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如何治理霧霾?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倫敦如何治理霧霾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城被黑暗的迷霧所籠罩,馬路上幾乎沒有車,人們小心翼翼地沿著人行道摸索前進。大街上的電燈在煙霧中若明若暗,猶如黑暗中的點點星光。直至12月10日,強勁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上空的恐怖煙霧。

當時,倫敦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上升,許多人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在大霧持續的5天時間裡,據英國官方的統計,喪生者達5000多人,在大霧過去之後的兩個月內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此次事件被稱為“倫敦煙霧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發生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汙染造成的苦果。此後,英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措施整治環境:

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汙染造成的苦果,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汙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法律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汙染物。還包括要求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採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空氣汙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到了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則進一步降到5天。

80年代後,交通汙染取代工業汙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汙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等。

倫敦有著強大的公共交通系統。有140多年曆史的地鐵是大多倫敦人出行首選。11條線路,全城270多個站點,每天300萬人次搭乘地鐵出行。市中心的地鐵站之間都步行可達,密如蛛網的線路覆蓋整個倫敦。除了地下鐵,還有城市火車、港區輕軌和幾百條公交線路分流路面人群。發達的公眾交通以及政府對非公交系統用車的高壓手段,讓公眾更樂意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出行。

英國除對汽車本身和燃料等做出種種規定和管制外,一直致力於控制市區內的汽車數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費的手段限制私家車進入市區。到2008年2月,倫敦針對大排量汽車的進城費已升至25英鎊/天,摺合人民幣350元/天。這大筆收入都花在了公共交通上面。對擁堵費制度雖然抱怨挺多,但事實是收費地區交通擁堵程度減少了30%。倫敦正計劃在今後20年裡,把倫敦的私車流量減少9%。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倫敦市在城市外圍建有大型環形綠地面積達4434平方公里。政府決定嘗試在街道使用一種鈣基粘合劑治理空氣汙染。這種粘合劑類似膠水,可吸附空氣中的塵埃。街道清掃工已將這種新產品用於人口嘈雜、汙染嚴重的城區,目前監測結果稱這些區域的微粒已經下降了14%。英國民眾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每日空氣質量的發佈情況。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倫敦的霧天從19世紀末期每年90天左右減少至不到10天,如今只有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從滾滾毒霧到藍天白雲,倫敦經歷了血的教訓,半個多世紀的鐵腕治汙,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經驗。

英國如何治理的霧霾

1968年以後,英國針對於各種廢氣的排放出臺了一系列補充的空氣汙染防控法案。法案規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

1975年,倫敦的霧霾情況開始好轉,已經由每年的幾十天減少到了十幾天,之後又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80年代後,英國針對於交通汙染又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車發展,目的是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和治理交通擁堵等情況。

1995-2003年,英國又制定了許多國家空氣質量戰略,包括政府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有針對性的加強管理和對於私家車徵收“擁堵費”,並將此筆收入投入到改善公共交通系統的發展中去。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倫敦在城市外就開始種植大型環形綠地,其面積達到4434平方公里。並且英國政府很早就開始投入使用低碳環保的新型能源,多方面的治理和改善空氣汙染。

為了治理空氣汙染和強度霧霾,倫敦出臺了眾多的治理法案如:《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清潔空氣法》、《汙染控制法》(1974)、《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準》(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修訂)、《環境法》(1995年)、《大倫敦政府法案》(1999)《汙染預防和控制法案》(1999年)及《氣候變化法案》(2008)等。

歐美國家是怎麼整治霧霾的

英國:綠化帶是城市面積的3倍

20世紀80年代,英國治理汙染的重點為治理汽車尾氣。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徵收天價的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

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倫敦計劃在2015年前建立2.5萬套電動車充電裝置,電動汽車買主將享受高額返利,並免交汽車碳排放稅,甚至免費停車。自行車交通也被政府作為支柱,計劃建設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英國的高官們都以身作則,控制公務用車。2009年的一天,首相卡梅倫騎自行車上班,而副首相剋萊格則在坐地鐵。

此外,加強綠化也是治理大氣汙染的重要手段。在人口稠密的倫敦,人均綠化面積高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城市面積3倍。今日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餘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

日本:汽車尾氣不能使毛巾變黑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整治汙染,對環境極為重視,在人口密集的狹小國土上,取得了堪稱奇蹟的成就。

日本治汙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必須搞樓頂綠化。東京的綠化很少種草,而是種樹,不但要綠化面積,還追求綠化體積。大量樹木對城市空氣的淨化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視的。

另一個手段是控制汽車。這還和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有關。1999年東京國道沿線的600多位呼吸道疾病患者,集體狀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車企業,認為汽車尾氣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經過專家認證,汽車尾氣造成的PM2.5確實具有強烈致癌作用。

為此,在2003年東京推出一項新立法,要求汽車加裝過濾器,並禁止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新法規實施的第一天,交警在東京內外的主要路口全面檢查,讓每個司機發動引擎,然後用白毛巾堵在尾氣排放口,如果發現白毛巾變黑,則這輛車不許進入東京。五年後官司告一段落,被告的汽車企業拿出12億日元,與633名患者和解。

如今,日本汽車出廠時都已安裝了過濾器,排放標準達到了歐洲三級標準,東京市內的幾萬輛出租車都是使用天然氣。這些努力使得整個東京天青雲白,視野也很好。而且認真的日本人還要拿鄉下來比較,說東京的空氣質量還不夠好。

美國:實時監測小顆粒

美國採取區域環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據地理和社會經濟,將全國劃分成十個大的地理區域,設立區域辦公室,進行統一管理。環保機構有權進行立法、執法、處罰,並通過強制執行手段和監控、技術改進等相結合的方式協調開展工作。

美國環保署1997年根據《清潔空氣法案》,又設立了專門針對大氣PM2.5含量的標準,以便更好檢測過去被忽略的這類細小顆粒物。美國對PM2.5的管理重點是嚴密監控、實時公開、立法規範。他們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數以千計的顆粒物檢測站點。

環保署的官方網站,面向公眾告知測得的空氣質量指數。其中PM2.5參數每小時更新一次。為了更直觀,網站通常通過六種顏色表示空氣汙染情況。綠色表示“良好”,黃色、橙色、紅色、紫色依次加重,醬紅色則表示“危險”。

民眾還可要求環保署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指定地域的空氣質量。

倫敦當年的霧霾是怎麼治理的

一95二年一二月四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城被黑暗的迷霧所籠罩,馬路上幾乎沒有車,人們小心翼翼地沿著人行道摸索前進。大街上的電燈在煙霧中若明若暗,猶如黑暗中的點點星光。直至一二月一0日,強勁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上空的恐怖煙霧。   當時,倫敦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上升,許多人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國劇增加。在大霧持續的5天時間裡,據英國官方的統計,喪生者達5000多人,在大霧過去之後的兩個月內有吧000多人相繼死亡。此次事件被稱為“倫敦煙霧事件”,成為二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一95二年“倫敦煙霧事件”發生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汙染造成的苦果。此後,英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措施整治環境:   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汙染造成的苦果,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汙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法律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汙染物。還包括要求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採取集中供暖。   一9陸吧年以後,英國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空氣汙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到了一9漆5年,倫敦的霧日已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一5天,一9吧0年則進一步降到5天。   吧0年代後,交通汙染取代工業汙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汙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中國絡、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等。   倫敦有著強大的公共交通系統。有一四0多年曆史的地鐵是大多倫敦人出行首選。一一條線路,全城二漆0多個站點,每天三00萬人次搭乘地鐵出行。市中心的地鐵站之間都步行可達,密如蛛中國的線路覆蓋整個倫敦。除了地下鐵,還有城市火車、港區輕軌和幾百條公交線路分流路面人群。發達的公眾交通以及政府對非公交系統用車的高壓手段,讓公眾更樂意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出行。   英國除對汽車本身和燃料等做出種種規定和管制外,一直致力於控制市區內的汽車數量,在二00三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費的手段限制私家車進入市區。到二00吧年二月,倫敦針對大排量汽車的進城費已升至二5英鎊/天,摺合人民幣三50元/天。這大筆收入都花在了公共交通上面。對擁堵費制度雖然抱怨挺多,但事實是收費地區交通擁堵程度減少了三0%。倫敦正計劃在今後二0年裡,把倫敦的私車流量減少9%。   此外,上世紀吧0年代,倫敦市在城市外圍建有大型環形綠地面積達四四三四平方公里。政府決定嘗試在街道使用一種鈣基粘合劑治理空氣汙染。這種粘合劑類似膠水,可吸附空氣中的塵埃。街道清掃工已將這種新產品用於人口嘈雜、汙染嚴重的城區,目前監測結果稱這些區域的微粒已經下降了一四%。英國民眾也可以通過中國絡查詢每日空氣質量的發佈情況。   從上世紀吧0年代開始,倫敦的霧天從一9世紀末期每年90天左右減少至不到一0天,如今只有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從滾滾毒霧到藍天白雲,倫敦經歷了血的教訓,半個多世紀的鐵腕治汙,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經驗

英國人對倫敦霧霾的治理對我國有哪些啟示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倫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霧霾問題的城市之一。20世紀50年代,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讓“霧都”之名舉世皆知。現在倫敦已經基本拋掉了“霧都”的帽子,其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一、倫敦霧霾的發展歷程

19世紀,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和工業中心的倫敦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斷增加,使得倫敦大氣汙染愈演愈烈,工廠產生大量廢氣,形成了極濃的灰黃色煙霧,倫敦的空氣汙染形勢漸趨嚴峻。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的100多年間,倫敦在冬季發生過多起空氣汙染案例,最早的記錄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隨後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發生大氣汙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嚴重大氣汙染事件最為典型 。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範圍高濃度的霧霾籠罩倫敦。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裡,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其中,48歲以上人群死亡率為平時的3倍;1歲以下人群的死亡率為平時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這起事件總共造成12000人死亡。這就是後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空氣汙染不僅損害人體健康,而且嚴重地腐蝕了建築物,還使土壤貧瘠,水質惡化,鳥類遠闢他鄉,並影響植物生長。

形成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汙染。燒煤的工廠排放的大量濃煙、汽車排放的機油廢氣和從歐洲大陸飄過來的汙染雲,都令倫敦的空氣質量變得很差。當年的倫敦,工業排汙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噸的濃煙從煙囪中飄出來,排放2000噸二氧化碳(CO2)、140噸鹽酸和14噸氟化物。更為嚴重的是,燃煤粉塵中含有三氧化二鐵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種來自燃煤的汙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進而與吸附在粉塵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霧滴,混合了水蒸氣之後,就形成了800噸的硫酸。家庭燒煤也加劇了大氣汙染。在集中供暖時代之前,寒冬的倫敦,數以萬計的家庭只能燒煤取暖。由於戰後經濟困難,政府將優質煤出口國外,而倫敦人則燒劣質煤,汙染更為嚴重。當空氣不流通的時候,這些汙染嚴重的黃煙就被“困在倫敦上空”,便形成了濃霧。這些硫酸霧滴吸入呼吸系統後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使體弱者發病甚至死亡。倫敦煙霧事件的間接原因是開始於12月4日的逆溫層所造成的大氣汙染物蓄積。

隨後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倫敦又連續發生了多達十二次嚴重的煙霧事件。20世紀70年代中期,倫敦的“霧日”逐年減少,1980年則進一步下降。目前,倫敦有毒煙霧已銷聲匿跡,併成為全球的生態之城。

二、倫敦霧霾的治理過程

1952年倫敦的嚴重煙霧事件,促使英國人民開始深刻反思。英國政府開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來倫敦60多年的煙霧治理,按照其空氣質量的改善趨勢可劃分成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1953-1960)。英國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領導的比佛委員會(the Beaver Committee),專門調查煙霧事件的成因並制定應對方案。在比佛委員會的推動下,1956年英國出臺專門針對空氣汙染的《清潔空氣法》。該法提出禁止黑煙排放、升高煙囪高度、建立無煙區等措施,並且在控制機動車數量、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時,清潔空氣委員會(Clean Air Council)成立,負責監督空氣汙染的改善情況,並從對空氣汙染治理有經驗、有學識或有責任的人那裡獲取空氣汙染治理建議。具體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

英國治理霧霾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

美國進口

普/衛8欣

tian貓yo!!-

治理霧霾,各國有什麼妙招

連日來,中國百餘城市遭遇“十面霾伏”,PM2.5數值突破警戒線,霧霾籠罩,大氣汙染嚴重。霧霾不止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各國苦惱的問題,很多國家也都在嘗試各種辦法整治霧霾。英國出臺一系列的空氣汙染防控法案;美國實行控煤計劃,減少了pm2.5的排放;日本環境省制定PM2.5標準;德國制定長短期減排措施……盤點各國治理霧霾治理舉措。

【英國:立法劃定禁止燃燒煤炭的“煙塵控制區”,大力推動天然氣取代煤炭】19世紀,英國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倫敦工廠所產生廢氣形成極濃的灰黃色煙霧。1952年12月5日至10日,發生了“倫敦煙霧事件”,這4天裡,倫敦市死亡人數就高達4000。英國人自此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環境,政府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治理,包括:使用無煙燃料,推廣電和天然氣;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車發展,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擴大綠化面積;著力打造低碳生態社會。時至今日,倫敦通過70年的努力,有了明顯的進步。

【美國:重點限制機動車及電廠排汙】美國環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將PM2.5作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並在2006年對標準進行了完善實現對全國環境空氣質量24小時監測,並在政府官網上公佈當天PM2.5監控結果和次日的預報數據。民眾還可以下載手機應用,隨時查詢自己所在地的空氣總體狀況、實時狀況、PM2.5值和臭氧監測數據等。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後,基於他的“氣候變化應對行動”承諾,實施了一系列的法規提高用煤成本,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美國國家環保局控煤計劃實施之後,對區域治霾計劃也帶來了好處。控煤也就減少了pm2.5的排放,從而減弱了霾的產生基礎。

【法國:向公眾提供衛生建議】為減少汙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氣質量並預防空氣汙染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法國於2010年頒佈了空氣質量法令,其中規定了PM2.5和PM10的濃度上限。此外,法國政府還實施了一系列旨在減少空氣汙染的方案,如減排方案、顆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體系、地方空氣質量方案和大氣保護方案等。

【日本:**地方攜手治理】日本環境省2009年9月9日公佈了PM2.5環境標準,規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日平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東京大氣汙染訴訟案推動了地方政府對PM2.5的立法。2000年12月東京都制定相關條例,規定達不到PM2.5排放標準的柴油機汽車禁止在東京都內行駛。2002年12月首都圈7都縣市首腦會議上決定加強合作,促使盡快安裝減少PM2.5排放的過濾器裝置,設置了“柴油機汽車對策推進本部”。如今,首都圈已經發展為9都縣市藍天網絡組織,定期在高速公路入口及休息區進行相關檢查。大多數的汽車企業在生產設計柴油機汽車的時候就加裝過濾器,越來越多的舊車也開始安裝過濾器。

【德國:制定長短期減排措施】在德國,如果空氣出現嚴重汙染,則要首先採取應急行動。若想從根本上減少城市大氣汙染,還需要從立法和管理上採取一些長效措施。德國的做法通常有以下幾種:第一,德國正大力鼓勵機動車安裝尾氣清潔裝置,安裝過濾器的車主可獲得國家補貼。第二,嚴格大型鍋爐和工業設施排放標準。歐洲已統一規定了工業排放標準,出臺《工業排放令》。第三,設定小型鍋爐設備排放標準,例如房屋暖氣等供暖設備。第四,設定機械設備排放標準,如工程機械。

【韓國】上世紀90年代初,首爾因為大氣汙染嚴重被評為世界十大汙染城市之一。隨著韓國產業升級和大眾環保意識的提高,首爾以及整個韓國的大氣質量才有了本質性的好轉。首爾對工廠、學校等誘發人口集中設施的新、擴建進行總量控制,當北京用搖號來控制私家車時,首爾是以稅費來抑制私家車的增......

倫敦當年到底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首先英國出臺了一系列的空 氣汙染防 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然後交通汙染取代工業汙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所以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汙染英國。最後又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並將這個戰略強制執行,規定各個 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

其實治理霧霾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多時候我們都需要自護,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少出門。如果一定要出門,不要騎自行車,避開交通擁擠的高峰期以及開車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學成分。也最好不好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為減少PM2.5做貢獻。

2、少開窗。在霧霾天氣,儘量不要開窗。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應儘量避開早晚霧霾高峰時段,可以將窗戶打開一條縫通風。

3、選對口罩。普通口罩對於2.5微米的空氣顆粒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要阻擋的話需要用可以防 霾的。一般的無紡布和一次性的比較厚重,會增加悶熱感,臉小的還會被遮擋住視線。因此可以嘗試隱 形 的 ,可以直接塞在鼻孔,不過阻力不大,效果肉眼可見。

巜倫敦是如何治理霧霾的》這個標題有什麼作用

閱讀《倫敦是如何治理霧霾的》,完成後面題目。(10分)

①霧霾汙染曾經困擾倫敦,還發生過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進入20世紀中期,英國人為摘掉“霧都”的帽子,用半個世紀的努力來治理空氣汙染。

②19世紀,英國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倫敦工廠所產生的廢氣形成了極濃的灰黃色煙霧。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倫敦上空的冷高壓導致大氣溼度增加,風力微弱,汙染物難以擴散,嗆人的濃厚煙霧瀰漫全城5天之久,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當時,歌劇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觀眾看不清舞臺而中止,歌劇院裡的人也被迫散場,出來卻發現,大白天的伸手不見五指,水陸交通幾近癱瘓。

③據史料記載,僅在12月5日到8日這4天裡,倫敦市死亡人數就高達4000。在這一週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臟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可見,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之大。

④大霧持續到12月10日才漸漸散去。此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汙染造成的苦果,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汙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法律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汙染物。還包括要求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採取集中供暖。

⑤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空氣汙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到了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則進一步降到5天。

⑥80年代後,交通汙染取代工業汙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汙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等。早在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私家車徵收“擁堵費”,並將此筆收入用來改善公交系統發展。

⑦1995年起,英國又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並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同時,歐盟也要求其成員國2012年空氣不達標的天數不能超過35天,不然將面臨4.5億美元的鉅額罰款。

⑧此外,上世紀80年代,倫敦市在城市外圍建有大型環形綠地面積達4434平方公里。政府決定嘗試在街道使用一種鈣基粘合劑治理空氣汙染。這種粘合劑類似膠水,可吸附空氣中的塵埃。街道清掃工已將這種新產品用於人口嘈雜、汙染嚴重的城區,目前監測結果稱這些區域的微粒已經下降了14%。同時,英國民眾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每日發佈的空氣質量情況。

小題1:倫敦治理霧霾採用了哪些手段?分點簡要回答。(4分)

答:

小題2:指出下列說法的錯誤,並簡述理由。(4分)

第三段中僅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為了說明在“倫敦大霧”中死亡的人各種病例都有。

答:

小題3:請依據本文內容和相關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積極地應對“霧霾”。(2分)

答: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難度:中檔來源:不詳

小題1:①制定一系列空氣汙染防控法案(關閉電廠、建造高大煙囪、改造傳統爐灶、集中供暖)。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抑制交通汙染的措施(或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家車發展,徵收“擁堵費”。)③制定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空氣質量標準。④建綠地,使用鈣基粘合劑等。(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題2:不僅運用了舉例子的方法,還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說明在倫敦大霧中死亡的人各種病例都......

國外的人對於霧霾天氣有什麼治理措施

以下列舉8個國家的治理措施,非常值得參考與借鑑:

一、英國

提到霧霾,人們第一個想到英國倫敦。這個海島國家的首都有海風吹拂,按理不該有霧霾。但“倫敦煙霧事件”像一記重錘,使得英國人痛下決心開始整頓空氣汙染,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汙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通過一系列措施,到1975年,倫敦的霧霾日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

可惜倫敦的抗霧鬥爭並沒有到此結束。80年代後,倫敦的汽車數量激增,當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244萬輛(截至2014年底,北京每百戶家庭擁有63輛小汽車,而大多數國家的這一數據平均值僅為25輛。據北京市交管局信息,北京全市2015年11月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561萬輛),交通堵塞情況嚴重。自1981年以來,倫敦乘汽車外出的數量增長了20%,佔所有上班行程的43%,交通汙染取代工業汙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英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對抗這種由汽車帶來的空氣汙染。

1、控制車輛氮氧化物汙染的排放。從1993年1月開始,英國強制所有在國境內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汙染的排放。對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氫化物等成分進行嚴格控制,並在汽車年檢中檢測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是否達標。

2、通過交通擁堵費和發展公共交通來限制私家車流量。自2003年2月起,倫敦市政府規定,收費區域為倫敦市中心8.5平方公里區域(現在已擴展到了22平方公里),從週一到週五的早上7點至下午6點在收費區域內行駛,需要繳納擁堵費。擁堵費在過去10年有所增長,目前已從最初每天5英鎊上漲至11.5英鎊。隨後,倫敦市公佈了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研究表明,該措施減少了收費區域內26%的交通擁堵。區域內行駛速度增加了5-10公里/小時;2003—2006年,該措施減少了由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PM10和CO2汙染物濃度分別為17%、24%和3%。與此同時,倫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鼓勵市民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出行,並計劃修建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

3、提倡自行車代替汽車。英國鼓勵市民騎自行車綠色出行,建設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英國的高官們都以身作則,控制公務用車,騎自行車綠色出行。倫敦市市長鮑里斯計劃到2023年把倫敦私車流量減少9%。鮑里斯市長本人也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4、倫敦政府在2008年推行了低汙染排放區政策。在低汙染排放區內行駛的車輛必須達到一定的排放標準,否則將會被徵收費用。此舉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汙染嚴重車輛的更換速度,促進老舊車輛加裝減排裝置,降低車輛的汙染排放,使倫敦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二、美國

洛杉磯是美國的工業城市,從20世紀初就飽受大氣汙染的困擾。特別是1943年的“洛杉磯霧霾”事件和之後發生的“光化學煙霧”汙染,讓洛杉磯政府和市民下決心採取措施根治霧霾。隨著石化能源的發現與開採,洛杉磯汽車擁有量不斷增加,上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汽車擁有量從30年前250萬輛增加到400多萬輛。

1、美國治理霧霾,首先從汽車入手。在洛杉磯,政府要求出售的汽車必須是“清潔的”,而且要求1994年以後出售的汽車全部安裝“行駛診斷系統”,對機動車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這樣當有車輛超標時可以及時讓其停止汙染並接受維修。加州還出臺了比美國政府出臺的空氣質量法還要嚴格的《汙染防治法》,引導並促使美國和外國汽車生產商改進汽車的排放性能。

2、發展公共交通,減少汽車用量。汽車、港口船舶和貨物運輸是洛杉磯最大的空氣汙染源。洛杉磯地區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擴建區內輕軌系統和洛......

相關問題答案
英國如何治理霧霾?
如何治理霧霾?
中國如何解決霧霾?
如何防範霧霾?
如何消除霧霾?
如何防止霧霾發生?
美國如何辦理領養手續?
如何治理假冒偽劣產品?
個人如何防範霧霾?
泰國如何辦理退稅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