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過什麼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白族過什麼節

現在亂了,什麼節都過,中國的外國的都亂過,所有漢族傳統的全部過,白族自己的有三月街和、火把節,繞三靈算是會吧。

白族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

白族最隆重的節日是大理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民族傳統盛會,它既是雲南西部最為古老而繁榮的貿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間文藝體育大交流的盛大節日。

還有就是白族火把節。

在雲南,許多民族都過火把節,而各自過法不同。白族火把節於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語稱為“夫汪舞”,意為“六月狂歡”。無論城市鄉村、山區壩區皆普天同慶。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隆重的節日。除了村寨豎大火把的集體活動,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佳餚美食、各種節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孃家團聚。節前,遍街賣的是火把節的標誌物——用竹篾彩紙糊扎的小升鬥、小火把、紙火香袋以及專供婦女用來染紅指甲的鳳仙花根等等,恭日氣氛非常濃郁。

贊助廣告

白族有什麼節日?

白族的節日: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繞三靈,農曆四月下旬,為期三四天。

石寶山歌會,農曆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鍾寺舉行三天;

朝雞節,農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

耍海會,農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

葛根會,農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

劍川騾馬會、本主節、蝴蝶會、茈碧湖歌會、海西海歌會等。

贊助廣告

白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白族的傳統節日有三月街、火把節。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夏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新中國成立後,三月街已發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文藝大會。

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白族有些什麼節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繞三靈,農曆四月下旬,為期三四天。

石寶山歌會,農曆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鍾寺舉行三天;

劍川騾馬會

本主節

蝴蝶會

火把節

茈碧湖歌會

海西海歌會

朝雞節,農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

耍海會,農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

葛根會,農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

白族的節日習俗是什麼

居住:

白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佈於雲南省各地及貴州省畢節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縣。

語言文字:

白族人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彝語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種方言。絕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語言,並通曉漢語。

民族藝術: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創世紀》、《火燒松明樓》、《望夫雲》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不少被編入戲劇上演。

宗教信仰:

族崇拜相當於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民族節日: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

每逢節日,除必備節日食品之外,還要進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動。年節最為隆重。自臘月起家家都要置辦年貨、殺豬、磨豆腐、舂餌塊和糯米粉。除夕時,各家主事人都要帶著飯菜、茶酒用托盤順著天地、大門、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順八進行祭拜。然後全家人吃團圓飯。隆重的團圓飯在餐桌中央擺一個大的銅火鍋,必上豬頭肉,周圍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餚。

祭祀:

中元節和祭天是專門祭祀性節日,特別是每年陰曆七月的中元節,是祭祀祖先亡靈的節日,如果是新喪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屆時要準備八大碗饌餚祭奠,其中有千張肉、排骨、酥肉、釀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膾魚包肉餡,每道菜不僅用料講究,做工精備,並且要富有觀賞價值。如是直系親屬或姻親戶,在發喪前還要做名為“三滴水”全席來弔唁。所謂“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禮(做成鳳魚獅象狀的菜餚)和八大碗三大類。

食俗:

白族通常習慣於日食三餐。農忙季節或節慶期間,則多加早點和午點,平壩地區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的白族則多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食。主食都以蒸製為主,常吃乾飯,外出做活隨著攜帶盒飯,就地冷餐。

飲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兩次茶。晨茶稱“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內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大都喜飲酒,釀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項主要副業。由於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釀酒的種類很多,制酒時常用40多種草藥製成酒麴,製成各種白酒,其中以窯酒和幹酒為傳統佳釀。另外還有一種糯米甜酒,是專為婦女和孕婦製作的,據說有滋補和催奶的作用。

婚俗: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戀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斯間講究先上茶點,後襬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白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員集結的地方,陪賓們便停下來,把嫁妝碼成兩大摞,讓新郎揹著新娘圍著嫁妝繞“8”字。

禮儀:

對客人,無論是否認識都熱情接待。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講究的茶禮,即斟茶三道:第一道為純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紅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幾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進餐時,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輩依次坐兩旁或下首,並隨時要為長輩和客人添飯加湯,熱情待候。...餘下全文>>

白族有什麼習俗?

白族生活習俗

一、服飾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對襟短衣、大襟長衫、大擺檔褲。頭戴瓜皮小帽。腳穿布制圓口虎頭鞋或荷葉繡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藍白對襟衣,套銀鈕黑褂,黑藍色擺檔褲,頭戴瓜皮帽或包頭、氈帽。繫腰帶。腳穿布制連絆鞋或繡花叫底皮衲。到民國初,年青婦女穿著改變,衣著各色大姊妹裝和紅、紫、黑褂,自繡各種花案,配上各色寬窄花邊。銀光片訂在衣袖衣襟上。褲子為黑藍、水紅。中老年婦女也有褲腳鑲花邊的。姑娘們繫有黑藍布繫腰或繡花圍腰。腳穿各種布制的繡花鞋。喜戴銀、玉耳邊環、柳葉耳環。手鐲有滑標、扭絲、平扁銀、玉鐲、還多戴金銀戒指。

已婚婦女束後髮髻,髻上有紅頭繩別上銀簪、玉簪,有的套上網兜。也有用4寸寬、1寸長的黑衣布條圍住髮髻和頂部的。五十多歲後,衣服花紋逐漸減少,多穿短而寬、袖口大、長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滿鑲滿滾的黑褂,系黑藍色系腰,穿普通褲,腳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過節和做客,才戴耳環鄲鐲。

二、 婚姻

1、說親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後,託媒到女方家提親。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經男方請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這門親事已定。

2、訂婚:在合婚後,男方擇定吉日“喝訂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為吉。

3、結婚:日期多在十冬臘月或正二月,分搭彩(殺豬)、正婚(正客)、回門(謝彩)三天。

4、迎親:俗稱討媳婦。過去是騎馬或坐轎,吹嗩吶接親。

5、認親:第三天回門認親,就是娶親後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滿月酒:這是婚後生頭胎嬰兒請客,屆時男女雙方的伯母、嬸嬸:姑媽、舅母、娘娘,每人送20個雞蛋,紅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賀恭喜。

2、報喜:這是婦女生育後第三天,丈夫要帶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報喜。

3、戴百家鎖:小孩滿週歲,要到本主廟祭祠。並請夫妻雙全、子女多的二老給小孩戴一把長命百歲鎖,祝小孩健康成長,興家立業。

4、建新房:地基選擇、動土挖基必須請地師擇定,立木樑這天稱造大吉,要貼新對聯,親朋好友送禮鳴爆竹祝賀,主人殺豬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魯班,請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請客做生日祝壽。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殺只雞,擺上點糕點。

四、節日活動

1、春節: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傳統節日,俗稱過年。

2、過小年:即元宵節。

3、清明和冬至這兩個節日,要到墳山墓祭祀祖宗。

4、端陽節: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線,喝菖蒲雄黃酒,以消患難。

5、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殺雞祭祖。晚飯後天黑,點火把,把全家端午節戴的五色線剪下塞入火把燒掉。

6、中元節: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節”。

7、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門子,忌口吹火。婦女忌洗衣梳頭。建房辦喜事,忌家長屬相年月日。喪葬忌重喪、重佛,立秋之日,忌做農活,忌用刀、鋸、斧、鐮、鋤。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進家,只能在村外收殮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墳。“安財門”後一週內忌外人進入。婦女生育不滿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氣未安埋前孝子不能進入別人家門。

3、忌諱:婦女忌披頭散髮和赤腳哭鬧而上別人家門。在別人家中忌哭泣流淚。出人家門忌踩門檻,手排門枋。飼養牲畜不得進別人家門。

4、忌食:除夕晚殺的公雞肉外人不能吃。

六、喪葬

1、裝棺守靈:老人壽終,一般將喪事作喜事辦。選好吉日,唸經超度,親友前來奠祭後,才能出殯安葬。在家停放期間,兒女要晝夜守靈。在超度期間,要辦酒肉,請前來奠祭的親友吃飯。

2......餘下全文>>

你知道苗族和白族有什麼傳統節日嗎

白族   白族民居建築有著獨特的風格。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們十分重視門樓建築和照壁、門窗雕刻及山牆彩畫的裝飾藝術。門樓裝飾,通常採用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磚和青磚等組成串角飛簷,花枋精巧,斗拱重疊,雄渾穩重,美觀大方,體現了白族勞動人民的建築才華和藝術創造力。   白族人民偏愛白色,他們建房的總體色調是白色,白族傳統服裝的色調也是偏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對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領褂;海東地區男子則外套皮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小”,腰繫皮帶或繡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婦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藍色、紅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繫著繡花的小圍裙。已婚婦女的頭飾一般是藍色。姑娘是把辮子和一根紅繩結在一起,然後把一塊五顏六色的手貼纏在頭上,雷白的纓穗在頭右邊飄飄灑灑,很能顯出姑娘的嫵媚。   大理白族酷愛花,幾乎家家都種藥,當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之說,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帶有花字,如:金花、銀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獨特的節日有“繞三靈”、“石寶山歌會”、“本主節”“耍海會”和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三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節”等眾多的節日。   苗族   苗族是一個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稱“木”、   “蒙”、“達木”、“達吉”。他稱有幾種情況,一是以服飾   顏色而稱“紅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   以住地或種植的作物而稱“高地苗”、“八寨苗”、“栽姜   苗”等;三是舊時代統治者對他們的侮稱,如“生苗”、“熟   苗”、“麻布苗”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苗族”。廣西的苗族佔全國苗族人口5.5%,佔廣西人口1%,在廣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漢、壯、瑤族之後位居第四。全國苗族的主要分佈地在貴州和湖南,廣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與湖南、貴州、雲南接界的廣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區。苗族最大的特點是盛產各種木材和土特產,保持燦爛古樸的民族傳統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如苗年、拉鼓節、蘆笙節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內容最豐富的就是苗年。   過苗年的時間,各地並不相同。融水、三江、龍勝一帶的苗年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熱烈,除祭祖、飲宴之外,還舉行各種活動。新年來臨,全家守歲。吃   了“過地餐”(這是苗家人與在陰間的祖先共進的團圓餐),拜過年,人們就開展各種   活動。祭龍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熱鬧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場面。祈神求豐收,是   苗年活動的一個大主題。   苗族過年,食品也多種多樣,有米飯、糯米粑、肉(酸肉)、魚(酸魚)等,還有   一種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進食慾,驅風禦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備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瑤族   瑤族現有人口213.4萬人,分佈於廣西、廣東、湖南、貴州和雲南等省。雲南現有17.3萬人,主要分佈在河口、金平、馬關、富寧、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陽、綠春、 紅河等地。此外,勐臘、景東、江城等地也有少數分佈。歷史上,瑤族和苗族有密切的親屬關係,同源於秦漢時的“武陵蠻”部落。大約在隋代,居於現在湖南、湖北 一帶的瑤族和苗族已分化成兩個族群。雲南的瑤族是明、清以後分別從兩廣和貴州遷入文山境內的。以後又分遷到紅河流域和墨江、勐臘等地。雲南的不少瑤族不僅會 說本民族的語言,還兼操漢語、壯語和苗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餘下全文>>

什麼節是彝族、白族的重要節日?

你好: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的重要節日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選下面的“選為滿意答案”按鈕,謝謝您!

相關問題答案
白族過什麼節日?
白族過什麼節?
壯族過什麼節日?
苗族過什麼節?
藏族過什麼節日?
蒙古族過什麼節日?
回族過什麼節?
傣族過什麼節?
白族是什麼節?
彝族過什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