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是對孩子要尊重和信任。  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實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並給予積極關注,做好了要及時給予表揚;做錯了,要幫助他分析原因,尋求克服困難的方法,但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 這樣既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自信心。

二是給孩子合理而及時的讚揚。  這裡強調合理性,孩子能夠分辨出家長的讚揚是否真誠,虛偽的讚揚只能使孩子感到家長的心不在焉,這樣做反而刺傷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時還要注意讚揚的及時性,做到合理和及時,有助於將孩子好的行為加以確認和鞏固,促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家長要幫助孩子將審視自己的視線從學習方面擴展開,這對於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孩子尤為重要。培養孩子一技之長,給孩子一個自我驕傲的理由,這在自信心的培養中意義重大。如果你的孩子沒有特別的天賦,就教給他如何愛人,如何與人合作。

一個人只要有成功的決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狀態,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標上。只有堅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會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就會對精神產生壓抑,在這種情況下,大腦也會變得麻木起來。在孩子努力拼搏,盡力向成功的頂峰攀援時,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吧!

孩子處於懵懂無知的時候,但我們要教育他們什麼事自己做,什麼事可以讓別人幫,切不可讓他們沒有自尊心,但也不可太過於溺愛,不忍教育他,要在生活中多鼓勵他們,即使失敗了也照樣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前不久分別對我們實驗小學五年級兩個班的小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問卷中詢問同一個問題:“這次期中考試數學考得怎樣”,結果只有10%的孩子自信地回答:“考得很好!”而85%以上的孩子卻顯得沮喪:“沒考好,只有90分......”

從上述調查問卷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們由於在學習生活中很難得到應有的賞識,久而久之便會喪失自信心,一旦遇上真正的困難,就會畏懼退縮,很難靠自我鼓勵渡過難關。沒有自信就沒有創新!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應成為當今社會、學校與家庭的當務之急。

那麼,作為小學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教育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營造一個樹立自信心的環境。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同時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這就是說,學生的學習在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生自信心就較強,學生有不怕失敗的心理,有自由發揮、充分交流的機會,有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

如何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呢?

首先,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只是全心全意的引路人,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習的關鍵還在於自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原有方式,採用靈活的學習方法。比如“小組合作法”、“實踐操作法”、“師生互換角色法”等等。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真正得到體現,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培養。

其次,教師應在課上採用民主性的教學語言和體態用語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上最活躍的主體。比如當教師進教室時,可以飽滿的精神、親盈的笑容來放鬆學生的神經,除去學生的戒備心理;比如在講課前,教師可用“咱們班發言最積極了,最喜歡動腦筋了……”等充滿激情的開場白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與積極性;再比如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應面露焦慮,應恰到好處的運用形態動作,以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來激勵學生深入思考,並可用“別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來”等關切的話語來鼓勵他們;又如當學生有了新看法或取得學習成功時,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以激勵他們更深入的探索、學習……當然,教師的語言、體態一定要適度,不能過分誇張,要不然會適得其反。

相信,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一定會孕育出自信心與創新的種子。

二、給予自我表現的學習機會,提供一條樹立自信心的途徑。

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就一定要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因此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與空間,儘量讓他們多想、多說、多做,努力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示範,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決不替代。”

1、精心設計問題,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讓學生在探究中表現自己。

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做到不問無用或無效的問題,並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鋪設一條有趣而感興的探索之路。比如在教學“圓周長”這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

(1)(師板書:圓周長)看到這個題目你想說什麼?

通過提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課題的思考之中,不用老師說一個詞,學生就明確了此課學習的目的和任務。也就很快提出幾個關鍵問題:“圓周長與什麼相關,圓周長公式是怎麼樣的”,為下一步學生的積極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這還要求教師有紮實的基本功和靈活的隨機應變能力。

(2)怎樣測量圓的周長?

教師為學生提供直徑不同的(2、3、4、5、6釐米)的圓若干個,並提供線、直尺、捲尺、剪刀等工具。由於材料多,學生有米可炊、信心十足、思維活躍......

如何對待學生的自尊心

尊重是做人之本,尊重是一種修養,保護尊重學生自尊心更是教師的一種品格。  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應該平等地對待學生。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實現教育化,教師必須樹立平等的思想。陶先生認為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營造教育的氛圍。要改變居高臨下的傳統習慣,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在和諧融洽的氣氛同完成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學得輕鬆、學得紮實。  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教師如果學會對學生適當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並培養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創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展特點,使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因此只要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就能使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而問題的根本恰恰在我們為人之師的教育者身上。由於教師的所作所為使得其他學生對差生側目而視,使得差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麼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嘲笑、諷刺、漫罵。乾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竭盡搗亂之能事,叫你頭痛沒商量。  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後進生”。

我吃什麼飯好啊

吃蔬菜和水果

熱量很低,隨便吃也不用擔心胖

吃香蕉可以很快飽腹

蘋果小口吃也可吃飽

西瓜也行

實在不行就吃奧曲輕,降低食慾,吃很少就感覺飽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事情大多是家長包辦的居多,導致孩子什麼都不會做,一面臨到獨立處理問題,總說自己不行,自信心還在萌芽階段就迅速萎縮。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人發展八個階段理論中,自信心是在3-6歲形成,7-12歲沉澱下來的。在這兩個階段,如果能夠提供給孩子充分自我表現的環境,並教給孩子掌握適當的技巧,孩子是完全可以發展良好的自信心的。

如何提高孩子自信心呢?齙牙兔情商教育給您幾點建議:

1、孩子的自信感來源於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的信任,因此要尊重孩子,徵求他們的意見和觀點並認真考慮,然後給予有意義和現實的迴應;

2、孩子不是立刻就能獲得自信,也不會在所有情況下都感到自信。他可能在家時感到自信,在學校裡不自信,等到他在學校中與同伴建立良好關係,感到自己被集體接納和喜歡時,又感到自信了。這時,你要向他保證,你完全支持和接受他,即恭別人不這樣。

3、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興趣和努力,要發自內心地給與具體的和標誌性的表揚,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極大地提高。

4、幫助孩子正確應對失敗,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健康的自信心。在孩子失敗或者感到失望時,如果孩子知道你的愛和支持永遠不變,他變弱的自信心就能夠得到增強。等到事情過去後,你再跟他討論問題出在哪裡。這樣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孩子就學會去處理了。

5、給他佈置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任務,讓他體驗成就感。比如,你安排孩子幫你做些家務,這些工作的完成確實對家庭起到了作用,從這個經歷中,他能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山東省鉅野陶廟鎮中學劉學成

自尊心,它是一種建立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之上,要求社會和集體承認自己的人格和能力的思想感情。其具體表現為不願向別人屈服,不容許別人歧視和侮辱等方面。一個具有正當自尊心的人,總是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個人在集體中的聲譽。一般說來自尊心是一個積極向上,努力克服缺點的內部動力。既然是一種動力,那無疑應當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把自尊心引導為自我教育,防止向虛榮心方向發展,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老師的意見,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這是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生,特別是後進生進步的一個前提。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掌握知識,而不是為難學生。因此,在課堂提問時,一定要注意根據深淺層次,難易程度來確定不同的回答對象。例如:課文中立即能找到答案的簡單問題,讓基礎較差或一般的學生回答,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積極性,使之感到教師的關懷,對學習弱勢的學生來說,成功的體驗特別重要。課文中較難的問題,對於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就有助於他認真思考,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對難度較大的問題還可以利用小組或多名學生一起回答問題,既鍛鍊了膽量,又能利用集體的智慧,增強學生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這樣就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體驗成功的快樂。否則,如果一問三不知,只能使學生感到難堪而厭學,後進生的自尊心特別容易受到傷害,老師更要注意保護。

二、集體活動中,不能忽視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

集體活動中,應當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能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已,特別是那些後進生,不能把他們排斥在大集體之外。另一方面,在大集體活動中,要防止某一學生因失敗而招致其他同學的譏笑,傷害其自尊心。要善於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的失敗,讓他們知道人生中失敗是難免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應把注意力轉移到尋找失敗的原因上來。這樣,既能讓他們勇躍參與活動,又能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老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強項,讓他們減少失敗,體驗成功。

三、批評時,更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沒有批評的教育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脆弱的教育,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的表現。但是過分的批評難於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更容易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批評的意義。批評學生,要一事一評。學生犯錯誤,老師要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不要輕易地把學生以往的錯誤聯繫起來。批評學生,要對事不對人,無論是對優秀的學生還是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老師都要一視同仁。批評學生,評語要準確,恰如其分。批評淺了,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批評重了,會刺痛學生的自尊心。準確、真誠的評語,會使學生心服口服,欣然接受。著名班主任魏書生在孩子犯錯誤時只採用三種方式處罰:唱一首歌;做一個好事;寫一份說明書。唱歌陶冶情操;做好事將功折罪;寫說明書進行自我反省。總之,教師批評學生時,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然後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樂於接受時,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我們班中曾多次出現過丟失東西的現象,今天有人丟筆,明天有人丟錢。而懷疑的對象總是集中在幾個學生身上,目標越來越小,最後落在XXX身上。我私下找他談心,告訴他:“你現在年齡還小,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危害還不太懂,不良習慣也是容易改掉的。但是你如果不及時改正,將來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嚴重的後果,到時候想改就難了。”一番話激勵了他的羞恥心和自尊心,他向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直到初中畢業,他......

如何培養學生的尊嚴感

自尊,是指一個人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許他人輕視,並希望自己在各項活動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心理品質。它在人的心理品質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自尊,激發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樹立榜樣,激發學生自尊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尚處於世界觀形成時期,特別善於模仿。一些具體真切的人和事,常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而形成一種自尊自愛,自我激勵的動力。班主任應利用一些課餘時間或班團活動課,經常組織學生講英雄故事、學生先進事蹟、讀名人傳記等。學生羨慕那些英雄模範人物,欽佩他們的膽識和才學,便會不自覺地照他們那樣去做,將他們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和楷模,從而激發自尊。還可用身邊的典型事例,如班級內學習成績較好、工作熱情高、某方面有特長的同學作榜樣,激勵他們向上的熱情。

(2)加強教育,培養學生自尊心。

為培養學生的自尊心,還需加強引導,重點促進學生對人生價值的認識。當今社會學生看重自己在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中的個性,重視自身的價值,不願失去自我,這是一種好現象。作為班主任,可以有針對性的召開一些主題班會,如“人生價值是什麼?”“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等,使學生認識到人生也要有所作為,有所貢獻,應認真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決不可平平庸庸,草木一秋。

(3)尋找契機,促進學生自尊心。

作為班主任,應該善於利用時機,採取靈活多變的形式,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首先,應信任學生。信任是打開學生封閉心理的一把鑰匙。有的學生成績差,在以學為主的輿論聲中也會自覺無能。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長,用之所長,以樹立他的地位和自信心。如有的學生曾有過小偷小摸行為,會自覺低人一等,久而久之會把自尊看淡。這時,班主任應相信他會改好。可以把收班費等工作交給他,讓學生感到信任,樹立自尊,促進自尊。

(4)把握時機,正確引導自尊心。

同任何事物一樣,自尊心也有度。如果超越了界限,就會使學生萌發“唯我獨尊”的個人主義意識,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教師、家長一方面要讓學生懂得,求自尊與尊重他人是互為條件的,誰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誰就應該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人的自尊的實現是同明是非、辨善惡分不開的,只有立身處世是非分明、趨善嫉惡,個人的自尊需要才能如願以償。

(5)注意昇華學生的自尊情感。學生的自尊心有一個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過程。開始,學生在某些方面顯示出能力、取得了成績,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誇獎,從而萌發自尊心,這種自尊是在某種“刺激”的情況下出現的,學生還缺乏深刻的情感體驗。老師要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教育學生取得更大成績,從中享受勝利和創造的歡樂。

孩子的自尊心要如何去培養

我們家長朋友們,在我們小孩子早期的教育上,我們是要花很多的心思在上面的,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去培養我們孩子的自尊心呢?針對這個問題,下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及時祝賀和讚賞 每一天你都要努力對他好的表現、好的做法表示感謝和認同。享受著媽媽真誠的表揚和爸爸鼓舞人心的迴應,孩子會覺得溫暖、舒適,心裡更受用。傾聽 對於自己的小孩子來說,如果自己的孩子想說話,那麼就可以去放下手裡的活,可以去認真的聽他說什麼,孩子有了情緒,那麼不論是快樂還是悲傷,你都要做的就是認可他的感受,並要向他表示你重視他所說的話,如果你跟他分享你的感受,那麼他將更有信心向你表露他的所思所感。切勿攀比 “為什麼你不能多學學你的姐姐呢?”諸如此類的評論只會讓孩子備受煎熬,把他往羞辱、嫉妒、爭強好勝上引。即使是正面的對比也同樣具有破壞性,如“所有選手中,你最優秀了”,孩子會發現他與這一形象相去甚遠。但是,如果孩子知道你欣賞他是因為他是一個獨特的人,他將更容易認識到他自己的價值。獻出同情心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比不上他的兄弟姐妹或同齡人,那麼首先你要對他表示同情,然後著重指出他的某一強項。這能幫孩子認識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勢,也有劣勢,他不必因為自己不夠完美就自我否定。多鼓勵,少表揚 每個孩子都需要親人的支持,他們都想從親人那裡得到這樣的信息:“我相信你,我知道你很努力。加油!”鼓勵看重的是過程,表示你認同他取得的進步——而不只是他的成就。鼓勵不同於表揚,前者獎勵行為,而後者獎勵人。表揚會讓孩子覺得他只有把事情做完美了,表現出色才是“好”孩子。所以要慎用表揚,多加鼓勵。 以上,也就是教新媽媽們的,我們到底怎樣做去培養我們孩子的自尊心,通過具體看上面的介紹,相信新媽媽們也應該清楚該怎麼做了。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事情大多是家長包辦的居多,導致孩子什麼都不會做,一面臨到獨立處理問題,總說自己不行,自信心還在萌芽階段就迅速萎縮。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人發展八個階段理論中,自信心是在3-6歲形成,7-12歲沉澱下來的。在這兩個階段,如果能夠提供給孩子充分自我表現的環境,並教給孩子掌握適當的技巧,孩子是完全可以發展良好的自信心的。

如何提高孩子自信心呢?齙牙兔情商教育給您幾點建議:

1、孩子的自信感來源於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的信任,因此要尊重孩子,徵求他們的意見和觀點並認真考慮,然後給予有意義和現實的迴應;

2、孩子不是立刻就能獲得自信,也不會在所有情況下都感到自信。他可能在家時感到自信,在學校裡不自信,等到他在學校中與同伴建立良好關係,感到自己被集體接納和喜歡時,又感到自信了。這時,你要向他保證,你完全支持和接受他,即使別人不這樣。

3、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興趣和努力,要發自內心地給與具體的和標誌性的表揚,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極大地提高。

4、幫助孩子正確應對失敗,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健康的自信心。在孩子失敗或者感到失望時,如果孩子知道你的愛和支持永遠不變,他變弱的自信心就能夠得到增強。等到事情過去後,你再跟他討論問題出在哪裡。這樣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孩子就學會去處理了。

5、給他佈置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任務,讓他體驗成就感。比如,你安排孩子幫你做些家務,這些工作的完成確實對家庭起到了作用,從這個經歷中,他能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學生安全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坐姿?
如何培養強大的內心?
如何培養開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