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輪機工作原理是什麼 怎麼防止它爆裂?
近年來,我國城市燃氣事業發展迅速,城市燃氣得到快速的普及,城市燃氣的使用量大幅增長。這一方面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減少了環境汙染;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燃氣事故的發生也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成為燃氣行業關注的熱點。
燃氣爆炸防範措施
1、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抓好落實。各地應當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整體發展規劃和燃氣專項發展規劃,在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中必須同時進行燃氣配套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避免重複施工以及重複施工過程中造成的破壞。
2、燃氣企業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並貫徹落實。各燃氣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包括崗位操作規程、崗位責任制、應急救援預案、消防組織機構、內部巡查巡檢記錄、裝置執行記錄、裝置檢定記錄、各種臺賬檔案等。通過培訓、學習、桌面演練、實際演習等多種形式加以貫徹落實,從根源上消除事故隱患,增強防災救災能力。
3、嚴格選材,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前對各類裝置、設施、材料、配件要認真採購和檢測,尤其是高壓管道材料更要嚴格篩選。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資質要齊備,施工中要按圖施工,驗收過程中對不符合要求之處要堅決返工整改,確保工程質量符合標準,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4、大力宣傳貫徹安全使用燃氣的常識。燃氣安全使用常識的宣傳是一項長期的、不能問斷的工作。各級行業管理部門和燃氣企業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採取文藝宣傳、課外輔導、科普教育、知識競賽、發放安全手冊等多種方式宣傳燃氣安全使用常識。宣傳要考慮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使用者和潛在使用者,要淺顯易懂、符合實際。
5、更新觀念,及時掌握、接受和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時刻關注燃氣行業最新動態,關注最新的燃氣安全相關技術和產品,推廣和應用符合自身發展實際且成效顯著的新技術、新產品。以科技為武器,提高燃氣供應系統的可靠性,創造更加安全的燃氣執行環境。如推廣帶熄火保護的燃氣灶具,推廣使用可燃氣體報警器等。
6、加強燃氣行業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責,落實責任制。各地燃氣行業管理部門要制定燃氣安全管理體系,從基層抓起,層層落實燃氣安全責任制,培養和樹立安全觀念和安全意識,從而形成良好的安全至上的風氣,切實做好燃氣行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燃氣取暖
1、取暖原理
燃氣燃燒時加熱爐頭的不鏽鋼網罩,不鏽鋼網罩迅速變紅,通過不鏽鋼網罩加熱空氣,燃氣燃燒時產生空氣對流使加熱後的空氣得到迴圈。同時,不鏽鋼網罩變紅可產生遠紅外線輻射加熱周邊物體(此時的紅外線對人體無害)。
2、保護裝置
傘形取暖器通常帶有:傾倒保護、熄火保護、缺氧保護。
熄火保護:無論取暖器因任何原因熄火後,熱感應針(即熱電偶)將停止產生電流(保護裝置中的電流有熱電感產生無需外接電源),無電流狀態下電磁閥自動伸開封閉供氣管路,使取暖器自動斷氣。再次點燃需先將取暖器控制開關復位,重新操作。
傾倒保護:取暖器正常工作時如遇到碰撞產生震動或傾倒,內建的傾倒保護開關會立即反應,切斷電磁閥供電電路,電磁閥伸開封閉供氣管路,使取暖器自動斷氣熄火。再次點燃需先將取暖器控制開關復位,重新操作。
缺氧保護:空氣中氧氣在未下降到影響人體正常呼吸之前,火焰脫離熱感應針,熱感應針(即熱電偶)將停止產生電流,無電流狀態下電磁閥自動伸開封閉供氣管路,使取暖器自動斷氣。再次點燃需先將取暖器控制開關復位,重新操作。
三種保護都最終由電磁閥實現最後斷氣工作,如任何一種保護失效,取暖器都將無法正常開啟工作,故不存在取暖器還可使用,保護裝置失效的情況。如取暖器點燃鬆手後自動熄滅,此故障一般為保護裝置失效造成,解決方法,一般為更換熱感應針或電磁閥。
櫃式取暖器通常帶有:傾倒保護、熄火保護、缺氧保護,原理同傘形取暖器相同不再敘述。
燃氣輪機的工作原理
燃氣輪機在空氣和燃氣的主要流程中,只有壓氣機(Compressor)、燃燒室(Combustor)和燃氣透平(Turbine)這三大部件組成的燃氣輪機迴圈,通稱為簡單迴圈。大多數燃氣輪機均採用簡單迴圈方案。
燃氣輪機的工作過程是,壓氣機(即壓縮機)連續地從大氣中吸入空氣並將其壓縮;壓縮後的空氣進入燃燒室,與噴入的燃料混合後燃燒,成為高溫燃氣,隨即流入燃氣渦輪中膨脹做功,推動渦輪葉輪帶著壓氣機葉輪一起旋轉;加熱後的高溫燃氣的做功能力顯著提高,因而燃氣渦輪在帶動壓氣機的同時,尚有餘功作為燃氣輪機的輸出機械功。燃氣輪機由靜止起動時,需用起動機帶著旋轉,待加速到能獨立執行後,起動機才脫開。
燃氣輪機的工作過程是最簡單的,稱為簡單迴圈;此外,還有回熱迴圈和複雜迴圈。燃氣輪機的工質來自大氣,最後又排至大氣,是開式迴圈;此外,還有工質被封閉迴圈使用的閉式迴圈。燃氣輪機與其他熱機相結合的稱為複合迴圈裝置。
燃氣初溫和壓氣機的壓縮比,是影響燃氣輪機效率的兩個主要因素。提高燃氣初溫,並相應提高壓縮比,可使燃氣輪機效率顯著提高。70年代末,壓縮比最高達到31;工業和船用燃氣輪機的燃氣初溫最高達1200℃左右,航空燃氣輪機的超過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