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調研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校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並不理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問題分析

  摘要:定期督促檢查,對中小學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以科學態度定期檢測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及學習等情況,根據心理障礙程度分類收集調查資料,為中小學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學

  一、前言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先後歷經調查呼籲、嘗試實驗、發展推進及全面重視整體發展四個階段。目前,在我國基礎教育界對於中小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已逐漸得到普遍認同。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先後頒佈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檔案,加強中小學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經過近年來的不斷髮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級教學行政部門領導及教師普遍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課在許多學校也相繼開設,有條件的學校還設立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校情況不同,有些問題理論認識不清,而在教學中引起很多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對於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一***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的重要性

  該情況將造成各中小學不能平衡發展,一些學校沒有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只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沒有安排專業教師作為心理輔導教師,心理專業知識不足,難以對學生正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都將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一些學校還將心理諮詢工作作為對一些精神障礙學生的處理機構,將心理健康教育視同與一般衛生知識學習相類似,對心理諮詢中心沒有創造必要的條件,在組織管理、人員安排及經費等問題上沒有進行必要的投入,與教育部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二***很多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不夠理想

  預防教育與心理素質的提高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進行心理輔導與諮詢主要是以課堂作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際情況還不夠理想。一是有些學校教務部門將課程緊作為理由,不能將心理教育課程積極納入教學管理體系;二是一些中小學開設同類課程基本還是無序狀況,由多人獨自開設課程或講座,協調性不足,或在課堂中只對一些個人偏好的心理調節方法進行講授,沒有系統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採用的教學模式還體現出課程化、成人化、知識化。很多中小學採用的說教簡單生硬,對心理學專業知識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成為主要對心理學知識進行傳授的學科,要求學生對很多名詞解釋進行背誦,對不同年級規定訓練目標任務,這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不利,也使學生在無形中增大了心理負擔。

  ***三***中小學心理諮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條件

  心理諮詢與常規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不同,對工作環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學心理諮詢工作條件還比較簡單,辦公室達不到所需面積,設施不足,有待於盡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學心理諮詢室面積不足,或與其他辦公室在一起辦公,這與心理諮詢工作原則和要求不符,心理諮詢不配備專職人員,經費投入不足,值班時間不固定等現象也都比較常見。

  ***四***專業人員沒有配備,現有心理諮詢人員業務素質不高

  中小學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師進行兼任,因沒有經歷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所以在工作中應用心理專業知識對中小學學生的指導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的技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其方式方法、原則及技能都各不相同,與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別較大,因此對於從事中小學心理諮詢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較高。若只是依靠個人熱情而科學精神不足,或由於工作所需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就勢必會影響對學生心理諮詢的效果,嚴重的還將採取不當措施而導致較為嚴重的後果。

  ***五***學校在輔導上處於工作重心,而對家庭社會的配合不夠重視

  中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關門搞教育”的實際情況,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這樣。儘管在一些地區中小學學生心理輔導的成績比較突出,但很多也還是停留在上課、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或請專家進行講座等方面,主要是為提高中小學聲譽,但遠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於中小學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和社會中度過,可以說,與家庭支援、社會配合相脫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顯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相對複雜缺乏特色

  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斷出現,這說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日益提高,但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關理論認識還存在不一致的情況,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外延也各不相同,這都將造成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的無所適從,而與學校實際情況不完全結合,採取“拿來”的方式將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因此應重視價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並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應對措施

  教育部頒佈實施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闡述了對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也要提高重視,將課堂教學、課外指導等方式作為主要環節,建立比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在加強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針對上述常見問題,著力採取以下幾點應對措施:一是學校對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達成共識。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對於心理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關鍵性作用。學校領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就會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的投入,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心理諮詢人員就具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所以,要提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重要性的認識,對此項工作加大投入。二是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建立過硬的專業師資隊伍,理論基礎紮實,教學實踐經驗豐富,才能使學生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培養的學生心理素質也更高。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作為一項重要的師資培訓內容,積極開展相關培訓,使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不斷提高重視,深入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體系,才能在教學中取得明顯效果。三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因中小學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外度過,心理問題都與家庭和社會存在一定的關係,所以只依靠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難以實現預期效果。應基於中小學教學加強引導家庭教育,使家長深入瞭解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知識,對教育行為不斷規範,創造健康融洽的家庭生活氛圍,進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學校除此之外還應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學生健康成長。四是定期督促檢查,對中小學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以科學態度定期檢測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及學習等情況,根據心理障礙程度分類收集調查資料,為中小學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身體接觸類”體育遊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王晶晶浙江師範大學2012-05-15

  2、民工子弟學校小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訓練的研究鍾愛萍蘇州大學2004-04-01

  範文二:中小學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承載著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重任,辦一所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學校,理當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駕駛好心理健康課程、活動、輔導與諮詢“三輛馬車”,引領學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關鍵詞:心理健康;中小學

  一、釐清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原則

  要走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釐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則。一是學生成長元素的系統性原則。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成長的基礎階段,中小學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終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學生成長是一個多元、聯絡的系統。從成長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體與心理,智力與體力;知識與能力,行為、意志與品質;性格、思想與精神”等。這些元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諧發展,才能健康成長,從而實現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標。反之,其中任何一個元素殘缺,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給學生的成長、發展造成遺憾甚至是悲劇。因為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導致學業不成、人生失敗、甚至危害社會的例子舉不勝舉,馬加爵、藥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二是培育先導,兼顧矯治的原則。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物件是學生,客觀地說,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畢竟是少數。因此,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育”,即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體學生健康的心理,預防和減少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同時,兼顧少數出現不良心理傾向和疾病的個體,通過開展結對幫扶、心理諮詢等手段進行矯正和治療。三是實施教育的漸進性原則。中小學階段,學生要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長過程,學齡達12年之久。其間,隨著學生學齡的不斷提高,學業提升,學生身體、心理會發生一系列漸進性變化,中小學只有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適應學生身心發展漸進性的需求,才能維護其心理健康成長。

  二、應對策略:駕好三輛馬車,引領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馬車之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是實施教育最有效的載體之一。《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指導意見》規定,初中、小學要保證至少每兩週開設1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學期每班安排8-9節。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頒佈以來,在“綱要”精神指導下,各種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後春筍般出版發行。許多教材編排科學合理,內容全面精當,能夠根據各學段學生學齡特點,系統安排了“自我意識、環境適應、學習心理、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緒管理、生涯規劃”等教育輔導內容。中小學校選取合適的教材,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好處有:一是系統性、普適性強,即有利於分階段面向全體學生施教,使不同學段的學生能夠受到較為全面、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強,既能為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提供參考,也可為具有相關教育教學經驗的非專業教師從教提供藍本。中小學校應當充分運用好這駕“馬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馬車之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活動即體驗,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載體。在活動中,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中獲得體驗和感悟,改變認知觀點、調節情緒,接受行為訓練,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活動形式有個體、小組、團體活動等多種。我縣基安中學把每年5月25日至5月30日確定為心理健康活動周,命名為“我愛我,心理健康活動周”。活動周內,學校組織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綁接力跳、二人捆綁踩氣球等心理健康活動遊戲,通過激烈、快樂的遊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團隊溝通合作的力量;徵集“我愛我、開心笑臉”影象,將徵集來的單人、多人微笑、開懷大笑的正面或側面像,製作成“微笑牆”,展示在校園,以此引導學生們開心面對生活,保持心理健康;製作“心願牆”,讓同學們把自己的願望和想對他人說的話寫在便利貼上,貼於可移動黑板上,製作成“心願牆”,通過這種形式,給同學們一個情感表達的機會,加強同學、師生之間的交流;舉行集體簽名儀式,將心理健康活動周主題“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日”製作成橫幅,讓全體的師生簽名,通過這一鄭重的儀式,來增加呵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更有效促進了全體同學心理健康。馬車之三:開展個體心理輔導與諮詢。由於先天遺傳、家庭環境、學習壓力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小學生出現焦慮情緒、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的人數呈上升態勢,並且越來越低齡化。據筆者調查,2014年某縣普通高中高三年級近3000名學生中,出現重度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達10人之多,佔0.3%;初中階段也先後出現幾名患抑鬱症的學生,更有個別學生因極度焦慮不能及時排解,出現跳樓自殺現象,給自身、家庭、學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學校開闢個體心理輔導與諮詢通道,是為心理異常學生,及時化解心結,驅散心靈陰霾的有效途徑。具體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導師制,即安排富有愛心和教育經驗的老師,與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留守學生等***學生結成對子,作為他們的德育***心育***導師,定期和他們談心交流,隨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困惑,讓他們輕鬆快樂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二是設立學校心理諮詢室,安排專兼職教師坐班,接受師生來訪,通過相對專業的諮詢手段,矯正不良心理,矯治心理疾病,及時將心理出現嚴重問題的學生轉移到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治療,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標誌之一,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其目前的學業成敗,還將長期影響其未來社會適應、價值觀念、職業選擇、婚姻家庭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承載著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重任,辦一所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學校,理當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駕駛好心理健康課程、活動、輔導與諮詢“三輛馬車”,引領學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參考文獻

  1、合肥848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衛萍; 葛明貴; 陳雪梅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15

  2、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適應性的研究李祚山重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9-30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研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研的相關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
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談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述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研報告
中學生心理健康作業作文
淺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