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的生平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杜甫的生平介紹,要詳細一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後世詩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繫心國民”之語(《載敬堂集》)。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來自百科 更具體可以去百科看!!!!!

杜甫寫的生平第一首什麼詩?

七言詩

杜甫生平事蹟簡介 400字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六年(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於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生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他的部將李懷仙斬其首來獻,安史之亂結束。杜甫聽到這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衝口唱出這首七律。全詩八句。開頭寫初聞喜訊的驚喜;後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凸顯了急於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因此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的後六句都是對偶,但卻明白自然像說話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滿意請採納,謝謝。

關於杜甫生平經歷的散文

《走進杜甫人生》 來源:散文網

走進,走進你的精魂.走進你的詩膽豪氣,走進你遺留下斑駁的殘碑,還有走進你那詩中拓出的崇高愛國精神。那一句句、一行行千吟不衰的詩句,是你不小心放進日子裡的吧!你可曾知道你釀成的詩酒又醉倒了多少炎黃子孫?

讀書與漫遊時期,你飄生吳越,閒情四射,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遊齊趙,其間初繪泰山,一首《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即以突現出泰山的宏偉與你人生的抱負。繼而遇李白、高適同遊於樑、宋結下深厚的友誼.正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啊!。

困居長安時期,你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由此你感嘆而作《兵車行》、《麗人行》等評批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記錄下了車轔轔→哭聲直上幹雲霄的悽慘;道旁過者問行人→被驅不異犬與雞的征夫慘痛申吟;長者雖有問→天陰雨溼聲啾啾的怨恨控訴;你這語雜歌謠,最易感人.愈淺愈切,深入人心。

安史之亂時期,潼關失守,你獨投肅宗。途中被俘,押至長安。聞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感慨而作《月夜》《春望》《衰江頭》《悲陳詞》等詩篇。抒發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之後你潛逃到鳳翔行在,做了左拾遺。當你忽聞官軍勝利的收復薊北時,涕淚滿衣裳。激動與喜悅之情使你揮墨而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直抒胸臆。

好景不長再之後又是戰亂頻,人們顛沛流離的生活著。你提起憤慨之筆,再次鐫刻下那催人淚下、心寒不羈的歷史的片段。使得“三吏”“三別”成了不朽的傳揚,也使你成為了人們所歌頌的“詩史”

西南漂泊時期,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以及關輔饑荒。自家的茅屋被秋風所破,大雨如柱,長夜難眠。你推己及人,聯想到的是:人民的痛苦、國家的命運。你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如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正是你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與克己為人的人道主義寬廣胸襟的展示。你遠大的抱負未能實現,極度憤慨之時,你正話反說:“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抒發了一生的心事,毅然的選擇棄官攜家隨民而去,於是乎發出“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人生感悟。一字一淚,感人肺腑。

從成都流浪到夔州,你臥病於此。用一首《登高》再次概括了人生的苦況,情懷深蘊,顧盼生輝。喚年你獨登岳陽樓,雖然已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而你心卻依舊懷著“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博大情弦。在這生命即將燃盡的時刻,你關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國家的安定,真的是令人感慨萬千。

走進蒼茫的浩野,只為尋你。是你將碧綠的溪流溶進了昏迷的舊夢,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書寫那深深的“骨”字.走進流光的映影,只為懂你。是你將蒼冥的**斟入了歲月的濃槳,獨自一人苦咽那口溶淚的酒。走進歷史的炊煙,只為悟你。是你將明月的清輝撒滿了天空,卻把暗淡的黑影留給了自己。

當時間湮沒了河流,當歷史暗淡了天空,在大唐由盛轉衰的背景裡,永遠有你沖天的豪情。你用自己飛天的痕跡,闡釋了你的人生。你飛入了史冊,註定成其中奪目的一顆星星。。。

還有一篇寫的不錯的,在江山文學網,《清明時節 懷念杜甫》作者是江山水墨, 文章放不上來,你可以自己去搜哦

大詩人杜甫生平資料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樣,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在文學史上,把他們合稱“李杜”。杜甫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也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洛陽,遇見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兩個人性格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志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

後來,他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那時候正是*相李林甫掌權的時候,李林甫最忌恨讀書人,怕這些來自下層的讀書人當了官,議論起朝政來,對他不利,於是勾結考官,欺騙玄宗說這次應考的人考得很糟,沒有一個夠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賀的奏章,說這件事正說明皇帝聖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經得到任用,民間再沒有遺留的賢才了。

那時候的讀書人都把科舉作為謀出路的途徑,杜甫受到這樣的挫折,懊喪的心情就不用說了。他在長安過著貧窮愁苦的生活,親眼看到權貴的豪華奢侈和窮人受凍捱餓的悽慘情景,按捺不住心裡的憤慨,就用詩歌控訴這種不平的現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他寫下的不朽詩句。

杜甫在長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剛剛封他一個官職,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一帶的百姓紛紛逃難。杜甫的一家,也擠在難民的行列裡,吃盡了千辛萬苦,好容易找到一個農村,把家安頓下來。正在這時候,他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就離開家投奔肅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軍,被抓到長安。

長安已經陷落在叛軍手裡,叛軍到處燒殺搶掠,宮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燒。唐王朝的官員,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軍解送到洛陽去。杜甫被抓到長安以後,叛軍的頭目看他不像什麼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從長安逃了出來,打聽到唐肅宗已經到鳳翔(今陝西鳳翔),就趕到鳳翔去見肅宗。那個時候,杜甫已經窮得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腳上穿的是一雙舊麻鞋。唐肅宗對杜甫長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讚賞,派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

左拾遺是個諫官。唐肅宗雖然給杜甫這個官職,可並沒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卻認真地辦起事來,過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肅宗撤了,杜甫認為房琯很有才能,不該把他罷免,就上了奏章向肅宗進諫。這一來,得罪了肅宗,虧得有人在唐肅宗面前說了好話,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軍收復長安以後,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一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陝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一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陝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他到一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半夜裡,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裡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後牆逃了,老婆婆一面答應,一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你家男人到哪裡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一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裡只有一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你還要什麼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一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悽慘情景,心裡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後一共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

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詩是什麼?抒發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經安史之亂,官軍收復安史之亂的失地,杜甫的家鄉在山西,也被收復了,多少年的顛沛流離終於可以回家了,於是即情而作,一揮而就

杜甫的人生經歷

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   玄宗開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歲。嘗至郾城,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開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歲。始作詩文。   玄宗開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歲。始習大字。開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十四歲。壯遊詩曰:“習年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從,以我似班揚。”原注:崔鄭州尚,魏豫州啟心。   開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十五歲。百憂集行曰:“憶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開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十九歲。遊晉,至郇瑕(今山西猗氏縣),從韋之晉﹑寇錫遊。

開元十九,辛未(公元731年),二十歲。遊吳越。   開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二十一歲。遊吳越。   開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二十二歲。遊吳越。   開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二十三歲。遊吳越。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二十四歲。自吳越歸東都,舉進士,不第。   開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二十五歲。遊齊趙。交蘇源明。   開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737年),二十六歲。遊齊趙。   開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二十七歲。遊齊趙。   開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二十八歲。遊齊趙。   開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二十九歲。遊齊趙。   開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三十歲。歸東都。築陸渾莊,於寒食日祭遠祖當陽君。   玄宗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三十一歲。在東都。姑萬年縣君卒於東京仁風裡。六月,還殯於河南縣,公作墓誌。   天寶二年,癸未(公元743年),三十二歲。在東都。   天寶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三十三歲。在東都。五月,祖母範陽太君卒於陳留之私第。八月,歸葬偃師,公作墓誌。是年夏,初遇李白於東都。秋,遊樑﹑宋,與李白﹑高適登吹臺﹑琴臺。嘗渡河遊王屋山,謁道士華蓋君,而其人已亡。   天寶四年,乙酉(公元745年),三十四歲。再遊齊﹑魯。是時李之芳為齊州司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來齊州,公嘗從遊,陪宴歷下亭及鶴山湖亭。旋暫如臨邑(屬齊州)。秋後至兗州,時李白避歸東魯。公與同遊,情好益密。公贈白詩所云“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將西去,白亦有江東之遊,城東石門一別遂無復相見之日矣。   天寶五年,丙戌(公元746年),三十五歲。自齊﹑魯歸長安。從汝陽王璡﹑駙馬鄭潛耀遊。   天寶六年,丁亥(公元747年),三十六歲。在長安。   天寶七年,戊子(公元748年),三十七歲。在長安。屢上詩韋濟,求汲引。與書家顧誡奢訂交,約當此時。   天寶八年,己丑(公元749年),三十八歲。在長安。冬日,歸東都,因謁玄元皇帝廟,觀吳道子所畫壁。   天寶九年,庚寅(公元750年),三十九歲。來長安。初遇鄭虔。   天寶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四十歲。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秋,病瘧。友人魏君冒雨見訪,因作秋述貽之。病後過王倚,王餉以酒饌,感激作歌贈之。是年,在杜位宅守歲。   天寶十一年,壬辰(公元752年),四十一歲。在長安。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暮春,暫歸東都。冬,高適隨歌舒翰入朝,與公暫集,俄復別去,公有詩送之。   天寶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四十二歲。在長安。首夏,同鄭虔遊何將軍山林。次子宗武約生於此年秋。   天寶十三,甲午(公元754年),四十三歲。在長安......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快詩是什麼意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是指快樂 因為這首詩是官軍打了勝仗 收復了失地 杜甫想到可以回家 十分開心而寫

相關問題答案
杜甫寫的生平什麼?
平淡的生活什麼意思?
生於的生是什麼意思?
屬馬的生個什麼寶寶好?
漢語最難寫的字是什麼?
杜隆坦的狼叫什麼?
安穩的生活什麼意思?
杜甫和誰合稱什麼?
生怕的生是什麼含義?
撰寫的撰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