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的如何有意義地度過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31日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你知道除夕夜過法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除夕夜過法,一起看看吧!

  除夕夜的過法

  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民俗專家:因為是整晚不睡覺,人們要打起精神強坐,所以在北方俗語中稱為“熬年”。為了阻止人們除夕睡覺,民間還形成了一種禁忌,說如果這晚睡覺,第二年身體就不好。守歲是為了強固身體,延年益壽,在古代,守歲還是為父母或老人祈壽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堅持守歲。如今守歲習俗還很普遍,不過人們大都不守到天明,而是在零點新年鐘聲之後就休息了。

  壓歲錢

  壓歲錢,又稱壓祟錢、守歲錢等。 年夜飯之後,長輩會發壓歲錢給晚輩,因為是用紅色的信封袋***紅包袋裝***,故又稱紅包,中國古代也有用紅線將一百個銅錢串成一串外形類似麥穗,表示長命百歲。其中一個說法是歲與“穗”同音,在一些廟宇,會有不少信眾等待上頭香,插上新年廟宇香爐的第一炷香,據說代表吉利與神明一年的護佑。

  先秦時的人祭祀鬼神,祭品中就有“幣”。隨著這種觀念的因襲以及貨幣技術的發展,就產生了專門闢除邪祟為目的而製作的“厭勝錢”。到了唐、宋時期出現了以錢幣用於春節祝吉的舉動,而最終演變為除夕向晚輩賜錢“壓祟”,並作為一種風俗流行是在明清時期。如今,壓歲錢已變為貨真價實的人民幣、甚至是外幣。

  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派發,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或衣服兜裡。壓歲錢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只能給雙數,不能給單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壓歲錢也是水漲船高,少則幾百,多則上千上萬。民俗專家表示,壓歲錢原本的意義是表達長輩給晚輩的祝福,它的象徵意義遠超其實際價值。如果單純比壓歲錢多少,並以此作為收受年禮的手段,是對民俗的背離。

  踩歲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各地除夕吃的食物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蔔乾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芡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除夕守歲意義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猜你感興趣:

關於除夕之夜的優秀作文
除夕之夜有什麼特色風俗
相關知識
除夕之夜的如何有意義地度過
除夕之夜要如何有意義地度過
除夕夜要如何有意義地度過
關於除夕之夜的小作文有哪些
有關除夕之夜的作文
有關寫除夕之夜的高中優秀作文
有關除夕之夜的精美散文
描寫除夕之夜的詩句經典又有個性
描寫除夕之夜的古詩唯美古風有意境
有關描寫除夕之夜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