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母如何教育五年級的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五年級的孩子處於頑皮的階段,不愛學習也不聽話,很難教育,不少讓家長頭疼。那麼父母如何教育五年級的孩子?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父母教育五年級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於父母教育五年級孩子的方法

  1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他是在為父母而學習。父母越是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

  一天,媽媽下班回家,看到曉宇拿著課本在客廳裡一邊看電視,一邊看書。她沒有像往常那樣勃然大怒,逼著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去看書,而是跟孩子打過招呼後,就開始忙自己的家務。

  一會兒,曉宇沉不住氣了,跑過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明天要考語文。”媽媽“嗯”了一聲,就沒再理他。他還在繼續試探媽媽,說:“可是,媽媽,我還沒有複習完呢!”媽媽還是“嗯”了一聲,又開始忙自己的事情。

  曉宇有點失望地對媽媽說:“媽媽,你怎麼不理我呀?你是不是不關心我了呀?”

  媽媽放下手裡的家務,認真對他說:“你似乎希望我逼你去看書。媽媽當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績了,可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書,在哪看書,是應該由你自己來決定的事情。”從此以後,曉宇對媽媽的態度深信不疑了。

  當孩子試探父母時,父母的態度一定要堅定,說不參與就不參與。如果面對曉宇的試探,媽媽用責備的口氣對曉宇說“再不好好看書,就會考試不及格”“考不好會被老師懲罰的”……那麼,曉宇會繼續與媽媽玩這種“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學”的遊戲。

  2告訴孩子,你要為理想而學習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這樣勸孩子好好學習:“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娶不到媳婦***找不到好老公***!”“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會成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就要過很艱苦的生活!”……

  也許父母們試圖用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說服孩子要好好學習,然而,父母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四年級的孩子,正處於思維的高速發展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父母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他們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學習。

  在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時,家長要特別注意一點,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例如強迫孩子把某個不喜歡的職業當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據還子的特長和愛好,幫助孩子樹立理想。

  3父母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如果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麼,媽媽就給你買什麼。”“考了這麼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你還好意思要這要那!”……這種教育只能是害了他們,或者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蠻橫不講理,或者使他們的成績大幅下降,鬱鬱寡歡,甚至走向自卑。

  家長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學習好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來獎勵她,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有個錯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

  家長還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地學習氛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問孩子成績、放學後就催促孩子去做作業,這樣只能讓孩子有種錯覺:他是為成績而活。

  4父母對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不要太過嚴厲

  在小學一至三年級,孩子是沒有理性思維能力的,父母要求什麼,他們就會做什麼,父母說什麼,他們就會聽什麼。此時,父母的嚴厲可以起到作用。但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有了自我意識,當父母再嚴厲地要求他們去學習、再規定他們每次考試必須達到的名次時,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很苦的事情,從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對於那些還沒有上學,或者剛剛讀小學的孩子來說,父母們不要急於教會他們多少知識,也不要要求他們考多麼好的名次,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請允許Ta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我們要相信種子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建議

  01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資訊,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02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03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例項,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典範

  ***1***從小培養責任感

  教育典範:在1920年,美國11歲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裡的玻璃,需要賠償別人12.50美元。男孩子闖了大禍後就主動像家長認錯後,但是家長卻讓小男孩子自己對這個過失負責。小男孩子很為難:“可是我沒有錢賠可以人家。”家長說:“我可以先借給你這批錢,但是你需要通過一年時間還我。”所以,小男孩在以後每至週末或假日的時候,就出去辛勤的打工,終於經過了半年多的努力,掙夠了12.50美元還給了家長。這個小男孩後來就努力成為美國總統里根。里根在回憶這件事的時候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點評:父母需要教育孩子從小就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後果,否則會慢慢淡化孩子的責任感,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範:愛迪生在小時候曾經被班主任老師當成“笨”學生來看,但是愛迪生的媽媽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則恰恰說明了這個老師的無能。所以媽媽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心理特點來進行教育,並且用各種方法來鼓勵愛迪生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之所以變成了世界的大發明家,這與他媽媽的教育與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需要和子女實際情況相適應,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來教育。父母的期望在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

  ***3***捕捉成才的敏感區

  教育典範:19世紀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在很小的時候,父親讓他對著插滿秋菊的花瓶,畫靜物寫生。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卻變成了梯形,菊花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卻用一些奇怪的三角形來表示。這個時候,父親細心的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會很敏感,所以始就開始教他一些幾何學與代數,培養他在數學上的才能。

  點評:如果發現孩子在五六歲時對某一方面表現出很敏感與好奇心。父母需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再正確的進行引導,為孩子開啟成才的通道。

  ***4***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教育典範:在德國,6-10歲的孩子會主動幫助父母洗碗、掃地或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會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而在美國,1歲左右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吃飯,很少看到有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餵飯的情景。

  點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對孩子過於保護。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那麼多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之後,大家可以對照著進行分析,將好的繼續保持,錯誤的儘快改正,用最好的方式教育孩子成長。

1.5年級學生家長評語大全

2.父母應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孩子

3.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4.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5.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電影有哪些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書籍推薦
相關知識
關於父母如何教育五年級的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讀初三的孩子
家長演講如何教育二年級的孩子
關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關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作文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單親媽媽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如何教育愛發火的孩子有哪些方法
父母如何培養愛學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