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自我發展。因此,探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並尋求其教育對策,對高校的人才培養以及我國的快速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研究》

  摘要:當前,認真研究和掌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探索其產生原因,尋求有效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各大高校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多角度分析和探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原因,並進一步探索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為增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1-0180-03

  大學生作為一個高素質且文化層次較高的特殊群體,其自身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我國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年代的發展與壯大。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自我發展,從而影響到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程序。因此,探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並尋求其教育對策,對高校的人才培養以及我國的快速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往往被誤認為沒有身體上的疾病,其實這僅僅是健康的一個層面。人只有在身體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狀態,才算真正的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不具有某種心理疾病或病態心理,廣義的心理健康則是指一個人心理上發展健全、具有正常的智力、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穩定的情緒。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大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素質教育工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

  二、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表現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心理活動表現的剖析,考慮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以及他們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筆者將大學生心理問題分為以下幾類:

  1.大學適應問題

  適應大學生活,完成大學生作為“文化人”向“社會人”的轉化,使之能夠獨立地邁出校園,進入社會,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大學生活中,部分大學生表現出的卻是“三弱”,即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對挫折的承受力弱,從而遲遲不能邁出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的一步。

  2.學業問題

  大學階段,學習仍然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在大學學習中,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學習動機功利化、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壓力大、學習與學生幹部工作不能合理協調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學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適應問題。進入了大學這個相對開放的學習環境,課餘時間增多,新生往往因此持著“苦讀十幾年,放鬆一兩年”的態度來對待大學生活。加之,沒有教師和家長的干涉和束縛,他們失去了自我控制力,玩物喪志,往往任憑自己的大學時光就此荒廢。

  ***2***學習目的不明確。科目的多樣性,授課速度的改變,興趣愛好與專業課程的偏差以及學生的自我放縱,使得部分學生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學習的目的也更加模糊。

  ***3***學習的功利化嚴重。在當今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的工作壓力直線上升,因此出現了諸多棄學打工、逃課上班的現象。他們對於專業課程、基礎課程,更是毫不在乎。

  3.人際關係問題

  大學生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們在大學期間和周圍與之有關的個體或群體的相處及交往的關係,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的主要表現為:

  ***1***人際關係不適。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由於遠離原來熟悉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面對新的人際群體,多少會產生一些不適應感。

  ***2***缺乏社交技巧。部分學生由於性格原因,缺乏在公眾,尤其是在陌生群體面前,表達自我思想、主張的勇氣和能力,漸漸地迴避各種交流活動。

  ***3***自我孤立。自我孤立是大學生人際關係中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由於個性和愛好的偏差,部分大學生缺乏集體觀念,缺乏適當的包容心,孤立自己,脫離群體。

  4.戀愛問題

  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花季,生理和心理髮育基本成熟,對於愛情的追求自然而生。戀愛心理是大學生心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戀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缺乏正確戀愛觀。在一項關於戀愛動機的調查中,23.4%的大學生是為了“選擇人生伴侶”,65.9%的人是為了“滿足心理或生理的需求,打發無聊時光”,10.7%的人選擇“隨大流,不落伍”。面對愛情,大部分學生只是三分鐘的熱情,缺乏正確的愛情觀。

  ***2***缺乏戀愛道德責任感。戀愛道德責任弱化已成為大學生不容忽視的心理趨勢。199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一項專項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的開放程度有所增強,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度的比例為75.3%。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是思想的開放,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也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同時也為大學生性行為的隨意化提供了心理依據和必要土壤,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不利。

  5.就業問題

  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大學生的前途憂慮和就業心理問題日顯突出,具體表現在:

  ***1***對前途的焦慮與擔憂。不少在校大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找工作受挫後,容易表現出焦躁、憂慮、煩躁、困惑、恐慌、不良等情緒問題,如不及時加以排解,就可能出現極端行為。

  ***2***缺乏選擇的主動性。不瞭解與自己個性能力相匹配的職業領域,對面試缺乏自信,過於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會的心理準備,等等。

  三、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界環境因素

  ***1***社會環境因素。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中西文化交匯、多種價值觀衝突的年代,由於求新求異的心理,使不少青年學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而這些文化因素又與中國的現實社會格格不入,使很多學生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使涉世未深的大學畢業生感到難以適應,加之社會和就業市場存在的各種“潛規則”,使得家中沒權沒錢的學生就業更加困難。這恙,難免會挫敗不少大學生的信心,致使其產生不良心理。

  ***2***學校環境因素。學校的生活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學風不盛、學習負擔過重、教育方法不當、師生感情對立、同學關係不和諧,等等,都會使學生的心理壓抑,精神緊張、焦慮,如不及時調適,就易造成心理失調,導致心理障礙。

  ***3***家庭環境因素。家庭是個體生活的中心,是個體身心發展最早影響的生態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做事公平與否,關係到大學生的自尊心水平。教育方式還關係到大學生的人格、學習成績、適應性等問題。

  2.個體因素

  個體因素包括個人生理因素和個體心理因素。

  ***1***個體生理因素表現在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上。嚴重的軀體疾病生理機能障礙也會造成心理障礙。

  ***2***個體心理因素主要在於人格不健全。人格因素即個性因素,它是心理活動的核心。一般而言,特殊人格特徵往往會導致相應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因此,健全的人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根據大學生髮展特點,筆者認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都可以考慮從三大“適應”、一大“領悟”著手。

  1.適應生活

  對大一新生,主要是培養他們適應大學的獨立生活,敢於面對迷茫期,尋找自我的信念,準確定位,找準目標;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則要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使他們更加明確地為自己設計一條適合自我的道路,並形成正確的戀愛觀,處理好異性關係;對於大四即將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更要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培養他們適應現實社會的能力。

  2.適應學習

  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涯中,應循序漸進,培養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與節奏,體驗學習中的樂趣,培養深層學習動機,再到培養學習中的自我監控能力以及學習的方法策略。最後,找準自己的學習興趣,確定終身學習領域,樹立終身學習觀,在實踐中學習,做到由知到行。拓展學習視野,做到既專精又博大,既掌握專業知識,又進行跨專業學習。

  3.適應人際交往

  ***1***總體上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掌握與人交往的原則和技巧,克服交往障礙,培養合作與競爭精神,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2***具體可採用經驗交流與討論、認知矯正、行為訓練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與人交往的原則與技巧。通過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諮詢活動,幫助性格孤僻的學生走出自我封閉的狀態。

  4.領悟做人之道

  所謂“人才”,是先成人,再成才。倘若大學生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是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那就是教育的失敗。所以,對大學生的培養,應先從“育人”著手,培養其家庭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其寬容、誠實、自制等品質;培養其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人”,最終才能將“人”培育成“才”。

  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受到更為嚴峻的考驗。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大學教育工程的一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在全面分析、把握及研究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其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根據大學生自我發展的特點,系統地探究加強對他們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併力求創新,構建培養新模式,提高大學生心理水平和心理適應能力,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叢立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黃希庭,鄭湧.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諮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楊洪輝.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凌蘇心.廣州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教育對策[J].心理科學,2000,***5***.

  [6]邢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

  [7]張蕊.大學生心理素質現狀調查及心理障礙成因分析[J].河北師範大報,2003,***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探討論文
淺談老年心理問題論文
相關知識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範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初探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探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