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師的成語故事
一字之師這個成語大家聽過嗎?它的成語故事大家知道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覆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一字之師的成語解析
[釋義]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指改正別人詩文中的一個字或糾正一個誤讀、誤寫的字。
[語出] 明·張岱《與周伯戩之書》:“張乖崖以蕭楚才為一字之師。”
[用法] 一般作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一字之師的成語接龍
一字之師 → 師老兵破 → 破瓜之年 → 年富力強 → 強人所難 → 難解難分 → 分秒必爭 → 爭貓丟牛 → 牛鬼蛇神 → 神出鬼沒 → 沒精打采 → 采薪之憂 → 憂患餘生 → 生死存亡 → 亡羊得牛 → 牛鼎烹雞 → 雞犬不寧 → 寧缺毋濫 → 濫用職權 → 權衡輕重 → 重見天日 → 日以繼夜 → 夜以繼日 → 日新月異 → 異端邪說 → 說黑道白 → 白璧無瑕 →
瑕瑜互見 → 見兔放鷹 → 鷹瞵鶚視 → 視而不見 → 見獵心喜 → 喜新厭舊 → 舊調重彈 → 彈盡援絕 → 絕路逢生 → 生死相依 → 依然故我 → 我心如秤 → 秤平斗滿 → 滿面春風 → 風刀霜劍 → 劍拔弩張 → 張三李四 → 四不拗六 → 六馬仰秣 → 秣馬厲兵 → 兵不由將 → 將計就計 → 計無所出 → 出生入死 → 死氣沉沉 → 沉魚落雁 → 雁杳魚沉 → 沉李浮瓜
→ 瓜剖豆分 → 分甘共苦 → 苦中作樂 → 樂極生悲 → 悲天憫人 → 人言可畏 → 畏縮不前 → 前俯後仰 → 仰首伸眉 → 眉高眼低 → 低首下心 → 心亂如麻 → 麻木不仁 → 仁言利博 → 博士買驢 → 驢鳴犬吠 → 吠影吠聲 → 聲威大震 → 震古爍今 → 今非昔比 → 比肩繼踵 → 踵決肘見 → 見錢眼開 → 開誠佈公 → 公諸同好 → 好逸惡勞 → 勞師動眾 →
眾口難調 → 調虎離山 → 山崩鐘應 → 應運而生 → 生龍活虎 → 虎狼之勢 → 勢成騎虎 → 虎尾春冰 → 冰炭不投 → 投畀豺虎 → 虎口餘生 → 生老病死 → 死不悔改 → 改邪歸正 → 正理平治 → 治國安民 → 民保於信 → 信及豚魚 → 魚貫而入 → 入不敷出 → 出入人罪 → 罪有應得 → 得過且過 → 過目不忘 → 忘其所以 → 以莛叩鐘 → 鐘鳴漏盡 → 盡人皆知
→ 知難而退 → 退如山移 → 移天易日 → 日就月將 → 將信將疑 → 疑信參半 → 半吞半吐 → 吐剛茹柔 → 柔茹剛吐 → 吐哺握髮 → 發憤圖強 → 強聒不捨 → 捨生忘死 → 死不瞑目 → 目送手揮 → 揮戈反日 → 日暮途窮 → 窮奢極欲 → 欲罷不能 → 能工巧匠 → 匠心獨運 → 運用自如 → 如應斯響 → 響徹雲霄 → 霄壤之別 → 別具一格 → 格格不入 →
入井望天 → 天翻地覆 → 覆車之鑑 → 鑑影度形 → 形枉影曲 → 曲高和寡 → 寡見少聞 → 聞過則喜 → 喜從天降 → 降心相從 → 從井救人 → 人心所向 → 向天而唾 → 唾手可得 → 得意忘形 → 形影相隨 → 隨俗浮沉 → 沉冤莫白 → 白雲蒼狗 → 狗頭軍師 → 師出有名 → 名正言順 → 順水人情 → 情急智生 → 生離死別 → 別有用心 → 心如死灰 → 灰心喪氣
→ 氣焰熏天 → 天長日久 → 久安長治 → 治病救人 → 人心歸向 → 向壁虛造 → 造謠惑眾 → 眾擎易舉 → 舉案齊眉 → 眉目如畫 → 畫中有詩 → 詩中有畫 → 畫虎類狗 → 狗仗人勢 → 勢焰熏天 → 天懸地隔 → 隔世之感 → 感激涕零 → 零敲碎打 → 打成一片 → 片甲不回 → 回天之力 → 力不從心 → 心堅石穿 → 穿井得人 → 人亡物在 → 在所不惜 →
惜墨如金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