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兩山理論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有人把這句話概括為兩山論,揭示了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日前在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兩山論”和綠色發展理念,最為重要、影響長遠。它從根本上更新了關於自然資源無價的傳統認識,打破了簡單把發展和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瞭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

“兩山論”理論發展歷程

2005年8月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05年8月

習近平以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發表評論指出,如果能夠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2006年3月

習近平以筆名哲欣發文,論述了實踐中人們對“兩山”之間關係認識的3個階段。

2013年9月

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對“兩山論”進行了最為全面、經典的一次闡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5年3月

《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通過,正式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進中央文件。

內涵解析

“兩山論”體現了什麼理念?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兩山論”既闡明瞭經濟與生態的辯證統一關係,也體現了可持續、可循環的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二者不可分割,構成有機整體。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的過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這是我們黨積極探索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認識昇華,帶來的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也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兩山論”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

體現了對民生福祉的關注。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果堅持粗放式發展,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受不了。屆時經濟上去了,公眾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

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片面強調人對自然的主體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常懷敬畏之心。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兩山論”蘊含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體現了對歷史的擔當。“兩山論”清楚地表明,我們絕不可再走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的老路,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我們必須善於選擇,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兩型社會。

知識堂

“兩山論”蘊含哲學思維

“兩山論”在3個方面充分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其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方面,體現了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支配著社會發展進程。面對發展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兩山論”客觀分析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指出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為破解難題指明方向。

再者,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方面,體現了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產力是全部生產生活的物質前提,同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

相關問題答案
安吉兩山理論是什麼?
兩山理論是什麼時候?
安全四個理念是什麼?
教育目的的理論是什麼?
科學理論是什麼?
游擊戰理論是什麼?
吉他樂理課是什麼?
馬克思新聞理論是什麼?
兩點論和重點論是什麼?
吉安最快的快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