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徵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納徵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婚禮中的一個單項,古代“六禮”(一納采、二問名、三納吉、四納徵、五請期、六迎親)演變而來。

還納是什麼意思

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所謂的六禮,據儀禮的記載,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唐代以後,皇太子開始請迎,而親王的婚禮都會依隨六禮。後來暨“問名”於“納采”和“請期”於“納成”;是故雖然概念上還是依六禮而行,實際上只有“納采”、“納吉”、“納徵”和“親迎”四禮。而朱子家禮更將“納吉”和“納徵”合為一禮,所以只有三禮。

納徵的介紹

納徵: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四禮。亦稱“納成”。即男家納吉往女家送聘禮。《禮記·士昏禮》孔穎達疏:“納徵者,納聘財也。徵,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經此儀禮婚約完全成立。

介紹古代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內容?

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 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即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六禮已畢,只意味著完成了成妻之禮,還須在次日及三月後完成“謁舅姑”與“廟見”之禮,即成婦之禮,廟見後才能正式承認該女子為丈夫宗族的成員。 六禮始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婚姻程序,雖幾經變遷,但基本上沒有脫離六禮的範圍,在唐律、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定。這種婚姻程序是包辦強迫與買賣婚姻相結合的體現,充滿濃厚的迷信色彩。

希望採納

納徵,納采,納幣,納成哪個是不同意的意思

愛一個人,很痛,今生愛他,也望來生可以再愛一次,走上輪迴路上,捨不得,求不得,用自己的血把愛人名字寫下來,為什麼?就是想三生石起靈光,給自己愛人見到自己的心願,就是想來生再愛一次,今生我們重遇,又有多少人可以記起前生人。

納吉是什麼意思

其實還有很多名稱的:

納采指男家請媒人去女家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後,男家備禮前去求婚。問名指男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後,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婚姻。納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禮,又叫納幣。請期指男家選定婚期,備禮告訴女家,求其同意。親迎指新郎親自去女家迎娶。

古代納徵男方送什麼聘禮

這個歷代沿革,內容各有不同,史書記載如下:

《晉書·志十一》:“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禮納徵,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馬二駟。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宋代所用禮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銀綾絹,各依等級而定。明代聘禮提倡節儉。《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禮:“納徵如吉儀,加玄纁,束帛,函書,不用雁。”儀式因襲宋制:“賓致詞曰:某官以伉儷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禮。有不腆之幣,敢請納徵。”主婚者曰:“某官貺某以重禮,某敢不拜受。”賓以函書授主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書。鼎

從史書記載可以知道,主要是淺絳色的絹帛(大紅絲綢),再根據社會地位不同加以各種珍寶和牲畜。

能不能詳述一下古代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的過程?謝謝。

中國古代把婚禮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古稱“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即男家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若女家同意議婚,則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時須攜活雁為禮,使人納其採擇之意。《儀禮·士昏禮》中說:“昏禮下達,納采用雁。”

問名是男家託媒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準備合婚。《儀禮·士昏禮》中記載:“賓執雁,請問名。”問名的文辭大多是:“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若女方同意,則授禮;男家即通過占卜測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則進行下一步。

納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為禮——後世則多以金銀首飾等物為禮。相當於現在的定婚,俗稱送定、過定、定聘。

納徵,即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又稱納幣、大聘、過大禮等。古代納徵多以鳥獸為禮,上古時聘禮須用全鹿,後世簡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禮文》中記載:“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詩經·召南·野有死麋》中說:“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寫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為古代納聘多執雁為禮,故送聘禮又叫“委禽”。當然,古代納徵也並非全用鳥獸為禮,象《衛風·氓》中所說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是以布為聘禮的例子。後來,納徵的禮儀越演越繁,成為六禮中禮儀最繁瑣的過程之一。

請期,即男家擇定結婚日期後,備禮去女家,請求同意結婚的日期。現在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頭”。

親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禮節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親往女家迎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將一瓠瓜剖為兩半,夫婦各鄲其一,斟酒而飲,謂之“合巹”——此即後世交杯酒的源起。這一過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傳統拜堂的禮儀

首先,新郎新娘各自需要選定以為伴娘和伴郎,作為主要的還需要找到一位博學的婚禮主持。儀式開始之後,主持會徵求新人的意見,是按照古禮行跪拜禮還是行新式鞠躬禮。按照古禮一跪就是一拜,按照新禮三鞠躬才算作一拜。照例首先是一拜天地,新郎新娘並排朝外站立,然後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其次是二拜高堂,面向高堂行三鞠躬裡。再後就是夫妻對拜,新夫婦相對而立,三鞠躬之後,主持會喊:新郎東立,新娘西立。這是伴娘伴郎應當新郎新娘對換一個位置,再喊“夫妻對拜”,又是三鞠躬,最後是送入洞房。

這個新郎新娘互換位置也是一種禮儀,按照傳統禮儀,兩人並排站立以東邊為大,西邊為小。在拜天地、拜高堂和第一次的夫妻對拜的時候,因為新娘剛剛加入這個家庭,還是客人,所以要站在東邊,等到對拜一次以後,結婚禮儀已經算是完成了,這個時候丈夫成了主人,妻子變成堂客在次要位置了,所以需要請“新郎東立”,站到尊貴的位置上,在夫妻對拜一次。這才說是完整的完成了拜堂的儀式。

文定禮是什麼意思

文定,或稱送定、納吉,又稱“小聘”(“大聘”則指“納徵”或“過大禮”),是中式婚禮的禮俗之ㄧ。在傳統婚俗中,有納吉、納徵、請期等儀式,如今則多合而為一納徵一禮,男方須前往女方家中下聘禮,並交換戒指等。說白了就是給彩禮!!!

文定是什麼意思

1、文定是什麼意思?

答:1)文定的意思是指訂婚;

2)人名:清朝人,名止,字子敬(或作豹),又字止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2、文定指訂婚意思的起源:

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徵訂婚後,親迎太姒至渭濱。後世因此以“文定”代稱訂婚。語出《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

相關問題答案
納徵是什麼意思?
差額納稅是什麼意思?
徵路的徵是什麼意思?
萬年曆納采是什麼意思?
社保滯納金是什麼意思?
車輛免徵是什麼意思?
征衣的徵是什麼意思?
日曆納彩是什麼意思?
消納證是什麼意思?
日曆上納采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