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化療的副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紫杉醇是目前已發現的最優秀的天然抗癌藥物,在臨床上已經廣泛用於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頭頸癌和肺癌的治療,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比如全身痠痛,四肢末端麻木,脫髮等。全身痠痛:這個病人痛苦非常大,一般在紫杉醇用藥後2-3天出現,持續3-5天。四肢末端麻木:這個副作用是由於紫杉醇對神經末梢產生的毒性引起的,可以看成是神經炎來治療,可以使用維生素B等營養神經的藥物,但是治療的效果都不太好,也沒有臨床資料支援。這種副作用的痛苦相對來說比較小,病人能忍受。脫髮:幾乎有七成的病人都會脫髮。

  紫杉醇的鑑別

  紅外吸收:紅外光譜圖中的主要吸收帶與對照品一致。

  HPLC鑑別:在含量檢測中,檢測製備的色譜圖中主峰的保留時間與標準制備色譜圖中主峰的保留時間一致。

  純度:99-100%,以無水無溶劑的乾燥品計。

  有關物質:相關物質總≤2.0%。

  有機揮發性雜質:符合美國藥典USP和中國藥典CP有機揮發性雜質要求。

  比旋度:[α]20 D=-49.0°~55.0°***10mg/mL的甲醇溶液***,以無水無溶劑的乾燥品計。

  水分:≤4.0%。

  熾灼殘渣:≤0.2%。

  重金屬:≤0.002%。

  微生物限量:≤100cfu/g paclitaxel,符合對金黃色葡萄狀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的無菌試驗要求。

  細菌內毒素:≤4.0%USPEU/mg paclitaxel。

  紫杉醇的合成方法

  1、全合成

  紫杉醇因其複雜和新穎的化學結構、獨特的生物作用機制、可靠的抗癌活性和嚴重的資源不足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據統計全球有30多個頂尖實驗室投入到紫杉醇的全合成研究中,且競爭非常激烈,成為20世紀後期有機合成化學領域的焦點。經過20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94 年首先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化學家 Holton和美國斯克瑞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的化學家Nicolaou兩個研究組幾乎同時報道完成了紫杉醇的全合成,他們採用的分別是線性***先A環後AB環再ABC環系***和匯聚式***先分別合成A和C環,再組裝在一起形成ABC環系***路線,代表了有機合成的不同策略。Holton研究小組是最早從事紫杉醇合成的研究小組之一,Holton法以價廉易得的樟腦***camphor***為起始原料,因紫杉醇側鏈的合成方法由Ojima等發展而來,故又稱為Holton-Ojima法,其特點是步驟少、收率高,總收率可達到2.7%。Holton紫杉醇全合成路線以細緻為特色,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經歷約10 年時間對紫杉醇分子構象與反應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對多種化學合成方法的改進和發展。Nicolaou 的合成路線雖具有較前者簡明的優點,但其總收率卻遠遠低於前者,僅為0.07%左右。之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Danishefsky小組***1996 年***、斯坦佛大學的Wender小組***1997 年***以及日本的 Kuwajima小組***1998 年***和Mukaiyama小組***1999 年***也分別相繼報道完成了紫杉醇的全合成。最新報道為 2006年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Takahashi 教授領導的小組也完成了紫杉醇的全合成。7條全合成路線雖然各異,但都具有優異的合成戰略,將天然有機合成化學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從總體上看,對天然藥物紫杉醇的化學全合成方法路徑太長、合成步驟太多,不僅需要使用昂貴的化學試劑,而且反應條件極難控制,收率也偏低,不適合工業化生產。但是,在研究紫杉醇全合成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新的、獨特的反應,大量過渡金屬有機催化劑、有機矽試劑的應用和反應過程中基團的保護、立體構型的建立轉化,以及獨到的戰略思路與反應創新等,對有機合成化學以及有機反應理論起到重要的促進和補充。紫杉醇全合成的研究成果仍為有機化學合成歷史上的一座豐碑。與此同時,有機合成化學家仍在積極進行化學全合成紫杉醇的研究工作,為使紫杉醇全合成走上工業化道路而不懈努力。

  2、半合成

  紫杉醇全合成由於步驟多、產率低、反應條件苛刻等導致成本高而無法商業化生產。同樣的問題是天然紅豆杉樹生長極其緩慢且不易繁殖,一棵直徑22 cm,高度9 m的紫杉樹大約125年樹齡,其樹皮極薄,厚度大約0.3~0.6 cm,這樣的一棵樹可以得到大約2 kg 樹皮,而紫杉醇必須從新鮮砍伐剝取的樹皮中提取,30 t幹樹皮可以得到大約100 g紫杉醇。從砍伐樹木、收集紫杉樹皮到分離萃取出紫杉醇,既費時、費力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砍伐樹木會導致樹木死亡、資源枯竭。在紫杉醇結構複雜而不能實現化學全合成、天然來源又非常有限和社會需求極大的狀況下,在紅豆杉中尋找量較高的紫杉醇前體化合物,然後再通過化學方法將其轉化為紫杉醇是非常有效的解決途徑。通過研究發現:從紅豆杉植物中分離得到的紫杉醇前體化合物baccatin III的生物活性雖低於紫杉醇,但其與紫杉醇具有相同的母核結構,而且在紅豆杉針葉中量較高,並可經4步化學反應得到紫杉醇,產率高達80%。這個發現為解決紫杉醇新來源途徑取得了重大進展,使得大量生產紫杉醇成為可能。1993年從一種觀賞性植物英國紅豆杉葉子中發現存在較多的10-deacetylbaccatin III***10-DAB***,而英國紅豆杉葉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由於baccatin III 和10-DAB 在植物中的量相對較高,因而半合成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對這兩種物質的研究上。法國Universite Joseph Fourier的Denis博士在1988年首次報道了由10-DAB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的研究成果,隨後美國Holton教授和法國Potier教授分別申請了以baccatin III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的專利,Holton 和 Potier 都認為半合成是解決紫杉醇供應問題的一條很有希望的途徑。美國施貴寶公司在獲得美國FDA批准後,利用Holton的專利生產紫杉醇,並決定在1994年底停止從樹皮中萃取生產紫杉醇。目前紫杉醇的半合成原料主要來源於人工培育種植的紅豆杉,包括一種歐洲紅豆杉與東北紅豆杉的雜交品種曼地亞紅豆杉。


注射用紫杉醇說明書
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說明書
相關知識
紫杉醇化療的副作用
淺談婦科惡性腫瘤應用紫杉醇化療的護理
婦科惡性腫瘤應用紫杉醇化療的護理論文
怎樣減少化療的副作用
怎樣減輕化療的副作用
怎樣緩解化療的副作用
乳腺癌化療的副作用
肝癌化療的副作用
食道癌化療的副作用
食道癌化療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