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禍首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知道什麼叫超級牛的增量備份麼

就是進行增量備份.

建立增量備份的第一步是產生一個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更改過的檔案的列表,這通常由find命令實現.

例如產生過去24小時內更改過的檔案的列表用:

find / -mtime -1 ! -type d -print>/tmp/filelist.daily

其中-mtime -1選項將使find找出過去24小時內更改過的檔案; ! -type d 將使find從檔案列表中

去掉目錄名.類似找出過去一週內更改過的所有檔案用:

find / -mtime -7 -print>/tmp/filelist.weekly

當產生了要備份的檔案的列表,這個列表放在一個檔案裡,使用tar -T選項可以指定一個檔案,它包含

要備份的檔案的列表.例如將列在檔案/tmp/filelist.daily中的所有檔案備份到設備/dev/fd0上,用:

tar -cv -T /tmp/filelist.daily -f /dev/fd0

參考資料:作者:angelove 出處:IT023

庚子國變的結果

聯軍的逼近,北京城危在旦夕。1900年8月12日,慈禧開始頻繁地召見大臣。她一面下令大臣們迅速商定防禦作戰的計劃,一面讓攻打東交民巷的清軍開始猛攻使館。1900年8月13日,她再次給南方各省發出急電,要求他們火速北上勤王救駕。此時的北京城也彷彿成了一個大軍營,經過一晝夜的軍事調動,清政府各種軍隊約7、8萬人被倉促地部署在了北京城的各個角落。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聯軍在獲悉俄軍已經提前發起對北京的進攻後,日、美、英三國軍隊也隨後投入了戰鬥。總攻開始後,戰鬥在北京城牆的東段相繼展開,聯軍遭到了進入中國以來最為激烈的抵抗。到晚上9點,4支外國軍隊相繼攻入北京的外圍城牆,開始向東交民巷推進。英軍佔盡了先機,得到了第一個進入使館區的榮耀。 此後,美軍、俄軍、日軍陸續攻入使館區,東交民巷在緊張了近2個月後被聯軍解圍。當晚,法、奧、意三國軍隊從通州進入北京,至此,北京外城、內城攻防戰結束,聯軍把進攻的矛頭轉向了皇城和紫禁城。 1900年8月15日凌晨,美軍率先對皇城發動進攻,隨後,聯軍其他部隊一擁而上。但就在守城清軍與聯軍在城牆上激戰的時候,慈禧卻已經跑了。 寸開泰,字曉亭,號心丹,洞坪人,生於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16歲中秀才,十二年(公元1886年)食凜餼。十四年(公元1886年)戊子科赴省鄉試未售,次年中第四十五名舉人,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中進士。留京任刑部六品主事,籤分山東司行走。庚子變起,聯軍犯闕,慈禧、光緒偕百官西逃,同官勸其南行,寸開泰不為避難全身,堅留京城。待和議成,朝廷為表彰其忠節,以刑部主事加五級,授予正四品中憲大夫銜。《庚子際變詩》表達了詩人面對庚子事變,憤慨、憂慮、昂越。當其它各國軍隊的指揮官們得知美軍將很有可能首先進入皇宮的消息後,便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一致認為“繼續進攻皇宮,會激怒中國人”,同時決定,為防止一國獨佔或先佔皇宮,暫停對中國皇宮的一切軍事行動。顯然,真正促使列強緊急下達停火命令的原因是後者,所有人都知道,一旦皇宮的城門被攻破,那麼中華帝國的寶庫大門就完全地敞開了。 1900年8月16日,清軍在京城各處與聯軍展開巷戰,清軍死傷慘重,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聯軍漸漸地將剩餘的清軍驅逐到了西北兩方。戰至晚間,聯軍佔領了北京全城。當天,各國軍隊指揮官下令“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北京城陷入了空前的痛苦之中。 聯軍攻入北京之後,作戰行為演變成了一場復仇行動,按照當時在京外國人的說法就是,“此刻復仇女神來索取不可避免的報應也是常識分內的事情”。 聯軍貼出告示,要求平民在3日之內出城,可實際上,從破城之日起,聯軍肆無忌憚的大屠殺就開始了。攻克北京的聯軍還開始強姦婦女,他們不分老少地去姦淫女性甚至逼良為娼。 伴隨屠殺的是搶劫,進城後,聯軍特許軍隊公開搶劫3日,這種被認為合法的搶劫活動在德軍到來後繼續擴大,持續了至少8天。 中國皇宮也沒能逃脫厄運,聯軍儘管下達了不準進攻紫禁城的命令,但卻允許各國軍隊以“參觀”名義進入,只不過這些參觀者都在夏天穿上了便於藏匿物品的冬衣,他們把目光盯在了那些便於攜帶的珍寶上。聯軍在北京還燒燬了大量建築,北京城遭到嚴重地破壞。 1900年8月19日,在逃出北京後的第五天,慈禧發出了兩道上諭,第一道發給了軍機大臣榮祿和大學士徐桐與戶部尚書崇綺,明令他們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但在城破不久,榮祿已經跑到了保定,而那兩位大臣也相繼上吊身亡了。她的第二道上諭發給了身在上海的李鴻章,要求他火速北上,與慶親王奕劻一起主持議和。 1900年8月20日,在北京城西北方向1......

到底是怎麼回事?急~~~~~

估計是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週期、經量、色、質反生異常以及伴隨月經失調出現的全身性病變,是女性中的一種多發病。

月經不調的發病原因是機體正氣不足,抗病能力低下,腎氣虧損,,六淫侵襲;七情太過,飲食不節,營養不良,房勞多產,太胖太瘦,跌撲損傷,機械刺激及全身性疾病等諸多因素使卵巢、體內激素調解功能紊亂,導致衝任空虛,血海不能按期滿溢,行經規律失常而生病。

治療月經不調重在調經以治本,準確診斷,因症而異,先病而經不調者,當先治病,病去則經自調。因經不調而生病者,宜先調經,經調則病自愈。傳統醫學辨症施治,應用補腎扶脾,理氣活血法使氣血調和,陰生陽長,脾胃健,精血旺則流自暢。

1:處方:丹蔘20克,當歸、黨蔘、玫瑰花、女貞子、廣木香各15克,赤芍、旱蓮草、延胡、香附各10克,紅花、核桃仁各9克,川軍6克。

隨症加減;經期錯後腹痛加炒茴香10克,元桂6克。經期提前加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服藥5-7劑,有效率達98.7%

2:處方:紅雞冠花、白雞冠花各9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月經來潮前6天,日服2次

療效:用藥6天見效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三個人的簡介和三個人的關係矛盾及最後結局如何?

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與左宗棠是同鄉後來交惡,李鴻章與左宗棠是政治對手。

曾國藩因天津教案,使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唾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燬。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諡“文正”。

李鴻章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鴻章、奕劻代表清廷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款4億5千萬兩。

簽約後兩個月,被李鴻章倚為強援的俄國政府再度發難,提出“道勝銀行協定”,試圖攫取更大權益,並威逼李鴻章簽字。“老來失計親豺虎”,氣惱交加,李鴻章嘔血不起,於九月二十七日去世,臨終時“雙目猶炯炯不瞑”,帶著無盡的遺憾,走完了他78歲的人生歷程。

左宗棠 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鴻章簽定 <天津條約> ,左宗棠對李鴻章完全不能理解,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惱怒之餘,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臺灣兵備道劉璈,使他們失去兵權。左宗棠上書為屬下鳴冤叫屈。

一個月後,7月27日清晨,左宗棠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突發疾病離世。享年74歲.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湖南湘鄉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弧。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富厚堂(曾國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複習一年,在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儘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裡,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

這是什麼意思?6G的內存不夠??怎麼回事?求大神解決! 100分

內存分為“虛擬內存”和 “物理內存”,這兩個東東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因為物理內存是真正的內存,物理上的,真實的插在板子上的內存是多大就是多大了。也就是你測試出來的6G的RAM,隨機存儲內存。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虛擬內存,是系統運行在硬盤上虛擬出來的,它借用硬盤空間形成頁面文件,在物理內存容量不足時起到補充作用。問題來了,我的物理內存有6G,為什麼會出現虛擬內存不足的情況了,導致用戶的遊戲體驗很差,不說原因了,原因都是老生常談。主要還是機器的硬件配置不平衡出現了“木桶”短板,再就是這個罪魁禍首64bit的操作系統,硬件問題不好弄,建議你重裝系統,如果你不會弄,多弄幾個系統來測試下,最好是使用非精簡版的系統,使用原始安裝版的操作系統,一步一步,最後使用激活軟件激活,多試驗幾個操作系統,看你的CPU是AMD的,不要使用ghost系統。

置於怎麼調試虛擬內存就不要去弄了,沒有什麼多大意義。

還有,就是有幾款網遊,有bug,會讓正常的機器 出現 龜速。

老九門番外恆河殺樹最後那個七指是誰,有人說他是導致九門衰落的罪魁禍首是怎麼回事

七指是一個神祕人,沒有名字也沒有任何關於他的資料,虎骨梅花裡說七指在找費長房的縮地之術(不知道可以搜一下),虎骨梅花結尾九爺給了副官一封信讓他交給佛爺 告訴他小心七指

而在老九門裡提到過張大佛爺這個名的來歷,就是因為佛爺一夜之間把深山裡的大佛搬回了自己的府邸而揚名長沙城,所以大家都叫他張大佛爺,可能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而讓七指懷疑佛爺搬佛回家用的辦法就是縮地之術,所以他才會盯上佛爺

至於說七指是導致九門衰落的罪魁禍首是因為在盜墓筆記裡三叔曾寫過那個導致張家分散並一手造成史上最大盜墓活動的“它”,盜筆結局也寫了吳邪最後知道了那個“它”是誰,雖然現在還沒有定論這個“它”到底是誰,但是這個“它”肯定和七指有關,小說裡也說了是因為佛爺召集九門全部精英才展開了史上最大盜墓活動,最後導致九門分散,這背後一定有七指的推波助瀾,所以說七指是導致九門衰落的罪魁禍首

八國聯軍入京始末 看慈禧太后如何收場 四

西太后往避禍太原,山西巡撫毓賢知道自己縱容拳亂,難咎其責,就一味殷勤供奉,西太后也沒加詰責,還說他忠心辦差,但為了瞞中外耳目,也不得不推光緒出頭,頒發幾道罪己詔,同時令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會同慶王弈劻,前與各國議和。李雖是個和事老,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要與各國議和,不是太難辦嗎?李進京後,見京津一帶人煙稀少,死氣沉沉,未免嘆息。慶王弈劻先已在京,兩人商議了一陣,就前去拜會聯軍統帥瓦德西。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進駐了皇宮,儀鑾殿成了聯軍統帥部,這對大清而言,的確是個巨大的汙辱,但是那麼多軍隊又能駐紮在哪呢?各公使館巴掌大的地方,肯定住不下,唯一的選擇那就是皇宮,太廟和各王府了。聯軍大部分還是守軍紀的,唯有德軍紀律敗壞諮意橫行,留守的王大臣們不僅沒一個敢抗議,反而要擺席設筵招待巴結獻媚,由自己的姨太太們陪酒,喪盡了廉恥。不過據野史說,京城有個著名妓女賽金花,憑藉姿色迷住了瓦德西,為民請命,勸說聯軍守規矩,才使北京居民改善了境遇。這個民間傳說,有點類似於莫泊桑的《羊脂球》故事,大清文武官員的外交能力,竟然不如一個婊子,真是個莫大的諷刺。慶王和李鴻章拜會瓦德西,受到了歡迎。李與瓦德西已經是老相識了,彼此握手敘舊。談到和議時,瓦德西也立即同意了,不過還要求朝廷再與各國商議。二人又去一一拜會各國公使,各公使主張不一,事後各國又與瓦德西協議,先提出兩個最大要求:第一是嚴辦罪魁禍首;第二是太后皇上即速回京。答覆了這兩條,才可以接著談議和條件。二人只好電奏西太后,但這個老女人還在權衡得失,猶豫不決。八國聯軍未見回覆,就整隊出發,又攻陷了保定,襲擾張家口,大有向山西進攻的意圖。慶、李急了,一面飛電報告,一面再求見瓦德西,極力勸阻。瓦德西則表示還無意西進,只要求清廷儘快答覆先前的兩個條件。這時的慈禧,聽說聯軍又從北京殺過來,嚇得繼續向西逃奔,一口氣又逃到了西安。途中接到了慶、李電奏也是敷衍回電:此次開釁,變出非常,推其致禍之由,實非朝廷本意,……朕固不能不引咎自責,而諸王大臣等無端肇禍,亦亟應分別重譴,加以懲處。莊親王載勳、怡親王溥靜、貝勒載濂、載瀅,均著革去官職!端郡王載漪,著從寬撤去一切差使,交宗人嚴加議處,並著停俸!輔國公載瀾、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均著交該衙門嚴加議處!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刑部尚書趙舒翹,著交都察院交部議處,以示懲儆!……當亦天下所共諒也!欽此。很顯然,西太后這道上諭是在袒護端王等罪魁,他們沒有一個得到嚴刑重罰。各國公使又不是小孩子,哪裡肯聽他的支吾搪塞就此干休?所以當慶王、李鴻章二大臣宣佈電諭時,各國使臣當即拒絕。慶、李不得已再行電奏。這時太后皇上兩宮已經到了西安,剛毅在途中病死,他撿了個善終,算是萬幸。接到了慶、李再奏,才將懲治條件修改為端王革職圈禁,毓賢充戍邊疆,董福祥革職留任。這道電諭頒發到北京,各國使節仍然是不答應,慶、李兩大臣,因一再拖延各國條件,唯恐時間太久再生出別的變故,只好遵照“便宜行事”的諭旨,答應兩大條件,然後開始商訂和議。談判了多次,不得不忍氣吞聲的一再賠禮道歉,才有了點頭緒,協議共十二條:一 戕害德使,須謝罪立碑。二 嚴懲首禍,並停肇禍各處考試五年。三 戕害日本書記官,亦應派使謝罪。四 汙掘外人墳墓處,建碑昭雪。五 公禁輸入軍火材料凡二年。六 償外人公私損失,計四百五十兆兩,分三十九年償清,息四釐。七 各國使館劃界駐兵,界內不許華人雜居。八 大沽炮臺及京津間軍備,盡行撤去。九 由各國駐兵,留守通道。十 頒帖永禁軍民仇外之諭。十一 修改通商行船條約。十二 改變總理衙門事......

慈禧什麼時候對十二國宣戰

義和團鬧事殺洋人,十二國震怒,說懲辦禍首,慈禧以為權利不保,於是不自量力的宣戰了

評價一下李鴻章這個人 5分

千秋功罪——李鴻章

李鴻章是晚清偉大的人物,他繼承老師曾國藩的事業,開啟中國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個真正看世界的中國文人與官吏。他的看世界當然比林則徐來得偉大。林則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與官吏,但他屬於舊時代的文人與官吏,所以他所開啟戰爭的目的是企圖將外人全部驅逐出中國,最後以失敗告終。

李鴻章所要進行的事業是想讓中國工業化,軍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國確實在他的倡導下進步了,而且進步非常大。在實業方面並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時,中國海軍在東亞是領先於日本。工業也領先於日本。這在西人當時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對他的熱情評價。日本領先於中國在於立憲,在於常備軍制,在於國民的熱情,和國內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穩定。

具地講,中國落後於日本在於政治制度方面,在於國民萬眾一心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這些東西我們中國曾在漢、唐時一個也不少啊。其他微觀因素還有:第一是連年的災害,這不得不令翁同和將海軍的軍費壓縮,而去救災(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說的是與李鴻章鬧個人意見!!翁與李個人關係很好。翁有許多次求助於李,李全部答應。)。第二,中國的國家和政局不穩,每十年有一次戰爭,或對外或對內,而且每次要選在太后萬歲之時,這也是令太后不愉快的事情。中國的國力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來填補軍費等開支。第三,國民素質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還是太低。教育的內容還是二千年來的科舉制的內容,雖有一些經世致用的內容,但與當時的泰鄲諸國的科學比較,顯然落後幾百年。第三,國民沒有愛國熱情,在滿人當政漢人受壓迫的年代,漢人是不會真正替滿人出力的,一切唯滿人的意志而決定,漢人逆來順受,雖然在洪楊之後,有曾,李,左等大臣擁兵地方,但號召全國顯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鴻章所倡導的事業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開拓性的進展,在其他地方是沒有動靜或很少動靜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階層沒有緊迫感,李鴻章再急,也無濟於事。還沒有一個奮勇爭先的官僚階層為中國的奮起而努力。這點日本較中國強幾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鴻章這樣真正看世界的人,也並不完全知曉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實用性為主,如軍事,如實業,如教育等,沒有看到法律,科學,政治制度,種族關係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體制與文化體制、種族體制、社會的法律的體制。所以孫中山對李鴻章雖屬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這一缺陷。第六,中國傳統文人與官吏所具備的美德束縛了李鴻章等人的手腳。他們唯知忠君報國,不論上面的決定是好是壞,總是唯命是從,一切不敢抗命,與孫文一代比,這也是他們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甲午戰爭失敗了,李鴻章也失敗了。李鴻章失敗後,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周遊世界。他是中國人中走得最遠,走得國家最多的中國文人與官吏。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他在這些歡呼中保持了冷靜和尊嚴。他更加廣泛地瞭解了泰西諸國的政治,經濟,工業,人文,治世之道。與俄國建立了聯盟,也以實業做誘餌,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國的好感,來華投資者漸多。

李鴻章自身失敗了,但他的的事業並未全敗,又被他傳給了袁世凱。袁世凱比李鴻章強的一點是非常有頭腦,有決心,有毅力,有勇氣,有規劃,所以能最後成功。但這成功的起點當是起自曾國藩,繼自李鴻章。這三人相輔相成,誰也不能少掉誰。所以我們現在說中國的近代史,可以說起自林則徐,也可以說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說是起自曾國藩和李鴻章。

李鴻章當然不是完人,世間本無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談。李鴻章像所有偉大人物一樣,不在於他自身的成功與失敗,而是找到了使中國強盛的事業,並選擇了繼承者,將這......

相關問題答案
辦禍首是什麼意思?
案首是什麼意思?
災難禍患是什麼意思?
勇奪魁首是什麼意思?
外匯辦事處是什麼意思?
地的部首是什麼意思?
自字的部首是什麼意思?
白首是什麼意思?
不包辦婚姻是什麼意思?
腮的部首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