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家企業家的解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企業家是企業所有者,作為所有者他們仍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那麼你對企業家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企業家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企業家的描述

  財富階層

  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決定社會權力轉移和社會制度演進,在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在資本主義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科斯的《企業的性質》使我們可以從產權決定角度研究企業和企業家,我國國企改革目標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希望從產權關係下解決企業經營者的激勵、約束、監督等問題;根據產權理論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產生委託代理關係,企業家的角色就是資產的代理人,擁有企業法人財產所有權;“企業家”這個詞16世紀出現在法語中,即指揮軍事遠征的人。18世紀法國人用這個詞定義其它種類冒險活動的人。1755年,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坎博龍將企業家精神定義為“承擔不確定性”;1815年,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第一次將企業家列入經濟發展的要素之一,儘管薩伊忽略了資本形成的創造性和責任心——企業家精神重要的兩翼。

  創新功能說

  1942年“創新主義經濟學之父”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位元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中,使“企業家”這一獨特的生產力要素成為最重要要素。熊位元指出,所謂創新就是企業家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企業家被稱為“創新的靈魂”。

  熊位元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經濟發展是動態的,是對現存的均衡狀況的改變。經濟發展不是因為人口、慾望狀態、經濟和生產組織的變化這些被稱為“生產擴張的外部因素”,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才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才是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也就是說,創新是增長的靈魂,創新是公司成長迅速的原因。特別是在今天,傳統的工業時代向資訊時代進步,創新精神十足的小公司發展超過傳統的大公司,美國小企業局的統計表明,新公司創造的新產品比大企業多250%。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認為,新公司每一美元研究與發展費用所獲得的創新利潤是大企業的4倍,新公司創新進入市場平均是2.2年,而大企業是3.1年。

  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創新,對傳統生產力要素的重新組合,使企業家成為企業的催生婆或者是走出困境的領路人。美國克萊斯勒公司鉅額虧損,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艾科卡走馬上任,一舉扭虧為盈。同樣的企業、同樣的員工,僅僅是企業領導人就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似乎在用實踐說明企業家的真正價值。

  企業家的解析

  創新是靈魂

  熊彼特關於企業家是從事“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的創新者觀點,凸顯了企業家精神的實質和特徵。一個企業最大的隱患,就是創新精神的消亡。一個企業,要麼增值,要麼就是在人力資源上報廢,創新必須成為企業家的本能。但創新不是 “天才的閃爍”,而是企業家艱苦工作的結果。創新是企業家活動的典型特徵,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形式創新等等。創新精神的實質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將已經做過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更象一名充滿激情的藝術家。

  冒險是天性

  坎迪隆Richard Cantillion和奈特Frank Rnight兩位經濟學家,將企業家精神與風險risk或不確定性uncertainty聯絡在一起。沒有甘冒風險和承擔風險的魄力,就不可能成為企業家。企業創新風險是二進位制的,要麼成功,要麼失敗,只能對衝不能交易,企業家沒有別的第三條道路。在美國3M公司有一個很有價值的口號:“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和無數個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著冒險與失敗,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錯誤,那麼什麼也別幹”。同樣,對1939年在美國矽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的索尼、 1976年在臺灣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別在中國北京、青島成立的聯想和海爾等眾多企業而言,雖然這些企業創始人的生長環境、成長背景和創業機緣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都是在條件極不成熟和外部環境極不明晰的情況下,他們敢為人先,第一個跳出來吃螃蟹。

  合作是精華

  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業家在重大決策中實行集體行為而非個人行為。儘管偉大的企業家表面上常常是一個人的表演One-ManShow,但真正的企業家其實是擅長合作的,而且這種合作精神需要擴充套件到企業的每個員工。企業家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成為一個超人superman,但企業家應努力成為蜘蛛人spiderman,要有非常強的“結網”的能力和意識。西門子是一個例證,這家公司秉承員工為 “企業內部的企業家”的理念,開發員工的潛質。在這個過程中,經理人充當教練角色,讓員工進行合作,併為其合理的目標定位實施引導,同時給予足夠的施展空間,並及時予以鼓勵。西門子公司因此獲得令人羨慕的產品創新記錄和成長記錄。

  敬業是動力

  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寫到:“這種需要人們不停地工作的事業,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事實上,這是唯一可能的動機。但與此同時,從個人幸福的觀點來看,它表述了這類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個人為了他的事業才生存,而不是為了他的生存才經營事業。”貨幣只是成功的標誌之一,對事業的忠誠和責任,才是企業家的“頂峰體驗”和不竭動力。

  學習是關鍵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彼得·聖吉在其名著《第五項修煉》說到:“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學習與智商相輔相成,以系統思考的角度來看,從企業家到整個企業必須是持續學習、全員學習、團隊學習和終生學習。日本企業的學習精神尤為可貴,他們向愛德華茲·戴明學習質量和品牌管理;向約琴夫·M·朱蘭學習組織生產;向彼得·德魯克學習市場營銷及管理。同樣,美國企業也在虛心學習,企業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組織,正是學習日本的團隊精神結出的碩果。

  執著是本色

  英特爾總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意味著在遵循摩爾定律的資訊時代,只有堅持不懈持續不斷地創新,以夸父追日般的執著,咬定青山不放鬆,才可能穩操勝券。在發生經濟危機時,資本家可以用腳投票,變賣股票退出企業,勞動者亦可以退出企業,然而企業家卻是唯一不能退出企業的人。正所謂“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在20世紀80年代諾基亞人涉足移動通訊,但到90年代初芬蘭出現嚴重經濟危機,諾基亞未能倖免遭到重創,公司股票市值縮水了50%。在此生死存亡關頭,公司非但沒有退卻,反而毅然決定變賣其他產業,集中公司全部的資源專攻移動通訊。堅韌執著的諾基亞成功了,如今諾基亞手機在世界市場佔有率已達到35%。

  誠信是基石

  誠信是企業家的立身之本,企業家在修煉領導藝術的所有原則中,誠信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原則。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誠信經濟。沒有誠信的商業社會,將充滿極大的道德風險,顯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其實,凡勃倫在其名著《企業論》中早就指出:有遠見的企業家非常重視包括誠信在內的商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確指出:“企業家只有一個責任,就是在符合遊戲規則下,運用生產資源從事利潤的活動。亦即須從事公開和自由的競爭,不能有欺瞞和詐欺。”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原動者”,也是市場機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動力”,也一定來自於這些民間資本者群體。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相對於公有制經濟體系內的其他經濟成分和生產者,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離不開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的發展和壯大。

  縱觀當今世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固然是缺乏諸多經濟要素,但是最缺乏的卻是能夠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家以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經營管理人才。尤其是在我國,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天然相容,互併為發展條件。因此,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是決不可能被排斥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之外的!

  我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關鍵階段,並且業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國未來幾年的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必將觸及到深層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調整,對於我國改革開放的程序,不啻於是又一次嚴峻考驗!期間,必將涉及到如何正確地解讀和定義民營企業家和民營資本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

企業家的解析

什麼是企業年檢企業年檢的程式
畢業證代領授權委託書
相關知識
什麼是基本面基本面的分析
什麼是波特率波特率的分析
什麼是種植園農業
有什麼是年輕人創業專案
什麼是銀行理財業務銀行理財業務的存在問題
什麼是上班族上班族的五種職業病
什麼是專案融資業務
什麼是結構性失業結構性失業的產生條件
什麼是諮詢師諮詢師的職業要求
什麼是大學生創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