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景姓的由來

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景姓出自羋姓。楚國公族子弟有三大姓氏:昭、屈、景。景氏有景差,很有才華,會作詩詞。景差是俯國的貴族,楚襄王時任大夫。景差的家庭昌盛,他的後代都姓景,是今天景姓的起源。景姓還有另一支起源,戰國時齊國君主有個叫齊景公的,他的諡號是“景”,齊景公的後代中有的用他的諡號為姓氏,稱景氏,是今天景姓的又一來源。 景廷賓,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直隸廣宗(今屬河北)人。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家鄉的農民繼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附近人民紛起響應,起義軍發展到16萬人,起義失敗後被俘犧牲。

贊助廣告

景姓的起源及其是民族??

第一個淵源:源於羋姓,出自戰國時期楚國王室後裔景差,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傳說中的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祖先之一,與炎帝齊名。炎、黃二帝相傳是同母異父兄弟。黃帝原姓公孫,因為長期居住在姬水一帶的軒轅之丘,就改姓姬,號軒轅氏。以後因封國在有熊,又號有熊氏。他生活的時代大約在4500年以前,活動的地域大體在今天陝西、河南、河北沿黃河一帶。

炎帝,相傳是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一說即神農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長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陝西省岐山縣的東面,是渭河的支流。又傳說炎帝陵在今陝西寶雞,湖南酃縣等地。

贊助廣告

相傳炎帝末年,道德衰敗,社會混亂,諸侯之間互相侵伐。南方几個黎族的首領蚩尤帶兵北進,一直攻到河北涿鹿的原野之上。黃帝率領部隊與蚩尤在此展開了一場血戰,最後將蚩尤軍隊包圍起來,全部消滅,並活捉了蚩尤,在涿鹿把蚩尤殺掉了。

以後又經過了多次征戰,黃帝在阪泉之野(今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七旗村)打敗了炎帝,使炎帝勢力退避到南方。從此,天下安定,黃帝被中原各部落尊推為共同的領袖。後來黃帝部落又與炎帝部落合併,統稱華夏族,即中華民族的前身,於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稱作“炎黃子孫”。黃帝活了一百十歲,死後葬在今陝西省黃陵縣橋山。每年的清明節,海內外的華人前往黃帝陵,祭祀自己的共同始祖——軒轅黃帝。

黃帝共有四個妃子,一共生有二十五個兒子,而得姓的兒子只有十四人。他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發明了養蠶繅絲、製作衣服。所以,嫘祖後來又被祀為“先蠶”(蠶神)。她生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玄囂,一個是昌意。其中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顓頊,顓頊之孫生老童,老童生有兩個兒子黎和吳回,都擔任祝融這種火官之神,歷史上又稱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之後的季連(羋姓)一支,楚國諸姓都是由此衍生而來的。在其發展中羋姓形成了龐大的姓氏團體,約略有二百餘種,楚公族三大姓之一的景氏就包括在內。

戰國時期,楚國王室有六大公族姓氏,即屈氏、景氏、昭氏、懷氏、田氏、吳氏,皆為楚國王室分封子孫的食邑地名,後代以之為姓。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景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來的姓氏。

景差,是楚國貴族,為著名辭賦家,與屈原齊名,著有楚辭《大招》傳世。景差入仕後,官至大夫,子孫為了加以紀念,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氏,稱景氏,成為最早的一批景氏族人。

景差的辭賦,可與屈原、宋玉同享盛名。

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將楚國王族全部遷往中原地區,現主要分佈於山西,陝西關中,豫西等中原地區。景氏族人在一千多年前主要繁衍於好田寺、華陽兩地。好田寺在今山西省乾縣東邊的好田寺村,華陽在今山西省沔陽縣東方之地,這兩地均在後來的晉陽郡地(今山西太原地區)。景氏後人多奉景差為得姓始祖。

明朝初年,山西的景氏族人由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在洪洞縣大槐樹下集合,之後分遷全國各地。

本書按:

景氏的主要淵源有二,一是黃帝一支,楚國,羋姓的後裔;另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齊景公的後裔。與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尚氏,源出姜姓。齊太公之後。

桓氏,源出姜姓。齊桓公之後,以諡為氏。

昭氏,源出羋姓。楚公族,以族為氏。《楚辭》雲: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源出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後也。

能氏,源出羋姓。楚熊摯之後,避難改為能氏。

鬻氏,源出羋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後也。

班氏,源出羋姓。楚若敖生鬥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為虎所乳,謂虎有斑紋,因以為氏。

翠氏,源出羋姓。楚將景翠之後。

苗氏,源出羋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源出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君的兒子字成虎,他的後世子孫取其“成”字為姓,亦稱成氏。

建氏,源出羋姓。楚太子建之後。

屈氏,源出羋姓。楚公族也。是以......餘下全文>>

景這個姓氏的由來

[景氏屬地]

晉陽郡,現山西省太原縣。

[景氏來歷]

景姓來源有二:據《姓氏考略》記載為春秋時代齊景公之後,其子孫以諡為姓。另一支是顓頊帝的羋姓後裔。

[景氏名望]

楚頃襄王的公族大夫景差,是景姓中一位很供地位的人物。他的辭賦可與屈原、宋玉媲美;漢光武中興時的大功臣景丹,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物,很受光武帝器重。 景姓名人,還有戰國楚將軍景陽、東漢經學家景鸞、明代御史大夫景清、清代書法家景星杓等。

景姓的姓氏源流

景(Jǐng)姓源出有四:1、出自羋姓1973年湖北當陽趙家湖楚城遺址1號臺基出土過一件青銅甬鍾,銘文作:“秦王卑命,競平王之定救秦戎”。 根據新出楚簡,李零將銘文中的“競平王”解讀為春秋時期的楚平王,為楚平王的雙字諡,他並進一步指出,戰國時期的楚國景氏,便是源於楚平王。2、出自戰國時期的齊國,也與公族有關。周敬王時,齊國國君杵臼去世,諡號為景,世稱齊景公。他的支庶子孫以他的諡號為姓,也姓景。 周代貴族,生前封爵位,死後有諡號。諡號是一種社會地位與精神榮譽的象徵,故貴族的諡號也成為其後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時,齊國君主杵臼去世,諡號為“景”,史稱齊景公,其支子即以諡號之“景”為氏,景醜、景春,為其後裔。3、出自改姓、冒姓改姓。常見的有帝王賜姓,避諱改姓,避禍改姓,複音姓氏單音化等等。還有一些少見的改姓現象,即單音姓氏複音化,以及避恥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發展史上,因音訛與省文也是常見的兩種改姓現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後改姓景。景清的改姓,到底應屬於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關文獻,有待進一步考證。冒姓。是改姓的一種,系因被人收養,或因母改嫁,或為贅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為曹騰收養,遂冒姓為曹。旁族別支景氏的主要淵源有二,一是黃帝一支,楚國,羋姓的後裔;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齊景公的後裔。與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昭氏,羋姓,楚公族也,以族為氏。《楚辭》雲:昭、屈、景,楚之三族也。伍氏,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後也。能氏,楚熊摯之後,避難改為能氏。鬻氏,羋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後也。班氏,羋姓,楚若敖生鬥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為虎所乳,謂虎有斑紋,因以為氏。翠氏,羋姓,楚將景翠之後。苗氏,源出於羋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成氏,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君的兒子字成虎,他的後世子孫取其“成”字為姓,亦稱成氏。建氏,羋姓,楚太子建之後。屈氏,羋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任楚國莫敖,被封在屈邑。潘氏,羋姓,周代楚國王族的後代。尚氏,姜姓,齊太公之後也。桓氏,姜姓,齊桓公之後,以諡為氏。查氏,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後代子孫稱查氏。荊氏,源出於羋姓。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期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莊氏,春秋時楚國君旅,死後諡號為“莊”,他的後世子孫以其諡號為姓。熊氏,商末鬻熊之後,楚國公族以羋為姓,國君以能為氏。4、少數民族中的景姓滿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東北三省。滿族稱姓氏為“哈拉”,稱家族為“穆昆”。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後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他們的得姓途徑和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以居住地為氏,以部落名稱為氏,還有帝王賜姓,沿用女真族舊姓,因分居、遷徙改姓等情況。除此之外,還有滿姓漢化,即指滿族使用漢族姓。其中的隨名姓之說,從這裡可以尋找到滿族中景姓的得因。隨名姓有兩種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為子孫的姓氏,這與先秦漢族“以王父之字(或名)為氏”是一樣的;再一個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為姓。由於滿姓譯成漢文長達好幾字,稱呼起來不方便,因此往往稱名不稱姓(族姓),因而在長期的習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個字為姓的做法(當然他還有自己的族姓)。《清稗類鈔》也雲:“滿蒙兩族之姓氏,不著於世,輒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為姓。流俗不察,遂以為其祖父子孫不同姓矣。”滿族中的景氏名人還為數不少,景固勒岱、景安、景廉、景星、景善等,將......餘下全文>>

景姓的起源?全國估計有多少人姓景?

關於景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是戰國時期,有個詩人名叫景差,景差和屈原都是楚國公族的後代,景差的後代便以父名為姓,相傳姓景

百家姓裡"景"氏排第幾?

中國新百家姓排名: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攻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章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第101--200個是:

龐樊蘭殷施 陶洪翟安顏

倪嚴牛溫蘆 季俞章魯葛

伍韋申尤畢 聶叢焦向柳

邢路嶽齊沿 梅莫莊辛管

祝左塗谷祁 時舒耿牟卜

路詹關苗凌 費紀靳盛童

歐甄項曲成 遊陽裴席衛

查屈鮑位覃 霍翁隋植甘

景薄單包司 柏寧柯阮桂

閔歐陽解強 柴華車冉房

景姓的介紹

現行較常見姓氏。分佈很廣,今北京,河北尚義、景縣,山東惠民、東明、平度、昌樂、平邑,內蒙古烏海,山西太原,湖北老河口,廣西田林,雲南瀘水、隴川,四川遂寧、合江,綿陽三臺,河南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傣族、僳僳族、阿昌族有此姓。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景姓出自羋姓。楚國公族子弟有三大姓氏:昭、屈、景。景氏有景差,很有才華,是楚國著名的辭賦家,好辭而以賦見稱,作品有等。景差是楚國的貴族,楚襄王時任大夫。景差的家庭昌盛,他的後代都姓景,是今天景姓的起源。景姓還有另一支起源,戰國時齊國君主有個叫齊景公的,他的諡號是“景”,齊景公的後代中有的用他的諡號為姓氏,稱景氏,是今天景姓的又一來源。 景廷賓,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直隸廣宗(今屬河北)人。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家鄉的農民繼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附近人民紛起響應,起義軍發展到16萬人,起義失敗後被俘犧牲。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53位。

四川綿陽景氏來源

景姓出自羋姓。

楚國公族子弟有三大姓氏:昭、屈、景。景氏有景差,很有才華,是楚國著名的辭賦家,好辭而以賦見稱,作品有等。

景差是楚國的貴族,楚襄王時任大夫。

景差的家庭昌盛,他的後代都姓景,是今天景姓的起源。

景姓還有另一支起源,戰國時齊國君主有個叫齊景公的,他的諡號是“景”,齊景公的後代中有的用他的諡號為姓氏,稱景氏,是今天景姓的又一來源。

家譜介紹

譜牒學與姓氏學密切相聯,互為影響、補充。如果說姓氏學的研究物件是整個姓氏的來歷和發展演變,那麼,譜牒學則是研究“一家一姓之史”。所謂“譜”,即按照事物類別或系統編成的表冊,如家譜、年譜。所謂“牒”,係指古代的書板,如玉踩、金牒,特指譜牒。譜牒學中的“譜牒”,即家譜與玉牒之總稱。家譜俗稱族譜或宗譜,又稱家乘支譜、世譜。皇族的家譜稱作玉譜。總之,譜牒是一個家庭或宗族的世,系表譜。

據《史記》記載,不但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代(夏、商、周)上古“中國”地區的華夏族古帝是源出黃帝同根同宗的本家,而且周邊地區古代其他民族也出自黃帝一系。如《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瑞高陽。”高陽(黃帝之孫)生稱(即伯服),稱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吳回,吳回在帝嚳時主管火政,號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生昆吾、參胡、彭祖、鄶人、曹姓、季連等六子,分衍出己、董、彭、禿、壇、曹、斟、羋八姓(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連(羋姓)的後裔鬻熊為楚國的開山鼻祖。

景氏源自羋姓和姜姓,是一個較為古老的姓氏。它也承繼中華民族傳統,有自己的家族文化,修家譜也包括在內。但因天災人禍,僅看到的是收藏於上海圖書館和河北大學圖書館的:浙江“餘姚周行景氏宗譜”,共六卷,景懷燕傳輯,民國28年,念祖堂木刻本六冊。還有清光緒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璽修的《景氏族譜》。上海圖書館還收藏了江蘇丹陽由景炳文於1925年(民國十四年)第十五次續修的《雲陽景氏宗譜》20冊。

景姓全國有多少人

相關問題答案
景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