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機械裝置有哪些 應該如何保養?
我國印刷機械行業起步較晚,且我國一直是以鉛印技術為主,真正的現代印刷機械製造業起步於改革開放初期,屬於國內的一個新興行業。但自改革開放以來,印刷工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對印刷機械的需求,我國印刷機械行業得以迅速發展。接下來,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印刷機械的相關知識吧。
印刷裝置有哪些
一、按照版面型式分為:凸版印刷機,平版印刷機,凹版印刷機,孔版印刷機;
二、按照紙張的尺寸規格分為:平版紙或單張紙印刷機,捲筒紙印刷機;
三、按照印刷色數分為:單色印刷機,雙色印刷機,多色印刷機;
四、按照印刷幅面分為“八開印刷機,四開印刷機,對開印刷機,全張印刷機,超全張印刷機等;
五、印刷機的分類方法雖然很多,但是,印刷機的核心部分是印刷裝置的壓印機構,因此,依據施加壓力的方式,一般所印刷機分為平壓平型、圓壓平型、圓壓圓型等三種。
印刷裝置維修常識
裝置的維修與裝置的保養,內容不同,作用也不同,修理主要是查詢故障,排除故障,修復和更換已損壞或磨損、腐蝕的零部件,使裝置能正常運轉。裝置的修理分為電氣部分和機械部分。
①電氣部分維修常識
在日常的印刷裝置修理工作中,電氣部分所佔的比重較大,隨著印刷技術裝置的不斷髮展,自動化控制程度越來越高,控制系統也較複雜。因此,要求電氣維修人員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水平和素質,並懂得計算機原理、會操作。對於印刷維修電氣人員來講,在日常的維修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認真閱讀裝置的電氣原理圖及相關檔案資料,從原理上掌握裝置的電氣原理、控制系統原理。弄清電氣元件所在的位置,佈線、布管情況及編號、走向。
b)針對機器裝置出現的故障,認真分析可能出現此故障的部分,根據電氣原理圖、佈線圖等查詢有可能導致故障的元件和線路,進行診斷,一一排除。
c)在電氣修理中,首先應檢查電源電壓?電流是否正常,氣泵壓力是否達到標準,潤滑系統油壓是否達到標準等,必要時可將負荷脫開,有利於判斷是否由機械超負荷而引起電氣故障或保護。
d)捲筒紙膠印機採用了pc機進行自動控制,這給排查電氣故障帶來了許多方便。一般在控制櫃中有發光二極體作故障提示,可根據提示查詢產生故障的部位。在較先進的裝置中,可先在控制檯顯示屏上查詢提示,或在控制櫃中用手提電腦與工業計算機"對話",查詢到產生故障的系統、部位,然後逐一排除。
e)常遇到的電氣故障可歸納為:熔斷器損壞,接觸器、繼電器觸點損壞,接線鬆動、接觸不良,按鈕、限位開關失靈,安全保護系統中出現某一位置控制開關未復位,張力控制系統、斷紙系統中光電檢測部分故障,電磁閥漏氣、損壞等。
f)電動機在印刷裝置中是動力之源,以下分別對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常見故障進行簡介。
直流電動執行時常見故障有機械和電氣兩個方面。機械故障主要表現為軸承發熱、電機振動、電樞與定子鐵芯相碰以及發出不正常的噪音等。一般是由於電樞轉動所引起的,在檢查時,用手工轉動電樞,觀察電樞是否與定子相碰,判斷振動是電機本身引起的還是由於傳動裝置不良而造成。電機因自身動平衡不好引起的振動可能性較小,經常發生的是傳動裝置的同心度不好而引起振動,此種現象發生後容易引起電機軸承損壞,甚至導致電樞輸出軸變形。
直流電機電氣故障最為普遍的是電刷與換向器之間的火花,正常執行時,電刷與換向器之間的火花呈淡蘭色,微弱而細密,電刷的接觸表面平滑光亮,換向器表面會形成一層紅褐色的氧化層薄膜。電機不正常執行時,火花大小和顏色均會發生變化,故障輕微時,火花呈現黃紅色,較明亮,換向器表面發黑,出現燒痕。若火花嚴重,則會大量噴射紅綠色火星,並夾雜著閃火,還會伴有嘎嘎響聲,如不及時停機檢查,很快會將換向器和電刷、電刷座燒壞。當電刷位置偏離幾何中心線,電樞繞組內部開路、短路時都有可能出現嚴重的火花。此外,電刷牌號、效能不符,電刷壓力過大、過小,電刷研磨不好、接觸面積太少等原因,都會引起故障。
交流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機械故障基本與直流電動機相同。這裡針對常見的電氣故障做簡要介紹,一是單相運轉故障,即電機三相繞組中有一相繞組斷開,這時電機轉矩顯著減小,轉速變慢,聲音異常,時間稍長電機會因發熱嚴重而燒壞;二是電機嚴重發熱,甚至發出糊臭味,這種故障可能是因負載太重,也可能是電源電壓過低、過高引起的。
②機械部分維修常識
機械故障一般可分為事故性故障和自然故障兩類,事故性故障多為維護或調整不當、違反操作規程等造成,應儘量避免。自然故障雖然難以避免,但可通過提高使用和維修水平,延長機械的有效工作時間。
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三種:斷裂、變形和表面失效,下面分別介紹印刷機械零件的磨損、變形、清洗方法及折卸裝配。
a)印刷機械零件的磨損
機械在工作過程中,若相對運動的零件表面發生了尺寸?形狀以及表面質量的變化,就稱為磨損。
產生零件磨損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和分子引力。磨損又可分為磨料磨損、機械摩擦磨損和粘著磨損。影響機械零件磨損的原因一般為:速度、壓力、潤滑、溫度、材料、加工及配合等。
b)印刷機械零件的變形
在維修過程中,磨損是機械損壞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零件的微量變形容易被忽視,往往在將經修復過的磨損零件組裝後,機器技術性能卻達不到要求。這就是與金屬變形有關。在實際生產中,基礎零件變形要特別引起重視,因為若基礎零件產生變形,會影響組裝在這個基礎零件上的所有零件的相互關係和機構的機械效能。所以在零件修理過程中,既要檢查配合面磨損情況,又要檢查零件(特別是基礎零件)相互位置精度?對於第一次大修過的機械變形情況,一定要留心它在內應力作用下,12~20個月後是否有變形。對於熱加工過的零件,應有相應的措施清除內應力。
③印刷機械的拆卸和裝配
機械修理人員對印刷機械進行修理,都要面臨拆卸和裝配問題,特別是裝配,將直接影響機械效能的好壞,裝配質量不高,會造成機械的嚴重磨損。
a)機械的拆卸
由於印刷機械型別較多,零件形狀各異,難以一一敘述。這裡介紹一般的拆卸原則。首先,拆卸前必須瞭解機械的構造、作用和原理,先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和說明書。從實際出發,確定拆卸部分,可不拆的部分應儘量不拆,但對於不拆卸部分,一定要經過整體檢查,確保質量。
其次,在拆卸過程中應採用由表及裡順序拆卸,先拆卸外部的附件、油管等,再按照先總成後零件的順序拆卸,對於較重要的零件配合位置,拆卸時要做出標記,列出編號,切忌雜亂無章的堆放。在拆卸時合理地使用工具也很重要,工具一定要與被拆卸的零件相適應。如拆卸螺紋連線件要選用合適的扳手,拆卸靜配合件要用專門的工具,不可亂錘、亂撬等。另外,拆卸時應為裝配創造條件,對非互換性的零件,拆卸時也應作好記號或成對放置,以便裝配時復位,這樣做能保證裝配精度和減少不必要的磨損。
b)機械的裝配
裝配時必須保證配合精度和尺寸精度,為了保證配合精度,在裝配時可採用選配法、修配法及調整法。尺寸精度主要是指裝配中各部位裝配尺寸的誤差程度,也就是說在裝配中,要注意消除累積誤差,避免因累積誤差增大對機器造成不良影響。
裝配中的密封也很重要,在印刷機中,密封主要用於氣泵、齒輪箱等部位,密封失效時會發生漏氣、漏油現象。因此,在修理中選用的密封材料要適當,裝配要合理,選用液態密封膠進行靜密封存,要根據使用性質的不同,分別採用乾性附著型、乾性可剝型、非乾性粘型和半乾性粘彈性型等品種。
裝配前的準備工作一定不能忽視,其內容包括裝配前的檢查,裝配時的清洗和元件的組裝。最後就是裝配後的試運轉,其作用有二、一是對裝配的質量進行檢查;二是對機械進行調整。
c)機械零件的清洗
機械零件的清洗是機修中可不缺少的環節,清洗內容主要是除油和除鏽。除油清洗的方法主要有鹼溶液除油法、有機溶劑除油法和金屬清洗濟除油法三種。這裡說的鹼溶液,主要是加入了乳化劑的鹼溶液,它對於清洗礦物油脂有良好的效果。所謂的機溶劑一般是指汽油、煤油等,它能溶解各種油脂,而又不損傷零件,除汽油、煤油外,對精度高的細小零件、粘接零件,可分別選用酒精、丙酮、乙醚等有機溶劑。金屬清洗濟是一種新型的合成洗滌劑,由於基表面活性物質降低介面張力而產生溼潤、滲透、乳化、分散等多種作用,使其具有很強的去汙能力。使用這種清洗劑無毒、無腐蝕、不燃燒、不爆炸、無公害,還有一定的防鏽能力,成本也較低,得到了廣泛使用。
除鏽清洗方法主要有機械法和化學法。機械除鏽一般是用鋼絲刷、刮刀、砂布等進行,有時也可用電動砂輪和鋼絲輪進行。機械法除鏽容易在工作表面留下刮痕,只宜用於不重要零件的表面除鏽。化學法除鏽一般使用鹽酸、硫酸和磷酸來除鹼性金屬氧化物,方法簡單、除鏽效果好。在使用此法除鏽時,要掌握好溶劑的濃度配比。
印刷裝置的保養
一般可分為四類:
①日常保養,又叫例行保養,即對裝置進行清潔、潤滑、緊固易鬆動的緊韌體,檢查零部件的完整性等。
②一級保養,定期(如每週一次)對裝置普遍進行檢查:清洗潤版系統水斗、水箱,扭緊易鬆動零部件、機器內外部清潔、傳動系統、潤滑系統、氣動系統及壓印部分等。
③二級保養,主要對裝置的內部進行清潔(包括水膠、墨膠)和潤滑,有針對性地對重點部位進行解體檢查,對機器裝置進行調整(包括水平等),易損件更換。
④三級保養,對裝置的主體部分進行解體檢查和調整,包括電機的清潔、檢查技術狀態、更換潤滑油等;對一些達到規定磨損限度的零件進行更換,如軸承鍵銷、電氣、氣動元件等。對氣泵和保養要注意以下幾點:
a)每週清潔氣泵進氣口過濾器?馬達散熱扉和氣泵調壓閥;
b)每三個月對軸承進行加油;
c)每工作一年(或2500小時)進行一次大型檢修,檢查各主要磨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