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板是如何製造的 它的發展方向怎麼樣?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多層板,又叫三夾板和三合板,層數不同叫法不同,是傢俱加工企業常用材料之一,是一種人造板。其長寬規格和建築模板的長寬規格一樣,結構強度好,穩定性好。具有材質輕、強度高、良好的彈性和韌性,耐衝擊和振動、易加工和塗飾、絕緣等優點,膠合板含膠量大,施工時要做好封邊處理,儘量減少汙染。

發展方向

隨著VLSI、電子零件的小型化、高集積化的進展,多層板多朝搭配高功能電路的方向前進,是故對高密度線路、高佈線容量的需求日殷,也連帶地對電氣特性(如Crosstalk、阻抗特性的整合)的要求更趨嚴格。而多腳數零件、表面組裝元件(SMD)的盛行,使得電路板線路圖案的形狀更復雜、導體線路及孔徑更細小,且朝高多層板(10~15層)的開發蔚為風氣。1980年代後半,為符合小型、輕量化需求的高密度佈線、小孔走勢,0.4~0.6 mm厚的薄形多層板則逐漸普及。以衝孔加工方式完成零件導孔及外形。此外,部份少量多樣生產的產品,則採用感光阻劑形成圖樣的照相法。

大功率功放 - 基材:陶瓷+FR-4板材+銅基,層數:4層+銅基,表面處理:沉金,特點:陶瓷+FR-4板材混合層壓,附銅基壓結。

軍工高頻多層板 - 基材:PTFE,板厚:3.85mm,層數:4層,特點:盲埋孔、銀漿填孔。

綠色產品 - 基材:環保FR-4板材,板厚:0.8mm,層數:4層,尺寸:50mm×203mm,線寬/線距:0.8mm,孔徑:0.3mm,表面處理:沉金、沉錫。

高頻、高Tg器件 - 基材:BT,層數:4層,板厚:1.0mm,表面處理:化金。

嵌入式系統 - 基材:FR-4,層數:8層,板厚:1.6mm,表面處理:噴錫,線寬/線距:4mils/4mils,阻焊顏色:黃色。

DCDC,電源模組 - 基材:高Tg厚銅箔、FR-4板材,尺寸:58mm×60mm,線寬/線距:0.15mm,孔徑:0.15mm,板厚:1.6mm,層數:10層,表面處理:沉金,特點:每層銅箔厚度3OZ(105um),盲埋孔技術,大電流輸出。

高頻多層板 - 基材:陶瓷,層數:6層,板厚:3.5mm,表面處理:沉金,特點:埋孔。

光電轉換模組 - 基材:陶瓷+FR-4,尺寸:15mm×47mm,線寬/線距:0.3mm,孔徑:0.25mm,層數:6層,板厚:1.0mm,表面處理:鍍金+金手指,特點:嵌入式定位。

背板 - 基材:FR-4,層數:20層,板厚:6.0mm,外層銅厚:1/1盎司(OZ),表面處理:沉金。

微型模組 - 基材:FR-4,層數:4層,板厚:0.6mm,表面處理:沉金,線寬/線距:4mils/4mils,特點:盲孔、半導通孔。

通訊基站 - 基材:FR-4,層數:8層,板厚:2.0mm,表面處理:噴錫,線寬/線距:4mils/4mils,特點:深色阻焊,多BGA阻抗控制。

資料採集器 - 基材:FR-4,層數:8層,板厚:1.6mm,表面處理:沉金,線寬/線距:3mils/3mils,阻焊顏色:綠色啞光,特點:BGA、阻抗控制。


多層板的製作流程

多層板的製作方法一般由內層圖形先做,然後以印刷蝕刻法作成單面或雙面基板,並納入指定的層間中,再經加熱、加壓並予以粘合,至於之後的鑽孔則和雙面板的鍍通孔法相同。這些基本製作方法與溯至1960年代的工法並無多大改變,不過隨著材料及製程技術(例如:壓合粘接技術、解決鑽孔時產生膠渣、膠片的改善)更趨成熟,所附予多層板的特性則更多樣化。


多層板的製造方法

當初多層板以間隙法(Clearance Hole)法、增層法(Build Up)法、鍍通法(PTH)法三種製造方法被公開。由於間隙孔法在製造上甚費工時,且高密度化受限,因此並未實用化。增層法因製造方法相當複雜,加上雖具高密度化的優點,但因當時對高密度化需求並不如現在來得迫切,一直默默無聞;爾近則因高密度電路板的需求日殷,再度成為各家廠商研發的重點。至於與雙面板同樣製程的PTH法,目前仍是多層板的主流製造法。


相關問題答案
多層板是什麼材質最好?
如何製造意外死亡?
多層板是什麼意思?
如何製造乾冰?
如何製造玻璃?
如何製造靜電?
植物是如何傳播種子的?
如何創造生命的價值?
你是如何看待保險的?
如何打造自己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