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應該怎麼學數學才正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小學的學習是為以後打基礎的階段,所以在小學學好數學是很有必要的。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學數學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學數學的正確方法

  關於課前

  由於我們每節課的上課時間是2小時,內容比較多,加上有的小朋友是在中間的某一期進來的,對於前面的知識有一定缺失,所以在課前做一些相關的鋪墊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三年級在這期會提前發課情回顧,裡面有相關知識點和例題,以及簡單練習題。小朋友們需要在上課前就完成。

  課堂上

  ①聽課習慣

  聽課時,注意老師沒讓寫就仔細聽。例題前的鋪墊往往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也是小朋友們容易忽略的地方。

  ②筆記

  在老師講完每個題的例題後,需要小朋友們寫下去。大家重點寫題目的思路,突破口,而不是抄答案。***當然有的老師會要求自己重做***另外老師整理後的板書是這節課的核心知識點,需要記在筆記本上。

  ③課堂練習

  每道例題講完後,會有一道練習題。小朋友們不能去翻前面的例題來依樣畫葫蘆,要自己去檢測是否真的懂了。如果沒有懂,一會兒老師評講時就再聽一遍。

  ④入門測和出門測

  三、四年級的提高班,五年級的尖子班這學期在做入門測和出門測,目的是促使孩子們複習每節課的內容以及檢測每次課內容掌握了多少,及時查漏補缺。

  課後

  ①例題重做

  回家做作業前要求例題重做,通過這個過程,及時回顧本講內容,加深印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對於孩子們校內的學習也大有幫助。

  ②家庭作業

  獨立完成課後作業6個題,並微信提交給任課老師檢查。老師會及時反饋孩子的問題在哪裡,沒弄懂的地方會再次講解,直到解決為止,並且記錄孩子們的錯題,一段時間後提醒大家錯題再做。孩子們也需要自己收集錯題,養成習慣。

  ③課後作業視訊

  春季每講都會有課後作業視訊,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看哦。如果作業問題比較大,或者對課堂內容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再次鞏固。

  ④補充資料

  前面3次課可自己去下載同步練習冊,完成上面的練習題。堅持完成的會從第4次課開始發放列印好的。那麼同步練習冊該如何使用呢?上面的題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用。首先你得學有餘力,然後要選擇性做題。如果你做完書上6個作業,發現錯了很多,再次找老師問了之後,想做題檢測是否已懂,那麼可做基礎題。對於程度好的孩子,可以去做後面難度大一點的題目,拓展提升。

  輔導孩子數學的正確方法

  一、探討式介入孩子的數學學習

  家長要介入孩子的數學學習嗎?如何介入?

  很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不說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產生這一現狀的原因在於家長的霸道式輔導,把自己當成孩子學習的監工,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能學好嗎?當然不能!不做監工不等於不關注孩子的學習,只是這種關注不應該是指責式、監督式或測驗式的,而是探討式的。

  探討式的關注傳達著你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久而久之,你的興趣將會傳染給孩子!此外,在如今集體授課的模式下,老師的精力不足,孩子的數量又多,老師和孩子能湊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家長若不以正確的方式關注孩子,就等於在放任孩子!

  二、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而不是直接給答案

  有些家長覺得要給孩子講清楚,讓孩子理解透徹太麻煩,所以會經常直接把方法和答案告訴他。這種輔導方法非常致命,長期這樣,會讓孩子覺得:1、你的能力不行,無法理解這些東西,我已經放棄你的數學了;2、學數學可以不用理解,只要去記憶和模仿就行了。

  第一個是在破壞孩子學數學的信心,第二個則是在幫助孩子養成非常不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正確的輔導方法應該是引導孩子去思考,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理解和定位問題,並將當前問題和所學知識產生聯絡,而不是告訴其答案或者方法。

  三、掌握講解數學的原則,適時給予幫助

  雖然輔導的總體原則應該是多提問,但當出現下列情況時,就應該給孩子適當的講解了:1、問題的場景是孩子沒有接觸過的,不能理解那個場景具體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些場景下一些約定成俗的潛規則;2、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晰;3、數學方法和工具沒有掌握好。

  講解要儘可能避免抽象,應結合孩子能理解的實際例子進行講解。抽象的部分應該留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歸納、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內在邏輯架構。

  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傳統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一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佈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後逐步過渡到只佈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瞭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如講統計表時,就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好同組同學的身高、體重等資料。

  2.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裡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絡,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說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從小就養成:***1***規範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範。***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習慣。***4***驗算的習慣。

  二、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技術和解決常規問題為重點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比獲得了多少知識更重要。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2.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絡?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制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猜你喜歡:

1.正確學習數學的方法

2.小學二年級學習方法

3.如何學好小學二年級數學

4.小學生如何學習數學

5.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小學生剛學英語應該怎麼學才好
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總結
相關知識
小學生應該怎麼預習數學
小學生應該怎麼學習數學才好
小學生應該怎麼學習英語才好
小學生應該怎麼寫學習計劃才好
小學生應該怎麼寫學習計劃
小學生應該怎麼學語文拼音
小學生應該怎麼學數學才有效
小學生應該怎麼才能學好數學
小學生應該怎麼才能學好語文
小學生應該怎麼學數學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