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是什麼天干地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5日

天干地支是怎麼計算的???一天24小時是 怎麼表示的??子時是什麼時候 從幾點到幾點啊 ??

1、首先記住天干地支與數字的對應關係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對應數字1到10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數字1到12

2、年的計算,公曆年份減三的個位數為天干,公曆年份減三除十二的餘數為地支

舉例:2012年,2012-3=2009,個位數為9,為壬,2009/12,餘數為5,為辰,所以為壬辰年

3、月的計算,地支根據二十四節氣推算,天干為年幹乘二加月數

舉例,2012年12月,此時節氣大雪已經過,冬至未到,所以算大雪節氣,為子月,冬至過了就算醜。月數,由於從寅月開始為正月,所以子月為11月,年幹壬*2+11=9*2+11=29,個位數為9,為壬,所以為壬子月。

贊助廣告

4、日的計算,比較麻煩一些,最簡單的辦法是記住最近一個甲子日後推算

比如離現在最近的一個甲子日是10月30日,所以今天12月18日的日干支為癸丑日

5、時的計算,地支根據不同時間對應不同的地支,天干為日干乘二加時支減二

舉例,2012年12月18日的午時,天干為日干癸*2+7-2=15,故天干為壬,為壬午時

另外在月與時的計算上,還有兩個簡單容易記憶的歌訣可供參考

年上起月訣

甲己之年丙作初;

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尋庚上;

丁壬壬寅誰水流;

若問戊寅何方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日上起時訣

甲己還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

贊助廣告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

壬子是真途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

子 醜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駭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天干地支中地支的子時精確到分是什麼時候

天干地支 記時間博大精深在幾百萬年就精確到分了,不亞於現在的計時法

八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子時天干地支是什麼

農曆 一九八一(雞)年三月廿三日 子時出生的天干地支是:辛酉 壬辰 乙亥 丙子。

天支地幹是什麼,和十二生肖。十天支是代表那一年,十二地幹又代表什麼月份,什麼子時、亥時……等不明白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二地支每個時代表兩小時,子時是午夜12點到凌晨兩點,依次推類

逢子日或逢子時什麼意思

逢子日是中國天干地支紀日法中其中的某一天,子日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日子,每隔12天就會出現一個子日。農曆(陰曆)的天干地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是由甲、乙、丙、丁……等十個天干(幹:主要、主幹的意思)與子、醜、寅……等12個地支(每一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一一輪流相對應組合得出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因10與12的最小公約數為60,故每60年、60個月、60日、60個時辰輪迴一次,這種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在中國運用了很長時間,影響深遠,至今仍在使用。當然天干不同,所代表的納音意義也不同,習慣上用地支稱日,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等日,都簡稱為子日,而每60天就會出現一個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逢子日和逢子時都是這個意思,當然所說的都是農曆計時。

比如說,今天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農曆三月十二,乙未年 庚辰月 丙子日就是逢子日;

2015年05月12日 星期二,農曆三月廿四,乙未年 辛巳月 戊子日,又是逢子日。逢子時也是以此類推。這些黃曆上都有!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什麼叫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干地支之由來。

一九八二年陰曆五月初八半夜子時換算天干地支都是什麼?

壬戌年丙午月甲申日

公曆:1982年6月28日(星期一)0點

農曆:壬戌年五月初八日子時

五行缺:木

八字:壬戌 丙午 壬午 庚子

五行:水土 火火 水火 金水

方位:北中 南南 北南 西北

生肖:狗

祝你好運!別忘了採納!

87年閏六月廿十三子時天干地支

公曆:1987年8月17日

農曆:1987年閏6月23日 時辰:子時

屬相:兔

星座:獅子座

-- 生辰八字分析 --

四柱:丁卯年, 戊申月, 戊戌日, 壬子時

八字:丁卯 戊申 戊戌 壬子

五行:火木 土金 土土 水水

納音:爐中火 大驛土 平地木 桑柘木

統計:1金,1木,2水,1火,3土 (同類為:火土;異類為:木金水)

八字:八字偏弱,五行土旺;日主天干為 [土]

用神:金1.14,木1.06,水2.76,火1.2,土2.5;〖同類“火土”合計〗3.7;〖異類“木金水”合計〗4.96;〖差〗-1.26;〖綜合旺衰〗-1.26,八字偏弱;〖八字喜用神〗八字喜「火」,「火」就是此命的「喜神」

相關問題答案
子時是什麼天干地支?
巳時屬什麼天干地支?
臘月是什麼天干地支?
現在是什麼天干地支?
每個月是什麼天干地支?
子時對應的天干地支?
戊子時是什麼生肖?
子時是什麼時候?
正子時是什麼時候?
子時是什麼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