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會孩子做人?

General 更新 2024-10-31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言傳身教,而且對孩子而言父母身教的作用大過言傳。你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做到

教會孩子做人家長必須遵循哪些原則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做人一,為什麼要學會做人? 學會做人,是培養孩子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務.人字兩撇,站立 起來,靠的是人格,品德.丟失了人格,缺了德行,本事愈大,做的 壞事便愈多.所以斯霞說,德育不合格,出的是危險品,智育不合格 出的是次品,體育不合格出的是廢品. 現在,家長們比任何時候都關注孩子的成績和升學,但比任何時 候都忽視孩子的品德,忽視做人的教育.原因是社會競爭激烈,許多 家長急功近利,把孩子前途單單寄託在孩子成績上,誤認為成績好, 考上好大學,便一切都有保障了.另外,現在獨生子女多,在家裡溺 愛,包辦,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做人的教育遇到了難題,孩子任性, 懶惰,嬌慣,心中不知有他人,不孝敬關愛父母的為數不少,加上學 校應試教育的體制, 弱化了學生品德的培養. 這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 據統計,全國家長百分之八九十都要求孩子能考上大學,爭取有個好 的工作前途,但百分之三十四的家長都存在溺愛,重智輕德的誤區, 現在全國的中小學生,在心理上有不健康表現的已超過 22%,對父母 很滿意的只佔 12%,超過 70%的中小學生對父母的教育表示不滿意, 或不夠滿意.這自然有父母自身的許多問題,但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 親情淡薄,不能善解人意,少有感恩之心,厭煩父母管教,文明禮貌 差,善良互助精神不足,責任心,誠實,樸素,艱苦奮鬥精神不足已 是十分明顯的了.這都為我們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方面敲響了警 鍾. 每一個家長,養育一個孩子,都很不容易,媽媽十月懷胎,父親 操心盼望,謀生奮鬥,把希望寄託在自己創造的這個新的生命上,孩 子就是父母的希望,生命的承傳.都想孩子健康成長,成才,幸福, 快樂,都希望孩子在社會上能受人歡迎,尊敬,獲得承認和愛.但是 為什麼現在家長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卻有不少孩子不領父母之 情,到了五六歲就逆反,到十二三歲就開始冷漠父母,厭煩家長,厭 學, 逃學, 成為問題生, 有的學習成績雖然過得去, 甚至成績還不錯, 卻習慣不良,行為不端,性格怪異,不思恩情,自私偏激…… 有位偉大的哲學家叫羅素,他說: "幸福的人生是由愛喚醒,由 科學知識導引的. "我們的確要思考,我們在創造孩子的新生命時, 我們有沒有用一種真正的愛,去喚醒孩子的心靈,我們用什麼樣的科 學和知識去引導孩子.如果二者都不到位,我們不可能得到一個理想 的孩子. (一)首先做父母的要懂得,用愛喚醒孩子的涵義是什麼? 對孩子真正的愛, 首先要把孩子當作具有生存發展獨立權利的人 去尊重,去培養和教育.孩子再小也是一個走向獨立,需要提供優良 的生存發展環境的活躍的生命.不是一個物品,不是你私人的財產, 是為社會監護著的一個正在成長的小公民,是為社會培養建設者,為 未來的妻子培養一個好丈夫,為未來的男性培養一個好妻子,為未來 的孩子培養好父母.要培養孩子能參加各種考試的成功應試者,但遠 不止這些,這個成功的應試者必須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 人,一個因為他來到世界上讓人們感到幸福的人. 要培養這樣的孩子, 必須是用喚醒的, 父母必須承擔教育, 習育, 化育的責任,不僅僅是養育,更不僅僅是隻訓練他的考試能力

如何教孩子做人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存在著的一種根深蒂固錯誤理解,認為孩子的唯一任務就是讀書,就是考試得高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

題。只有具有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孩子獨立行走於世

之前,孩子有大半多的時間是同家長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選擇、不可任意更換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耳濡目染的薰

陶作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學校德育、社會德育要強烈、深刻得多。孩子的發展,父母是責無旁貸的。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依靠,他

們對親情的付出與對孩子的愛,將可能深刻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因此家長應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風,形成諸如追求理想、積極向上、團結和睦、民主平等、勤奮好

學、勤勞節儉、愛好健美、講究衛生等良好作風。比如要孩子尊重長輩,父母首先就要帶頭做到尊敬長輩;要求孩子懂禮貌,有同情心,父母首先就要先做到有愛

心,主動幫助他人;要求孩子誠實不說謊,作父母的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答應孩子的事切勿食言;要求孩子要博覽群書,開闊知識面,父母首先就要博採眾

長,以身作則……只有良好的家風才能使家庭德育發揮更大效能。

家長應該通過不斷地學習,也可以向專家諮詢,閱讀心理學、教育學之類的書籍,開闊

眼界,增長知識,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提高家教藝術。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不斷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與失誤,積累豐富的經驗。孩

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強,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在這段時間裡關鍵中父母要提高認識,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為

子女作表率並且加強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家庭中, 由於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

由於囿於獨生子女的特定環境,

一方面孩子的物質享受幾乎是應有盡有,另一方面,有不少孩子不會自我服務勞動,依賴性極強,他們缺乏意志、毅力和自強精神,經不住人生挫折,有的不懂禮

貌,對集體和他人的事顯得冷漠,缺乏責任感。其實,責任感是一個人立身處事的基礎,是道德的源泉,是做人的起碼要求。有些家長對孩子這樣講“現在生活好

了,我們不需要你為家操一點心,只要你做個好學生,將來有所作為,我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而事實上,家長們的這種觀點是一種天方夜譚。不讓孩子為家操

掃衛生、負責為花草澆水等等。如:與孩子制訂一份家庭勞動公約。打掃板、洗碗、倒垃圾等都是他每天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他每天都能非常出色地完成這些簡單

家務勞動,養成了對家庭的責任感。另外,家長平時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養責任心的一種方式。我們不但要傾聽他的心聲、感受,也要同他談些自己的喜

怒哀樂,當然內容應該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談談建設家庭的計劃,在孩子大一些後,甚至可以與孩子商討家庭財政安排。很多家長對在孩子小的時候的交流及培養他

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因此,作為父母應自始至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靈魂的成長上。只有將做人與讀書結合起來,孩子才能真正讀好書。

怎樣教孩子學會做人

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當今中國父母們喋喋不休的話題。而家庭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加入的群體,也是終身參與時間最長的一個群體。家庭給予孩子品德及生活能力的培養、情感的安撫、社會知識的灌輸、社會規範的薰陶,是孩子以後道德及個性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一、誠實做人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意思是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兒女要在嬰孩時,後一句至今仍是很有道理的。培養一個人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的薰陶,孩子初期教育就尤顯重要。我覺得我國的傳統文化儘管歷經幾千年,但國學裡有相當多的精髓,確實與現實有著密切關係,如誠信、自強、修身、孝順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中最為突出的特色。尤其是當今社會不僅要給孩子知識,而更重要的應要教會他如何做人,這樣,古文化中所蘊含的做人的哲學將發揮很大的作用。於是,我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念《唐詩三百首》,再大一點就讓他背《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增廣賢文》。讓他從思想上有所認識,經常與他一起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讓他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所作所為,做得好的就及時表揚,做得不好的及時提出批評,並讓他說清楚自己為什麼剛才要那樣做?那樣有什麼不好?同時也告訴他犯了錯誤不要緊,但一定要誠實,一定要改正,並一定要自己去承擔責任和後果。爸爸媽媽喜歡一個誠實並能改正自己錯誤的孩子。孩子他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家一樓的鄰居把蜂窩煤放在過道旁。有一次,他下樓玩後不久,我就聽見樓下有人在大聲喊:誰把我的煤弄爛了?誰幹的我心裡一驚,趕緊下樓,才下幾級臺階,就看見他慌慌張張地上樓。我問他:吳東明,煤是不是你弄壞的?他支支唔唔地說:不,不是我。我憑一種直覺就覺得是他乾的。因為他平時有喜歡亂蹦亂踢路旁的東西的毛病。我馬上說:兒子,做人一定要誠實。是你乾的就勇敢地承認,只要改正就是一個好孩子。他不好意思地低著頭說:媽媽,是我乾的,是我用腳踢的,我以後不踢了。接著,他自己下樓去數了數壞了多少煤,自己去向鄰居認錯、道歉並用自己的零用錢賠給那位鄰居。從此,他再也不亂踢路旁的東西了。二、自立自強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永遠都是長不大的,父母對孩子也總是這不放心,那不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失去很多學習及訓練機會,以至有些大孩子還未學會簡單的生活自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相當的能力去生存,一旦無人依靠,就會自動將潛能調動起來。所以,我從小就要求他學會自己穿衣服、洗臉、刷牙,到後來學會煮湯圓、餃子、面,做蒸蛋、煮飯等。並且儘量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家務,如:疊被子、倒垃圾、洗碗、澆花等。讓孩子在勞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動手的能力,又可以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跌倒了,孩子一定有能力自己爬起來,父母和周圍的人要做的不是把他抱起來,而是應耐心地等待,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他是一個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孩子,事事都好表現。這樣的性格好處是反應快。缺點是浮躁,沉不住氣。但是他從小就有一顆要求上進的心,長大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所以他事事都想做,又想把事做最好。可他那浮躁的性格時時制約著他。我就採取無為而治的方法。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將來有出息沒有出息也是他自己的事。他平時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作業我一般只看分數,而不會去幫他檢查。所以他的成績在班上也還不錯。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難免有時會出現錯誤。他的作文平時寫得不錯,他自己也常常引以為豪。但在三年級的下學期期末考試,卻在作文上砸了鍋。他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我也不理他,隨他去哭。等他哭夠了,自己開門出來了,我才對他說:兒子,沒有關係,哪裡跌倒了,哪裡爬起來,堅強點!他從那開始就堅持每......

家長怎樣教孩子誠信做人

孩子說謊大多不含惡意,有的可能是因為自我保護意識,害怕被責罰,或為了贏得大人的注意、分不明白現實與幻想等因素,才會說謊。所以父母應理清孩子不誠實的原因,並增強其對的行為,如此一來,養成孩子誠實的習慣並不難。

孩子說謊常常令父母感到頭痛,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學齡前後的小朋友尚未發展出明確的道德觀,在他們的認知能力範圍中,並不清楚“真的”與“假的”、“對的”與“錯的”之間差別在哪裡。在他們的世界裡,只要能讓自己舒服、高興的事就是“對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氣與責備的事就是“好的”。

以下歸納幾點孩子說謊的原因。

1、贏得大人的注意

2、想像力豐富

學齡前的孩子,因為正處天學習語言的階段,特別是遊戲之中,當他們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時,開始會運用假設性的語言,例如假設自己被偷、被搶;而不知情的父母常會被孩子的語言嚇倒。此時父母應該分清楚,孩子到底是在玩遊戲還是內心的想象語言。孩子的想像力有時會超過父母所能理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其實可以不必太過於緊張。

3、自我保護或逃避責任

有時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才說謊,但狡辯的行為反而讓父母誤認為孩子缺乏罪惡感及羞恥心。事實上,正因為孩子有了強烈的學安才會害怕承認,辯稱不是自己所做的;或在其以往的經驗認知中,承認或說實話的結果,都是受到嚴厲的處罰,心中害怕。其實,如果家長處理這類問題時,能抱持冷靜的態度,緩和孩子的害怕,那麼他們也就不必以謊言來保護自己。

教導孩子誠實的原則

有的家長遇到孩子說謊時,會相當自責,認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對;有的家長則是反應過度,好像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也有的家長似乎不去注意這個問題,反而讓孩子不知道說話的分寸。專家表示,其實最好的態度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這樣的問題,幫助孩子找到比說謊更好的方式,去解決目前遇到的困難。

一般來說處理孩子說謊有以下幾條原則:

1、父母以身作則

2、先不急著責備孩子

3、理清不誠實的原因

先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是為自我保護、贏得大人注意,還是孩子分不清故事與現實生活有段距離,所以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鏡,會讓他們時而有遊戲的效果,時而又令他們害怕,通常要到五歲左右,現實與幻想之間才有一定的認知區別。

4、就事論事

家長必須持一個態度,針對問題點來解決,而不一味批評孩子或事情,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心。您可以這樣與孩子討論:“如果你說出當時發生的事,媽媽會更高興,可是你剛才說的話,好像不是真正發生的事,你願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點好嗎?”使用開放式的問題,預留一些空間給孩子,將可以給他更多的幫助。

5、增強誠實行為

若誠實之後帶來的都是怒罵、指責,說謊行為將屢次出現;說出真情後,常可獲得解決辦法,或獲得父母諒解一起跟著想辦法,誠實才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父母應該練習對情緒的控制,當預期有負向情緒時,可暫時離開現場或十分鐘後再談。

6、真心話的魔力

不但是孩子,父母將實情說出後,會發現事情沒有那麼複雜與困難,隱瞞後的不安與吐露實情後的釋放快樂,全靠自己的選擇。

7、適時給予鼓勵

可以告訴孩子,即使他這一次犯錯,但是媽媽很高興他能有勇氣承認,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將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驗與他分享,讓孩子知道這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此外,當孩子願意承認錯誤時,要給予適時的鼓勵,讓他能繼續朝著正向行為發展。

適時關心與協助

除此外,專家表示,孩子說謊常常是令父母最頭痛的問題,一般傳統的教育大部分是以處罰的方式矯正孩子的行為,但是常常引起負面的效果,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使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有正向的溝通。因此奉勸父母,不要以大人的生氣與自責,投射到孩子身......

父母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

父母為第一任老師,老師為第二任。相互多瞭解。時常知道孩子的問題。去合理的正確引導。不要一意的打罵教育。做到父母是孩子的最好朋友,不要刻意的以父母的威嚴對孩子來約束教育。那樣慢慢的什麼話都不會同你交流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教孩子做人

金溪縣保育院 饒萍 一個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曲折的發展過程。幼兒正處於一生中的第三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幼兒德育將影響到整個德育工程的質量。因此,德育應從小進行,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 一、從小重視孩子的良好品格行為的養成 孔子日:“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說:一個人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生都會起作用的。知識需要首先的引導,幼兒良好品格的養成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在教學中,有一位小朋友遊戲時表現得非常棒,老師獎勵他一個小禮物,過了一會,這個小朋友由於開始頑皮,老師把小禮物收了回來,孩子受不了此打擊,覺得很委屈邊哭邊打老師。這個案例中,孩子自尊心太強而內心脆弱、任性、固執表現得尤為突出。別人當班長了,我得不到就哭鬧,今天你有一盒好看的彩筆或新買的書、玩具,明天我也讓媽媽買,老師讓他分東西時,先選一個最好、最大的留給自己,小的分給別人等等,有很多例子。造成孩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備分享行為,沒有建立分享規則所至,另一方面孩子的道德意識方面的殘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當前家庭中的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輩們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獨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為自己做什麼,久而久之這種過度的照顧,過分的關心和保護,養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獨尊的心理。其次,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如:“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等幼兒在耳聞目睹、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變得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具體表現在:小朋友摔倒了,沒有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沒有人主動揀起來等等行為。良好行為習慣、品格的形成應從小培養和糾正,使幼兒從小積累經驗,形成一種正確的首先規範和行為。 二、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隨時隨地進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萌發愛家長、愛社會、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孩子幫助別人穿衣服、係扣子,遊戲時玩具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和父母要善於抓住這些機會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好的典型;對於那些搶別人東西、打架、罵人的孩子隨時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淨化孩子的心靈。通過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三、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家庭教育是幼兒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俗話說:孩子的行為表現的是父母行為的一面鏡子。著名文學家老舍曾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父母在孩子以上中的......

作為父母怎樣教育孩子學會為人處事

一般是以身作則

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怎麼做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人

一天,我正要午休時,在學校旁邊每天賣菜的一位年青的父親領著七歲的女

兒來敲門,我曾經跟他說過我是研究家庭教育的,所以他說他們是來請教怎麼教育孩子的。

“我沒有什麼能力,經濟條件也不行,但我想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這位父親懇切地說,他還給我帶了一些他地攤上的菜。

“只要你愛孩子,並且有很好的言傳身教,就能夠給她最好的教育!”我找出一件毛衣和一套家庭教育用書,放在他帶來的菜袋子旁邊,以便他們走時,我能夠記得讓他們帶上。

“李老師,我哪能行啊?就我這樣的人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驚詫著。

“你可能不很理解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並不是上最好的學校,也不是家裡有很多錢,或者父母有顯赫的社會地位、權力,能夠讓孩子不勞而獲、享受一些特權,最好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我經常看到颳風下雨、天氣寒冷,你和妻子都在擺攤,這說明你勤勞;你也從不缺斤少兩,這說明你有公正、真誠之心,不欺騙他人,憑自己的勞動生存;你們家吃飯時,你總是讓妻子、孩子先吃,這是你愛他們;每天到你菜攤上買菜的人最多,這是大家都信任你……你會因為這些而感覺到人生踏實、快樂。”

“是啊,我這活累點,但是心裡挺快樂的。”他高興地說。

“你把這些人生的觀念、行為都教給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肯定地說。

他認真又新奇地聽我說著,女兒在一邊看一本我給她的圖畫書。

我又跟他聊起了就發生在這個小區裡的李天一事件,這位父親感慨地說:“是啊,他家裡可是有錢有勢的,但是孩子卻沒有教育好。”

我接著他的話說:“最好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全面的教育。他的父母也送他進過很好的小學、中學,還去了美國,但這些教育都只是最好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孩子最終還是長偏、長歪了。”

我們一直聊了很多。這位父親領著女兒走後,我深思起來。我想很多父母、老師對教育的認識都是有些偏頗、狹隘的,他們把教育簡單或者急功近利地理解成了“上學”,甚至技能教育,而沒有去想上學校、學技能,只是做人教育的一部分,並且不是根本的部分。在一所省級中學裡,有一位家長就曾經這樣問我:“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就是送他們進一流的培訓班、學校並且考出好的成績來吧?”

當人們對教育的理解普遍這樣偏頗、狹隘以後,就會湧現下面這些危機:

●在復旦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生宿舍,一位叫林森浩的研究生,往飲水機裡投下了一種致命的藥物,致使同宿舍的黃洋同學中毒,救治無效後死亡。

●北京海淀區,2013年春天的一個夜晚,5個家境殷實、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子在酒吧飲酒做樂一番後,帶走了陪酒的女孩並輪姦了她。

●2013年10月,蘇州一位90後媽媽,為了不影響與剛交往的男友的關係,竟將自己與前男友同居時懷孕的、剛剛出生五天的女兒,丟棄在窨井中活活地溺死。

●四川重慶,2013年12月5日,一名10女童在電梯裡暴打一個一歲半的男童,並把他帶回家中,放到陽臺上,致使男童墜樓摔成重傷。而這名女童與被她暴打的男童根本就不認識,男童也沒有妨礙、衝撞女童的行為。

面對這些未成年與剛剛成年的孩子們令人驚悚的行為,大部分人把根源與責任都歸究到了應試教育上。

中國的應試教育肯定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深思這些孩子們的行為,根本原因並不在學校教育,而在於家庭教育,是他們的家庭教育沒有教會他們怎麼做人。

做人的教育就是要在孩子自出生到成年的家庭養育中,給予他們細微的言傳身教,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分辨是非、處理事情的能力,學到良好的品行、倫理與為人處世的方式,建立起科學、正確的學習、勞動觀念與人生觀念,並且具備基本的生存技能。

這樣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而不是單......

父母教我怎樣做人

滴滴滴……時間過得飛快,我從一個慒槽懂懂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名成熟懂事的小學生。在這漫長的11年裡,我學會了關心同學,理解同學,幫助同學;我學會了尊敬老師,服從老師,幫助老師;我學會了孝敬父母,諒解父母,感激父母……

當我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生的時候,是誰,帶我邁進成熟的圈子?是父母。父母教會我們穿鞋,繫鞋帶;父母教會我們穿衣服,扣鈕釦;父母教會我們用筷子,用勺子……他們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直到我們學會為止。

父母不僅教會我們生活,同時,父母還教會我們怎樣做人。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我也曾經向父母保證過,我做事一定會有始有終。可是,三年級的某一天,我違背了自己的若言……

那一次,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篇400字的作文。一回到家,我還興致勃勃地告訴爸爸媽媽這個“好”消息。父母還高興我長大了,知道學習的好處了呢!

開始寫了,剛開始我還在興奮我終於可以寫作文了呢!可是,寫著寫著,我感到寫作文很無聊。於是,就把筆一扔,大喊道:“爸爸媽媽,我不寫作文啦——”爸爸媽媽走過來,媽媽對我說:“不行,這是你的作業,怎麼可以不做呢?!”爸爸又說:“你好像說過,你不會半途而廢了吧?”“是啊!”我想了想,認真地回答。“那你寫作文寫到一半就不寫了是不是半途而廢呢?”爸爸明知故問。我聽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小聲地回答道:“是……”“那你就要繼續寫下去啊!”“是!”我大聲地回答爸爸。說完,立刻手忙腳亂地開始繼續寫作文了……

那幾句話,很明顯,不是罵我的話,但是,卻足以讓我面紅耳赤。

爸爸那句話,到現在,我還一直牢牢的記在心裡。

五年級:吳晨潔

相關問題答案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做人?
做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 ?
家長如何教孩子理財?
一年級孩子家長如何教?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作為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作文?
聖經如何教養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