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漫電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美國動漫電影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其題材選擇的多樣性、文化的包容性使其成功跨越了文化障礙,走向了國際文化市場。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美國動漫電影的“黑暗”童話

  [摘要]對於傳統動漫電影,它的劇情充滿了正能量,然而近年來美國卻風行“恐怖”型別的動漫電影,充滿詭異而神祕的韻味,與真實南轅北轍,具有哥特式的風格。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荒誕離奇的想象力、背後隱藏著的童真以及親情、友情、道義等人類永恆的主題依然是恐怖動漫電影的核心。它利用人類永恆的童心搭建起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之間的橋樑,使觀眾在觀賞影片時內心充滿溫馨與感動。

  [關鍵詞]美國;動漫電影;驚悚;恐怖童話

  一、引言

  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美好的。提起童年,每一個人都會想起自己最喜愛的動畫,因為它是天真爛漫的,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然而近年來,美國卻風行恐怖驚悚類的“黑暗”童話。本文將分析恐怖的“黑暗”童話為何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及電影動漫中“恐怖”的內涵所在。

  二、“恐怖”風氣盛行

  長久以往,動漫一直被看作是一種傾向於少兒類群的幻想藝術,這是因為動畫可以直抒胸臆,可以把人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把人類的內心世界刻畫得細膩形象。它取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化腐朽為神奇,它讓一切變為可能 ,只要你想象力所觸及之地,就能變成現實。話歸當下,當動漫電影已經變成商業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的時候,它依舊瀰漫著與天真爛漫的兒童緊密關聯的氣息――興奮、童真、美好。從另一方面看,恐怖片可謂獨樹一幟,通過塑造一種令人膽戰心驚、瀰漫著恐怖氣氛的情節並以此貫穿全片,用撲朔迷離的、心驚膽戰的神鬼、妖怪、異變與現實世界的凡夫俗子發生矛盾的荒誕不經的故事達到讓觀眾“兩股戰戰,幾欲先走”的刺激。故事情節總是圍繞著慘無人道的殺戮和“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生死搏鬥,血腥或凶殘充斥著整個畫面。

  也許,這類影片會使人心存迷惑――動漫+恐怖=?對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就像清水出芙蓉一樣,“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正是這個外觀格格不入,其實內裡千絲萬縷的關係,具有“歐亨利”似的命題,卻成為新的風氣,在動畫世界中繼往開來,成為創新的爆破點,並在此地基上的一種擁有獨特風格的摩天大樓逐漸建成。

  2012年,歐美電影市場依次放映了三部聞名遐邇的驚悚恐怖電影――焦點公司的《通靈男孩諾曼》、索尼公司的《精靈旅社》和迪士尼公司的《科學怪狗》。它們一上映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甚至童心已在歲月的長河中消逝的中年人、老年人都有所耳聞。對於這個讓人好奇的現象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好事成雙,2013年歐美電影市場又驚現兩部婦孺皆知的驚悚恐怖影片《不給糖就搗亂》和《影子王國》。沿著歷史的車輪軌跡追溯到《聖誕夜驚魂》《殭屍新娘》《怪獸屋》《鬼媽媽》等相同型別的驚悚動畫,顯而易見,驚悚恐怖型別的電影已經初成規模,它已經不再是被動漫電影界的同僚打擊批評的異類,也不再貼有 “頭頂長瘡,腳底淌膿――壞透了”的“標籤”。驚悚恐怖動畫成功實現“鹹魚翻身”,在題材上吸收許多恐怖元素,運用恐怖片的敘事風格,把自己裝扮成一個靚麗的、“重口味” 的變革者映入觀眾的眼簾。

  三、恐怖元素與動漫電影的融合

  為什麼眾多駭人聽聞的、耳熟能詳的經典角色:狼人、殭屍、亡靈、女巫、鬼魂能以動漫的形式得以重現?為什麼那些陰森恐怖的畫面、讓人倍感詭異的氛圍、長相凶惡無比、令人不敢直視的妖魔等諸多恐怖因素卻被搬到公認是繽紛多彩的、奇幻無窮的,屬於兒童純淨世界的動漫電影中?求同存異或大膽創新一直是電影製作執著的追求。於是,各種不同的元素、題材和風格混合在一起產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新增中國功夫元素的《功夫熊貓》、加入西部牛仔風格的《蘭戈》等的成功則說明了這一點。然而,恐怖元素與動漫的結合卻極具風險性和挑戰性,因為驚悚片是一種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影片的視聽效果,能將觀眾潛意識中的恐懼激發到酣暢淋漓的影片,同樣它也被大家公認為可能會對少兒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的一類電影。

  1937年首部動漫電影《白雪公主》的上映,標誌著動漫電影傳統文化模式的建立――是非善惡分明、人物形象可愛生動、語言詼諧幽默。經歷了幾十年的洗禮,人們形成了對動漫電影所特有的主觀認識及思維定式。歐美動畫產業所生產的影片被公認為是最適合青少年兒童的,並以之生產兒童類產品,帶動經濟發展。天真無邪的故事,詼諧幽默的表演,邊玩邊學的目的等因素成為歐美動漫發展的指導方向。伴隨著動畫文明的摸索前進,先前所存在的看法出現分歧,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更大程度上偏離了動畫原來的軌道。動漫題材出現世俗、功利等不符合兒童世界觀的“廢品”。“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動漫世界也出現了風格不同於傳統動漫的“新大陸”。

  隨後,經過一代又一代動漫電影人和市場經紀人的披荊斬棘、在動畫世界櫛風沐雨、艱苦創業的過程,動漫電影市場不斷開宗立派。動漫電影市場的細化及其迎合大眾心理的分化便成為培育恐怖型別動漫電影的土壤,市井文化對動漫電影走向商業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於是動漫電影伴隨著媒體、大眾喜愛的特性化程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很多論調一致、題材雷同的影片漸漸被人們冷落。由於人們所追求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和電影自身的多元性不謀而合,營造了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良好氛圍,並取得了赫赫戰功。

  在電影藝術輝煌的殿堂裡,新、奇、異是抓住觀眾眼球的關鍵。因此,新、奇、異便成為動漫電影的風格追求。因為無論什麼市場,“利益至上”永遠是人們所遵從的規則。在電影市場利益的驅使下,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當代動漫電影已經不滿足於僅僅追求兒童動漫。為了使其作品更具有思想深度,成人動漫應運而生。為了成功地吸引成年人的眼球,達到更加新、奇、異的效果,“黑暗的”“破壞者”由此而生。“恐怖”動漫電影就是在這種人們之所需和製作者之所要雙重影響下誕生並茁壯成長的。為了跨越兒童與成人心理的鴻溝,使影片又不脫離動漫原有的初衷,動漫電影製作不得不建造橋樑,這座橋樑的材料便是人們未泯的童心。當觀眾在觀賞影片時,人們渴望獲得感官上的興奮或者心理上的膽戰心驚,並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感。欣賞之餘,影片中所蘊含的童真、善良、正直、道義不僅使人們內心充滿溫馨與感動,而且對人性、對人生多了一份思考。   四、“恐怖”在動漫中的含義

  婦孺皆知,驚悚電影是以令人膽寒的畫面和震撼人心的音響效果攝獲人心的。在電影院看此類影片是為了尋求一種和主角共經生死考驗的驚心動魄的刺激經歷,在枯燥無味的生活中尋求一種自我釋放的方式,以便獲得心靈的暫時解脫。在當今這個虛榮華貴、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這有助於人們為自己釋壓並獲得瞬間的心理平衡,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以一種更健康的心理獲取心靈的自由。電影動漫的型別需從題材、風格、價值觀等多方面來判定。於是,《聖誕夜驚魂》《科學怪狗》和《精靈旅社》這些電影到底在不在“恐怖”的範疇內?顯而易見,它們借鑑了恐怖電影的一些經驗,但絕不是一味地模仿,它們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一“恐怖”是兒童潛在的心理

  雖然世界各大動畫製作商一再為兒童編制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但世界中的事物皆有兩面性,比如在兒童時期,每個人心中有美妙的世界的同時,也存在著荒誕的充滿冒險意味的噩夢,它們真正潛在的用處還未被完全地開發出來,於是動漫界便出現了堂吉訶德似的人物,以自己大無畏的精神上演了一個又一個荒誕的事――“恐怖和動漫的雜燴菜”出現了。《鬼媽媽》中的“父親”尼爾・蓋曼闡釋過這個影片:“對於兒童,該片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冒險,相反,在成人的世界裡,它變成了膽戰心驚的噩夢。”

  驚悚動漫和真正意義上的恐怖片有著本質的區別。動畫本身所具有的屬性可以讓荒誕離奇的情節、幽冥世界的氣氛和讓人窒息的音效在動漫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切深深打動了專愛幻想的人們。雖然絕大多數人可以保持理智,清醒地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的,但其之所以能打動觀眾的關鍵是對人心靈和思想的衝擊,而絕非純視覺的享受。例如《大白鯊》《侏羅紀公園》利用計算機技術帶給觀眾視覺上的衝擊,以此使人們感受到真正的恐慌。但是,柏林表現主義的得意之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卻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影片中充斥著扭曲的形狀,無法理解的透視、奇異的光影,評論家評論該片有著脫離現實的變態心理,它與當時流行的現實主義背道而馳,假如將其挪到驚悚動漫中就相得益彰了。

  二“恐怖”是兒童的想象力

  不難看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動畫製作商並不是為了追求驚悚而去創作恐怖動漫。雖然使用諸多的殭屍妖魔,卻收到了與驚悚類電影不同的效果,讓觀眾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溫暖。

  在深入觀察後發現,人們對此類動漫的尖叫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害怕,而是對其的另一種褒獎。恐怖動漫電影所營造的瀰漫著恐怖氣息的氛圍和有著天馬行空的、天真無邪的故事情節讓觀眾同時產生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心理反差――童話的天真爛漫和恐怖電影的心驚膽寒。

  這些帶有“驚悚”“荒誕”“詭異”標籤的動漫影片總是與簡單明朗、充滿正能量的傳統電影顯得“水火不容”。但經過分析,不難發現動漫電影的“中央處理器”即是夜空中明星一般繁多和天馬行空一般怪異的想象力,它時時洋溢著與眾不同的特色,處處充滿著與眾不同的想象力和一成不變的童話之情。

  三“恐怖”是引發感情的“工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對於動漫電影中的主人公形象,應用馬克思辯證的觀點去看待,雖然他們與人們心中的英雄形象大相徑庭,他們或是荒誕不羈,或是瘋狂的,在形象上無法與白馬王子相比較,甚至是蒼白無力的……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點:堅忍不拔、充滿道義、有自己的價值觀等。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他們漸漸成長為觀眾心目中的英雄。

  美國恐怖動漫電影帶有荒誕離奇、驚悚恐怖情節和角色,大膽地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動畫色彩格調,以超乎想象的冷色調突出現實,將絢麗多彩的主觀意識摻雜進敘事,與傳統動畫形成很大的反差。但它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達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凸顯了荒誕與理智在質的方面的不同。讓原來枯燥無味的影片出現新的格調,也向觀者傳達了不同的創新思想。

  雖然美國動漫恐怖片佈局給人冷色調,但卻夾雜著溫馨。雖然劇中充滿了鬼怪妖魔,有著令人不敢直視的外貌,但是他們的感情格外受人關注――尤其是友情、愛情以及親情。所以,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你將會找到一新大陸,它們隱藏了原本的童趣。當人們耐心賞析時,將會感到天真爛漫之風迎面撲來。

  從另一方面來看,動漫電影的恐怖因素是由於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以及戲謔似的自嘲得以部分消除,讓觀眾看完影片並無沉重的心情,留下的是歡快與內心的愉悅。在對鬼的性格的處理上,影片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使得鬼的溫情與現實的冷漠形成鮮明的對比,暗喻毫無人情的現實世界和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影片的目標不是觀眾的尖叫,而是讓大肆歡笑與窒息的緊張感並存。在表現哥特式恐怖電影的心驚膽寒的同時,也加入家庭、冒險、黑色喜劇等因素,使劇中充滿了兒童式的想象,讓人觀後不僅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又倍感溫馨,更多的是留給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

  五、結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創新意識的提高,動畫藝術形式不斷追求創新,動畫的創作觀念也由束手束腳變成了放手大幹,從論調一致的有趣、純真到驚悚恐怖題材的出現,動漫電影出現了多元化發展的局面。“恐怖”電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恐怖,它借鑑了大量恐怖元素,運用逆向思維吸引觀眾眼球,讓“恐怖”成為一種賣點,但是人物的價值觀、敘事風格還是繼承了傳統動漫電影模式,親情、友情、天真爛漫的童心依然是恐怖動漫隱含的主題,使觀眾不僅感到緊張刺激,又倍感溫馨和感動。

  [參考文獻]

  [1] 王暉,劉英驥.動漫產業的投資價值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03.

  [2] 趙芳.美國動漫電影的跨文化策略[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

  [3] 殷俊,楊金秀.迪士尼動漫發行銷售環節策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03.

  [4] 王昊.美國動漫產業帶來的啟示[J].中國電視,201210.

  [5] 陳紅泉,何建平.關於我國動漫產業投融資特徵及國際經驗的思考[J].經濟師,200801.

  [6] 王武林.美國影視動漫發展軌跡透視及前景展望[J].電影文學,201013.

  >>>下頁帶來更多的

動漫電影論文發表
電影的論文範文徵集
相關知識
美國動漫電影論文
動漫電影論文代發表
日本動漫電影論文
動漫電影論文優秀範文
好萊塢動漫電影論文
動漫電影論文免費範文
動漫電影論文參考範文
動漫電影論文發表
動漫電影論文
精美的動漫電影概念原畫設計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