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解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當時古代民間的一般看法認為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孔子至今仍然非常有影響力。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最新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論語》

  君子有三種事應該加以警戒:年輕的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力戒逞強好鬥;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摘孔子《論語》

  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摘孔子《論語》

  君子有九種事情需要考慮到:看,要考慮是否清楚;聽,要考慮是否明確;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實;做事,要考慮是否認真;疑惑,要考慮是否求教;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後患;利益當前,要考慮是否該伸手。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摘孔子《論語》

  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只是由於環境習俗的薰陶,便相距得遠了。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摘孔子《論語》

  當他未得到官職的時候,唯恐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官職,又唯恐丟失掉。假若害怕丟失掉,便什麼壞事都能幹出來。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摘孔子《論語》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難相處,親近了,他們說你不莊重;疏遠了,他們又會怨恨你。

  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摘孔子《論語》

  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摘孔子《論語》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論語》

  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精選

  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摘孔子《論語》

  君子給人的印象有三種變化:遠看莊重威嚴,接觸則溫和可親,聽講話則嚴肅不苟。

  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論語》

  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摘孔子《論語》

  做好了官,有餘力就要學習,學習好了,有餘力就去做官。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摘孔子《論語》

  即使是小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對於遠大的事業恐怕有所阻礙,所以君子不去幹這些。

  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為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為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摘孔子《論語》

  子張問:“什麼是五種美德?”孔子說:“君子對人民施加恩惠,卻不耗費財用;使百姓勞苦,百姓卻無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卻不貪婪;安寧矜持卻不驕橫;威嚴卻不凶猛。”……子張又說:“什麼是四種惡行?”孔子說:“事先不經教育,犯了罪就殺頭叫做肆虐;不先告誡便要求有成效,這叫粗暴;釋出命令遲緩,卻突然限期完成,這叫殘害人;同是給人賞賜,卻出手吝嗇,這叫只進不出的財務衙門。

  錦集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豔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還會看:

孔子名言解說
孔子的名言解讀
相關知識
孔子的名言解釋
孔子的名言解讀
關於孔子的名言註釋
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解釋
孔子的名言和解釋
孔子的名言及解釋
關於孔子的名言及解釋大全
孔子的名言警句及解釋
關於孔子的名言名句及解釋
孔子的名言與名言解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