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而立之年”是指什麼?

孔子云:“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七十而不逾矩。”

這個算是名句了,現在人們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來泛指一段年齡,是個虛數,不是確指。

“而立之年”結合現在實際,是說你到了獨立自主,經濟獨立,有了自己生存的資格的年齡。

而立之年是什麼意思

孔夫子曾經說過: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 七十而不逾矩。 意思很簡單,15歲是讀書年紀,那麼30歲就要成家立業,獨立生活了,講的是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要獨立生活了。

而立之年是多少歲,而立之年指的是什麼意思!

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  而立之年出處  《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譯作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學有所成);四十歲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並正確對待不同的意見(清楚理解聽到的話);到了七十歲能達到隨心所欲,而不會超越社會所認同的規矩。  而立之年解釋  人到三十歲是可以自立的年齡,後來成為了三十歲的代稱。孔子認為,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是不斷提高的。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階段;五十歲到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外界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則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而為一的階段,這個階段人的道德修養達到最高的境界。從中可以看出,三十而立是指在學習階段從被動接受到主觀認知、獲得知識了,是該學有所成的時候了,並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看法,是走向四十不惑的必經之路,也是第一階段走向成熟的轉折性標誌。一般說一個人到了而立之年,是指這個人是應該具有了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時候。而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用這個詞指一個人的自立和應該成家立業的年齡。  其它年齡指稱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而立之年 是什麼意思?

孔子云:“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七十而不逾矩。”

這個算是名句了,現在人們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來泛指一段年齡,是個虛數,不是確指。

“而立之年”結合現在實際,是說你到了獨立自主,經濟獨立,有了自己生存的資格的年齡。

所謂而立之年是什麼意思

〖詞目〗而立之年

〖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解釋〗 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示例〗魯迅《導師》:“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本人而立之年一過是什麼意思

〖詞目〗而立之年

〖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解釋〗 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示例〗魯迅《導師》:“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30是而立之年,那20是什麼之年?求答案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花甲而立之年等等是什麼完整的有哪些

童年稱為垂髫之年,10歲稱為幼學之年,男子20歲稱為弱冠,30歲稱為而立之年, 40歲稱為不惑之年, 50歲稱為知命之年, 60歲稱為花甲之年, 70歲稱為古稀之年, 77歲稱為喜壽之年, 88歲稱為米壽之年, 99歲稱為白壽之年, 80、90歲稱為耄耋之年, 100歲稱為期頤之年。

而立之年是多大?

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 。成語,出自《論語·為政》,指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有鞏漢林主演的電視劇。解釋   人到三十歲是可以自立的年齡,後來成為了三十歲的代稱。孔子認為,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是不斷提高的。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階段;五十歲到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外界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則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而為一的階段,這個階段人的道德修養達到最高的境界。從中可以看出,三十而立是指在學習階段從被動接受到主觀認知、獲得知識了,是該學有所成的時候了,並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看法,是走向四十不惑的必經之路,也是第一階段走向成熟的轉折性標誌。一般說一個人到了而立之年,是指這個人是應該具有了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時候。而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用這個詞指一個人的自立和應該成家立業的年齡。

男人三十叫而立之年四十叫什麼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半百、60花甲、70古來稀、80、90耄耋

相關問題答案
而立之年是什麼?
而立之年是什麼生肖?
快而立之年是什麼意思?
不或之年是什麼意思?
而立之年是幾歲?
而立意思是什麼?
耄耋之年是什麼意思?
惑之年是什麼意思?
松柏之年是什麼意思?
桃李之年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