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怎麼算?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機會成本計算問題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如果你老實去打工的話,你就可以得到8000塊,同時也不用出飛機票和簽證費啦~所以你為了旅行放梗的除了工資還有簽證費和飛機費~至於生活費嘛,不論你跑到哪裡都要出的,正常需要,不算是為了旅行而放棄~

怎麼計算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通俗講,就是用資源做一種選擇的時候,所放棄的這種資源在其他用途上所獲得的最大收益。用你後一個假設,如果你選擇A獲得5元,那麼機會成本就是10元。如果選擇B ,你的機會成本也是10元。如果你選擇了10元,你的機會成本就是7元,看懂了吧應該。機會成本得先做出一種選擇,選擇了之後才有機會成本

如何計算機會成本

如果選擇B 那麼B的機會成本將是A10000,而不是損失20000。為什麼說是10000而不是20000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機會成本的概念。從事一項活動的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撫其他享情的價值。如果把你這道題變一下,你就很好理解了。比如A上學需要交納一萬的學費。B賺取一萬的工資。 那麼我們選擇上學的話,上學的機會成本就只是B一萬。

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的 計算

①計算應收賬款平均餘額=(賒銷額/360)×平均的收賬期

②計算維持賒銷業務佔用資金=應收賬款平均餘額×變動成本率

③計算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維持訂銷佔用資金×資金成本率

這個是正確的。

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的計算

不要。

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金額/總成本金額。

都已經告訴你應收賬款機會成本按變動成本計算了,還管它總成本幹什麼?

這句話的梗思只是說,應收賬款機會成本與應收賬款是成正比變化的。

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捨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你自己讀大學的機會成本應該怎麼計算

就是你上大學的時間 可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工作就可以掙錢 找工作和掙錢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什麼,怎麼計算的

當你要得到某樣東西而放棄的另一些東西的價值!

而這兩者是對立的,所以你在選擇其中一種的時候,不得不放棄另外一種選擇而造成的損失,

便是你的機會成本!

經濟學中,什麼是機會成本?

學術研究: “機會成本”不屬於成本概念 流行的宏觀經濟學裡講“機會成本”,並且把它歸入成本概念,我認為不妥。 以下我們引一段楊君昌先生的代表性論述,聊作分析: “什麼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從事某一種業務而損失別的業務的代價。例如一塊土地本來是可以種小麥的,但現在種了大豆,那末大豆的機會成本就是本來可以種小麥而得的收益;再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例子,這個企業擁有500萬元資金,如果用於別的一項投資,企業可以獲利500 000元,但現在只獲利400 000元,可見,獲利400 000元的投資的機會成本是500 000元,淨損失100 000元。可見,機會成本不是指實際的貨幣開支,而是指本來可以得到,但實際沒有得到的損失。機會成本也可以說是由於經營了某項業務而放棄了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從收益角度看)的業務的損失。我們從事企業經營決策必須懂得機會成本的概念,這樣才能真正評價企業投資究竟是否最為有利,到底是最大限度地獲得了經濟效益,還是並沒有做到。這裡,我們要引申出經濟利潤和虧損的概念: “經濟利潤(虧損)=會計利潤-機會成本 “如果上述結果是正數,說明企業獲得了經濟利潤;如果上述結果是負數,說明企業蒙受了經濟虧損。繼續引用上例,企業的會計利潤為400 000元,機會成本為500 000元,兩者相抵的結果,企業是蒙受了經濟虧損100 000元。”([1],第126頁) 根據以上定義的“機會成本”概念,我們不難知道它有以下特性:(1)機會成本不是指實際的貨幣支出,(2)機會成本是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的業務收益。所以,機會成本實際上是屬於“收益”概念,不屬於“成本”概念範疇。“成本”是指投入、消耗,“收益”通常指產出與成本的相對關係。把收益取個成本的名稱,當然也未嘗不可,但其經濟意義仍然是收益,就好比某人取名叫“阿狗”,但他還是人,不會變成狗。 事實上,機會成本是技術經濟研究的內容。某一項投資,在決策階段,在進行方案的可行性論證時,往往有幾個備選方案,比如說有A、B、C三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按照方案A,預計可以獲利50萬元,按照方案B,預計可以獲利40萬元,而按照方案C,預計可以獲利20萬元。比較的結果,決策者最後選擇了方案B。至於這位決策者為什麼選擇方案B而不選擇方案A或者C,可能是出於所謂中庸之道或者別的什麼原因,於我們這裡的討論是沒有多大關係的。然而,實際實施的結果,假設方案B確實獲得了會計利潤40萬元,而實際中,因為社會上有許多投資家,由於盲目投資,許多投資家選擇了方案A,結果生產供過於求,造成會計利潤為負20萬元,即實際虧損20萬元;方案C雖然理論上比較差,大家不選擇,結果產品供不應求,實際會計利潤為60萬元。現在的問題較以前複雜點了,現問:機會成本究竟選擇哪個數據?是方案A的50萬元還是方案C的60萬元? 俗話講:吹牛不上稅,但也不盡然。上世紀的1958年,有些農民兄弟放高產“衛星”,你擺擂臺畝產糧食5千斤,我就來個畝產1萬斤。好,既然你畝產糧食1萬斤,那就按畝產1萬斤繳納公糧吧。結果,把口糧、種子都搭上也不夠。有的農民放“近地衛星”,實際畝產800斤,上報畝產400斤,糧食多下來可以餵豬,當時叫“瞞產私分”。回過頭繼續說我們的“經濟利潤”。大家知道,企業如果有了會計利潤,那就要上繳所得稅,比率還相當高。所以,不管是公企還是私企,都想方設法把利潤做虧。你別看有些上市公司年年虧損,工資、福利好得很,也就是人們說的“窮廟富方丈”。現在有了“機會成本”,真可以說機會來了,會計師的事情好辦多了。因為機會成本是拿最好的投資盈利值作為數據的,......

時間為什麼算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算算自己這麼多年的機會成本,就包括上學的學費上學的時間等一切所花銷的!

相關問題答案
機會成本怎麼算?
會計成本怎麼算例子?
會計總成本怎麼算?
財務成本怎麼算?
股權成本怎麼算?
銷貨成本怎麼算?
補倉的成本怎麼算?
材料的計劃成本怎麼算?
採購總成本怎麼算?
不含稅成本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