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養生的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女性經期保健知識你瞭解嗎?可別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婦科疾病就得不償失啦。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注意衛生:月經期勤換衛生巾,每天用溫熱水清洗外陰,最好採用淋浴。用盆洗時要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湯”,陰部要與腳部分開清洗。

  2、正確使用經期衛生用品:當衛生巾使外陰發生發癢、不適或異味時,應馬上停止使用,另選其他品牌。

  3、勤換衛生巾:月經來潮的2-3天經血量較多,要勤換衛生巾,尤其是夜晚,以免會陰受到過度刺激而發生感染。更換衛生巾時,要注意由前方向後方放入,避免把肛門周圍的病菌帶入陰道。

  4、注意經量:如果月經血量增多,要及早去醫院查詢原因。如果是月經疾病所致,馬上進行有效治療;如果是宮內避孕環引起的慢性失血,在醫生指導下換其他的避孕方法。

  5、避免坐浴:經期由於子宮內膜在月經期有無數個小傷口,宮頸口也張開著,最好不要坐浴。

  6、經期禁止性生活:性交很容易將外陰及會陰部的病菌帶入陰道、子宮頸及子宮,使細菌正好在經血中生長繁殖,引發子宮內膜炎,甚至引起急性附件炎及盆腔腹膜炎,或促發子宮內膜異位症。

  7、記住自己的月經情況:如月經週期、經期流血時間、經血量、有無腹痛、有無不規律及其他不適、末次月經時間等。這對醫生了解你的身體健康狀況、確診某些婦科疾病、指導避孕、適當安排人工流產日期及計算預產期都是十分重要的資料。

  8、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天氣冷時注意身體保暖,避免涼刺激,如不坐在涼地方,不用涼水洗浴,不吃涼食或喝冷飲等,經期切不可洗冷水浴。女性的腰部是一處健康敏感區。若經常穿低腰褲,腰部就容易受涼,下半身就容易著涼,直接導致女性宮寒。女性宮寒就會造成手腳冰涼、痛經等症狀。

  9、注意保持下半身血液迴圈、私處的乾爽透氣:下半身缺乏運動會導致盆腔淤血,導致痛經加重,同時對心臟和血管也沒有好處,還會導致女性乳房下垂。另外,女性陰部常年溼潤,如果能充分地通風透氣也能減少患上婦科病的可能性。私處溼氣太大,容易導致黴菌性陰道炎引發女性痛經。儘量少使用不透氣的衛生護墊。

  月經期養生保健的食譜

  1、烏骨雞湯

  材料:烏骨雞1只,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

  做法:將雞洗淨,去髒雜,把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砂鍋內煮熟,去藥渣,加入調味品後食肉喝湯,分2—3次服完。月經前每天l劑,連服3—5次。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養血;適用於氣血不足而致月經過少,經色稀淡,頭暈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黃,少腹空墜,舌質淡紅,脈細。

  2、歸地燒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15克,乾薑10克。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放砂鍋中,併入洗淨之藥及醬油、鹽、糖、黃酒,清水各適量,紅燒至肉爛,可常服。

  功效:溫中補虛,益氣攝血;適用於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質虛,面色無華,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脈弱無力。

  3、母雞艾葉湯

  材料:老母雞1只,艾葉15克。

  做法: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功效: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舌淡脈細。

  4、地黃煮酒

  材料:生地黃6克,益母草10克,黃酒200毫升。

  做法:將黃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生地、益母草,隔水蒸約20分鐘,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功效:活血止血;適用於血瘀所致之月經過多,色紫黑,有血塊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5、兩地膏

  材料: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蔘、麥冬、白芍各15克,阿膠30克,白蜜40毫升。

  做法:前五味煎取濃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開水將阿膠烊化,兌入藥汁內,加白蜜,置文火上調,候涼,裝瓶。每服 20毫升,每日3次。

  功效:滋陰養血;適用於肝腎陰虛,虛熱內擾所致的月經過多,色紅,頭暈,心煩口渴,舌質紅,脈細弦。

  6、枸杞燉羊肉

  材料:羊腿肉1000克,枸杞50克,調料適量。

  做法:羊肉整塊用開水煮透,放冷水中洗淨血沫,切塊;鍋中油熱時,下羊肉整塊,用開水煮,薑片煽炒,烹入料酒熗鍋,翻炒後倒入枸杞子、清湯***2000毫升***,鹽、蔥,燒開,去浮沫,文火婉約l—1.5小時,待羊肉熟爛,去蔥、姜,入味精。

  功效:補腎養血;適用於腎陽虧虛而致月經少或點滴不淨,色淡紅或黯紅,質稀,腰膝痠軟,頭暈耳鳴,或少腹冷,夜尿多,舌質淡,脈沉遲。
 

月經期的養生祕密
月經期養生的常識
相關知識
月經期養生的常識
月經期養生的常識
月經期養生的食譜
月經期養生的技巧
月經期養生的祕方
關於立春女性養生的常識
女人夏季養生的常識
冬季經絡養生小常識
女性冬季養生的常識
女性月經期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