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是什麼?
什麼是閏月,閏月幹什麼的?
在公曆(格里曆)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裡,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閏年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四整除,即為閏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而1900年不是。 中國舊曆農曆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曆閏年閏月的推算,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農曆基本上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曆同一時間。如公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閏月加到哪個月,以農曆曆法規則推斷,主要依照與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相符合來確定; 農曆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農曆所謂“閏”的說法,只有閏年和閏月稱謂,公曆也有閏年的稱謂。 在公曆(格里曆)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裡,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閏年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四整除,即為閏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而1900年不是。 中國舊曆農曆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曆閏年閏月的推算,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農曆基本上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曆同一時間。如公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閏月是什麼意思啊?
農曆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農曆所謂“閏”的說法,只有閏年和閏月稱謂,公曆也雞閏年的稱謂。
在公曆(格里曆)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裡,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閏年366天。 閏年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四整除,即為閏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如2000年是閏年,而1900年不是。
中國舊曆農曆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曆閏年閏月的推算,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農曆基本上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曆同一時間。如公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農曆閏月是什麼意思
就是那年有倆個同一月數。比如某年是閏四月就是那年有兩個四月。但是農曆的四月有兩個不影響陰曆的月份,陰曆的月份還是照常算。。
閏月是怎麼回事?
閏,本義就是餘數。指曆法紀年和地球環繞太陽一週運互時間的差數,多餘出來的叫“閏”。
閏年,凡陽曆中有閏日(二月為二十九日)的年,或陰曆中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的年;閏餘(歲餘置閏。陰曆每年與迴歸年相比所差的時日)
閏日,陽曆的平年只有365日,與迴歸年比較,每年相差5時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積成1日,加於2月成29日,這一天稱為閏日,這一年稱為閏年
閏月,陰曆以月球繞地球定曆法,每年和迴歸年的 365 日5 時 48 分 46 秒相差約 10 日 21 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
閏月怎麼算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防止農曆年月與迴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19年置7閏)。有時,閏月還指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特指公曆閏年的二月)。 閏月是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陰陽曆以朔望月的長度(29.5306日)為一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迴歸年(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故順置閏,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叫“閏某月”,如剛剛過去的2009年農曆閏月為己丑年閏五月(2009年6月23日——2009年7月21日)、即將來臨的農曆閏月為2012年的壬辰年閏四月(2012年5月21日——201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認為“閏月”與“閏年”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雖說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 “閏年”。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365天,其實是個約數,準確的數字應是365.2422日。那麼一年365天,就與實際的一年相差O.2422日,這樣四年之後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曆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另附加規定,凡遇世紀年(末尾數字為兩個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如1996年即閏年,2000年也是閏年,而1700年則不是閏年。陽曆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曆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曆閏年的二月不叫閏二月,閏月為農曆所特有。 現在再來說“閏月”。閏月指的是陰曆中的一種現象,陰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週期,陰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曆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迴歸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一年與陽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曆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我國的陰曆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關於中國的農曆,許多人存在著誤解,常常把農曆混同於陰曆。 世界上的歷法共有三類:一類是陽曆,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週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一類是陰曆,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週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地規定;第三類是陰陽合曆,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週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定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週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農曆、藏曆。 所以,中國的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農曆中的陰曆成份和陽曆成份各有用處。陰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的大小。 陽曆的用處更大,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最適合指導農事活動,因此作為陰陽合曆的中國傳統曆法才叫做農曆。所以,農曆並不等同於陰曆,如果把農曆稱為陰曆就不妥當了。 太陽、月亮是人們掛在天上的日曆。年復一年,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運轉,地球上的萬物也在日月輪迴中生息繁衍。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迴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餘下全文>>
閏年和閏月是什麼意思
一年有365天5小時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數,必須是整數,故一年為365日,餘下的5小時48分46秒,積至4年月滿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為閏日,謂之“閏年”,無閏日之年稱“平年”,平年365日,閏年366日。
但4年之閏餘,僅23時15分4秒,今潤一日,未免超過44分56秒,積至100年,為17時58分24秒,約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百年廢一閏,至第400年又不廢。如是每4年至一閏,每400年置三閏,記超過2時53分20秒,須八個四百年後,即3200年後,始補足次一日之差。
農曆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5366天,因此農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農曆的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或連續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農曆每100個歷月利,約有53三個大月和47個小月。農曆基本上以12個月為一年。但12個朔望月時間是354。3667天,較陽曆的迴歸年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月,為了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了閏月的一年叫閏年,所以農曆的閏年就有13個月,究竟潤哪一個月由節氣來決定。
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我國農曆將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十二個節氣為: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個中氣為: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節氣在農曆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這正好和需要家閏月的年頭符合。所以,農曆中就規定把只有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跟在幾月後面就叫潤幾月。如,2006年的中氣處暑弗在了農曆的七月三十,那麼在八月中就將沒有下一個中氣秋分,所以就閏七月。
什麼是閏月 什麼是平月、
陽曆中的閏月,是指2月份29天,每四年一次,平月是指2月份28天。
閏月是什麼意思
閏月是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
大概很多人認為“閏月”與“閏年”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雖說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駭
“閏年”。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365天,其實是個約數,準確的數字應是365.2422日。那麼一年365天,就與實際的一年相差0.2422日,這樣四年之後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曆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另附加規定,凡遇世紀年(末尾數字為兩個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如1996年即閏年,2000年也是閏年,而1700年則不是閏年。陽曆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曆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曆閏年的二月不叫閏二月,閏月為農曆所特有。
現在再來說“閏月”。閏月指的是陰曆中的一種現象,陰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週期,陰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曆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迴歸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與陽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曆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我國的陰曆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閏年閏月都有什麼習俗
各地閏月年的習俗
1、婦女喝閏月茶
武夷山地區有閏月喝茶的風俗,而且主要是婦女喝茶,男人不能參加,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設宴喝茶由村裡農家婦女輪流作東,並邀請近村來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邊喝邊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進鄰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親豬腳和麵線
在臺灣地區,閏月有這樣的習俗:已經嫁出去的女兒需要買一副豬腳和麵線給孃家的母親,通常是兩隻前豬腳和六把面線,面線上面綁紅絲線和春花。
3、忌遷墳
區域性地區有閏月忌遷墳的習俗,說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裡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再安葬。
4、送父母閏月鞋
“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區民俗中,逢閏年閏月,孩子要給父母買雙鞋,以報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有的地區則是逢閏月年,出嫁的女兒要給母親買鞋。
5、回孃家吃閏月飯
“閏月飯”也叫“六親飯”,每逢閏年閏月,孃家把已經出嫁的女兒請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時,由父母請;父母不在世的,則由兄弟請。
6、孃家送女兒雨傘、蕉扇
在有些地方,孃家還會在閏月送女兒送雨傘、蕉扇。寓意孃家是女兒的保護傘,祝福女兒早生貴子,為夫家招財,財丁兩旺。
中國農曆閏月怎麼閏 一般都是哪幾個月?
閏年中以閏四、五、六月最多,閏九、十月最少,閏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則不會出現(下面這哥們烏拉一堆,就這一句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