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職計算機教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學習和創造的基礎,也是社會對於計算機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職計算機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職計算機教學論文範文一: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分析

  摘要:

  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重視力度的不斷提高,我國教育水平也在不斷髮展進步,近年來,民族地區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然而,對於民族地區的中職學校的教學而言,計算機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計算機的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老舊等因素,導致民族地區的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普遍比較低下。因此,本文通過對民族地區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並試論提高民族地區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策略,進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

  關鍵詞:

  提高民族地區;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分析探究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資訊化時代已經到來,計算機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同時對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等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同時各個地區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相對落後於發達地區,對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教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模組,相關教學資源嚴重缺乏,導致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普遍低下。

  1民族地區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學的現狀

  1.1民族地區計算機教學資源匱乏,教學形勢落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於發達地區的發展水平,所以在計算機教學方面也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一方面,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由於缺乏對中職學生計算機教學的重視力度,對計算機教學課程的安排存在不科學現象,無法滿足中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需求[1]。同時,中職學校的計算機資源相對匱乏,計算機基礎設施較少,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另一方面,民族地區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形式相對落後,教學中將對學生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分離,使得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只能聽老師在講臺上重複講述計算機的操作流程,進行強化記憶,在計算機課堂上進行具體的操作,使得教與學嚴重的脫離,無法滿足中職學生對計算機邊學邊練的需求,影響了計算機課堂的學習效率。

  1.2計算機教學中注重理論教學,輕視計算機的實踐教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老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過於注重對中職學生的理論教學,從而忽視了對中職學生計算機實踐教學,對理論課的安排多與對實踐課程的安排,這樣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提升。首先,老師在計算機理論教學中,只是一味的在上面講理論知識,中職學生在臺下機械的聽,缺乏相互的溝通與交流,使得課堂的教學氛圍死氣沉沉,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很多時候在課堂昏昏欲睡,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有限,無法充分的將理論很好的運用到計算機實踐中去[2]。其次,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讓中職學生根據上節課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自主練習,缺乏相應的知識回顧與引導,很多的中職學生由於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導致無法完成計算機的操作,導致中職學生利用大部分的課堂時間來打遊戲,對實際的計算機操作較少,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提升。

  2提高民族地區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策略

  2.1激發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在民族地區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要充分的激發中職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計算機教學中去,為提升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打好基礎。中職學校老師要更新計算機教學模式,轉變課堂的教學角色,將原來的知識傳輸者轉變為幫助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尊重中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滿足中職學生邊學編練的學習需求,提高中職學生計算機課堂的學習熱情[3]。此外,老師還要創新計算機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組織一些網頁製作和word排版等類似的課堂比賽,並給予相應的加分獎勵,提高中職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發中職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2.2展開任務教學,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教授過程中,大部分的中職學生都會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聽課的興趣和積極性,無法有效的培養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因此,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應該進行計算機教學的深化改革,轉變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精簡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講解,適當的開展任務教學,鍛鍊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的運用能力。例如,選擇一些生活中涉及到計算機知識的實際案例,可以適當增加一定的難度和深度,讓中職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中職學生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分析直至完成案例任務的整個過程,不僅可以加深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

  2.3營造良好的計算機學習氛圍,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民族地區中職學生要營造良好的計算機學習氛圍,引導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中職學生對計算機學習過於依賴老師的課堂知識傳授,缺乏相應的探究思維和創新思維,不利於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4]。因此,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計算機知識教學時,老師應該創設教學情境,使得計算機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靈活多樣,營造良好的計算機學習氛圍,激發中職學生的探索慾望和好奇心,積極主動的去分析和探究,培養中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應該增加中職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時間,讓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可以得到有效的鍛鍊,產生對計算機創新應用的興趣,促進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提升。

  3結論

  總而言之,計算機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對計算機操作人才的需求也在顯著提高。因此,對於民族地區中職學校來說,應該提高對中職學生計算機教學的重視力度,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計算機教學觀念,激發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適時的展開任務教學,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營造良好的計算機學習氛圍,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計算機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曉紅.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2005.

  [2]蔣光平,向元紅.淺談如何提高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J].科技創新導報,2014,35:146+148.

  [3]馬美瓊.淺談如何提高貧困地區中職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23:166.

  [4]王利新.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J].現代交際,2012,08:166+165.

  中職計算機教學論文範文二: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改進

  摘要:

  社會各行業的飛速發展要求中職教學中要強化就業素養教育以輸送優質職業人才。本文對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闡述了“以就業素養為導向”的必要性,並重點論述了其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解決目前教學中面臨的棘手問題。

  關鍵詞:

  就業導向;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十分明確畢業生的培養目標,並在目標的指引下制定有關計算機學科的教學計劃,同時教師應該著力發展教材的開發力度,讓教材中所學的知識能夠真正的運用到工作當中去。中職教育的總目標其實就是培養合格的技術勞動者,也是為社會輸送一線服務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搖籃。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在制定培養目標的時候要充分將中職院校的自身情況和特點考慮在內。

  1中職院校中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培養目標缺乏針對性,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在此前提下,就決定了中職院校應該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生產一線技術人才為主的教學目標。而目前很多中職院校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還停留在傳統的培養多層次的、複合型的人才,並且具有一定的軟體開發與管理能力的人才目標上[1]。這個培養目標的範圍過於廣泛,並且培養的方向也不明確,這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範圍變大,不能專一的對某一方向進行深入的學習。由此可見,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在教學培養目標中與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有所偏離,這就會造成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好找工作,存在就業危機。例如:招聘企業所需要的軟體有很多學生都接觸過,但是也僅僅處於瞭解狀態,達不到熟練的程度,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作為學生的專長,也就不會成為企業所需要的,更不會被市場所接受。

  1.2課程設定不合理,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中職院校中的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課程很多都是純理論型的,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很好的掌握這部分的理論知識,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本專業知識時產生枯燥感,起不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院校著重從計算機的整體結構出發,以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這樣做雖然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會有一定的提升,可是學校卻忽視了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既不能使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有一個很好的理解,也不能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就使得學生必然會與社會脫節,不能夠與時俱進,不符合如今社會的發展需求,而當今社會上目前需要的是有個性,具有創造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並可以實現零距離就業能力的學生。

  1.3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

  在中職院校中計算機專業的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區別,教師不能夠完全的按照課本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像這樣把知識直接的傳授給學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與積極的態度,學生被動的去學習,就會導致教育與社會的需求相脫節[2]。所以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應該採用符合社會發展的教學方式,並且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多采取幾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參與到教學中,教師要著重的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具有創造性的思維,讓學生在今後工作中能夠儘快的適應本崗位的工作,滿足社會的需求。如果教師想要教好計算機這門學科,那麼一定要在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興趣上入手,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讓計算機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而不是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

  1.4教師缺少經驗,實踐教學能力薄弱

  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處於一個主導地位,所以教師素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教學改革的效果,大部分中職院校中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不僅在教理論知識,而且還承擔著學生實踐教學的任務,由於很多教師只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基礎,而沒有相應的實際操作經驗,也沒有相應的參與到企業工程實踐中,這就影響到學生實踐技能的學習。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加強實際操作經驗,讓教師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教師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相關經驗與知識傳授給學生,對於教師而言,這才可以適應教學需求,促使學生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2以就業素養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內涵與必要性

  以就業素養為導向的教學,就是要求中職院校要在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堅持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為基本理念和基本出發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模式構建,努力使學校培養出的畢業生能夠及時的謀得就業崗位[3]。在新的教育大綱要求下,以就業素養為導向已經成為了衡量個所中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而這種理念的普及也必將會令我國中職院校畢業生培養目標、辦學理念、專業配備、課程設定、教學策略、就業指導等多方面辦學質量得到嚴重的影響。為了順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中職學校應該將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的職業需求結合起來,以就業素養為導向,圍繞著社會、企業和市場的多方綜合需求來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讓每一位從中職院校走出的學生都具有完備的職業素質能力,這也是目前職業教育的意義所在,也是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

  3以就業素養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策略

  3.1以就業素養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

  中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工作者首先應當明確市場的導向,將深化就業素養教育改革的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工作中。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首先應當通過網路瞭解、實地調研、市場調查等方式關注市場的需求動態,瞭解勞動市場的實際需求,明確目前市場上對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能力的需求,並以此為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依據,從而保證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育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人才需求。在明確了人才的培養目標之後,接下來就要弄清楚實現這個目標的主要途徑,並且整個途徑都要以教學改革理念為指導依據,通過科學的方式來設定計算機專業課程,變書本教育為實地操作,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建立中職院校自己的實訓基地。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的設定自己得人才培養目標,也使得畢業生能夠真正的為企業所用,為市場所需。另一方面,可以採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到企業的各個計算機技術與管理崗位當中去,讓企業通過日常觀察直接選拔畢業生,減少傳統面試過程的不確定性,減輕企業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的實踐和成本,徹底實現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的教育局面[4]。

  3.2結合培養目標,靈活地對課程進行設定

  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在設定課程中要具有針對性,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對於以後工作有幫助。在開設課程時,要與學生緊密的結合,要滿足近幾年乃至未來幾年市場有需要的課程,並且在設定中要注意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儘可能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並多設立選修課程,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喜歡的計算機知識去學習,例如軟體開發、硬體設計、計算機維修等等,讓學生在就業中更有針對性,學生不僅要學好自己本專業的必修課程,並結合工作實際,把其中的幾門課程學精[5]。教師需要合理地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想結合,並根據市場就業需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鍛鍊。在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實際應用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以便學生在就業中有更好的機會,提升競爭力。總之,中職院校計算機課程設定中,一定要依據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並且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資源,努力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

  3.3採用專案化教育,培養市場所需要的人才

  計算機專業知識相對其它學科較為抽象,要將繁瑣的事務通過計算機進行簡單化的程式設計與處理,若能結合實際專案來教學定能事半功倍。專案化教學就是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專案中。例如,製作一款海報、設計一款學生管理系統、進行Flash動畫設計、用Phptoshop美圖等實際專案。在專案教學進行中,教師只起到一個指導作用,讓學生自主的進行討論,然後由學生自己完成專案,然後教師以學生專案的完成情況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專案教學的主要是對學生在遇到實際情況中,如何進行工作,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鍛鍊。

  3.4教師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增加教師的實踐能力

  由於中職院校的培養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所以教師就應該多參與社會實踐,增加自身的經驗,提高專業技能。只有教師具備了很強的實踐能力,那麼在教學中才有說服力,讓教師以實際計算機技術應用案例對學生進行講解、教育,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調整教育目標。教師本身應該不斷的進行學習,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雙師型”的教師,並且不斷的提升中職院校的課程開發能力,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專業性技能的人才。

  4結語

  綜上,中職院校計算機教育以就業素養為目的,通過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想結合的模式,讓學生可以學到更多、更有專業性的知識。增強學校的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更具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海.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專案教學法”[J].新課程下,2011,11:55-56.

  [2]張婷.專案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1,3:62-63.

  [2]蒙海平,樑琴.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4:37-38.

  [3]吳慶鬆.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探討[J].才智,2011,29:19.

  [4]辛紅.淺談計算機網路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2:83-86

高校計算機教學專業學術論文
中職計算機教改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中職計算機教學論文
有關中職計算機教育論文
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論文
中職計算機教育論文
中職計算機教改論文
多元智慧理論指導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範文
有關職高計算機教學論文
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創新論文
試論中職計算機教學重點論文
中職計算機教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