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老吐奶瓣怎麼回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寶寶老是吐奶瓣是怎麼回事呢,面對寶寶吐奶該怎麼辦呢?下面讓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老吐奶瓣是怎麼回事?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後又該如何護理呢?

  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注:如果每次吃奶後孩子都要吐奶的話,就需要我們對每次餵奶的數量以及間隔進行適當的調整了。也就是說,餵奶最好做到少而勤,並且每次餵奶後最好能幫助孩子拍嗝。

  防止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孩子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幫助孩子拍嗝的方法:

  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

  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打不出嗝的時候

  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鐘左右。

  如果孩子吐奶了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吐奶後,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母乳餵養的寶寶

  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西爾斯醫生勸告新手媽媽們說,這倒不是醫療問題,而更是衣服問題,而且它並不困擾孩子,反而只是大人覺得這是件麻煩事,因為要收拾洗涮。所以餵奶時最好穿花一點兒,別穿深顏色,以免被吐奶染髒了,看著太明顯。

  新生兒的賁門很鬆,胃裡的內容比較容易返回來。有時是因為他吃得太多,身體以嘔吐的方式來扔掉多餘的奶;有時是因為他吃奶時吞嚥進空氣,沒有打出嗝來,胃一旦收縮,就會漾奶。待到孩子長大一些,賁門長結實一些,自己會坐立會打嗝時,吐奶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防止的手段有幾條:

  一、是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二、是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三、是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鐘,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吃母奶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優於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會吞嚥大量空氣,吃母乳則不會,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不容易侵入。至於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實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會因此而餓肚子。只要寶寶沒有表現出不適,也沒有減少體重,或者出現大量頻繁嘔吐、顏色發綠、哭鬧咳嗽等等異常現象,就不必看醫生。

  孩子吐奶後,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孩子吐奶,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但孩子吐奶後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卻是需要我們多加留意的。在嘔吐得到緩解後,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脹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生。

  可以等到第二天去看醫生的情況

  在夜間或公休日寶寶吐奶,如果只是出現以下情況,我們是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醫生的:

  * 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狀,發燒但溫度不高、精神狀態良好

  * 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能夠吃奶

  * 小便量減少但還是會小便的

  需要馬上送醫院的情況

  * 發高燒、精神恍惚

  * 樣子發呆、呼喚沒有反應

  * 發生痙攣

  * 肚子疼痛、總是哼哼唧唧的

  * 每間隔10-30分鐘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紅色的血便

  * 糞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 每次吃奶後都會噴水似的吐奶

  * 因頭部受到撞擊而引起的嘔吐

  * 嘔吐不是由進食引起的

  * 持續嘔吐、沒有小便

  看病時需要告訴醫生哪些情況?

  需要向醫生介紹的不僅包括寶寶吐奶時的情況,還應寶寶的整體健康狀況,如:

  * 吐奶次數、嘔吐物是什麼

  * 是在什麼情況下吐的奶

  * 吐奶後孩子的情況:與平時相比,精神狀態怎樣

  * 有無發燒

  * 大小便的次數

  * 腹部有無脹氣、有沒有放屁

  防止溢奶、吐奶的餵養要點

  1.適合餵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後,是最適合餵奶的時間。

  2.餵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淨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衝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餵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準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餵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隻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隻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餵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餵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餵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喂,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餵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餵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喂一次,一天共喂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喂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喂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喂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喂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餵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後的反應,如果吃完後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餵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5.吐奶、溢奶的處理

  剛出生的小嬰兒由於胃容量小、食道短、且食道與胃連線的賁門也尚未成熟,因此特別容易溢奶和吐奶。由於吸奶時,難免吸入空氣,所以吃奶時,打嗝是正常的現象。有的嬰兒會自己打嗝,有的則需大人幫忙。可以在吃奶一半時或全部吃完後,把小孩抱起放在肩膀上,輕拍背部排氣。容易吐奶的小孩在吃飽後,可以用枕頭墊在左側,使小兒右側躺。同時喂完奶後,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此外,也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只是奶量減少,寶寶常因吃不飽而號啕大,哭家長常不忍心。

  目前市面上開發了一種“低溢奶”的嬰兒奶粉,它裡面添加了一些“糊化澱粉”使得牛奶變得比較黏稠而不易被吐出,可以嘗試使用。

  不過,若吃奶後呈現的是持續性吐奶或噴射狀吐奶,那就要找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是否有任何病態性的原因了。

  如果孩子的指甲出現橫溝可能是得了急性熱病,建議去醫院檢查。
 

寶寶老吐奶瓣怎麼回事
海帶玉米排骨湯的家常做法
相關知識
寶寶老吐奶瓣怎麼回事
寶寶老吐奶瓣怎麼回事
寶寶十天了老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經常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容易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乾嘔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愛打嗝愛吐奶是怎麼回事
小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生理性吐奶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