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由來?
大寒節氣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屬於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的時間是每年的陽曆1月20或者1月21日,此時天氣已經開始慢慢轉暖,是一年之中降雨量最少的時間段。大寒節氣期間臨近新年,因此還有十大風俗被稱作“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來源於二十四節氣,並且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結束了之後就會繼續從立春開始迴圈。大寒其實古人用來表示最冷的時候,區別於“小寒”,一般是太陽黃經到達300度的時間,是每年的陽曆1月20或者1月21日。
其實除了我國部分沿海地區外,大寒的溫度是沒有小寒溫度低的,不過卻是一年之中降雨量最少的時間段。大寒雖然處於冬季,但是已經是冬季的末尾,馬上就要開始春季了,因此溫度會慢慢開始升高,自然就不如小寒溫度低了。
大寒節氣期間,除了要忙著除舊迎新之外,有些地區還要祭祖、拜神,以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由於大寒接近新年,因此還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牙祭、掃塵、糊窗、祭祀、趕婚、洗浴等民俗,稱為“大寒迎年”。