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含義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老子的“無為說”的是什麼意思啊??

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無為,即“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順乎自然以為治。無為是實現無不為 、無不治的前提和條件,“以無事取天下”。《漢書·藝文志》說:道家的無為政治主張是“君人南面之術”,道出了無為政治的基本精神。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主要包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等內容。莊子更主張君主應該無慾、無為、淵靜,“無慾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無為而治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有很大的影響。漢初的黃老之學吸取了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適應秦末政治動亂之後,民心思定的形勢,強調清靜無為,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採取不干涉主義或少干涉主義,藉以安定民心,發展社會生產。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思想在當時起了積極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統治者都曾利用無為而治的思想協調處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有所收效。魏晉玄學家則通過宣傳無為而治,引導人們消極、遁世、清談、無所作為,對社會產生了消極影響。

老子的無為思想老子的哲學並不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學體系,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一種對“道”的追尋。老子“道”的學說,就是對宇宙萬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遠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實踐之中。對於個體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則是一種達至善治的智慧。雖然老子思想以“玄之又玄”而著稱,但其背後的濟世情懷,卻值得反覆體味。老子的哲學是一種大智慧,對於人類一切事務,包括管理在內,都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其中,無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無為”,在老子那裡意味著“道法自然”,即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即自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觀點。老子將“道”視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則是“常無為而無不為”,即“道”對於宇宙萬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就道生成萬物、成就萬物而言,道是“無不為”的;就道對於萬物“不辭”、“不有”而言,道又是“無為”的。從本質上講,這是“無為”與“無不為”的有機統一。天地萬物的生成與存在,皆是“無為也而無不為”的。老子正是從這一思想出發,認為治國安民,要反對“有為而治”,而主張“無為而治”。在他看來,“為無為,則無不治”,“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聖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無為”看作聖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老子既反對儒家推行“以德治國”,又反對“以智治國”。指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子;國家混亂,有忠臣。”認為,“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同時老子也反對兵家的“以力治國”,反對暴力戰爭。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主張“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只有推行無為而治,才能達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為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的理想社會。

無為無所不為

“無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老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諸侯混亂,統治者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放縱,造成民不聊生。在這種情形下,老子提出了無為思想,呼籲統治者要“無為而治”。他說: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好靜”是針對統治者的騷擾而提出的,“無為”是針對統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無慾”是針對統治者的貪慾而提出的。老子認為,為......

老子所謂的道指的是什麼意思?

據《老子正宗》中的說法

老子所說的道包含寺中不同的含義

1、道指宇宙的本體,道是宇宙的本源;

2、道是萬物的運化規律,即人們所說的道理;

3、道是萬物的主宰,是指道決定萬物的功能;

4、道是通向真理之路,即認識真理的門徑。

老子是道家的祖宗,它說的還不能代表道家的道麼?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道德經》,顧名思義,講的是道和德,先有道而後有德,德不過是道在人類社會的折射,因此,道遠比德更重要。所以,說清了道,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什麼是道?古往今來,大家都是稀裡糊塗矇混過關,道就成了胡說八道的道。所以,對於《道德經》的解讀,絕大部分都是胡說八道。

什麼是道?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什麼是道,看起來老子也不知道。道,就是不知道的道。不過,老子雖然不知道道是什麼,總算知道道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面這句話怎樣解釋?人法地,就是人類的生存要遵從地理條件的規律;地法天,就是山川河流季節變化的方式要遵從於地球運行的規律;天法道,就是地球的運行要遵從於天地運行的規律;道法自然,就是天地的運行要遵從於宇宙生成滅亡的規律。

所以,道,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是天地要遵從的法則。而這個法則的具體內容,老子當然不知道。

實際上,以上的說法也可以說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要打個比方的話,就是士兵聽班長的,班長聽排長的,排長聽連長的。

到這裡,老子的說法非常正確。但是之後,老子開始犯一個原則性的錯誤。

既然說人法天地,那麼在接下來就應該說人怎樣去適應天地,譬如逐水草而居,譬如春情萌動,譬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譬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等。然而,老子卻開始大講人類如何應該法道,如何應該按照道的要求去做。

這,就好像不是教導士兵如何聽從班長的指揮,而是教導士兵去聽排長的指揮。於是,一切亂套。

天地運行的規律是什麼?也就是說道的要求是什麼?天地運行,要求各自在固定的軌道上運行,互不干擾互不接觸,就像地球和火星,它們可以靠得很近,它們可以總是互相看見,但是,決不會零距離。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它們都將毀滅。所以,天地運行,追求的是一個永不改變的平衡。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則,就是道。

問題是,老子用這個標準來要求人類。天地的運行,不需要個體的智慧,不需要慾望和追求。如果把這些投射到人類,那就必然是小國寡民、愚民政策和無為而治。

所以,當你明白《道德經》就是試圖用天地運行的“道”來應用於人類,你就能輕鬆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話。你可以把每一句話轉而用於天地運行,你會發現那就是真理。

所以,道德經其實很簡單,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學習了現代天文地理的人來說。是的,天地運行的無為無語保證了“天長地久”。如果人類也能如此,人類也能“千秋萬代”,而不用擔心自我毀滅。但是,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是有慾望有追求的。人如果無知無慾,與草木有什麼區別?

《道德經》的道,是坐而論道的道。

老子什麼意思

這個詞有三種含義,分別解釋,請你參考:

1、老子代表的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聃 ,就是向孔子問道的那個人,《道德經》的作者;

2、值得是古代的皇帝,這是一種特殊的稱呼;

3、一種自稱,表示很驕傲,傲慢的意思。

老子的上善若水的詳細含義?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 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

意思是說人類最美好的品行就應該如水一樣。

其一,水往低處流。

啟迪我們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權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時刻關注最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特別是那些至今連溫飽都尚未解決的群眾,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儘快使他們擺脫貧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萬物而不爭。

水與千千萬萬種物質,溶為一體,構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藥水、墨水等物質,在這諸種物質的排名中,水都居於第二位。

然而,如果沒有了水,這些茶水、藥水、墨水等還會存在嗎?水的這種不爭之德,啟迪我們應該不爭名不爭利,將個人的價值體現在默默的奉獻之中。

其三,水隨遇而安。

無論石縫巖隙,還是沼澤鹼灘,水都能頑強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兒,它也會笑迎朝霞,熠熠閃光。

水的這種豁達頑強的精神,啟迪我們即使是處於艱苦的環境,也要安貧樂道,恪盡職守,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結為冰。

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變化,體現了水極大的靈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結為冰,更是啟迪我們在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增強凝聚力、向心力,萬眾一心,精誠團結,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其五,水質透明,清澈見底。

水的這種鮮明特性,啟迪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君子坦蕩蕩”,城府深不可測者很難覓到摯友良朋。我們應做一個清純如水的人,潔身自好,纖塵不染,永遠保持健康的肌體。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許傾斜都會破壞水面。因此,我們常常希望掌權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本體現,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測。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贏得民心。

水是博大精深的。

它對我們的啟迪還有許多,如“滴水穿石”,啟迪我們對事業的追求要鍥而不捨;“千條江河歸大海”,啟迪我們一旦認準一個目標,就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執著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啟迪我們要有恢宏的氣度,博大的胸懷。水對我們的啟迪是如此豐厚廣博,難怪先哲要發出“上善如水”的讚歎

道德經的真正含義

無為而無不為:出自《道德經》四十三章 科學與哲學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為道: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日損:一天比一天減少。不斷地學習研究外在的科學技術知識,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煉道德功,開發潛在的智慧,自我主觀意識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再減少,直至自我意識完全符合客觀規律。自我意識完全符合了客觀規律,自我也就取得了無所不為的大智大慧。 “為學”能夠直接地給人類帶來顯而易見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現代教育的內容就屬於“為學”的範疇。而老子的“為道”即道學則是現代教育還沒有真正涉及到的內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廈,又是通向智慧大廈的道路。“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從這一點來說,道學就是哲學,因為它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傳統哲學的課題是建立在單純地對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礎上的,而不像道學是建立在默修實踐基礎上的,這是傳統哲學的最大弊端。也正是這一弊端,導致了哲學至今處於困境之中。我們知道,“道”首先是一種境界,而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進入的客觀存在的忘我的、無形的心靈的境界。要想進入這一境界,只對概念作深入細緻的邏輯分析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但是要達到哲學的目的,獲得大智大慧,非得進入這一境界不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在現象世界中摸索,是不會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學只有統一到老子的道學上來,才能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哲學。關於智慧,蘇格拉底認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說的神其實就是人的心靈。我們注意到,在《道德經》中,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屬於自我,是顯意識、個體意識。智,知於表面現象,形成於後天。用自我之智看問題,只能是以物觀物。以物觀物則流於主觀片面;慧屬於心靈,是潛意識、集體意識。慧,明於道,形成於先天,但需要後天之智去開啟、凝聚。用心靈之慧看問題,則以道觀物。以道觀物則客觀全面。未體道之人,靈受制於魂,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於現象,慧明於大道,只有魂與靈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說,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並非完人,那麼,道學就是指導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過渡的學問。超越自我,解放心靈,開發潛意識,使認識的主體由自我變為心靈,這就是道學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為大自然的真正強者。關於哲學的方法,傳統哲學的方法是懷疑法、邏輯分析法、歸納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學的方法是“損”。損就是破除自我主觀意識,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破我執”。損是揚棄,揚棄那些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意識,使主觀反映客觀。“損之又損”,就是否定之否定。損的過程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端正意識、肯定真理的過程,同時也是強身健體的過程,因為,德是否正確,是依靠身體的健康狀況來檢驗的,如果在練功實踐過程中,身體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於出現自殺、殺人等現象,這就證明已經走到邪路上去了。另外,“損”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不過這裡的認識是對自我的認識,實踐也是自我的默修實踐。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同時又是認識的客體,只有首先認識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認識世界。認識的正確與否,又必須通過默修實踐所帶來的身心健康狀況去檢驗。正確的認識對練功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否則,就會給身體帶來災難。“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直至坐入道境,獲得真正的解脫。一切學問必須一定於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學問。科學能給......

相關問題答案
老子含義的意思?
若字含義的意思是什麼?
老友依舊的意思?
多行不義的意思是什麼?
野子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不義而富且貴義的意思?
顧名思義的意思和造句?
深明大義的意思?
含食的意思是什麼?
開宗明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