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有什麼作用 它的分類有哪些?
顯微鏡泛指將微小不可見或難見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成像儀器觀察之工具。日常用語中之顯微鏡多指光學顯微鏡。放大倍率和清析度為顯微鏡重要因素。其他主要的顯微鏡型別是電子顯微鏡、超顯微鏡,和各種型別的掃描探針顯微鏡。那麼下面是顯微鏡知識百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顯微鏡簡介
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顯微鏡的型別有許多。最常見的(和第一個被髮明的)是光學顯微鏡,其使用樣品的光影象。其他主要的顯微鏡型別是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X光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超顯微鏡,和各種型別的掃描探針顯微鏡。
1953年,弗裡茨·塞爾尼克因為對相襯法的證實,發明相襯顯微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恩斯特·魯斯卡因研製第一臺透視電子顯微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格爾德·賓寧、海因裡希·羅雷爾因研製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4年10月8日,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艾力克·貝齊格 (Eric Betzig),W·E·莫爾納爾 (William Moerner)和斯特凡·W·赫爾 (Stefan Hell),獎勵其發展超分辨熒光顯微鏡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帶領光學顯微鏡進入奈米級尺度中。
2017年,雅克·杜博歇、約阿希姆·弗蘭克、理查德·亨德森因研製用於溶液內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低溫電子顯微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顯微鏡的結構及作用
1、目鏡:放大物像,有5X,10X,40X等等。
2、鏡筒:連線目鏡與物鏡。
3、轉換器:物鏡的連線處,用來轉換物鏡。
4、物鏡:放大物像,一般有三個,放大倍數一般是4X,10X,40X。
5、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上面還有壓片夾。
6、通光孔:通過光線。
7、遮光器:調節光線強弱。
8、壓片夾:固定玻片標本。
9、粗準焦螺旋:調焦距,用低倍鏡觀看的時候用,高倍鏡不能使用。
10、反光鏡:使光線射入鏡筒(現在顯微鏡一般都沒有這個結構了,都是有電源的,比較方便)。
11、細準焦螺旋:調焦距,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時候使用。
12、鏡臂:連線鏡座與鏡身的,提握鏡身,使用時一般右手握鏡臂。
13、鏡柱:支援鏡身。
顯微鏡分類
顯微鏡以顯微原理進行分類可分為偏光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和數碼顯微鏡。
1、光學顯微鏡: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鐳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
2、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對物體的放大及分辨本領,它將電子流作為一種新的光源,使物體成像。電子顯微鏡種類包括透射電子顯微鏡、X光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常用於生物、醫藥及微小粒子的觀測。
3、偏光顯微鏡: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用,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主要是用是來觀察液晶、纖維等自身具有單折射性或雙摺性的物體。
4、數碼顯微鏡:數碼顯微鏡是將精銳的光學顯微鏡技術、先進的光電轉換技術、液晶螢幕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製成功的一項高科技產品。從而,我們可以對微觀領域的研究從傳統的普通的雙眼觀察到通過顯示器上再現,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