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食品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春節美食有哪些?

臘八粥

“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喝臘八粥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臘,在遠古時代本是一種祭禮的名稱,夏朝稱“清祀”,殷商稱“嘉平”,周朝時改稱“臘”。“臘”是從“獵”字演變而來,故“臘”“獵”相通。因為一歲之終,農作物已收晒完畢,農閒了,人們便到野外獵取禽獸,用來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稱之為“臘祭”。南北朝時,農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為“臘八節”,在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臘月初八這天,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贊助廣告

據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展成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八節後,春節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佈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贊助廣告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

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

“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

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麵外,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麵等。餡則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黃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的“碌皮湯園”。

春餅

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餘下全文>>

春節食品有哪些

各地應該不一樣吧

我們家鄉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點心類食品有芝麻糖、紅薯片、糖醋姜、炒花生、葵瓜子、大片黑瓜子,這些幾乎家家都有的,還有的會買糖果、餅乾、水果類的。

春節傳統食品6個,分別有哪些?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餘”,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麵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吃餃子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圓,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裡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裡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春節要吃什麼傳統食品?

中國春節吃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年夜飯

除夕晚上 ,中國人會全家團員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員,在人際關係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員的年夜飯尤為重要。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餚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雞]與[家] 諧音) ;吃[蚶]與[胖]諧音 ,取其發福之意 ;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餃子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餃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裡。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麵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中國春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餃子、春捲、潮汕滷水、釀豆腐、客家盆菜、圍爐或火鍋、蒸魚、年糕、餈粑

關於春節的食物

餃子

餃子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美食,中國有句老話叫“好吃不過餃子”,中國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餃子是用麵皮把餡包裹起來煮食的食品。一般在除夕晚上12點以前,人們就把餃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時(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煮食,這時正是新年舊年交接之時,吃餃子取中文諧音“更歲交子”、辭舊迎新之意。因此過春節時,無論多麼豐盛的菜餚,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吃一頓餃子。

餃子是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國北方,包餃子、吃餃子,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歡度除夕的一個重要內容。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為了過好年,舊時一進臘月(農曆十二月),大家就開始準備。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時候起,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張彩燈、貼對聯、打掃庭院,準備迎接遠方的親人,一起過個團圓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全家老少一起包餃子。這時候,餃子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物,更飽含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的場面,和諧溫馨,其樂融融。

年糕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另有老北京傳統老字號以“年糕錢”為名。

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湯圓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煎堆

煎堆華北地區稱麻團,東北地區稱麻圓,海南又稱珍袋,是中國油炸麵食的一種,由於流行於廣東地區,因此也是廣東油器的一種。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而製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餡料,有些沒有。也是廣東及港澳地區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

春捲

春捲是過年時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捲又名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有迎春喜慶之吉兆。春捲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據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可見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民俗風情由來已久。

春節的特色食品有哪些

您好

這個太多了 最傳統的是餃子的

有個順口溜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把家轉~

希望幫到您

相關問題答案
春節食品有哪些?
苗族的特色食品有哪些?
復活節由來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
十二生肖工藝品有哪些?
鎮宅物品有哪些?
五行補水的食物有哪些?
五行屬火的物品有哪些?
五行屬火的飾品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