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如何給自己算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怎麼用周易占卜?

晉敗楚鄢陵得復

成公十六年。晉楚遇於鄢陵。晉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國蹙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及戰。呂奇射其王。中目。楚師敗。

復卦:

▅▅ ▅▅

▅▅ ▅▅

▅▅ ▅▅

▅▅ ▅▅

▅▅ ▅▅

▅▅▅▅▅

按:此亦不用彖辭。

杜注曰:復,陽長之卦,陽氣起子,南行推陰,故曰南國蹙也【按:子正北方,一陽初生,必逐漸增長,陽長則陰消,故曰推,曰蹙】。南國蹙則受其咎,離為諸侯【《正義》曰:離為日,日君象,故為諸侯】,又為目,陽氣激南,飛矢之象。

何氏《訂詁》雲:貞我悔彼,以震木入坤土,射之義也。

贊助廣告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周易》最早的確是作為一本占筮之書存在的,更確切地說,《周易》是上古時期三本占筮之書中的一本。據《周禮》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但在上古時期,卜筮往往與政治、軍事等重大事件聯絡在一起,國家決策往往要依賴占筮的結果,故而間接影響人們行為和思想的則更多是占筮背後的哲學內涵。換言之,《周易》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占筮之法的內在基礎,即義理為體,占筮為用。

確切而不精確地說,《周易》可以看作我們華夏文明現存的最早的奠基性哲學著作,也是我們儒、道思想及很多傳統文化、觀念的濫觴,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贊助廣告

易學並沒有太明顯的義理與象數之爭,而秦火之後,《周易》以卜筮倖存。

至於漢代,置五經博士,《易》學發展到達了一個高峰,西漢的《易》學派別,大抵分為訓故舉大誼,陰陽候災變,章句守師說和《十翼》解經意四派,東漢也分為四派,一為馬融等人為《費氏易》作章句,二為鄭玄、荀爽治《京氏易》和《費氏易》,三為虞翻治《孟氏易》,參以《周易參同契》之納甲之書,四為陸績專治《京氏易》,由此可見,以孟喜、京房為首的漢儒主要闡述象數之理。自魏王弼作《周易注》盛行後,漢《易》衰微,王氏盡黜象數,為《易》學史上的第一大轉折。唐朝時孔穎達為王弼及韓康伯作疏,使王氏易學廣為流傳,惟李鼎祚撰《周易集解》,儲存了漢朝術數的餘緒。宋代陳摶、邵雍出,後有《天地自然之圖》、《先天圖》、《後天圖》、《河圖》、《洛書》等易圖出現,兼有紫微斗數、梅花易數等占筮之法流傳,術數又興。朱熹取其易圖,參以義理,遂《易》學又為之一變。程子、胡瑗等則專闡義理,李光、楊萬里等參以政事,《易》學流派日益繁多。元朝多取程朱之學,明朝則以禪解易,明代高僧智旭所作《周易禪解》為其圭臬。清朝編纂四庫全書時,主要將《易》學發展分為兩派六宗:一為象數,漢儒言之,一變京、焦,二變陳、邵;二為義理,王弼興之,一變胡、程,二變李、楊。到了近代,主要的《易》學大家則是舊學新釋的杭辛齋先生和闡釋象數的尚秉和先生。近年新出土的‚帛書周易也是研究的新的熱點。

縱觀《易》學的發展歷程,其年代之遠旁支之多無出其右者,所謂‚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因而要了解《周易》更不可偏信一家之言。

《周易》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真的能預測未來,而是其中所包含的華夏民族先人們的思維方式。若能從中汲取些許的智慧並有所啟迪,面對時間洪流不後悔、不害怕、不迷茫而達人知命,那麼《周易》的價值也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所謂‚善《易》者不卜,善莫大焉。

壹、蓍草演易程式說明:

「蓍草筮佔法」,三變得一爻,重複步驟六次,共十八變,得六爻,即成一卦。

★第一變 :

(1) 手持五十根蓍草,拿出其中任何一根放在正前方遠處不用。(一根代表太極)

(2) 隨意把四十九根蓍草分兩撮,分置於桌上左右手端。(象天地兩儀)

(3)......餘下全文>>

周易裡面有句不給自己算命的話是什麼了 20分

善易者不易。

說的是不給擅長於周易的人預測。第一個善易是指擅長周易。第二個易是動詞指預測。

全手打的,給分吧

關於周易八卦的解說,是如何算命的?

周易占卜算命預測中,命的觀念,起源很早。在殷周宗教觀念裡,命或天命,是指具有人格的上帝之意志。先看殷商。殷人尚鬼,這四個字點明瞭殷商時代的文化特徵。當時,剛告別野蠻時代而步人文明門檻的中華民族的先人,籠罩在祭壇的一片迷霧之中。跟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樣,面對自然界的淫威,不得不把自身的安樂寄託在種種神靈的庇護之上。但殷人的迷信程度,大概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日常生活中,事無臣細,都要先卜而後行,幾乎到了無事不卜、無日不卜的境地。這已為安陽殷墟出土的作為當時卜問的工具-龜甲獸骨所證實。那時占卜的主要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龜腹甲上燒炙,甲骨的背面便出現裂紋。這樣的裂紋被稱為兆。根據兆的形狀來判斷吉凶。同時,占卜人將所佔問的事和吉凶判斷以及日後是否應驗的情況刻在兆紋的旁邊。這就是卜辭。在卜辭中,帝是最初的至上神。後來又演化為上帝、天。在殷人的觀念中,這個至上神同時又是自己的宗祖神。因此,宗天與祭祖是密不可分的。帝具有無上的權威,主宰著一切。它的意志是難以捉摸的。只有誠恐誠惶地通過每事之前的占卜才得以丫解。因此,巫術盛行,龜卜氾濫。

然而,今天的古史研究者往往強調當時占卜活動近於瘋狂的迷信,而忽視了其真實的動機。事實上,殷人的占卜和祭祀是作為人與鬼神交通的重要途徑,目的還是在於瞭解人自身的命運,進而求得趨吉避凶的結果。比如,對於已經發生的自然災害或疾病,他們進行占卜,目的是為了消除鬼神降在人身上的災難。他們往往先貞問,這些禍害是否由鬼神所引起?如果是的話,究竟是哪位神祇作祟?得知了作祟的神祇以後,殷人會對此神祇舉行專門的祭祀,使其停止作祟,消除災禍;或者憑藉咒語,使其巫術失靈。而對於未來,他們大多是詢問下一旬中(即近期的將來)有無禍患。如果占卜的結果是吉,商王就可以舉行一些大事;如果不吉,就取消預定的活動以避禍。可見,殷人占卜中所透露出來的觀念是:命一這裡是鬼神的意志,是可以預知的;而命―通過正確適當的祭祀而引來神祇的報答,又是可以改變的。

表面看來,周易占卜算命這樣的觀念有不合乎邏輯的地方。既然是占卜未來,必須以未來的已定性質為前提;米來若是未定的,則無法來預測。然而,如果未來是已定的,那麼佔得禍害後,人乂如何能迴避呢?就是說,既然是命,就表示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必然的趨勢;而命又是可以更改的,不又否定了它本身具有的必然性嗎?殷人顯然並不考慮這個占卜理論本身的邏輯問題。對於他們來說,占卜可以幫助人瞭解未來,尋找對策,解決實際問題。雖然當時的技術還十分簡陋,占卜的答案也十分簡單,但中國古代先人對於算命的實用觀念以求趨吉避凶,可以在這裡找到最初的源頭。

周易占卜算命是周人是興起在渭水中游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古老部落,後來定居於周(今陝西岐山)公元前11世紀,周滅殷而統一中原。周人也是敬畏天命的。但是,為什麼上天改變了它的初衷,拋棄了原先的天之驕子-殷人,轉而垂青於周人呢?天命靡常--天的意志是變化的這是周人琢磨出來的結論。那麼,如何使這靡常的天命不再轉移呢?殷鑑不遠,看來僅靠殷人那般虔誠的祭奉是無濟於事的。周人明智地感悟到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易經占卜的原則是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古人認為易經占卜是與天地造化溝通,得到的啟示是神靈給予的,所以易經占卜是十分嚴肅的事情。易經占卜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使用的,只有那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在理智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易經占卜法。所以,《易經》最根本的占卜原則是:有疑則卜,無疑則不卜,這是古人的一句老話。...餘下全文>>

怎麼用易經占卦

建議你去耽百家講壇的《易經的奧祕》這個系列,裡面對你的問題回答得非常詳細,包括易經太極的來歷,象數理是怎麼回事等等。

周易是怎樣用來占卜的?

《易經》的卦象指卦的影象,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卦中六畫的排列從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陽爻稱九,陰爻稱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繫於卦象之下,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三百八十四條,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總稱為筮辭,共四百五十條。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現傳有兩種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經,上經始於乾卦,次為坤卦,下經終於未濟卦;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於益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二是講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斷吉凶的辭句。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在其神祕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後期,對《易經》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一些系統闡釋《易經》的文字陸續被收集起來,匯成《五傳》。至漢代,經學興起,其中關於《周易》經傳的解釋,稱為易學。易學源遠流長,歷時2000餘年,形成了許多流派,如象數學派、義理學派等。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周易》經傳提供的思想資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易經》的版本,流傳下來影響大的是三國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亦稱《周易正義》,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義》,為宋代以後通行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抄寫於漢文帝初年,與傳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現存《周易》中最早的別本。古今解易者影響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宋朝程頤《程氏易傳》、宋朝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和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儒家重要經典之一。一名《易》,又稱《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本是占筮書,其基本因素為陽爻(―)、陰爻(),把三爻重疊起來, 構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八卦再重疊起來,構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易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經從乾到離,凡三十卦;下經從鹹到未濟,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經《周易》即如此劃分,知漢以來傳本未變。

周易是根據數的陰陽和隨機性,推斷事物凶吉的書.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沒有必要去鑽研它.我也曾經看過(老師推薦的),但是看了2遍還是不能領悟.簡直不知所云.周易嚴格的說是一本主觀唯物主義哲學書籍,它集天文、數學、兵法、治國方略、做人處世、道德修養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一體,是一本鍛鍊人思維的好書。許多諾貝爾獲獎者都是藉助它成功的。我想當年的馬克、恩克斯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前也看過它。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是把周易的內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時,科學很落後,對很多自然現象不能解析,為此就出了<周易>學說.

簡單地說,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從哲理方面解釋易,雖然此解釋同樣也可適用於占卜,但周易列為經書,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為占卜的書,因孔子只從哲理理解易,基本沒有......餘下全文>>

周易中六十四卦的用法(換句話說,就是怎麼用周易來算卦)

在古代有一種占卜,叫揲蓍法.它的方法過程在河圖中講的很詳細...1.用49根蓍草進行推演.把49根蓍草著一個太極.2.把49根蓍草任意分開.一分為二.太極生兩儀.3.把右手的蓍草抽出一根掛起不用,叫掛一象三,表示三才。4,把左右手的蓍草四根四根的數,表示一年有四季.也表示四象,5,把左右手四根四根的數,餘下的根數.叫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重要強調五年再閏。6,三揲之後,結果是24根,用4除,得6,表示老陰變。7,結果是28根,表示少陽不變,8,結果是32根,表示少陰不變。9,,結果是36根,表示老陽變。10,中間10和5相乘得50,只用49根蓍草.表示大衍之數五十,只用四十九。河圖是一張講述揲蓍法過程的圖,現代人只要看到河圖,就會它那古老的占卜方法。 或者 按照朱熹的解釋,基本步驟為“四營”,這四營就是“分兩”、“掛一”、“揲四”、“歸奇”。所謂分兩,是說將四十九根蓍草隨意分成兩堆;掛一是說將左邊一堆中取出一根放在左手的手指之間;揲四是將左右兩堆蓍草每四根一組去數;歸奇是在揲四之後將兩堆中所餘的“零頭”(最後四根夠一組也算零頭)合併,再加“掛一”的那一根,這樣結果不是五就是九,這就是所謂的“一變”。一變之後,除去五或九,將剩餘的四十四根或四十根蓍草混合,再按上述方法進行“二變”、“三變”,結果不是四就是八。三變之後減去上述之和,剩下的數有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和二十四四種,再除以四,分別得到九、八、七、六這四個數。九為老陽,八為少陰,七為少陽,六為老陰,這就是所謂的“過揲法”。 還有個方法,你去書店裡找本《周易》上面都有介紹的。

易經占卜如何取卦象?

周易中的卦象有六爻,每爻分為陰陽兩種情況。人們在用易經算卦的時候有一套演算的方法。演算稱作“揲筮”,用的工具是蓍草的莖杆。據資料記載,蓍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生一莖,百年之後百莖叢生,才可用為算策,據說這樣具有閱歷才能靈應。說靈不靈應就比較玄了,算命這個東西信不得,你要是全信了,保證那天就把自己賠進去。我們將算命作為做決策的一種途徑,輔助工具而已,關鍵還是靠自己的分析。如果找不到蓍草的莖杆,那筆桿子也是可以的。不過下面還是按照蓍草的來說,一種工具罷了。 算卦的時候總共要用五十根,《繫辭》中記載,“大衍之數五十”。 首先,拿出一根來始終不用,放在一邊,象徵太極,“其用四十有九”。其實那一根不僅僅說是象徵太極,把它拿出來,這也說明了,不管怎麼算,都不可能算得窮盡,總有那麼一點不在我們算的範圍之內。算命的說他能百分之百算準,那是瞎話,因為算得不清楚的地方他含糊過去了。 將四十九根蓍草用兩手隨便一分,分別握於兩手,象徵兩儀,“分而為二以象兩”。 從右手抽出一根,象徵三才,三才在以前我介紹過,這裡抽出一根就是“掛一以象三”。 然後將左手的蓍草四個四個地數,象徵四季,“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將剩下的餘數(如果是四就餘四)記下。再把右手的蓍草四個四個地數,記下餘數。這裡兩個餘數相加不是四就一定是八。加上抽出來的象徵三才的那根,得到的數不是五就是九。這個五或九就叫作“過揲之數”,這個數要記下,最後用得到。 以上的過程分為“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步,也叫做“四營”。四營完成就叫一易,也叫一變。三變才能算出一爻。一卦六爻,也就是十八變。足以見算卦的複雜流程了。 剛才得到了五或九的過揲之數,將這五根或九根蓍草放在一旁,剩下四十或者四十四根。隨意左右一分,再從右手抽出一根,左右手分別用四去數,按照第一易的方法,得到餘數不是三就是七,加上從右手抽的一根,得到不是四就是八。這是第二易。 用剩下的蓍草再按照同樣的方法,得到餘數四或者八。完成第三易。 三易都完成之後,可以得到三個數,將四五作為少數,八九作為多數。總共有四種情況: 兩多一少,為少陽,是不變的陽爻; 兩少一多,為少陰,是不變的陰爻; 三個多數,為老陰,是變動的陰爻,在卦中會變為陽; 三個少數,為老陽,是變動的陽爻,在卦中會變為陰。 這樣我們得到一爻的結果。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來過,總共六遍,得到六爻,成為一卦。注意爻的順序必須是由下到上的。卦中可能會有變爻,陰變為陽,陽變為陰,在變之前的卦稱為“本卦”,變之後稱為“之卦”。 參考資料中有一個線上的卜卦小程式,你可以看看。參考資料: www.tdzr.net/yi/Study/BuGua.aspx

相關問題答案
周易中如何給自己算命?
如何給自己算命?
自己如何給自己算命?
如何給自己算一卦?
如何給自己起個微信名?
如何給自己起網名?
如何給自己占卜?
如何給自己取個英文名?
如何給自己起筆名?
如何給自己取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