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面癱穴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提起鍼灸,大家都不陌生。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是“針”與“灸”兩種治療方法的總稱。一根小小的銀針具有神奇的療效,同樣,灸法也有著與眾不同的功能。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艾灸治療面癱,希望能幫到你。

  艾灸治療面癱

  由於天氣悶熱,一些人喜歡開著電扇、空調睡覺,或是躺在窗戶下享受“過堂風”。可是,這樣卻很容易導致人們出現面癱症狀,一早醒來,發現嘴歪、漱口漏水、一側眼睛不能閉合,半邊臉僵硬麻木,耳後出現疼痛等。

  發生面癱後除及時到醫院治療外,同時可以自己在家艾灸配合治療。

  灸法中最常見的是艾條灸。其中“艾”指“艾條”,即用艾葉捲成的細條。艾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逐寒溼、理氣血的作用。點燃後,借其溫和的熱力和藥物作用,刺激某些相應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驅寒除溼、溫中補虛等作用。

  艾條可以很容易在藥店買到,且其灸法操作簡便,您只需掌握一些簡單的要領和穴位,就可以在家進行自我保健了。

  傳統艾灸的缺陷是純手工操作、耗時、費力;灸療過程中有煙霧和灰塵產生,汙染環境;溫度不好控制,起泡的可能性較大。灸大夫則克服了這些缺點,特別適合自己艾灸。

  操作方法:取一根艾條點燃其中一端;一隻手拇、食、中三指拿住艾條,同時小指放在面板上作為支撐;對著鏡子找到以下幾個穴位,將艾條懸於穴位之上,距離面板2—3釐米進行燻烤。以使穴位區域性溫熱紅暈,又不致燒傷面板為度。每穴灸10—15分鐘,每天1—2次,7日為一個療程。

  1.地倉穴:

  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當於嘴角外側0.5—1釐米。

  2.頰車穴:

  在耳朵下方,簡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動作,同時用手去摸腮幫,那塊隆起的肌肉就是頰車。

  3.迎香穴:

  在鼻翼兩旁的鼻脣溝中。

  4.翳風穴:

  大約在耳垂後面的凹陷處。

  5.合谷:

  在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虎口”。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選取新鮮生薑切成直徑約5cm、厚度約5mm左右的薑片,中間扎8mm孔備用;患者仰臥位,將薑片貼於地倉、大迎、頰車、頭維穴處;點燃艾條,距離面部約5~10cm,沿著地倉、大迎、頰車、頭維穴,往復施灸,溫度以面部感覺溫熱為度;一般施灸時間為10~15分鐘,施灸者可觀察到薑片表面變幹,患者應感到薑片熱度滲透至皮下。

  整個過程中應及時彈去艾條艾灰,距離適度、避免燙傷。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西醫認為面癱和感冒一樣,由於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自然病程兩週左右即可恢復。

  事實上,還有一部分面癱患者,由於其病毒侵襲部位較深、自身體質較弱等因素,往往形成重型、頑固性、難治性面癱,從而遺留後遺症。

  因此,當面癱患者發現自己耳後疼痛難忍、流淚、味覺異常等症狀,或是伴有糖尿病、帶狀皰疹等,則往往提示侵襲部位較深、病情較重,應及時積極中西醫結合治療。

  艾灸治療面癱注意事項:

  1.面部穴位灸患病一側,合谷穴灸左右兩側。

  2.由於面癱患者區域性面板感覺下降,因而要特別注意艾條與面板間的距離,切不可過近,可以用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被灸穴位處以感受溫度變化。

  3.面癱急性期,面神經處於水腫狀態,不宜灸,3天后才宜施灸。

  4.施灸後,面部毛孔張開,應注意避風

痛風如何用艾灸治療
艾灸治療頸椎病穴位
相關知識
艾灸治療面癱穴位
艾灸治療宮寒穴位與調理方法
艾灸治療咳嗽穴位
艾灸治療痛經穴位
艾灸治療鼻炎穴位法
鍼灸治療面癱
面癱艾灸什麼穴位好_艾灸什麼穴位治療面癱
艾灸治療婦科灸哪幾個穴位
怎樣利用穴位艾灸治療失眠
艾灸治療頭痛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