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的格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幼兒園教案怎麼寫呢?是怎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教案範文篇一

  一起玩更快樂

  【活動設計】

  這次活動設計緣於我班孩子經常出現的糾紛。記得那天彬彬帶來了一輛賽車,漂亮的外形、多功能的玩法頓時吸引來了無數羨慕好奇的目光,大家都想過把癮,探個究竟。可是無論怎麼商量,彬彬都是一口拒絕,理由是:“這是我的玩具,我想一個人玩,不高興給小朋友玩。”急得孩子們只好乾瞪眼。後來在我的介入下,彬彬才勉為其難地和同伴們分享了一番。其實,這種拒絕分享和合作的行為,在小班孩子身上非常典型,有時,即使出現了分享和合作的積極行為,但技能上也是缺失的。為此,我就以孩子們這種常見的糾紛為內容,採用巧妙的活動形式,讓他們在玩樂中萌生與同伴分享的意識,習得合作的技能,在玩樂中悟得:一個人玩得快樂,一起玩更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萌生與同伴分享玩具的意識,並能樂意分享。

  2、學習各種與同伴合作分享的方法,在嘗試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2、各種各樣幼兒自帶的玩具。

  3、人數安排:沒帶玩具的幼兒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4、合作分享方法圖例:a.一起玩;b.交換玩;c.等待著玩。

  【活動過程】

  一、在自主玩耍中重溫玩具帶來的快樂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帶玩具來了嗎?是什麼玩具,怎麼玩,能告訴大家嗎?***引導幼兒介紹玩具的名稱和玩法***

  師:你們的玩具都很好玩,現在我們都來玩玩吧。***幼兒自主玩耍自帶的玩具***

  二、在同伴的不悅中萌生一起玩的意識

  師:***提問玩玩具的幼兒***小朋友,你們玩得開心嗎?***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快樂心情***

  師:***提問沒有玩具的幼兒***小朋友,你們開心嗎?為什麼呢?***引導幼兒表達因沒有玩具玩耍而產生的不悅心情***

  師:原來是沒有玩具玩,怪不得不開心呢。小朋友,有什麼辦法讓他們也高興起來呢?***通過提問及同伴不開心的表情,引發幼兒萌生與同伴一起玩玩具的意識,並表達出自己的分享願望。***

  師:呀,有那麼多的小朋友願意和大家一起玩,老師真開心,現在快去找個朋友一起玩吧。***幼兒自主結對和沒帶玩具的同伴進行分享***

  三、在與同伴的玩樂中探究一起玩的方法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玩得快樂嗎?

  師:真奇怪,一個玩具兩個人玩,能告訴我你們是怎麼一起玩的嗎?***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和同伴的玩樂過程***

  師:原來你們是這麼玩的,那怎樣一起玩更快樂呢,讓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吧。***出示一起玩的圖例,讓幼兒在看看說說中瞭解一起玩的各種方法。***

  四、在再次的嘗試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1、師:原來一起玩有這麼多好方法,那就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和你的好朋友玩得更快樂些,好嗎?

  2、指導幼兒再次合作玩耍,在嘗試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五、在總結中讓快樂延伸

  師:小朋友,一個人玩很開心,大家一起玩會更快樂,現在,讓我們找更多的朋友一起玩,好嗎?***帶領幼兒繼續到戶外進行分享合作玩耍,讓快樂持續。***

  幼兒園教案範文篇二

  不貪吃冷飲

  【活動設計】

  在炎炎的夏日裡各種美味冷飲成為了孩子們最好的消暑品之一,因其甜爽可口,備受孩子們喜愛,但由於幼兒腸胃虛弱,因此,冷飲吃多了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食慾減退等不良反應。冷飲裡有很多的色素和糖,吃多了還容易齲齒,對身體沒有好處,為了讓孩子們瞭解過量吃冷飲對身體造成的危害,特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多種不同種類的冷飲,能用較完整地語言說出冷飲的名稱、形狀、感知冷飲的基本特點。

  2、瞭解夏季食用冷飲的常識,懂得不能貪吃冷飲。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44—46頁貨多媒體教學資源《冰激凌小豬》。

  2、少量冷飲食品,各種冷飲包裝袋、盤子與餐巾。

  【活動過程】

  1、教師首先向幼兒展示準備好的各種冷飲,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不同冷飲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展示各種冷飲的包裝,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哪種冷飲?請個別幼兒到前面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吃的冷飲。

  2、幼兒分組品嚐冷飲,感知冷飲食品的特點。

  ***1***引導幼兒自己開啟包裝,慢慢地品嚐。

  ***2***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說出吃的是什麼冷飲?是什麼味道?吃冷飲時有什麼感覺?冰激凌在自己的嘴裡有什麼變化?

  教師小結:不同口味,不同名稱的冷飲所需要的原料也不一樣,各種冷飲根據溫度會慢慢的化掉。

  3、教師藉助多媒體教學資源中的圖片或結合幼兒用書講述故事《冰激凌小豬》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吃冷飲要適量。

  講述故事後提問:小豬胖胖喜歡吃什麼?它變成了什麼?為什麼?小動物是怎樣幫助他的?小動物們為什麼也凍得渾身發抖?

  4、通過討論,瞭解夏季食用冷飲的常識。

  引導幼兒說一說食用冷飲時要注意些什麼,為什麼不能多吃冷飲?讓幼兒懂得吃冷飲要適量,身體才會健康。

  教師小結:冷飲雖然好吃,但吃多了就會刺激我們的腸胃,會肚子疼,還會營養不良,要適量吃冷飲。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冷飲,通過聽故事《冰激凌小豬》知道了過量吃冷飲會引起腸胃不舒服,同時也瞭解了貪吃冷飲給身體其他部位帶來的危害。

  幼兒園教案範文篇三

  《豆豆總動員》

  一、剖教材

  我們都知道豆類及豆製品營養豐富,是幼兒園經常給孩子們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針對這一情況,結合省統編教材《快樂成長》課程中《豆及豆製品》的相關內容,我設計了中班科學活動:《豆豆總動員》,這是適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它取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幼兒在認識豆類——喜歡豆類——喜歡吃豆製品的過程中,在聽聽、講講、找找、嚐嚐的主動參與中,感知豆豆不僅有營養,而且很好吃,從而有親近豆豆的願望,併產生品嚐豆豆的興趣。

  二、立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新《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以中班幼兒年齡特徵為出發點來設計,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在目標裡,我把培養孩子情感、態度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探索求知慾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一***激發幼兒探究豆類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興趣。

  ***二***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豆類及其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三***培養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豆類、豆製品的能力,並會表達自己的認知。

  重點:幫助幼兒瞭解豆類及其製品的特徵、用途***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豆類,區分豆製品。

  整個活動都是由淺至深,從易到難,圍繞這個重難點來設計的。

  三、列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因為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所以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本活動我既作好了物質準備,又作好了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一***請家長幫助幼兒準備1—2種豆製品,並簡單介紹其名稱及吃法。

  ***二***黃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綠豆、紅豆。

  ***三***豆漿機一臺,牙籤若干,活動配套多媒體課件一份。

  四、尋方法

  ***一***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我對自己的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們共同發現、共同尋找,讓孩子們在探索中體驗發現的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演示法:運用直觀的實物***紅豆、綠豆、黃豆、各種豆製品***和實驗,讓幼兒仔細觀察由豆變成豆製品的過程,這樣更加方便幼兒理解。

  2、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讓幼兒對豆及豆製品的瞭解更容易、更透徹,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

  ***二***學法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豆類產品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第二、三個環節中我鼓勵幼兒先自己找出紅豆、綠豆、黃豆,對豆、豆製品進行分類,這都是幼兒的主動嘗試,事先並沒有老師的示範講解,能夠更好地聯絡幼兒的已有經驗。

  五、述過程

  根據幼兒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中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本活動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部分:創設情境,感知豆豆的種類***1分鐘***→引導觀察,發現豆豆的特徵***10分鐘***→實驗演示,感悟豆豆的變化***8分鐘***→觀賞品嚐,瞭解豆豆的營養***6分鐘***。

  ***一***創設情境,感知豆豆的種類。

  活動開始,我先以“猜猜誰在唱歌”的形式製造懸念,引起幼兒的好奇:我搖一搖裝有各種豆子的包裝盒,請幼兒聽一聽,猜一猜:“盒子裡面誰在唱歌?”以此匯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活動開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觀匯入法引出活動,本活動中我有意的創設變魔術情境***將黃豆、綠豆、紅豆裝在包裝盒子裡***讓幼兒聽盒子裡的“歌聲”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起初幼兒雖然對此很感興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請一名幼兒上前,在其它幼兒“變變變!”的呼聲中開啟盒子看是什麼,這樣做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

  ***二***引導觀察,發現豆豆的特徵。

  這一環節是重點所在,是一個讓孩子們相互探討、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幼兒在寬鬆、和諧、平等的氣氛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建構新知識。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二個小環節:

  1、每組發一些黃豆、綠豆和紅豆,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試性地找出黃豆、綠豆和紅豆。

  2、探索黃豆、綠豆和紅豆的外形特徵。

  ***1***幼兒自由觀察,並相互交流對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師引導幼兒總結出豆子外形特徵。

  教師提問:

  ①這些豆子是什麼顏色的?

  ②它們是什麼形狀的?

  ③它們表面上有什麼?

  ④它們摸上去有什麼感覺?

  小結:這些豆寶寶分別是黃色、綠色、紅色的,它們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橢圓形的,但大小不一樣,黃豆個兒最大,綠豆個兒最小。

  3、根據幼兒回答,讓他們“送豆寶寶回家”:把黃豆、綠豆、紅豆送回相應的盒子內,讓幼兒根據豆子的顏色特徵進行分類,再進行歸類擺放。

  這一環節是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在一系列的探索、提問、觀察、比較中,在玩豆豆的過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兒掌握並表達三種豆子的外形特徵,同時滲透了數學活動中比較大小和分類的內容。

  ***三***實驗演示,感悟豆豆的變化。

  這一部分包括三個小環節:

  1、提示幼兒:“豆寶寶想和大家玩個捉迷藏遊戲,它們躲起來了,躲到哪兒去了呢?我們輕輕地叫叫豆寶寶。”隨著叫聲,我出示課件中豆漿的圖片,請小朋友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圖片中找找豆寶寶。在這裡,我通過這些提問來引發幼兒討論:“你在圖片中找到豆寶寶了嗎?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請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說得對嗎?”

  2、創設第二次變魔術的情境,讓幼兒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①請小朋友睜大眼睛,看看黃豆寶寶是怎麼變成豆漿的?***配班教師用豆漿機把黃豆做成豆漿。***

  ②倒出準備好的豆漿提問:“黃豆寶寶呢?它沒有了,變成什麼了?豆漿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③小結:像豆漿這樣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製品。

  3、通過看課件,瞭解豆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

  ①師:“我們豆寶寶本領可大了,它們除了變成豆漿,還能變成許多好吃的東西呢!”然後提問:“豆寶寶還可以變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製品。

  ②引導幼兒看過課件後小結:豆腐、千張、豆腐乾、油豆腐等都是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

  ③通過課件依次瞭解綠豆製品和紅豆製品,再播放其中“找朋友”的遊戲來鞏固幼兒對豆製品的瞭解。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是讓幼兒再一次加深對豆及其製品的瞭解。在這裡,讓幼兒不僅參與了自主探索,還嘗試了更深層次的分類,並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經驗交流,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這也正符合《綱要》精神: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幼兒的學習中只充當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情境創設法、比較法,促進了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都能主動進行學習。

  ***四***觀賞品嚐,瞭解豆豆的營養。

  讓孩子們賞一賞,嘗一嘗各種豆製品,培養幼兒愛吃豆製品的情感。

  1、我提問:“什麼東西這麼香?”然後邊出示幾種豆製品邊說“原來是這些豆乾、豆沙等豆製品發出的香味,你們吃過嗎?”

  2、請小朋友聽優美的音樂,一起品嚐豆漿、豆腐乾等豆製品,教育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以引起幼兒愛吃豆製品的興趣和願望,讓幼兒知道經常吃豆製品,身體會更健康。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嘗過豆製品後,喜歡吃,養成常吃豆製品的好習慣,最後收拾桌面讓他們自己動手,培養了他們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滲透了健康和社會領域的教育內容。

  ***五***活動延伸,觀察豆豆的生長。

  引導幼兒平時去自然角觀察豆寶寶的又一個魔術:豆豆發芽,通過觀察豆芽,激發幼兒探索豆芽生長過程的興趣。為幼兒有興趣的進行下一個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六、探反思: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語***,“教育是為了完美的生活”***斯賓塞語***,由此可見,科學啟蒙教育應以幼兒的生活及周圍環境為基礎,並讓幼兒最終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本次活動在教育內容、活動形式、操作材料等方面都呈現出較明顯的生活化特徵,具體表現如下:

  ***一***教育內容生活化。

  教育內容生活化是引發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的重要前提與條件。本活動利用幼兒身邊常見的事物——黃豆、綠豆、紅豆及各種豆製品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使他們發現和感受豆類的神奇,瞭解豆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為幼兒認識周圍世界提供了獲得直接經驗的前提和可能;為幼兒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背景。通過此次活動,我們發現:如果我們讓幼兒結合廣闊的社會生活環境去學習,幼兒的眼界將更加開闊,他們對科學知識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也將理解得更深。

  ***二***活動形式生活化。

  在本次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都是採用設定情境引起幼兒興趣、提出問題、假設猜想、動手操作、分享與交流這幾個模組來進行活動,通過這樣的嘗試、探究,我們不難發現只要給幼兒機會去嘗試、去實驗、去操作、去思考,幼兒好奇心就得到了滿足,他們在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的同時,體驗到了分享的快樂以及探究的樂趣,也會產生新的好奇,推動他們不斷追求科學真理,在交流與討論中,孩子們的思維力,口語表達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我們也感受到了他們成長的喜悅!我們從中也發現了科學探究活動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幼兒能夠全身心的投入。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操作材料不僅可以給幼兒較多的選擇機會,而且還可以避免幼兒出現“無所事事”和爭搶衝突的情況。在本次活動中用到的材料,如各種豆類、豆製品、豆漿機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收集,自己的身體去感觀,不斷理解豆、豆製品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我不直接告訴孩子結果如何和做的步驟,而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去發現,孩子們從這個活動中學會了科學探索的方法,如:通過觀察、感知、比較能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徵,從而增強了探索的主動性。

  當然,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本次活動在實際組織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為保證活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活動中展示的豆製品實物是事先準備好的,沒有再進一步加工成菜餚,要湊近聞才有香味,如果用了課前設計中一個的環節:老師現場燒製一個豆腐炒肉末,將更能讓幼兒感受到豆製品的美味,更加愛吃豆製品,在今後的活動中這個環節也可以加到活動延伸中去。

  教育向幼兒的生活迴歸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兒的學習變成有意義的學習。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我們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這在陽光下幻化出無限美麗的源頭活水。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科學活動真正成為溝通幼兒生活與學習的橋樑!

  

簡單的幼兒園教案範文
幼兒園我上幼兒園教案
相關知識
幼兒園教案的格式
幼兒園證明的格式範文4篇
幼兒園教師的請假條格式
幼兒園教案正規格式
幼兒園教案格式
簡單的幼兒園教案範文
2017年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
幼兒園教師的名言都有什麼
幼兒園教學的工作總結
幼兒園教師的求職信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