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根據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年級語文上冊《鯨》教學反思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

  文章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初讀走進文字。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課文讓你知道了哪些鯨的知識?引出:大、重、進化、種類、生活習慣等。

  自讀感悟文字。

  對於那麼多的關於鯨的知識,你最喜歡那種?試著去讀讀,學學,找找作者通過哪些方法讓我們看得更加明白。學生通過讀、劃、寫學習了自己喜歡的那一塊內容,並在小組內進行了交流。

  交流學習內容主要採用以下方法讓學生理解說明方法。

  一是用比較法。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接著,用翔實的數字來說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說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為例,再次列舉具體數字,具體生動地說明鯨的確很大。在教學時,為了體現這樣的寫法的妙處,我讓學生進行課文原句和不使用這樣的說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較,從而體會這樣的說明方法使讀著更加容易理解,生動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寫的事物。

  二是用畫圖法。作者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裡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說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為了讓學生感悟,請他們畫出鯨呼吸的樣子,然後加以辨別是須鯨還是齒鯨,還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也體會到這樣說明方法的好處。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課文中多出運用了列數字這種說明方法,通過這樣的數字,可以讓學生很形象、明確地知道了鯨的大小。我就讓他們想象:大象見到了鯨會說些什麼?有學生說:我以為象很大了,可是與鯨相比,卻天差地別。

  但是,在教學說明文中,我還是沒有將說明方法有效地讓學生加以運用,而這也是單元目標中提出的。同時,在自主感悟時,學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賴別人將學習成果告訴自己,也沒有新的發現,或者新的體會。

  在“鯨的自述”中,由於時間的緊促,展開的也不是很到位。因為學生課外資料查詢的不夠,老師也沒有準備太多的課外關於鯨的知識來補充,顯得自述很侷限,不能透過課文,結合課外。

  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學反思

  在新課匯入時佔用的時間太多,以至於產生了喧賓奪主、主次不明的感覺。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學生語言賞析、交流感受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也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第一次上公開課確實緊張,老師的緊張影響學生學習的氛圍。有些設計了學生交流的環,節沒把握調控得好,所以被迫減掉。在課文導讀中要求:學生能理解《松鼠》這篇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哪些異同點。這個問題我不知從何下手,所以放棄了這個重要的環節。

  “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文字平等對話的過程。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我今天上的這節課從這幾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在今後的教學上,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的還課堂於學生,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受到薰陶學到知識。

  歡迎各位老師點評,希望得到我們學校的教壇老將指點迷津、攜手相助。讓教師的生命像梅花一樣綻放,散發靜謐的幽香。

  五年級語文上冊《竊讀記》教學反思

  這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記述童年經歷的記敘文,又與本組單元“讀書”的主題特別契合,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親切。

  第一,圍繞課題,學習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把握主要內容雖然不是五年級的新授點,卻勿庸質疑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因此,要把培養歸納主要內容的能力貫穿五年級的語文學習之中。用“課題開花法”歸納此文的主要內容,可以化難為易。所謂“課題開花”就是根據課題質疑,然後把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就可以了。第一步,對文題顧名思義。弄懂“竊”即偷偷地思,“記”即記敘事情。那麼文題就是記敘偷偷地讀書的事。第二步,據文質疑。誰竊讀?在什麼時間竊讀?在哪兒竊讀?為什麼要偷偷地讀?第三步,閱讀課文,到文章當中尋找答案。人物——作者“我”,地點——書店,時間——放學之後,原因——家裡窮,買不起書,愛讀書的“我”自然要竊讀了。如此三步,聯絡起來,主要內容水到渠成。課文寫的是“我”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沒錢買書讀,所以每天放學之後到書店偷偷讀書的事。最後,還要幫助學生強化這種“課題開花法”歸納主要內容的學習方法,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多多實踐運用,就能夠熟能生巧了。

  第二,抓住中心句,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本篇文章中第四自然段中“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集中概括了作者竊讀的百般感受。教學中引領學生破題而入,在初次會晤課文的時候,能夠尋找出文章的主旨所在,而後順藤摸瓜,按時作者以時間為序的描述,切己體察作者只讀不買,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和老闆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交織在一起的難以言說的感受和投複雜的滋味,感悟小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未知的渴望。

  這種喜與懼交織的情感貫穿於文章的字裡行間,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子的時候緊緊捉住這一情緒體驗,就可能活靈活現地再現酷愛讀書的小作者竊讀的情形了,把作者抽象的語言描寫還原成形象場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本功,也是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再通過充分地朗讀,達到人我不分的情感體驗境地,作者對讀書的熱愛,以及像小作者一般從小熱愛讀書的種子就會深深地植入學生的心田。比如作者借雨天讀書的情景是文章第六自然段集中描寫的,可以這樣進行學習。“這一段寫得好極了,反覆讀一讀,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心理描寫特別細膩:雨下得越來越大,我的心裡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這是小作者的心底的呼喊,天遂人願,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心情讀書了,這是天大的好事。在品悟的基礎上,反覆感情朗讀,傳達出作者喜出望外的心理,體會了心理描寫的好處,是讀寫雙贏的好事。№2動作描寫也相當傳神。“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看似平常的二個動作,卻是小作者尋找讀書藉口的煞費苦心地表演,是偽裝給書店老闆看的。多機靈的孩子,多麼熱愛讀書的孩子。細節描寫使課文更加生動。№3讀寫連結。讓我們設身處地想象一下,為了能夠心安理得地多讀一會兒書,小作者可是費盡心機,她還可能假裝自言自語,會怎樣說些什麼呢?通過超文字閱讀,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描寫也是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的一個有力武器,從讀學寫,走進文字的內心,內化語言,體驗情感,提升素養。

  第三,咀嚼語言,學習表達。

  語文課堂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在語言的叢林中穿行,才能深得其味。比如“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這個比喻句值得師生含英咀華。反覆呼讀,直到觸控到比喻的溫度,涵泳出比喻的精妙,再進行其它學習。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期末卷面分析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浙江潮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北師大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目錄
2016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