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無公害栽培生產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無公害栽培蔬菜是蔬菜的一種種植方式,怎樣進行大豆的無公害栽培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豆無公害栽培技術

  一、無公害生產基地選擇。

  無公害鮮食大豆的生產基地必須遠離城市和交通要道,周圍無工業的直接汙染源***"三廢"的排放***和間接汙染源***上風口和上游水域的汙染***。具體標準為:遠離高速公路、國道≥900米,地方主幹道≥500米,醫院、生活汙染源≥2000米、工礦企業≥1000米,而且該地域的大氣、土壤、灌溉水經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土壤質地適合特用糧生長,有灌溉條件,有機肥料來源充足。

  二、選用優質良種。

  鮮食大豆必須具有易煮易酥,食之鮮糯,鮮莢外觀翠綠,莢毛白色,莢大粒壯,多粒莢比例高等特性。特早熟品種可選引豆9701;早熟型品種有合豐25、寧蔬60、早生白鳥等;中熟品種可選遼鮮1號、蘇早1號、淮陰矮腳早等;遲熟品種有臺灣75;鮮食秋大豆品種有gx2,優質高產。實際生產中應根據當地茬口和市場情況,實行多品種搭配種植。

  三、分期播種或設施栽培。

  鮮食大豆的價格和上市時間密切相關。根據品種生育期長短,採用相應的栽培措施,提前或延遲播種時間,錯開鮮食大豆成熟上市期,佔領市場空檔,以期獲得較理想的價格。露地栽培的4—7月都可播種。採用秋大豆品種並相應延期播種***最遲可延至8月初***,則可使鮮莢市場供應期延長至11月份。採用設施栽培並選用早熟品種,播種期在翌年2月上旬,鮮莢4月中下旬即可上市。如大棚加小拱棚和地膜覆蓋栽培的在2月中下旬播種,小棚加地膜覆蓋栽培的在3月上中旬播種。

  四、合理密植,保證足苗高產。

  鮮食大豆要達到每畝鮮莢500公斤的產量水平,一般要求每畝種植6000—7000穴,每穴留苗3—4株,每畝成苗2萬—2.2萬株,保溫栽培由於早春氣溫較低,可適當增加密度,每畝在2.4萬株左右。對一些株型高大的鮮食大豆品種需適當減少密度,如臺灣75可以下降到每畝1.8萬株左右。

  五、科學運籌肥料,適當增施氮肥。

  為了提高鮮食大豆的產量,必需增加肥料用量。施肥必須氮、磷、鉀配合,掌握施足基肥,早熟壯苗肥和增施花莢肥的原則。高產田的施肥經驗,一般每畝施複合肥35—40公斤或有機肥800—1000公斤作基肥,苗期每畝施尿素8—10公斤,分兩次施入以壯苗,在開花初期每畝追施尿素5—7公斤作花莢肥,結莢盛期噴施葉面肥,每畝用磷酸二氫鉀200毫克對水5公斤,隔7天再噴一次。由於鮮食大豆對氮肥敏感,因此需增加氮肥用量,特別是開花結莢期增施氮肥,可明顯提高鮮莢產量和品質。

  六、無公害防治病蟲害,提高食用安全性。

  鮮食大豆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蝸牛、蚜蟲、小造橋蟲、豆莢螟等,病害主要有病毒並根腐並霜黴病和白粉玻防治原則:以防為主,綜合防治,不能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至突變***農藥及混配農藥。防治的主要措施,一是實行水旱輪作,採用異地繁育的種子,減少重茬,控制地下害蟲和土傳、種傳病害;二是深溝高畦,降低田間溼度,控制病害發生;三是推廣應用復混肥、配施微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逆能力;四是合理用藥,掌握防治標準,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及時防治。

  七、適時採收果莢,確保鮮食特性。

  不同品種的適宜採收期應根據品種特性及加工利用要求而定。一般是當豆莢肥大、尚未轉色時採摘。

  大豆需肥特性與施肥技術

  一、 需肥特性

  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因為形成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尤其是氮、磷、鉀。一般認為,每生產100Kg大豆,需吸收氮***N***5.3-7.2Kg,磷***P2O5***1-1.8Kg,鉀***K2O***1.3-4.0Kg,與其他作物相比,大豆籽粒中氮、鉀含量是小麥的兩倍多,是水稻的四倍多,磷含量比小麥多30%,比水稻多40%。

  由於大豆根部生有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遊離氮素可供給大豆生長髮育所需,因此,大豆生長所需的氮素並不完全需要根系從土壤中吸收,而僅需吸收1/3的氮素,其餘的2/3則由根瘤菌固氮來滿足大豆生長髮育的需要。因此,為獲得大豆高產,應重視大豆施肥。

  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大豆需肥的數量不同。一般講,苗期是由種子營養轉為靠自身根系吸收營養時期,此時植株小,生長量少,對養分的需求量少,但此期為促進根系生長及根瘤的形成,應供應充足的磷素,並施入少量氮肥。一般在形成第一夏葉以前,根瘤菌從根毛侵入根部而迅速繁殖,根部受到刺激形成根瘤,通過根部疏導組織,作物將糖類運送給根瘤菌,根瘤菌將其固定的硝態氮供給大豆,隨著大豆的生長、根瘤增大、數量增多,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漸增強,供給大豆氮素能力增多。開花結莢期為大豆營養與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大豆對養分的吸收達到高峰,充足養分供應可提高單株結莢率,明顯提高大豆產量。鼓粒期以後,根系對養分的吸收能力降低,吸收量明顯減少。有資料表明,大豆開花以前,氮素吸收量僅佔全年生育期總吸收量的16.6%,磷***P2O5***佔 2.4-12.4%,鉀***K2O***佔25.6%。到開花結莢期則分別吸收N73.4%、P2O5、K2O82.1%。

  二、 施肥技術

  1. 基肥

  施基肥是大豆高產的基礎,尤其是春播大豆,生育期較長。基肥應該包括全部有機肥、磷肥及部分氮肥,缺鉀地塊應施用鉀肥。有機肥充足,可滿足大豆對多種元素需要,尤其是鉀及微量元素。有機肥每畝用量為2-3m3,磷肥可用普鈣與磷礦粉結合。磷礦粉開溝施於深層,供大豆全生育期生長需要。

  2. 種肥

  種肥要滿足於苗期對養分的需要。由於苗期根少根小,對養分吸收能力弱,應供應足夠的養分。種肥以速效性磷肥為主,配合少量微肥及氮肥。地力高的地塊可不施氮肥;磷肥每畝用普鈣10-20 Kg,開溝施於種子附近;微肥可採用鉬酸銨拌種。為促進大豆根瘤菌的形成,提高根瘤數量,早固氮多固氮,可採用根瘤菌劑拌種,每畝用根瘤菌劑 200-250g,增產效果顯著。

  3. 追肥

  在施足基肥與種肥的情況下,一般大豆苗期不需要追肥。開花結莢期,由於植株生長旺盛,需要大量養分,此時為滿足大豆生長髮育的需要,增花保莢,提高大豆產量,應在此期追施適量氮肥,一般每畝用尿素5-10 Kg,時間掌握在開花前或初花期,肥地、長勢強的地塊為防止植株徒長,用量宜少或不施,肥力低、生長弱的地塊宜早施、多施。

  另外,可在花莢期頁面噴施1-3%的過磷酸鈣或0.15%的鉬酸銨溶液,或0.1-0.15%的硼酸溶液375--750 Kg/hm2,可改善大豆品質並促進大豆早熟。

  鉬肥在大豆上的用法

  鉬是大豆不可短少的微量元素。施鉬能增進代謝,能增進大豆提高產量,可提高大豆葉綠素含量,加強光合作用。目前常用的鉬肥為鉬酸銨,含鉬54。3%。使用方法有拌肥、種肥和根外追肥。

  拌種

  稱取5克鉬酸銨,先用溫水完全溶解,此後加水至0。5公斤,即為1%鉬酸銨溶液。拌種方法:將種子攤平,把肥液均勻地噴灑在種子上,邊噴邊攪拌,使肥液全面附著於種皮上。應留意肥液用量不宜過多,免得種子起褶皺下降種子品質,影響種子發芽率。拌種後的種子一定要陰乾,不要晒種。如要拌農藥時,必須在種子陰乾落伍行。拌種時不要用鐵器,以防鉬發生積澱而失效。可用搪瓷或釉陶瓷器皿配製溶液。0。5公斤肥液可拌15公斤大豆種子。

  種肥

  作種肥的鉬酸銨,每畝用量為10克。因為量少使用不便,可先把鉬酸銨研成細末溶解於水中,此後再拌化肥或有機肥一塊使用。

  葉面追肥

  通常在大豆盛花期、結莢期進行。如噴1次以初花期為宜;噴2次時,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終花期至初莢期。主要肥料有鉬酸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有條件的最好噴施3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噴施時間最好在晴天或陰天、半陰天下午為宜,飛機噴灑風速最好2—3米/秒,噴後6小時內應無雨。懇求霧化良好,噴灑均勻,不重不漏,霧角恰當。留意懇求肥液加入噴霧器前,威嚴過濾,以避免雜質堵塞噴頭,影響霧化和噴施效果。

  用量

  每畝鉬酸銨10克,尿素300克,磷酸二氫鉀150克。鉬與磷有互相增進的作用,磷能加強鉬肥的效果,可將鉬肥與磷肥配合使用。另外,硫能抑制造物對鉬的吸收,含硫多的泥土或施用硫肥過量會下降鉬肥的作用。泥土中施用鉬肥,肥效可延續2—4年,不必年年施用。鉬肥對豆科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肥效顯然。
 

  

冬暖大棚番茄節肥節水技術
檸檬有哪些加工方式
相關知識
大豆無公害栽培生產技術
無公害葡萄生產技術
生菜怎樣無公害栽培
枇杷無公害栽培技術試驗研究
板栗無公害栽培技術
蓮藕怎樣無公害栽培
百合怎樣無公害栽培
無公害蔬菜生產存在的問題及技術要點
無公害板栗生產怎樣施肥好
大葉黃楊的栽培管理技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