舉出擊,被秦將白起包圍,突圍不成,被射死。趙軍四十萬都被俘坑死。趙勝(?-前251),即平原君,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國宗室大臣。惠文王弟。任趙相,禮賢下士,門客雲集。惠文王死,相孝成王,封邑東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秦軍圍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勝散盡家財,遣使、門客毛遂告援魏、楚,堅守三年,遂解圍。趙奢,戰國時趙將。初任趙田部吏,主治國賦。後任將軍,善於用兵。前210年秦軍進攻閼與(今山西省和順縣,位昔陽縣南),他奉命增援,先偵察敵情,繼以急行軍馳奔前線,居高臨下,大破秦軍,因功封馬服君。趙高(?-前207),秦宦官。本趙國人。以母受刑為官奴婢,兄弟數人亦被宮刑。秦始皇以他通獄法,任為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親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公元前210年,始皇死,與李斯偽造遺詔,逼使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權。後殺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旋為子嬰所殺。一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即秦律的“隱官”,系在隱蔽處工作的工匠。趙充國(前137-前52),西漢名將。上邽(今甘肅天水西南)人。字翁孫。善騎射,好兵法,有謀略,知夷事。武帝時,以擊匈奴功,拜中郎將。後與霍光定策,迎立宣帝,封營平侯。西羌叛,充國自請徵之,至金城圖上方略,旋即招降罕並,擊破先零,復奏陳屯田十二,便為儲糧制敵計。會帝別遷將破羌,後回裡,卒諡壯。趙佗(?-前137),南越國王。真定(河北正定)人。亦稱尉佗。秦時為南海龍川令、南海尉。秦亡,據南海、桂林、象郡,......餘下全文>>

趙氏名人有哪些

趙令仲

始遷祖:趙令仲,譜稱宋太祖子燕王德昭五世孫,南宋乾道二年遷上虞縣孝義鄉,卒葬於西華里,摘自:907-920812,上虞西華趙氏世譜

趙不抑 趙善信

始遷祖:趙不抑,建成炎中扈南遷,寓居上虞等慈寺,五子,幼子善信,居邑城南門楊巷橋墩,官曆車略院事,是譜即其分支所修,摘自:907-903482-87,上虞車略院趙氏宗譜

趙不抑

始祖:趙不抑,譜稱漢王元佐後,建炎中扈南遷,卒葬於上虞始寧鄉,摘自:907-907804-07,上苫富峰趙氏續修宗譜

趙不抑 趙景發

始祖:趙不抑,皇室之胄,,建炎南渡,遷上虞等慈寺,始遷祖:景發,不抑九世孫,元季自上虞翦陽贅遷邑之鎮壓龍橋,摘自:907-JP924,鎮龍趙氏宗譜

趙元佑 趙天福(趙淮)

始祖:趙元佑,宋太宗長子,建炎南渡,裔孫佔籍上虞等慈寺。元佐二十世孫天福,後改名淮,明代中葉因遭牛山這變遷甑山,摘自:908-4123,甑山趙氏宗譜

趙孟伊(趙孟潮)

始遷祖:趙孟伊,又名孟潮,宋元之際自台州寧海遷山陰華舍,摘自:908-275319-36,山陰華舍趙氏宗譜

趙徵明

始遷祖:趙徽明,五彩繽紛代後晉時自衢州郡治南之柯山遷臺州太平縣花塢街頭,摘自:908-4093,花塢街頭趙氏宗譜

趙志四 趙應麟

始祖:趙志四,元末明初人,始遷祖:趙應麟,清康熙間自溧水石場村遷潤州,摘自:908-471411-14,丹徒趙氏支譜

趙子

始遷祖:趙子 ,宋建炎南渡,先居鎮壓江,繼遷丹徒大港鎮洪溪,摘自:909-907770-75,古潤洪溪趙氏重修族譜

趙子

始祖:趙子 ,宋建炎南渡,先居鎮江,繼遷丹徒大港鎮,摘自:909-913567-76,大港趙氏分譜

趙元份 趙揚 趙蕃

"譜稱碧溪趙氏系出宋太宗子商王元份,建炎南渡,元份七世孫揚自鄭州遷於玉山,及孫蕃,再遷東里八都柳馬屋後,摘自:910-4134,碧溪趙氏宗譜

趙丕夫

始祖:趙丕夫,北宋魏王廷美八包孫,南遷後世居杭州長鹽官,娶仙居陳氏遂徙居仙居,摘自:910-4088,趙王合譜

趙子傅

始遷祖:趙子傅,譜稱宋太祖子秦王德昭後,官福州觀察使,南渡遷永康上市,摘自:910-4078,邑城上市趙氏宗譜

趙永安

始遷祖:趙永安,約於明清之際自江西遷合肥城西北黃牆垠,摘自:910-JP929,合肥北鄉趙氏創修支譜

趙元佐 趙士鵬

章卿趙氏,譜犯法系出宋太宗長子楚王元佐,元佐五世孫士鵬,宋室南遷,因官就居江陰章卿,摘自:910-JP923,暨陽章卿趙氏宗譜

趙孟堙

始遷祖:趙孟堙,元泰定二年自浙江遷常州武進縣改成鄉西盍村,摘自:911-徐匯,西盍趙氏族譜

趙天佑

始遷祖:趙天佑,明末自武進殷村張橋郡城青山門,摘自:911-389925-30,武進青山趙氏支譜

趙宣 趙洞

始祖:趙宣,自上海遷居華亭,其子洞,清初自華亭再遷青浦縣,摘自:911-JP933,青浦縣趙氏家譜

趙守義

始遷祖:趙守義,元明之際,因宦自成都府紅芪市遷山東東萊,摘自:911-913351-56,東萊趙氏家乘

趙公藻

始遷祖:趙公藻,譜稱宋魏王廷美之後,靖康之變,宗室子孫播遷四方,藻奉母隨駕南渡,遷寓婺州東陽中興寺北,家焉,摘自:911-4098/A,東陽趙氏宗譜

趙成九

始遷祖:趙成九,世居泰邑趙家坊,約於明末清初,始由趙家坊遷延令何家莊,摘自:913-4153,延令趙氏重修族譜

趙萬六

始遷祖:越萬六,元季自諸暨銀治遷桐廬肅絳孝泉,摘自:913-4092,孝泉趙氏宗譜

趙士伸

始遷祖:趙士伸,南宋建炎三年......餘下全文>>

趙氏的名人和他們的簡介

早期經歷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為趙弘殷次子,長兄趙匡濟早夭,母親為杜氏。趙匡胤出生時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過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體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變。長大後容貌威武,器度豁達,有見識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學習騎馬射箭,他總是超出其他人之上。曾試騎一匹烈馬,也不給馬套上籠頭,烈馬跑到登上城樓的斜道上,他的額頭撞在門楣上人從馬上掉下來,人們以為他的腦袋一定會被撞碎,不料趙匡胤卻從地上慢慢起身,繼續追趕馬並躍上馬背,一點也沒有受傷。又曾在韓令坤博士的房中,看到有麻雀在屋外打鬥,他們就和趙匡胤競相去捉麻雀,結果隨後屋子就倒塌了。[3]

後漢初年,趙匡胤到處遊歷而沒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陽一座寺廟裡住下。有一個老和尚善於看相,看到他之後說:“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資助給你,你往北去會有奇遇。”趙匡胤往北去以後,於公元948年(乾祐元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征討李守貞,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廣順元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柴榮為開封府尹時,轉開封府馬直軍使。

屢建戰功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柴榮即位後,趙匡胤執掌禁軍。北漢來侵犯,柴榮率領軍隊抵禦來犯之敵,在高平擺開戰場。戰鬥將要展開的時候,指揮樊愛能等人首先逃跑,後周軍十分危急,趙匡胤指揮自己的同伴騎上馬迅速衝向敵人前鋒,北漢軍隊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進攻河東城,焚燒城門,左臂被流箭射中,柴榮制止他再攻城。回到京城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4]

趙匡胤

公元956年(顯德三年)春天,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首戰在渦口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南唐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領號稱十五萬的軍隊,駐紮在清流關,趙匡胤率領軍隊將其擊敗。趙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暉說“:我們各自為了自己主人,我希望雙方布好陣式以決勝負。”趙匡胤笑著回答說可以。皇甫暉擺好陣式出來迎戰,趙匡胤抱著馬脖子一直衝入南唐軍陣內,手中兵刃砍中皇甫暉的腦袋,並把姚鳳一起擒獲。趙弘殷率領軍隊半夜時來到城下,傳呼開門,趙匡胤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是城門開關,卻是國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趙弘殷才得以進城。韓令坤攻下揚州,南唐派軍隊來取,韓令坤主張退兵,柴榮命令趙匡胤率兵二千趕往六合。趙匡胤下令說“:揚州兵敢有過六合的,砍斷他們的腳。”韓令坤才固守揚州。趙匡胤不久在六合東面打敗南唐齊王李景達,斬殺一萬多人。回來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委任為定國軍節度使。[5]

公元957年(顯德四年)春天,跟隨柴榮出征壽春,攻克連珠寨,乘勢攻下壽州。還軍後,柴榮拜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仍舊擔任殿前都指揮使。這年冬天,跟隨柴榮征伐濠州、泗州,充當前鋒,當時南唐在十八里灘紮寨,柴榮剛剛商議用駱駝擺渡軍隊時,而趙匡胤已率先單騎橫渡而過,他的部下騎兵也緊隨他渡過了河,因而攻破南唐軍寨。又用繳獲的南唐戰艦乘勝進攻泗州,攻克了泗州。南唐在清口駐屯軍隊,趙匡胤跟柴榮兩翼分兵沿淮河東下,連夜追到山陽,俘虜南唐節度使陳承昭獻給柴榮,因而攻下楚州。乘勝進軍,在迎鑾江口打敗南唐軍,直抵南岸,燒燬南唐軍營寨,又在瓜步攻破南唐軍,淮南平定。南唐主李璟畏懼趙匡胤的威名,在柴榮那裡使用離間計,派遣使臣送給趙匡胤一封信,饋贈三千兩白金,趙匡胤把白金全部送到內府,南唐的離間計失敗。

公元958年(顯德五年),趙匡胤改任忠武軍節度使。[6]

公元959年(顯德六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柴榮在行......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趙的名人和事蹟

趙武靈王:名雍,戰國時趙國的第六位國君,改革趙軍傳統裝束,實行“胡服騎射”,提高了趙軍戰鬥力,使趙國成為戰國後期一度能與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

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

趙奢、趙括父子:趙奢善用兵,因功被封馬服君。趙括善於紙上談兵,短於實踐,被秦名將白起擊敗於長平,四十萬趙軍被活埋。

趙雲: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國時蜀名將,勇武果敢,劉備曾讚譽他一身是膽。

趙匡胤:河北涿州人,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趙普:薊(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賢相,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

宋徽宗趙佶:政治上昏庸,喪權辱國,被俘後禁於金國,藝術上卻卓爾不群,曾創立宮廳院體畫派,其書法被稱為“瘦金體”。

趙孟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傑出書畫家,其筆法圓轉遒麗,人稱“趙體”。對後世影響甚深,人稱一代宗師。

趙之謙: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末三大畫家之一,其書、畫、篆刻對後世都影響甚深。

趙戴文:山西五臺人,同盟會會員,國民黨元老,民國時任國民黨山西省主席。

趙登禹:山東菏澤人,國民黨二十九軍師長,長城抗戰血戰赤峰口,蘆溝橋事變後,在保衛北平的戰鬥中壯烈捐軀,是抗戰中最早犧牲的中國軍隊高階將領之一。

趙樹理:山西沁水人,當代著名作家,著有《三裡灣》、《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等,其語言樸實生動,多反映當時新農村生活。

趙元任:天津人,當代語言學家,通曉中、英、德、法等多種語言,諸多領域,頗有建樹,在學術界享有盛譽,著述頗豐,有《中國語入門》、《現代吳語的研究》、《語言問題》、《趙元任歌曲選》等。

趙爾陸(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縣人。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8團特務連黨代表,中央蘇區紅一縱隊教導隊黨代表、第二支隊支隊長,紅四軍第29團團長,紅四軍軍需處處長,紅一軍團供給部部長,前敵指揮部供給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供給部部長,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割槽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晉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駐張家口第五小組中共代表,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二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第二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國家經委副主任,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兼國防工業政治部主任。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趙鎔(1899-1992)字伯陶,雲南省賓川縣綵鳳村人。1919年在昆明參加“五·四”運動,1923年赴廣州投身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1924年在拱衛軍任參謀。1926年入朱德創辦的南昌軍官教育團任副官、書記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總部軍需員,紅12軍經理部會計科科長,紅9軍團供給部部長,紅四方面軍供給學校校長,紅32軍供給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供給部副部長,冀熱察挺進軍供給部部長,晉察冀軍區供給部副部長、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駐淶源辦事處主任,晉察冀軍區兵站部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後勤運輸部政治委員......餘下全文>>

姓趙的名人有哪些

趙衰(?-前622),春秋時晉國卿。即趙成子,字子餘,亦稱成季、孟子餘。隨從公子重耳(即晉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即位,多得從者之力,他和狐偃尤稱首功。任原大夫,亦稱原季。後任新上軍之將和中軍之佐,敗秦師於彭衙。曾推薦先軫、欒枝等人,幫助文公建立霸業。

趙盾,春秋時晉國執政。即趙宣子。趙衰之子。前622年,代其父為晉國執政。襄公死,他開始擬立襄公弟雍,後太子母繆嬴不讓,復立太子,即靈公。執政期間,數與秦戰。前607年,其弟趙穿以兵殺靈公,太史董狐直書:“趙盾弒其君”。同年,使其弟趙穿迎立襄公弟黑臀為君。即晉成公。

趙武(?-前541),春秋時晉國大夫、將領。即趙文子,亦稱趙孟,趙朔子。晉景公討滅趙氏,他隨母莊姬(晉成公女)畜養於公宮。後被繼立為趙氏後嗣,歷任新軍、上軍之將,後執晉國政。晉平公十二年(前546)與楚屈建(即子木)主持弭兵之會。

趙鞅(?-前477),春秋末年晉國正卿。即趙簡子,又稱趙孟。景叔之子。任晉卿,長期執掌國政。其時六卿強大,公室益卑,前514年誅滅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族為大夫。其後六卿內部互相兼併,以兵擊敗範氏、中行氏。前494年圍範氏、中行氏於朝歌,次年,在鐵地誓師,擊敗護送糧餉給範氏、中行氏的鄭兵,範氏、中行氏遂奔齊。趙氏封地進一步擴大,為此後趙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趙雍(?-前295),戰國時趙國君主。即趙武靈王。肅侯子。前325年即位,以為應“隨時製法,因事制禮”。親自提倡“胡服騎射”(《史記·趙世家),移風易俗,改革軍制,國力漸強。先後滅中山,破林胡,敗樓煩,拓地至燕、代。並先後助立燕公子職為王(燕昭王)、秦公子稷為王(秦昭王)。後讓位給少子何,自號“主父”,引起內亂,被困沙丘(河北平鄉)宮,餓死。

趙括(?-前260),戰國時趙將。別名馬服子,馬服君趙奢之子。空談其父所傳兵法,實際不會指揮作戰。把國王賞賜金帛,買進上好宅田。趙孝成王六年(前260),趙中秦反間計,用他代廉頗為將,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舉出擊,被秦將白起包圍,突圍不成,被射死。趙軍四十萬都被俘坑死。

趙勝(?-前251),即平原君,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國宗室大臣。惠文王弟。任趙相,禮賢下士,門客雲集。惠文王死,相孝成王,封邑東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秦軍圍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勝散盡家財,遣使、門客毛遂告援魏、楚,堅守三年,遂解圍。

趙奢,戰國時趙將。初任趙田部吏,主治國賦。後任將軍,善於用兵。前210年秦軍進攻閼與(今山西省和順縣,位昔陽縣南),他奉命增援,先偵察敵情,繼以急行軍馳奔前線,居高臨下,大破秦軍,因功封馬服君。

趙高(?-前207),秦宦官。本趙國人。以母受刑為官奴婢,兄弟數人亦被宮刑。秦始皇以他通獄法,任為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親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公元前210年,始皇死,與李斯偽造遺詔,逼使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權。後殺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旋為子嬰所殺。一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即秦律的“隱官”,系在隱蔽處工作的工匠。

趙充國(前137-前52),西漢名將。上邽(今甘肅天水西南)人。字翁孫。善騎射,好兵法,有謀略,知夷事。武帝時,以擊匈奴功,拜中郎將。後與霍光定策,迎立宣帝,封營平侯。西羌叛,充國自請徵之,至金城圖上方略,旋即招降罕並,擊破先零,復奏陳屯田十二,便為儲糧制敵計。會帝別遷將破羌,後回裡,卒諡壯。

趙佗(?-前137),南越國王。真定(河北正定)人。亦稱尉佗。秦時為南......餘下全文>>

姓趙的名人故事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

主要故事:遭姐追打

柴宗訓年幼即位,趙匡胤英明而有度量,將士們都很服氣他。周軍將要北上作戰,京城裡流言紛紛,說:“出征的時候,要立點檢做皇帝。”有的富人舉家逃跑,但唯獨宮中不知道這件事。趙匡胤害怕,就跑回家偷偷跟家裡人商量:“這可怎麼辦?”他的姐姐正在廚房,聽了面如鐵色,舉起擀麵杖追著趙匡胤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嚇唬女人算什麼本事?”趙匡胤沉默不語。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主要故事:單騎救主

單騎救主是指趙雲單槍匹馬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的事情。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兩次,一次是長阪坡之戰,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別發生在建安十三年與建安十六年。趙雲的單騎救主的情節常被藝術加工出現在小說、評書、戲曲等文藝作品裡。

其實截江救阿斗是趙雲和張飛共同完成的,並且二人有帶領兵馬,所以嚴格來講不是單騎救主,但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民間還是習慣性的將此行為也稱為單騎救主。

趙飛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趙氏,號飛燕,出生於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貧窮,後在陽阿公主處學舞,為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后。

主要故事:身輕如燕

出自趙飛燕,傳說趙飛燕身材瘦削,體態輕盈多姿,起舞翩翩猶如燕子自如。

趙飛燕是陽阿公主家的舞女,面目嬌好,體態輕盈。歷史上有“燕瘦環肥”的說法,燕,就是趙飛燕;環,就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 趙飛燕成為皇后以後,漢成帝為了取悅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宮太液池建造了一艘華麗的御船,叫“合宮舟”。一天,成帝帶著飛燕一同泛舟賞景。飛燕穿著南越所貢雲英紫裙、碧瓊輕綃,一面輕歌《歸鳳送遠》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馮無方吹笙以配飛燕歌舞。舟至中流,狂風驟起,險些將身輕如燕的趙飛燕吹倒,馮無方奉成帝之命救護,扔掉樂器,拽住皇后的兩隻腳不肯鬆手,飛燕則繼續歌舞。此後,宮中便流傳“飛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話。

趙高(?-前207年),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

主要故事:指鹿為馬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姐夫。因賢能而聞名。刻於東武,號平原君。

主要故事:趙勝殺妾

在諸多公子中趙勝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賓客投奔到他的門下大約有幾千人。趙勝擔任過趙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經三次離開宰相職位,又三次官復原職,封地在東武城。

趙勝家有座高樓面對著下邊的民宅。民宅中有個跛子,總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趙勝的一位美麗的妾住在樓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樣子,就哈哈大笑起來。第二天,這位跛子找上趙勝的家門來,請求道:“我聽說您喜愛士人,士人所以不怕路途遙遠千里迢迢歸附您的門下,就是因為您看重士人而卑視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殘,可是您的姬妾卻在高樓上恥笑我,我希望得到恥笑我的那個人的頭。”趙勝笑著應答說:“好吧。”等那個跛子離開後,趙勝又笑著說:“看這小子,竟因一笑的緣故要殺我的愛妾,不也太過分了嗎?”終歸沒殺那個人。過了一年多,賓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陸陸續續地離開了一多半。趙勝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說:“我趙勝對......餘下全文>>

我想知道趙姓的由來和始祖,趙姓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起源主要有三:

①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遠祖為伯益,得姓始祖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九世孫,是周穆王時著名的駕馭馬車能手,因功被周穆王賜予趙城,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其後在戰國初年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②皇帝賜姓。如北宋太宗時,党項族拓拔部首領李繼捧和李繼遷先後歸順,朝廷分別賜姓名趙保忠和趙保吉;宋神宗時賜木榮姓名趙思忠;宋哲宗時賜河湟羌族隆贊青唐隴拶姓名趙懷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賜姓名趙懷義;遼政權光祿卿馬植因有功於宋室,宋徽宗賜他姓趙,名良嗣;南宋初年,鮮卑族人宇文虛中圖謀救出被金朝擄去的宋徽宗、宋欽宗,因寡不敵眾被殺,南宋朝廷賜他姓趙。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猶太人進入中國,尤以宋朝為最,猶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親賜,據明弘治二年(1489)碑記,當時的猶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趙、金等十七姓,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加入中國籍的猶太醫生俺誠,以“奏聞有功,欽賜趙姓”。清朝康熙年間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趙泱乘也是猶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對歸順的蒙古貴族寬大優待,分別賜予漢族漢名以示褒揚。有個蒙古貴族其巴圖,受賜名叫趙忠美,他們後代也就姓趙了。在古代,一人受賜國姓,舉族以為榮耀,全體族人均改姓國姓,這極大地擴充了趙姓人口。

③少數民族改姓趙氏。隨著歷史發展,本為漢姓的趙姓,滿、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鮮、瑤、壯、哈尼、德昂、佤、景頗、鄂倫春、錫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趙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時雲南白蠻部落、唐代胖柯蠻等中也有趙姓。如西漢匈奴人趙安稽,越族人趙光;五代白族人趙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趙國寶,藏族人趙阿歌昌;南宋瑤族人趙瑞封;清代壯族人趙克廣、趙榮正、趙榮章等。辛亥革命後,滿族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阿顏覺羅氏、覺爾察氏、伊爾根覺羅氏、阿塔覺羅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絡氏等均有改姓趙姓者。此外,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趙的也不少。

始祖:造父。

相關問題答案
趙氏的名人?
鄧氏的名人?
張氏的名人?
歷史上李氏的名人?
羅姓氏的名人有哪些?
楊氏的名人?
林氏的名人?
歐陽姓氏的名人?
李氏的名人?
趙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