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無色彩服裝之軍服成最高時尚?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60年代,中蘇關係的全面交惡,使曾經風行一時的俄羅斯色彩的列寧裝、布拉吉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無論男女,藍灰為主的色調和肥大單一的款式是這一

20世紀60年代無色彩服裝之軍服成最高時尚

60年代,中蘇關係的全面交惡,使曾經風行一時的俄羅斯色彩的列寧裝、布拉吉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無論男女,藍灰為主的色調和肥大單一的款式是這一時期中國服裝的主要特點。隨著60年代後期“文革”的興起,中國服裝被淹沒在了一片國防綠的軍裝裡,軍服成了這一時期的最高時尚。

藍灰綠的無彩色服裝時代:60年代軍裝盛行。中國真正進入了藍灰綠的無彩色服裝時代。有人說:文革是政治風潮在服飾領域進行了專政。布拉吉被認為是修正,西裝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旗袍被認為是封建餘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裝異服”,統統被批判。服裝逐漸了款式一致、色彩單一,不分男女,不分職業的軍裝盛行!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

電影《海魂》:趙丹這位五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標誌性男星,鏡頭裡他穿著海魂衫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陽光燦爛的十字街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走到中國大街上放眼一望,一水的藍白相間海魂衫。曾有童謠唱到:海魂衫子大翻領,毛藍褲子寬褲腿,小白鞋,大背頭,軍帽一戴就是牛。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南京路上好八連倡導的艱苦樸素作風在全國推廣繼而被機械化簡單化地理解和執行。穿新衣服、花衣服成為可恥的事。那個年代不少人恐怕都親身經歷過故意在沒有破損的衣服上打上一兩個補丁的傻事。

“文革”時,軍裝是最時髦、最體現革命化的服裝,尤其在青年學生中盛行。誰都想搞到一套,沒有全套,半身也行;沒有新的,舊的也不錯。男生穿,女學生們也把長辮子剪成短髮,梳成兩個“小刷子”,戴上軍帽,穿上軍裝,腰扎皮帶,足蹬解放鞋,渾身散發著“革命”氣質,代表著當時服裝美的時尚。看當年的結婚禮服都是綠軍裝,可見當時的痴迷程度。

典型的紅衛兵裝扮是這樣的:草綠色軍服軍帽、寬皮帶、毛澤東像章、紅色語錄本、草綠色帆布挎包。所謂的“不愛紅裝愛武裝”,即此也。當然,搞到一套完整的紅衛兵裝也不簡單,有的青年紅衛兵,就把中山裝染成綠色的穿出來。

解放鞋:20世紀60年代初,隨著中國橡膠工業的起步,中國人民解放軍從穿布鞋轉變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就成為我軍的主力鞋,一穿就是40多年。40年來,它在部隊作戰、訓練、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絨衣:毛衣還不普遍時的替代品,也是當時青年勞動者中一種較為普遍和時髦的打扮,基本只有一種款式:套頭、大翻領,顏色也只有紅色和藍色兩種,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突擊隊”那就更威風了。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算世紀和年代?
世紀和年代怎麼算?
兩彈一星實現時間是20世紀50-60年代,還是60-70年代? ?
中蘇關係為什麼在60年代破裂? ?
現在什麼世紀什麼年代?
世紀年代用英語怎麼說?
公元七世紀距今多少年?
公元一世紀是多少年?
一個世紀等於多少年?
公元一世紀是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